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人是漢族人嗎?

兵馬俑的真正主人是秦始皇嗎?
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人是漢族人嗎?
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人是漢族人嗎?
10 個回答
南朝鲜棒子去屎
2017-06-30

現代的韓國人,應該是商朝或者夏朝的遺民;商朝和夏朝是炎黃的後裔,而楚國是蚩尤的後裔。如果說三家分晉的那個韓國,那就是晉國的後裔。

中國的湖北有漢陽,漢陽是武漢三鎮之一,今天的武漢市有漢陽區,韓國的首都是首爾,首爾最初的名字,其實是叫做漢陽。

現在的韓國有個丹陽郡,中國的湖北以前個地方叫丹陽,丹陽曾經是楚國的國都。中國的湖北有個江陵縣,韓國則有個江陵市。

韓國的地名與中國湖北的地名有很多是重名,這不是一種巧合,而是韓國的歷史與中國戰國時期的楚國有淵源關係。

秦始皇派徐福、韓終出海尋求長生不老之藥,他們都逃走了,沒有回來,徐福到了倭地,而韓終則到了韓國,做了馬韓國的國王。

韓終東渡韓國,與徐福東渡日本,這樣的移民事件,在秦漢時期並不是一個個例,戰國、秦漢時期,中原地區經常發生戰爭,而且徭役、兵役繁重,有大量的中原人渡海至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謀生,因為韓

終和徐福的渡海事件比較出名,所以後世之人往往把這一時期中原人渡海至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移民事件,歸為韓終東渡、徐福東渡這樣的典型的移民事件。

韓國人的祖先與中國戰國時期的楚國有淵源關係,我們知道徐福東渡日本的故事,也應該知道韓終東渡韓國的故事。

(選自網絡,非原創)

半亩仙客
2017-06-29

漢族是後來人的叫法,但依你描述我覺得楚國不是〝漢人〞。楚國攻打隨國,隨國說:我無罪。楚國說:我蠻夷。雖然是神回覆,但的確楚國的說法值得思考。依地理位置而言,楚國在今湖南湖北一帶,在春秋戰國時已屬南蠻之地。原楚國國君只是因為救了周公而被封了小小子爵,直至武王熊通乃自立為王。還有一個證據,那就是屈原的《離騷》開篇,直接講到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苗裔指三苗人,據考應為苗族先祖,現今湖南湖北一帶也聚集著大量苗族人。所以綜上所述,我認為楚國人應是苗族人的先祖。

金家王爷李家坡
2017-06-30

問這問題的人智商無限接近250。楚國是黃帝的後裔,另外楚國統一了100多個諸侯國,這些都是上古的部落後代,所以說是混合民族,都是炎黃蚩尤的子孫。問這問題的,居心不良,他的目的是想引出民族虛無論,從漢族引到楚國,證明漢族是蠻夷,本著民族團結的理念,任何用血統推論民族都是漏洞百出,漢族本身2000年曆史混血無數,哪來純血統?文化認同才是正道。

炒米79711474
2017-06-30

3謝邀,這是出了兩個題目啊。描述裡又是另一個題目。我一個一個回答吧。

首先,漢族這個詞是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才形成的概念。在此之前,沒有漢族這個概念。

中國有文字記載,併發掘出相應文物的朝代是商朝。所以商以前的國際上史學界是不認可的。但我們很多史書上和傳統文化上,一直認為中華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的黃帝,和長江流域的炎帝(存疑,因為炎帝故里極有可能也是在陝西境內,如果真是那樣,可以說我們的最早發源地只在陝西)。所以我們會稱自己為炎黃子孫。經過三皇五帝最早的文明僅僅陝西,河南,湖南,湖北的一小塊。這就是所謂的中原上國文明。但實際上,我們歷史上還有很多很發達的文明沒有文字記載,如良渚文明,紅山文明,金沙文明等等。從他們的文物年代和禮器,祭器的精美程度,可以想見它們高度發達的文化。而且從金沙的祭祀坑裡發現了良渚文化代表的玉琮。可見這兩個隔了兩千多公里的文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就發生過交集。而這兩塊文明都未出現在我們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字記載裡。而這兩個文明所處之地,在我們傳統文化裡,是蠻是夷。

中原上國稱周邊的民族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充滿了歧視。到了西周,開始分封,有幾個後來的大國,都是靠這些中原上國看不起的民族不斷地融入,才變成了大國,比如唐叔虞的晉國。比如姜子牙的齊國。比如熊繹的楚國。還有養馬有功的秦非子的秦國。但這其中有兩個國家和其他的分封國不一樣,就是他們的祖先更早,早過商朝。一個是秦國,一個是楚國。而且兩個都是封的最低等的子爵。但最後是實力最強的兩個國家。

其中最早不買周朝賬的是楚國,最早稱王。中原各國認為他是”僭越”,楚國根本不在乎,自稱蠻夷。楚國人認為七年不出兵是恥辱。所以地盤擴張很快,實際一下子趕上中原各國之和的大半。楚國之所以不服周朝,是因為他和其他各分封國都不同的地方是,他的國君本身就是一個部落的首領,他不是周天子的兄弟也不是周朝的重臣。他原本就和周朝一樣都是個部落,周文王發動戰爭推翻了商朝的統治。而楚部落當時實力較周朝弱,所以甘心做個小弟,後來發展了,直接就不買你周朝賬了。他要和周朝平起平坐。但楚國發展之後肯定有其他民族的融入。其實當時其他重要的國家都有外族的融入。而楚國的王室是三皇五帝中顓頊的後代。這個在屈原的《離騷》裡有證實。“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翻譯過來就是“我是顓頊的後代,我父親是伯庸”。

所以從正根上講,楚國應該屬於華夏族。但那個時代,誰都不能叫漢族。

其次,回答第二個問題。懷疑兵馬俑主人不是秦始皇的,主要有幾個依據,第一,兵馬俑離秦始皇陵有幾十裡地。第二,所有的髮髻朝右,典型楚國人的髮髻。第三,部分兵器上發現”羋”字。第四,到了秦始皇時期,鐵器開始大量應用,而很多兵器都還是銅器。於是很多人又把兵馬俑的主人往“羋八子”上靠。這種懷疑也可以。但這些似乎也能解釋通,第一個,秦始皇死得突然,兵馬俑未能及時入葬。第二和第三個,當時楚國已被秦國吞併了大部分,楚國的工匠幹完活就和留個名也正常。第四,秦國的銅器水平超過其他諸侯國,特別是兵器。可以造一米多長銅劍。至於真相,可能埋藏在還沒挖開兵馬俑身上!或許永遠也沒有真相。

人伴贤良品德高尚
2017-06-30

春秋時期還沒有漢族一說,漢族人是在漢朝以後的歲月裡逐漸形成的。漢族人在漢以前稱為華夏族,凡是炎黃子孫在中原地區的都稱作華夏族。

周朝天子武王姬發得天下後,大封諸侯,華夏子民遍佈九州。

周武王姬發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為列國諸侯,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為附庸。其中姬姓子孫的封國最多,有53個,這就是中國封諸侯建同姓的“封建”的由來。

列國諸侯中著名的有:

魯國---姬姓,侯爵。系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公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功,乃封其長子伯禽於曲阜,以輔周室。


齊國---姜姓,侯爵。系炎帝裔孫伯益封地,今山東青州府。

燕國---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君奭。封國地為今幽州薊縣。

魏國---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畢公高。封國地為今河南開封府高密縣。

管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鮮。封國地為今河南信陽縣。

蔡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封國地為今河南汝寧府上蔡縣。

曹國---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鐸。封國地為今濟陽定陶縣。

成國---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封國地為今山東兗州府汶上縣。

霍國---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處。封國地為今山西平陽府。霍國——霍叔處。

衛國---姬姓,侯爵。系王同母少弟,為康叔。封國地為今河南新鄉一帶。

滕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繡。封國地為今山東章丘縣。

晉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姬唐叔虞。封於唐,後改為晉。封國地為今山西平陽府絳縣東翼城。

吳國---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長子姬泰伯之後。封國地為今吳郡。

虞國---姬姓,公爵。系周太王次子姬仲雍之後。曰姬章已,為吳君,別封其為虞。封國地為今河東太陽縣。吳國與虞國都是仲雍之後。泰伯死,弟仲雍立;仲雍死,子季簡立,季簡死,子叔達立。叔達死,子周章立,時周滅商,周章已君吳,故立周章弟虞仲於虞,位於今山西平陸。當時虞、吳同音,故而位於山西平陸的虞國又稱“北虞”,而位於南方的為“南虞”。

虢國---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之弟。封國地為今陝縣東南之虢城。

楚國---羋姓,子爵。系玄帝姬顓頊後裔。封國地為今丹陽南郡枝江。

許國---姜姓,男爵。系伯夷之後,曰文叔。封國地為今許州。

秦國---嬴姓,伯爵。系玄帝姬顓頊後裔。封國地為今陝西西安。

莒國---嬴姓,子爵。系少昊之後。封國地為今莒縣。

紀國---姜姓,侯爵。系太公次子。封國地為今東莞縣。

邾國---曹姓,子爵。系陸終第五子晏安之後。封國地為今山東鄒縣。

宋國---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長庶子,曰微子啟。封國地為今睢陽

縣。



杞國---姒姓,伯爵。系夏禹王之後。封國地為今開封府雍丘縣。

陳國---媯姓,侯爵。系帝舜之後。封國地為今陳縣。

薊國---姬姓,侯爵。系帝堯之後裔。封國地為今北京順天府。

古代認為吳越是蠻夷之地,其實他們也是華夏民族。

據史書記載周太王生有三子,長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兒子季歷。季歷的兒子姬昌聰明早慧,深受太王寵愛。周太王想傳位於姬昌,但根據當時傳統應傳位於長子,太王因此鬱鬱寡歡。泰伯明白父親的意思後,就和二弟仲雍借為父採藥的機會一起逃到荒涼的江南,定居於梅里(今江蘇無錫的梅村),自創基業,建立了勾吳古國。商朝滅亡後,周朝建立,周武王欲封仲雍曾孫周章和虞仲為諸侯,而周章已經君吳,故封周章弟虞仲於虞(今陝西平陸)。“吳”“虞”同音同義同,故虞國又稱“北吳”
大禹在位時,曾打算將首領位禪讓給皋陶,皋陶去世後,大禹又準備傳位給伯益,並在晚年授政於伯益,讓他協助自己管理所有部落、氏族事務。臨終時遺命傳位伯益。可伯益與他的父親皋陶一樣,淡於權位,在為大禹守喪三年之後,主動避讓首領位置給禹的兒子啟,自己隱居於箕山之北。啟於是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後遷河南定都,以九鼎定天下九州。
啟立宗廟於南山(會稽山)上,每歲春秋遣使“祭禹于越”。第五代夏王少康封其庶子無餘於會稽,號“于越”,奉守禹祀。關於越國的歷史,《吳越春秋》記載說,當年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會稽山朝見四方諸侯,封有功,爵有德,死後就葬在這裡。至少康時,擔心大禹後代香火斷絕,便封其庶子于越,號曰:“無餘”。賀循《會稽記》說:“少康,其少子號曰于越,越國之稱始此。” 無餘傳世十餘代,末君微劣,不能自立,轉從眾庶為編戶之民,禹祀已絕。又十餘代,有人自承禹王之後,重修前君祭祀,重複禹墓之祀,為民請福於天,以通鬼神之道。\因祀封立,承越君之後,復夏王之祭,號曰無壬。無壬生無擇,無擇專心守國,安心奉祀,不失上天之命。越國久遠,歷夏商周三代,亡而復立。

綜上諸侯國皆是漢族前身,華夏族人,但隨著歷史變遷,有的隨著朝代更迭成了漢族,有的成了別族,但祖宗是三皇五帝。

手机用户6116028482
2017-06-30

楚人就是漢族,當是戰國最強大的就是楚國,只不過被其他五國在楚國攻打滅亡秦國之時放冷箭,導致楚國被秦國滅掉,當秦朝暴政只是,天下大亂,楚人陳勝趁勢起義推翻秦朝,國號張楚,其他五國餘孽皆響應,後楚人項梁項羽,劉邦皆響應陳勝起義,立楚王之後熊心為王,後稱帝,在攻打秦朝過程中,由於楚義帝懷王熊心無能,項羽殺之,自立西楚霸王,劉邦自立漢王,最後秦國滅亡於西楚,而西楚又滅於西漢,所以說,楚人及漢族,不過在漢朝的發展過程中,也有一些周邊民族也變成漢族了,例如夜郎,哀牢,百越,一部分匈奴人,一部分西域人…都變成了漢族,所以說,楚人即漢族,再說漢服也叫楚服所以楚人也就是漢族了

云卷飞山
2017-06-30

漢人是漢朝以後,少數民族對漢人的叫法。楚國以北諸國大多是周朝姬姓或貴族,楚國與周朝無關,被認為是蠻夷。楚國說好,我就是蠻夷,於是楚國最早稱王。後來楚國慢慢強大,實力出來了,交往也多了,也就沒那麼多講究了。

到了秦漢,大一統了,你說楚國人是不是漢人。如果你這時還不認楚國人是漢人,那好,劉邦、項羽一定爬出來滅你三族。

路上150459148
2017-06-30

感覺專家對楚國研究不多或是故意不強調,其實楚國看史料是非常偉大,楚國人與其他同期人一樣不是漢族人,但都是華夏人,只是分支先後的差別。漢族人只是秦始皇統一同標準基礎上,分支的華夏族人與其他種族逐步融合到漢朝就成為固定群體,並創造燦爛文明而響譽世界。

股神至简
2017-06-30

中國不僅有一群無知的噴子更有一群無知的愚民,請問漢族成名於何時?春秋戰國哪有一個叫漢族的族群?漢族不是一開始就有,名稱也不固定,唐朝叫唐人,宋朝叫宋人,漢朝時被異族叫漢人,春秋時族群大融合,漢族最起始的組成就是殷商,東夷,姬周,姜羌,荊楚,吳越,中山,西戎等雜交而成,務必要記住漢族的民族認同感不是靠血源,而是文明!後世入主中原的異族被漢化之後就是漢人,漢人被夷化之後就是蠻夷,文明認同感才是最重要的區分標誌。

妙妙爷爷2
2017-06-30

這話你應這樣問漢族人的前身是楚人嗎?首先劉邦是楚人他和西楚霸王項羽是老鄉,他們帶領的子弟兵都是楚人,當霸王把劉邦封在漢中時,項羽本想把劉邦困在漢中,其實這是個錯誤,你想跟著劉邦出來的將士誰不想打回家鄉去?給他們關到山溝裡他們能不想家鄉父老嗎?所以萬眾一心必須讓劉邦反。如果給劉邦封在吳,那他手下的人也許戰爭一結束就散夥回家了也未可知。正因劉邦起事在漢,所以得天下後起名漢朝,這是誰造成的?是西楚霸王項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