山西運城的廣仁王廟 是唐代斗拱建築 是中國最早四座古廟之一
山西運城的廣仁王廟 是唐代斗拱建築 是中國最早四座古廟之一
山西運城的廣仁王廟 是唐代斗拱建築 是中國最早四座古廟之一
山西運城的廣仁王廟 是唐代斗拱建築 是中國最早四座古廟之一
山西運城的廣仁王廟 是唐代斗拱建築 是中國最早四座古廟之一
山西運城的廣仁王廟 是唐代斗拱建築 是中國最早四座古廟之一
山西運城的廣仁王廟 是唐代斗拱建築 是中國最早四座古廟之一
山西運城的廣仁王廟 是唐代斗拱建築 是中國最早四座古廟之一
山西運城的廣仁王廟 是唐代斗拱建築 是中國最早四座古廟之一
張旦人文攝影
1/8 山西省運城市,有一座唐代的古廟叫“廣仁王廟”,在山西芮城縣城北4公里古魏城城垣遺址內,中龍泉村北的高阜之上,坐落著一座四合院形的廟堂建築,它與永樂宮、古魏城、五龍泉、萬仙泉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文物群。
2/8 廟後條山蔥翠,古堞崢嶸;廟前泉湧成溪,林木蒼鬱,這便是供奉龍泉之神\廣仁王\的廟宇--廣仁王廟。又因五龍泉水從廟基前湧出的緣故,當地群眾也俗稱其為\五龍廟\。
3/8 五龍廟由正殿、戲臺、廂房組成,四周有圍牆,東南角闢有小門。正殿坐北向南,為唐大和五年(831)建造,五開間四架椽進深三間,平面呈長方形,單簷歇山頂,柱頭斗拱為五鋪雙抄偷心造,各種鬥欹部的幽度極深,拱瓣稜角顯明,內部擱架鋪作斗拱碩大,叉手長壯,侏儒柱細短,構成極平緩的廈坡,只有五臺山南禪寺可相比擬。殿內無柱,樑架全部露明。整個建築結構簡練,古樸雄渾,顯示了唐代建築風格。
4/8 廣仁王廟正殿體量不大,單簷九脊頂,面闊11.58米,五間六柱,進深4.94米,三間四柱,共有簷柱16根,無內柱。
5/8 正殿歷經多次重修,外觀已不能反映唐代建築風貌,但內部樑架結構依舊保留了唐代風格。寺內有一塊刻於唐大和六年(832年)的《龍泉記》石碑,記述重修廣仁王廟的經過,碑文中“劃除舊屋,創立新祠,素捏真形,丹青四壁”,可知大和六年新建了廟宇,這也與廣仁王廟正殿現存的唐代建築特徵相吻合。
6/8 廟裡的斗拱是唐代斗拱發展的成熟階段。這一時期,斗拱的主要特點是柱頭所承託的樑多插入斗拱結構中,斗拱和樑架融為一體,斗拱成為各交叉點處的加強節點。這時的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簷構件,而是水平框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8 雖然經過了千餘年的風風雨雨和不斷修葺,仍不失唐代風貌。與正殿相對的是坐南向北的清代戲樓,雖屬清代建築,但與正殿渾然一體,構成了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形的廟堂建築。2001年06月25日,廣仁王廟作為唐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8/8 國內目前年代最早的唐代遺構是山西五臺南禪寺大殿,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第二座為山西芮城廣仁王廟(五龍廟)正殿,建於唐大和六年(832年)。第三座是山西五臺佛光寺東大殿,位於五臺縣豆村鎮佛光新村,建於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第四座是山西平順天台庵大殿,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的王曲村,推斷唐代。這四座古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年代最久遠的。攝影:張旦 原創作品 盜圖必究
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