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地標建築,人人歎為觀止,設計師去世前都沒看到自己的傑作
澳洲地標建築,人人歎為觀止,設計師去世前都沒看到自己的傑作
澳洲地標建築,人人歎為觀止,設計師去世前都沒看到自己的傑作
澳洲地標建築,人人歎為觀止,設計師去世前都沒看到自己的傑作
澳洲地標建築,人人歎為觀止,設計師去世前都沒看到自己的傑作
澳洲地標建築,人人歎為觀止,設計師去世前都沒看到自己的傑作
澳洲地標建築,人人歎為觀止,設計師去世前都沒看到自己的傑作
澳洲地標建築,人人歎為觀止,設計師去世前都沒看到自己的傑作
澳洲地標建築,人人歎為觀止,設計師去世前都沒看到自己的傑作
澳洲地標建築,人人歎為觀止,設計師去世前都沒看到自己的傑作
澳洲地標建築,人人歎為觀止,設計師去世前都沒看到自己的傑作
小雷旅行
1/10 “盛氣凌人”是在描述這個海港城市時會跳出來的詞,而且不得不承認,悉尼就是這麼了不起!與它的澳大利亞姐妹城市相比,悉尼喧鬧、固執、耀眼張揚。擁有蜿蜒的太平洋海岸線和精美海灣的悉尼,在海邊散發著無窮的魅力,跳上一艘渡輪,悉尼就像一隻牡蠣,海灣把城市的兩部分遠遠拉開,其間點綴著的大量的瑰寶就像牡蠣中的珍珠。而當你落地悉尼或者說起悉尼一定首先想到的是地標性的建築:悉尼歌劇院。\n\n
2/10 初見悉尼歌劇院定會讓你萬分激動。悉尼歌劇院是這般引人注目、獨一無二、婀娜多姿,地球上還有比它更性感的建築嗎? 第一次看到如此著名的建築總會讓你感到驚奇。根據你所站的位置,歌劇院會變得比你想象得更小或更大。令你的期望變得混亂,但從來不會讓你失望。最重要的是這座建築非常實用,裡面上演的節目(戲劇、舞蹈、歌劇、演唱會)和著名的外觀一樣有趣。
3/10 很幸運到達的當天正好有演出,演奏的是《堂吉訶德》的片段,還是在歌劇院最大的音樂廳,音樂廳的交響樂很是震撼,音響效果絕佳,講究美學效果的內部如同鯨魚肚子。最多可容納2679人。設計的初衷是把這個最大的廳堂建造成為歌劇院,後來設計改動了,甚至已經完工的歌劇舞臺被推倒重建。音樂廳內有一個大風琴,是由羅納德·沙普於1969年至1979年製造的。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連桿風琴,由10500根風管組成。\n
4/10 1956年,丹麥37歲的年輕建築設計師約恩·烏松看到了澳大利亞政府向海外徵集悉尼歌劇院設計方案的廣告。雖然對遠在天邊的悉尼根本一無所知,但是憑著從小生活在海濱漁村的生活積累所迸發的靈感,他完成了這一設計方案,按他後來的解釋,他的設計理念既非風帆,也不是貝殼,而是切開的橘子瓣,但是他對前兩個比喻也非常滿意。但是,當他寄出自己的設計方案的時候,他並沒有料到,又一個“安徒生童話”將要在異域的南半球上演。
5/10 悉尼歌劇院的外觀為三組巨大的殼片,聳立在南北長186米、東西最寬處為97米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基座上。直到你零距離接觸它,你才會發現大片的純白色外表其實由1056000塊可自動清潔的奶油色瑞典瓷磚組成的。
6/10 悉尼歌劇院悉尼港的便利朗角,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作為背景的悉尼港灣大橋,與周圍景物相映成趣。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遊客前來觀賞這座建築。200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7/10 在建造過程中,因為改組後的澳大利亞新政府與約恩·伍重失和,使得這位建築師憤而於1966年離開澳大利亞,從此再未踏上澳大利亞土地,連自己的經典之作都無法親眼目睹。之後的工作由澳大利亞建築師群合力完成,包括Peter Hall、Lionel Todd與David Littlemore等三位,悉尼歌劇院最後在公元1973年10月20日正式開幕。\n
8/10 雖然歌劇院內部沒有外觀那麼耀眼,可以參加全天都有的1小時導覽遊。提供多種語言,包括中文,我們當時就是華人給熱情的講解。而在悉尼歌劇院靠近海的一側也是拍攝海港大橋的好機位。天氣好的話拍出來會非常漂亮。
9/10 悉尼歌劇院不僅是悉尼藝術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靈魂,是公認的20世紀世界十大奇蹟之一,是悉尼最容易被認出的建築,而在悉尼歌劇院前面的咖啡酒吧一條街,每天擠滿了世界各地的帥哥美女,又唱又跳異常熱鬧。逛累了可以在這裡喝一杯,好好感受一下美麗的悉尼港,眼前的悉尼歌劇院,對面的海港大橋,來來往往的船支,讓人心曠神怡。
10/10 2008年11月29日,約恩·烏松在丹麥去世,享年90歲。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位悉尼歌劇院的設計大師,在他生前直至去世都沒能夠親眼看過他自己的傑作。留給世人的無論從哪個角度望去,你都將鏡頭對準它,允許它毫不客氣地霸佔你的相機,悉尼歌劇院確實盡善盡美。
2019-04-0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