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日本人鏡頭中的遼寧省丹東市和朝鮮新義州
1926年,日本人鏡頭中的遼寧省丹東市和朝鮮新義州
1926年,日本人鏡頭中的遼寧省丹東市和朝鮮新義州
1926年,日本人鏡頭中的遼寧省丹東市和朝鮮新義州
1926年,日本人鏡頭中的遼寧省丹東市和朝鮮新義州
1926年,日本人鏡頭中的遼寧省丹東市和朝鮮新義州
1926年,日本人鏡頭中的遼寧省丹東市和朝鮮新義州
1926年,日本人鏡頭中的遼寧省丹東市和朝鮮新義州
1926年,日本人鏡頭中的遼寧省丹東市和朝鮮新義州
1926年,日本人鏡頭中的遼寧省丹東市和朝鮮新義州
1926年,日本人鏡頭中的遼寧省丹東市和朝鮮新義州
迪比特愛歷史
1/10 1926年12月,遼寧省丹東的街市。丹東市位於遼寧省東南部,鴨綠江畔,東與朝鮮半島新義州市隔江相望。丹東歷朝都是重要的軍事要塞。1618年,後金採取禁邊政策使丹東一帶發展緩慢。1689年,清廷實行拓邊政策後,才逐漸得到開發。
2/10 1926年,丹東,六道溝附近。隨著山東、河北等地墾殖的漢民越來越多,清廷不得不利用“禁區”富饒的資源“歸化流民”。1874年,東北邊地全部開禁。1876年,設鳳凰廳,管轄岫巖、安東、寬甸三個縣,丹東進入新的開發時期,為丹東市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
3/10 1926年12月,鴨綠江口附近。隨著東北邊地開發,鴨綠江為東北與華北貨物運輸提供一個重要途徑,航運業迅速發展起立。航運業的發展帶動沿江流域的發展。清光緒年間,丹東先後修起了江神廟、龍王廟和天后宮廟。廟會時期,鼓樂喧天、藝人唱戲,常年漂泊在江上的船員和家屬上岸遊玩,非常的熱鬧。
4/10 1926年,丹東沙河上的木筏和木頭。東北森林資源豐富,在清末民初交通不方便的情況下,從鴨綠江水路將東北木頭運到華北是個不錯的選擇。
5/10 1926年,丹東附近,手提鳥籠的老人。
6/10 1926年12月,朝鮮義州的村莊。義州本來只是位於朝鮮西北部平安北道的一個小村,1910年被開闢稱河港。1924年,侵朝日本人為了便利以鐵路掠奪中國東北的資源,把平安北道的行政中心遷到此村,並改名為新義州,此後迅速發展。
7/10 1926年12月,鴨綠江中的獨木舟。
8/10 1926年12月,朝鮮新義州統軍亭眺望。統軍亭曾經是一座指揮士兵的樓亭,在統軍亭上眺望,義州古城牆和鴨綠江景色盡收眼底,對岸就是我國遼寧虎山。甲午戰爭期間,日軍曾在此架設大炮轟擊清軍。
9/10 1926年12月,新義州龍巖浦附近小高丘看到的鴨綠江。從照片上可以看到當時屬於枯水季節,潮滿時裝一千噸貨物的船隻可行駛其中。
10/10 1926年12月,新義州龍巖浦附近的鴨綠江畔。(圖片來源:《亞細亞大觀》)
2019-09-1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