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傳銷燬掉的,碉堡國家——阿爾巴尼亞
曾被傳銷燬掉的,碉堡國家——阿爾巴尼亞
曾被傳銷燬掉的,碉堡國家——阿爾巴尼亞
曾被傳銷燬掉的,碉堡國家——阿爾巴尼亞
曾被傳銷燬掉的,碉堡國家——阿爾巴尼亞
曾被傳銷燬掉的,碉堡國家——阿爾巴尼亞
曾被傳銷燬掉的,碉堡國家——阿爾巴尼亞
曾被傳銷燬掉的,碉堡國家——阿爾巴尼亞
曾被傳銷燬掉的,碉堡國家——阿爾巴尼亞
曾被傳銷燬掉的,碉堡國家——阿爾巴尼亞
曾被傳銷燬掉的,碉堡國家——阿爾巴尼亞
曾被傳銷燬掉的,碉堡國家——阿爾巴尼亞
曾被傳銷燬掉的,碉堡國家——阿爾巴尼亞
曾被傳銷燬掉的,碉堡國家——阿爾巴尼亞
曾被傳銷燬掉的,碉堡國家——阿爾巴尼亞
Leo1980街頭攝影
1/14 阿爾巴尼亞是一個小國,位於東歐巴爾幹半島,與意大利隔海相望。紅色的國旗上繪有一隻黑色雙頭鷹,沿自15世紀抵抗奧斯曼帝國入侵的領袖斯坎德培的印章,所以雄鷹是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象徵,故阿爾巴尼亞也有“山鷹之國”之稱。國家首都地拉那,城市中心便是紀念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廣場。\n雖然近年有所改善,但阿爾巴尼亞是歐洲中最不發達和低收入的國家之一。
2/14 雕像就是著名的阿爾巴尼亞民族英雄——喬治·卡斯特里奧蒂·“斯坎德培”(阿爾巴尼亞語:Gjergj Kastrioti \Skënderbeu\,1405年-1468年1月17日)\n在25年的時間裡,斯坎德培在阿爾巴尼亞的山區中堅持對奧斯曼帝國進行遊擊戰。斯坎德培一生中共指揮過25場戰役,取得了其中的24場的勝利。
3/14 位於地拉那中心的國家歷史博物院,上面的壁畫,看起來風格非常熟悉。\n上世紀60年代初,阿爾巴尼亞被譽為歐洲“社會主義明燈”。\n曾在政治上既反美又反蘇,同時與意大利、希臘、南斯拉夫等鄰國也存在歷史宿怨或者領土糾紛,可以說是“四面楚歌”。\n但過去與中國關係很好,1971年,阿為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做出重要貢獻,中國也給與阿國很多無私的幫助。
4/14 當年為了抵禦外敵,富有游擊戰經驗的他們把中國的“深挖洞,廣積糧”要訣略加變通,喊出了“一手拿鎬,一手拿槍”的響亮口號,全民動員建造碉堡。\n結果是阿爾巴尼亞遍地可見碉堡,面積2.8萬平方公里、人口300萬,分佈著幾十萬碉堡,成為世界上人均碉堡最多的國家,有“碉堡王國”的“美稱”。
5/14 上千年來,宗教信仰一直是阿爾巴尼亞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命運的發展血脈相聯。1967年政府宣佈取締宗教之前,有120萬人信奉伊斯蘭教,30萬人信奉東正教,20萬人信奉羅馬天主教。\n圖為位於地拉那中心斯坎德培廣場的Et'hem Beut 清真寺,始建於1791年到1794年間,直到1819年到1821年間最終建成,是非常著名的一處古蹟。35米高的鐘樓,成就了一個觀察斯坎德培廣場難得的角度。
6/14 門前兩位賣花的少年,眼神堅毅,表情沉穩,似乎過早負擔了賺錢的重任,讓他們成熟很多。但他們可能也並不太瞭解,歷史過程中,“碉堡王國”阿爾巴尼亞經歷了跌宕起伏的複雜歲月,曾經被“傳銷”式的運作席捲全國,導致經濟徹底垮掉,國家陷入內戰。我們後面再細說。
7/14 這是小城貝拉提古城堡內最古老的Holy Trinity教堂。當時剛好有一對新人在拍攝婚紗照,一個小女孩,穿著粉色的裙子,從臺階上走下來。\n清真寺與教堂共存,也是阿爾巴尼亞宗教信仰的一個狀況。
8/14 Berati(貝拉提)是阿最古老和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城內大量宗教古籍躲過了無神運動,在1976年政府將該城市確定為博物館之城。貝市有著4000年的悠久歷史,保加利亞帝國、拜占庭帝國、奧斯曼帝國都曾經統治這座城市。2008年成為UNESCO世界遺產,被譽為“千窗之城”。
9/14 關於那次動盪,1994年,阿國三大國有銀行的壞賬佔總貸款金額的50%,瀕臨倒閉,國內資金極度短缺,到處都沒有錢。於是很多人動起了腦筋,他們使用高利率來私下吸收資金,辦起地下銀行。起初這些組織確實緩解了阿國的資金壓力,所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政府支持。後來承諾利率逐步提高,演變成借新還舊,形成了“傳銷”的開端。但這種金字塔式的運營方式,最終必然崩盤,當然還是苦了當地老百姓。
10/14 1996年全國共有100家左右,金字塔型集資的公司,其中8家最大的,負債總額超過10億美金,超過當年GDP的50%。後期承諾月利率高達44%,吸引很多人變賣家產存入。到1997年危機最終成為武力衝突,全國徹底失去控制,國防部長臨陣脫逃,導致近3個月的全國性內戰;數萬難民逃往國外;國民經濟遭到重創,物質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而動亂給人們造成的心理創傷更是難以消除的。唯有這萌萌的石刻瑞獸,守望這片土地。
11/14 這座鐘是2001年元旦由阿國北部學生自發蒐集3萬多顆1997年暴亂時使用的子彈(殼),鑄造而成,於是鐘的名字叫做——和平鍾,安放在地拉那市中心的“國際文化中心”的廣場前。鐘上刻著:“我(和平鍾)在子彈中出生,願在第三個千年裡,在阿爾巴尼亞兒童的和平道路上嘹亮高歌。”
12/14 在小鎮街頭,孩子在吃午飯,好奇的看著這個古老城市的新新遊客。在經歷過“傳銷危機”之後,阿國經濟始終難以走出泥潭。在經濟落後的同時,阿國和我國的關係也可謂“跌宕起伏”,但人民之間的感情,還是非常淳樸的。人們普遍熱情好客。
13/14 夜晚的地拉那街頭,筆者獨自閒逛,雖然置身異鄉,但絕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人們熱情的打招呼,雖然語言不通,但表情和情感的共同的。\n路遇幾個孩子,筆者和其中的一個來了個合影。
14/14 時光進入新世紀,和平和發展成為世界主要努力方向,阿爾巴尼亞和我國的關係也在向好發展。由於其地理位置優越,以及周邊地緣政治,阿爾巴尼亞成為東歐地區巴爾幹半島大面積內陸腹地很好的出海口,尤其是針對科索沃區域。\n筆者來此也是調研當地港口資源,此行也被當地電視臺新聞報道。畫面右側的就是穿西裝的小編。\n(圖片均為本人原創拍攝,文字查閱引用部分歷史資料。)
2019-08-1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