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代初的山西,抗戰游擊區朔州
四十年代初的山西,抗戰游擊區朔州
四十年代初的山西,抗戰游擊區朔州
四十年代初的山西,抗戰游擊區朔州
四十年代初的山西,抗戰游擊區朔州
四十年代初的山西,抗戰游擊區朔州
四十年代初的山西,抗戰游擊區朔州
四十年代初的山西,抗戰游擊區朔州
四十年代初的山西,抗戰游擊區朔州
四十年代初的山西,抗戰游擊區朔州
四十年代初的山西,抗戰游擊區朔州
舊影閣
1/10 【朔州】朔州位置在山西西北邊陲,雁門關外、內外長城之間。轄平魯區、朔城區、懷仁縣、山陰縣、右玉縣、應縣。朔州是古代北方遊牧民族、少數民族,及農耕民族(中原)的結合地帶、商貿要地。
2/10 【朔州】抗戰時期,朔州的六座縣城淪陷,日本人打著日滿支經濟共同體的幌子,推行殖民政策,開展經濟擴張,掠奪朔州的土特產品、工礦資源。日資也擴展至朔州,市場充斥著日貨。
3/10 【朔州火車站】山西朔州,最早成為省內抗戰地區之一,也是最早建立(山西)敵後抗日根據地地區之一。在這塊土地上,國共兩黨、兩軍實行聯合對日抗戰,雁北支隊出奇制勝,廣泛開展游擊戰,變淪陷區為游擊區,不斷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戰績。
4/10 【朔州】朔州老城是省內保存較完整的古城,秦漢時期,朔州城已建成,北齊年間,朔州城進行了擴建,元末明初,朔州城重新修建。城牆(平面呈正方形)南北長一千一百米,東西寬一千零五十米。朔州是尉遲恭的故鄉;南城樓、文昌閣、天主堂、崇福寺、文廟、敬德廟都屬於老城的景點。
5/10 【朔州】崇福寺(林衙寺、崇福禪寺),位置在城區東大街。崇福寺建築為漢傳佛教風格;中軸線上建有鐘樓、鼓樓、千佛閣、金剛殿、文殊殿、地藏殿、彌陀殿(金代建築)、觀音殿(金代建築)、大雄寶殿。
6/10 【山陰縣嶽鎮】山陰縣為朔州市下轄縣。山陰縣管轄四鎮九鄉:岱嶽鎮、北周莊鎮、玉井鎮、古城鎮;馬營鄉、吳馬營鄉、下喇叭鄉、安榮鄉、合盛堡鄉、後所鄉、薛圐圙鄉、馬營莊鄉、張家莊鄉。
7/10 【山陰縣嶽鎮】岱嶽鎮下轄:化家嶺村、南大道村、先進村、蘭園村、堡子巷村、梁山村、花園村、閻家巷村、安祥寺村、小快樂村、麻疃村、解莊村、劉家嶺村、夏家窯村、北王莊村、七裡溝村、上岱嶽村、關岱嶽村、王家澗村、下沙河村、上沙河村、新大灘村、甘莊村、郭家窯村、鴛鴦會村、賈家窯村、蘭家窯村。
8/10 【山陰縣嶽鎮】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平魯、朔縣西部的抗日根據地,在只雙碾、泥泉、辛安莊、下水頭、暖崖、下木角、劉家窯等村,建立供銷(合作)社,經營食鹽、肉類、農具、水煙、日用雜貨等商品,並設糧食加工、釀造等作坊。
9/10 【山陰縣岱嶽鎮】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第五軍分區(晉綏)在岱嶽成立貿易局,下設五個業務單位,經營食鹽、糧食、火柴、棉花、土布等多種商品。解放後,朔縣成立貿易局,並開設恆興源、正太貨棧等商店,經營糧食、百貨等商品。
10/10 【朔州雜貨鋪】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初,朔縣供銷合作聯社成立,並在小平易、利民堡、城關、井坪(當時屬朔縣)、神頭設立了五個基層社。隨著戰爭的節節勝利和區域的擴大,合作社的發展進一步加快,既推動了商業貿易的發展,又支援了戰爭。【山西朔州老照片,1940年-1941年。攝影資料:京都大學】
2019-05-2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