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木真帶蒙古全部主力西征七年,金和西夏為何不趁機端他老巢?

10 個回答
无笔史官
2019-07-07

直接上結論,因為金和西夏當時都有事情要忙,且蒙古留下了足夠的人手保護老家。

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貴族在斡難河的起源處召開部落大會,各部諸王與將軍給鐵木真上尊號為 成吉思汗,從此蒙古族結束了長久以來的內鬥,完成了統一,開始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直接上結論,因為金和西夏當時都有事情要忙,且蒙古留下了足夠的人手保護老家。

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貴族在斡難河的起源處召開部落大會,各部諸王與將軍給鐵木真上尊號為 成吉思汗,從此蒙古族結束了長久以來的內鬥,完成了統一,開始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鐵木真建號稱汗後,蒙古所面對的最大的敵人便是金國,和南宋比較相似,蒙古與金國也可謂是仇深似海。金國長期對蒙古實施壓榨與剝削,為了防止蒙古的壯大,對其實施減丁之法,每三年一次,使得民族矛盾極為深厚。

蒙古立國之後,實力日漸強盛,實行千戶制,建立護衛軍,由成吉思汗率領開始對外進行大規模戰爭。成吉思汗六年,鐵木真率領蒙古精銳伐金,所過之處戰無不勝,烏沙堡,野狐嶺,會河堡三戰三捷,殲滅金軍大量精銳部隊。而後在懷來和縉山等地,大破金軍十餘萬。又在遼陽 大同 居庸關等地重創金軍。

直接上結論,因為金和西夏當時都有事情要忙,且蒙古留下了足夠的人手保護老家。

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貴族在斡難河的起源處召開部落大會,各部諸王與將軍給鐵木真上尊號為 成吉思汗,從此蒙古族結束了長久以來的內鬥,完成了統一,開始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鐵木真建號稱汗後,蒙古所面對的最大的敵人便是金國,和南宋比較相似,蒙古與金國也可謂是仇深似海。金國長期對蒙古實施壓榨與剝削,為了防止蒙古的壯大,對其實施減丁之法,每三年一次,使得民族矛盾極為深厚。

蒙古立國之後,實力日漸強盛,實行千戶制,建立護衛軍,由成吉思汗率領開始對外進行大規模戰爭。成吉思汗六年,鐵木真率領蒙古精銳伐金,所過之處戰無不勝,烏沙堡,野狐嶺,會河堡三戰三捷,殲滅金軍大量精銳部隊。而後在懷來和縉山等地,大破金軍十餘萬。又在遼陽 大同 居庸關等地重創金軍。

金朝自東北興起之後,吞遼滅宋,對周圍諸國一直是稱王稱霸。只有在岳飛北伐時期才不斷吃虧,一度曾被打出恐嶽症。留下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佳話。自嶽武穆去世之後,就沒有吃過這麼大的虧,心理上一時也很難以接受。

成吉思汗九年,蒙古軍圍困北京,金朝皇帝貪生怕死在送上大量財帛 馬匹與金國公主後得到議和,隨後又做出南遷逃跑的昏招,導致蒙古以其違約為名迅速出兵攻佔了金朝的北京城。從此金朝與東北的聯繫被完全隔斷,想逃回老家也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金朝的生存空間被壓縮在了河南,山西以及山東一帶,戰略空間極為狹小,所收到的賦稅糧食根本不足以養活如此眾多的將士。

直接上結論,因為金和西夏當時都有事情要忙,且蒙古留下了足夠的人手保護老家。

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貴族在斡難河的起源處召開部落大會,各部諸王與將軍給鐵木真上尊號為 成吉思汗,從此蒙古族結束了長久以來的內鬥,完成了統一,開始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鐵木真建號稱汗後,蒙古所面對的最大的敵人便是金國,和南宋比較相似,蒙古與金國也可謂是仇深似海。金國長期對蒙古實施壓榨與剝削,為了防止蒙古的壯大,對其實施減丁之法,每三年一次,使得民族矛盾極為深厚。

蒙古立國之後,實力日漸強盛,實行千戶制,建立護衛軍,由成吉思汗率領開始對外進行大規模戰爭。成吉思汗六年,鐵木真率領蒙古精銳伐金,所過之處戰無不勝,烏沙堡,野狐嶺,會河堡三戰三捷,殲滅金軍大量精銳部隊。而後在懷來和縉山等地,大破金軍十餘萬。又在遼陽 大同 居庸關等地重創金軍。

金朝自東北興起之後,吞遼滅宋,對周圍諸國一直是稱王稱霸。只有在岳飛北伐時期才不斷吃虧,一度曾被打出恐嶽症。留下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佳話。自嶽武穆去世之後,就沒有吃過這麼大的虧,心理上一時也很難以接受。

成吉思汗九年,蒙古軍圍困北京,金朝皇帝貪生怕死在送上大量財帛 馬匹與金國公主後得到議和,隨後又做出南遷逃跑的昏招,導致蒙古以其違約為名迅速出兵攻佔了金朝的北京城。從此金朝與東北的聯繫被完全隔斷,想逃回老家也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金朝的生存空間被壓縮在了河南,山西以及山東一帶,戰略空間極為狹小,所收到的賦稅糧食根本不足以養活如此眾多的將士。

成吉思汗十四年,蒙古與花剌子模的戰爭爆發,鐵木真親率二十萬大軍西征花剌子模,隨後一路向西,這場戰爭一打就是七年,因此也留給了金朝喘息之機。

不過留守蒙古的大將木華黎依舊是一員名將,在鐵木真離開的三年間,木華黎靈活用兵,連戰連捷,版圖不斷擴大,金國屢吃敗仗。公元1221年,木華黎在延安城東設伏,金軍三萬人潰敗,斬首七千。

直接上結論,因為金和西夏當時都有事情要忙,且蒙古留下了足夠的人手保護老家。

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貴族在斡難河的起源處召開部落大會,各部諸王與將軍給鐵木真上尊號為 成吉思汗,從此蒙古族結束了長久以來的內鬥,完成了統一,開始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鐵木真建號稱汗後,蒙古所面對的最大的敵人便是金國,和南宋比較相似,蒙古與金國也可謂是仇深似海。金國長期對蒙古實施壓榨與剝削,為了防止蒙古的壯大,對其實施減丁之法,每三年一次,使得民族矛盾極為深厚。

蒙古立國之後,實力日漸強盛,實行千戶制,建立護衛軍,由成吉思汗率領開始對外進行大規模戰爭。成吉思汗六年,鐵木真率領蒙古精銳伐金,所過之處戰無不勝,烏沙堡,野狐嶺,會河堡三戰三捷,殲滅金軍大量精銳部隊。而後在懷來和縉山等地,大破金軍十餘萬。又在遼陽 大同 居庸關等地重創金軍。

金朝自東北興起之後,吞遼滅宋,對周圍諸國一直是稱王稱霸。只有在岳飛北伐時期才不斷吃虧,一度曾被打出恐嶽症。留下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佳話。自嶽武穆去世之後,就沒有吃過這麼大的虧,心理上一時也很難以接受。

成吉思汗九年,蒙古軍圍困北京,金朝皇帝貪生怕死在送上大量財帛 馬匹與金國公主後得到議和,隨後又做出南遷逃跑的昏招,導致蒙古以其違約為名迅速出兵攻佔了金朝的北京城。從此金朝與東北的聯繫被完全隔斷,想逃回老家也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金朝的生存空間被壓縮在了河南,山西以及山東一帶,戰略空間極為狹小,所收到的賦稅糧食根本不足以養活如此眾多的將士。

成吉思汗十四年,蒙古與花剌子模的戰爭爆發,鐵木真親率二十萬大軍西征花剌子模,隨後一路向西,這場戰爭一打就是七年,因此也留給了金朝喘息之機。

不過留守蒙古的大將木華黎依舊是一員名將,在鐵木真離開的三年間,木華黎靈活用兵,連戰連捷,版圖不斷擴大,金國屢吃敗仗。公元1221年,木華黎在延安城東設伏,金軍三萬人潰敗,斬首七千。

輸紅了眼的金宣宗在失望的情緒下想出了非常昏庸的一招,北邊損失南邊補,選擇與南宋開戰,殊不知這個時期的南宋出了一位名將名叫孟珙,其用兵之道深有岳飛之風采。在孟珙的帶領下,南宋軍隊連戰連捷,對戰金軍打出了信心。孟珙在湖北與四川一帶,大破金將武仙的十餘萬軍隊,降其眾七萬,獲甲兵無算。戰果極為豐碩,史料記載,金宣宗南伐,士兵戰馬,十不存一。金朝因此國庫空虛,軍力大為損耗。

直接上結論,因為金和西夏當時都有事情要忙,且蒙古留下了足夠的人手保護老家。

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貴族在斡難河的起源處召開部落大會,各部諸王與將軍給鐵木真上尊號為 成吉思汗,從此蒙古族結束了長久以來的內鬥,完成了統一,開始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鐵木真建號稱汗後,蒙古所面對的最大的敵人便是金國,和南宋比較相似,蒙古與金國也可謂是仇深似海。金國長期對蒙古實施壓榨與剝削,為了防止蒙古的壯大,對其實施減丁之法,每三年一次,使得民族矛盾極為深厚。

蒙古立國之後,實力日漸強盛,實行千戶制,建立護衛軍,由成吉思汗率領開始對外進行大規模戰爭。成吉思汗六年,鐵木真率領蒙古精銳伐金,所過之處戰無不勝,烏沙堡,野狐嶺,會河堡三戰三捷,殲滅金軍大量精銳部隊。而後在懷來和縉山等地,大破金軍十餘萬。又在遼陽 大同 居庸關等地重創金軍。

金朝自東北興起之後,吞遼滅宋,對周圍諸國一直是稱王稱霸。只有在岳飛北伐時期才不斷吃虧,一度曾被打出恐嶽症。留下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佳話。自嶽武穆去世之後,就沒有吃過這麼大的虧,心理上一時也很難以接受。

成吉思汗九年,蒙古軍圍困北京,金朝皇帝貪生怕死在送上大量財帛 馬匹與金國公主後得到議和,隨後又做出南遷逃跑的昏招,導致蒙古以其違約為名迅速出兵攻佔了金朝的北京城。從此金朝與東北的聯繫被完全隔斷,想逃回老家也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金朝的生存空間被壓縮在了河南,山西以及山東一帶,戰略空間極為狹小,所收到的賦稅糧食根本不足以養活如此眾多的將士。

成吉思汗十四年,蒙古與花剌子模的戰爭爆發,鐵木真親率二十萬大軍西征花剌子模,隨後一路向西,這場戰爭一打就是七年,因此也留給了金朝喘息之機。

不過留守蒙古的大將木華黎依舊是一員名將,在鐵木真離開的三年間,木華黎靈活用兵,連戰連捷,版圖不斷擴大,金國屢吃敗仗。公元1221年,木華黎在延安城東設伏,金軍三萬人潰敗,斬首七千。

輸紅了眼的金宣宗在失望的情緒下想出了非常昏庸的一招,北邊損失南邊補,選擇與南宋開戰,殊不知這個時期的南宋出了一位名將名叫孟珙,其用兵之道深有岳飛之風采。在孟珙的帶領下,南宋軍隊連戰連捷,對戰金軍打出了信心。孟珙在湖北與四川一帶,大破金將武仙的十餘萬軍隊,降其眾七萬,獲甲兵無算。戰果極為豐碩,史料記載,金宣宗南伐,士兵戰馬,十不存一。金朝因此國庫空虛,軍力大為損耗。

在這樣不利的情況下,國家本應好好休養生息,補充自己的實力,可是金國皇帝為了顯示自己是天朝上國的威嚴,又選擇去與西夏交戰,這場戰爭一打又是好幾年,國家的實力就這樣幾乎快要損耗殆盡,金國與西夏的敵人本來是蒙古,可是他們意識不到,互相攻伐。金國甚至去招惹跟自己保持和平狀態的南宋,使得宋金之間戰火重開,一打就是七年,最後敗於孟珙之手,不得不選擇議和,為日後南宋聯合蒙古滅金埋下了重要伏筆。

直接上結論,因為金和西夏當時都有事情要忙,且蒙古留下了足夠的人手保護老家。

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貴族在斡難河的起源處召開部落大會,各部諸王與將軍給鐵木真上尊號為 成吉思汗,從此蒙古族結束了長久以來的內鬥,完成了統一,開始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鐵木真建號稱汗後,蒙古所面對的最大的敵人便是金國,和南宋比較相似,蒙古與金國也可謂是仇深似海。金國長期對蒙古實施壓榨與剝削,為了防止蒙古的壯大,對其實施減丁之法,每三年一次,使得民族矛盾極為深厚。

蒙古立國之後,實力日漸強盛,實行千戶制,建立護衛軍,由成吉思汗率領開始對外進行大規模戰爭。成吉思汗六年,鐵木真率領蒙古精銳伐金,所過之處戰無不勝,烏沙堡,野狐嶺,會河堡三戰三捷,殲滅金軍大量精銳部隊。而後在懷來和縉山等地,大破金軍十餘萬。又在遼陽 大同 居庸關等地重創金軍。

金朝自東北興起之後,吞遼滅宋,對周圍諸國一直是稱王稱霸。只有在岳飛北伐時期才不斷吃虧,一度曾被打出恐嶽症。留下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佳話。自嶽武穆去世之後,就沒有吃過這麼大的虧,心理上一時也很難以接受。

成吉思汗九年,蒙古軍圍困北京,金朝皇帝貪生怕死在送上大量財帛 馬匹與金國公主後得到議和,隨後又做出南遷逃跑的昏招,導致蒙古以其違約為名迅速出兵攻佔了金朝的北京城。從此金朝與東北的聯繫被完全隔斷,想逃回老家也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金朝的生存空間被壓縮在了河南,山西以及山東一帶,戰略空間極為狹小,所收到的賦稅糧食根本不足以養活如此眾多的將士。

成吉思汗十四年,蒙古與花剌子模的戰爭爆發,鐵木真親率二十萬大軍西征花剌子模,隨後一路向西,這場戰爭一打就是七年,因此也留給了金朝喘息之機。

不過留守蒙古的大將木華黎依舊是一員名將,在鐵木真離開的三年間,木華黎靈活用兵,連戰連捷,版圖不斷擴大,金國屢吃敗仗。公元1221年,木華黎在延安城東設伏,金軍三萬人潰敗,斬首七千。

輸紅了眼的金宣宗在失望的情緒下想出了非常昏庸的一招,北邊損失南邊補,選擇與南宋開戰,殊不知這個時期的南宋出了一位名將名叫孟珙,其用兵之道深有岳飛之風采。在孟珙的帶領下,南宋軍隊連戰連捷,對戰金軍打出了信心。孟珙在湖北與四川一帶,大破金將武仙的十餘萬軍隊,降其眾七萬,獲甲兵無算。戰果極為豐碩,史料記載,金宣宗南伐,士兵戰馬,十不存一。金朝因此國庫空虛,軍力大為損耗。

在這樣不利的情況下,國家本應好好休養生息,補充自己的實力,可是金國皇帝為了顯示自己是天朝上國的威嚴,又選擇去與西夏交戰,這場戰爭一打又是好幾年,國家的實力就這樣幾乎快要損耗殆盡,金國與西夏的敵人本來是蒙古,可是他們意識不到,互相攻伐。金國甚至去招惹跟自己保持和平狀態的南宋,使得宋金之間戰火重開,一打就是七年,最後敗於孟珙之手,不得不選擇議和,為日後南宋聯合蒙古滅金埋下了重要伏筆。

到了後來金哀宗即位之時,已經是有心無力,金和西夏都沒有把握住蒙古西征的大好機會,反而互相攻伐,爭鬥不止,最終導致了自己的亡國,令人唏噓不已。

棍哥观史
2019-07-14

如果鐵木真真的帶走了蒙古帝國全部主力,那麼他也就稱不上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了,顧頭不顧尾的軍事行動是不會發生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身上的。蒙古首次西征時,成吉思汗不僅對後方做了軍事安排,還做了政治策動,這使其後方根基得以安穩。而且此時金、夏的注意力也都沒有在蒙古帝國這邊,即使有心,恐怕也無力!

如果鐵木真真的帶走了蒙古帝國全部主力,那麼他也就稱不上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了,顧頭不顧尾的軍事行動是不會發生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身上的。蒙古首次西征時,成吉思汗不僅對後方做了軍事安排,還做了政治策動,這使其後方根基得以安穩。而且此時金、夏的注意力也都沒有在蒙古帝國這邊,即使有心,恐怕也無力!

成吉思汗西征的後方安排

蒙古帝國的首次西征在時間節點上應該是元太祖十四年至十九年(1219-1224年),為時五年,目標是花剌子模。如果說七年西征,想必是將蒙古出征西遼與收西夏也包含在內。蒙古帝國與花剌子模的戰爭是帶有必然性的,因為二者是東西方新晉崛起的兩個大國,且皆有向對方方向發展與擴張的需求,早在1200年,花剌子模就向東佔領了西遼的西部地區,且通過遠征,吞併了波斯(伊朗)、阿富汗等地,進入全盛時期後將戰略目標鎖定在蒙古,還曾遣使打探向蒙古帝國進軍的路線。蒙古一方,成吉思汗於1218年令哲別率兩萬鐵騎攻打西遼,曲出律被斬殺,西遼滅亡,至此蒙古與花剌子模成為了鄰居。

如果鐵木真真的帶走了蒙古帝國全部主力,那麼他也就稱不上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了,顧頭不顧尾的軍事行動是不會發生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身上的。蒙古首次西征時,成吉思汗不僅對後方做了軍事安排,還做了政治策動,這使其後方根基得以安穩。而且此時金、夏的注意力也都沒有在蒙古帝國這邊,即使有心,恐怕也無力!

成吉思汗西征的後方安排

蒙古帝國的首次西征在時間節點上應該是元太祖十四年至十九年(1219-1224年),為時五年,目標是花剌子模。如果說七年西征,想必是將蒙古出征西遼與收西夏也包含在內。蒙古帝國與花剌子模的戰爭是帶有必然性的,因為二者是東西方新晉崛起的兩個大國,且皆有向對方方向發展與擴張的需求,早在1200年,花剌子模就向東佔領了西遼的西部地區,且通過遠征,吞併了波斯(伊朗)、阿富汗等地,進入全盛時期後將戰略目標鎖定在蒙古,還曾遣使打探向蒙古帝國進軍的路線。蒙古一方,成吉思汗於1218年令哲別率兩萬鐵騎攻打西遼,曲出律被斬殺,西遼滅亡,至此蒙古與花剌子模成為了鄰居。

其實在此之前二者就有交往和摩擦,蒙古本來希望通過花剌子模展開對西方的貿易,但1215年蒙古商隊遭到了屠殺,雖然這是非官方的行為,但花剌子模的包庇以及斬殺蒙古使者的行為惹怒了成吉思汗,這便成為成吉思汗西征的導火索。其實當商隊被殺時起,成吉思汗內心應該是已經決定武力征服了,只是礙於當時的蒙金戰爭,成吉思汗遣使和談成了他的緩兵之計,蒙古之後攻打西遼的策略本質上講也是為了西征花剌子模做鋪墊。

如果鐵木真真的帶走了蒙古帝國全部主力,那麼他也就稱不上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了,顧頭不顧尾的軍事行動是不會發生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身上的。蒙古首次西征時,成吉思汗不僅對後方做了軍事安排,還做了政治策動,這使其後方根基得以安穩。而且此時金、夏的注意力也都沒有在蒙古帝國這邊,即使有心,恐怕也無力!

成吉思汗西征的後方安排

蒙古帝國的首次西征在時間節點上應該是元太祖十四年至十九年(1219-1224年),為時五年,目標是花剌子模。如果說七年西征,想必是將蒙古出征西遼與收西夏也包含在內。蒙古帝國與花剌子模的戰爭是帶有必然性的,因為二者是東西方新晉崛起的兩個大國,且皆有向對方方向發展與擴張的需求,早在1200年,花剌子模就向東佔領了西遼的西部地區,且通過遠征,吞併了波斯(伊朗)、阿富汗等地,進入全盛時期後將戰略目標鎖定在蒙古,還曾遣使打探向蒙古帝國進軍的路線。蒙古一方,成吉思汗於1218年令哲別率兩萬鐵騎攻打西遼,曲出律被斬殺,西遼滅亡,至此蒙古與花剌子模成為了鄰居。

其實在此之前二者就有交往和摩擦,蒙古本來希望通過花剌子模展開對西方的貿易,但1215年蒙古商隊遭到了屠殺,雖然這是非官方的行為,但花剌子模的包庇以及斬殺蒙古使者的行為惹怒了成吉思汗,這便成為成吉思汗西征的導火索。其實當商隊被殺時起,成吉思汗內心應該是已經決定武力征服了,只是礙於當時的蒙金戰爭,成吉思汗遣使和談成了他的緩兵之計,蒙古之後攻打西遼的策略本質上講也是為了西征花剌子模做鋪墊。

成吉思汗西征之初依舊面臨對金作戰,故而他針對金國一線的戰爭做了專門部署,也就是以蒙古四傑之一的木華黎專職攻金事項,臨行前頒佈詔諭:“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並賜“九斿大旗”,對手下將領交待道:“木華黎建此旗以出號令,如朕親臨也”。

如果鐵木真真的帶走了蒙古帝國全部主力,那麼他也就稱不上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了,顧頭不顧尾的軍事行動是不會發生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身上的。蒙古首次西征時,成吉思汗不僅對後方做了軍事安排,還做了政治策動,這使其後方根基得以安穩。而且此時金、夏的注意力也都沒有在蒙古帝國這邊,即使有心,恐怕也無力!

成吉思汗西征的後方安排

蒙古帝國的首次西征在時間節點上應該是元太祖十四年至十九年(1219-1224年),為時五年,目標是花剌子模。如果說七年西征,想必是將蒙古出征西遼與收西夏也包含在內。蒙古帝國與花剌子模的戰爭是帶有必然性的,因為二者是東西方新晉崛起的兩個大國,且皆有向對方方向發展與擴張的需求,早在1200年,花剌子模就向東佔領了西遼的西部地區,且通過遠征,吞併了波斯(伊朗)、阿富汗等地,進入全盛時期後將戰略目標鎖定在蒙古,還曾遣使打探向蒙古帝國進軍的路線。蒙古一方,成吉思汗於1218年令哲別率兩萬鐵騎攻打西遼,曲出律被斬殺,西遼滅亡,至此蒙古與花剌子模成為了鄰居。

其實在此之前二者就有交往和摩擦,蒙古本來希望通過花剌子模展開對西方的貿易,但1215年蒙古商隊遭到了屠殺,雖然這是非官方的行為,但花剌子模的包庇以及斬殺蒙古使者的行為惹怒了成吉思汗,這便成為成吉思汗西征的導火索。其實當商隊被殺時起,成吉思汗內心應該是已經決定武力征服了,只是礙於當時的蒙金戰爭,成吉思汗遣使和談成了他的緩兵之計,蒙古之後攻打西遼的策略本質上講也是為了西征花剌子模做鋪墊。

成吉思汗西征之初依舊面臨對金作戰,故而他針對金國一線的戰爭做了專門部署,也就是以蒙古四傑之一的木華黎專職攻金事項,臨行前頒佈詔諭:“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並賜“九斿大旗”,對手下將領交待道:“木華黎建此旗以出號令,如朕親臨也”。


“吾為國助大業,披甲執銳垂四十年,東征西討,無復遺恨,第恨汴京未下而!汝其勉之”。——木華黎

木華黎是1206年成吉思汗所封的左翼萬戶長,親拜的徵金大元帥,並冠以太師稱號,蒙古帝國對金作戰幾乎全部由木華黎主持,可以說西征前的這個人事安排再合理不過了。此時的蒙金態勢是蒙古為攻,金國為守,1223年木華黎去世後由其子孛魯襲爵,依舊是保持著攻金態勢。在成吉思汗西征期間,木華黎在對金作戰中攻取山西、河北全境,以及河南、陝西部分地區。不僅沒有給金可乘之機,且為帝國攻城掠地奏下凱歌!就連後來成吉思汗攻打鳳翔府的時候還感慨到“木華黎若在,何須我督戰!”

同時期的西夏

早在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國時,西夏本是與金聯盟,成吉思汗為了對付金,就決定先斷掉其西夏這個臂膀,遂三徵西夏,最後一次直接圍困了中興府,時夏襄宗遣使向金朝求救,但金帝以鄰國遭攻打為樂而坐視不救,夏襄宗無奈向蒙古納女請和,至此改變了國家外交政策——附蒙伐金!

如果鐵木真真的帶走了蒙古帝國全部主力,那麼他也就稱不上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了,顧頭不顧尾的軍事行動是不會發生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身上的。蒙古首次西征時,成吉思汗不僅對後方做了軍事安排,還做了政治策動,這使其後方根基得以安穩。而且此時金、夏的注意力也都沒有在蒙古帝國這邊,即使有心,恐怕也無力!

成吉思汗西征的後方安排

蒙古帝國的首次西征在時間節點上應該是元太祖十四年至十九年(1219-1224年),為時五年,目標是花剌子模。如果說七年西征,想必是將蒙古出征西遼與收西夏也包含在內。蒙古帝國與花剌子模的戰爭是帶有必然性的,因為二者是東西方新晉崛起的兩個大國,且皆有向對方方向發展與擴張的需求,早在1200年,花剌子模就向東佔領了西遼的西部地區,且通過遠征,吞併了波斯(伊朗)、阿富汗等地,進入全盛時期後將戰略目標鎖定在蒙古,還曾遣使打探向蒙古帝國進軍的路線。蒙古一方,成吉思汗於1218年令哲別率兩萬鐵騎攻打西遼,曲出律被斬殺,西遼滅亡,至此蒙古與花剌子模成為了鄰居。

其實在此之前二者就有交往和摩擦,蒙古本來希望通過花剌子模展開對西方的貿易,但1215年蒙古商隊遭到了屠殺,雖然這是非官方的行為,但花剌子模的包庇以及斬殺蒙古使者的行為惹怒了成吉思汗,這便成為成吉思汗西征的導火索。其實當商隊被殺時起,成吉思汗內心應該是已經決定武力征服了,只是礙於當時的蒙金戰爭,成吉思汗遣使和談成了他的緩兵之計,蒙古之後攻打西遼的策略本質上講也是為了西征花剌子模做鋪墊。

成吉思汗西征之初依舊面臨對金作戰,故而他針對金國一線的戰爭做了專門部署,也就是以蒙古四傑之一的木華黎專職攻金事項,臨行前頒佈詔諭:“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並賜“九斿大旗”,對手下將領交待道:“木華黎建此旗以出號令,如朕親臨也”。


“吾為國助大業,披甲執銳垂四十年,東征西討,無復遺恨,第恨汴京未下而!汝其勉之”。——木華黎

木華黎是1206年成吉思汗所封的左翼萬戶長,親拜的徵金大元帥,並冠以太師稱號,蒙古帝國對金作戰幾乎全部由木華黎主持,可以說西征前的這個人事安排再合理不過了。此時的蒙金態勢是蒙古為攻,金國為守,1223年木華黎去世後由其子孛魯襲爵,依舊是保持著攻金態勢。在成吉思汗西征期間,木華黎在對金作戰中攻取山西、河北全境,以及河南、陝西部分地區。不僅沒有給金可乘之機,且為帝國攻城掠地奏下凱歌!就連後來成吉思汗攻打鳳翔府的時候還感慨到“木華黎若在,何須我督戰!”

同時期的西夏

早在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國時,西夏本是與金聯盟,成吉思汗為了對付金,就決定先斷掉其西夏這個臂膀,遂三徵西夏,最後一次直接圍困了中興府,時夏襄宗遣使向金朝求救,但金帝以鄰國遭攻打為樂而坐視不救,夏襄宗無奈向蒙古納女請和,至此改變了國家外交政策——附蒙伐金!

在西夏改變國家外交政策後,蒙古成為最大受益者,他們不僅獲得了西夏的物資支持,還在軍事上贏得了西夏這個炮灰。西夏經過十數年的對金戰爭,國內一片蕭條,由於戰爭導致的兵員減少,西夏將募兵年限放低至12歲,女人也不得不拿起武器走向戰場,人民的生活日趨惡化,此時夏神宗發動了政變,奪得了西夏王位,他上臺之後依舊保持著附蒙抗金的外交政策,但當蒙古商隊遭屠殺後,成吉思汗於1216年向西夏募集聯軍,協同西征,西夏國內爭論不休,最終拒絕了成吉思汗的要求,故而受到了蒙古帝國的第四次征討,這次征討依舊是以和談收尾,西夏也是在這次討伐中回過神,認知到蒙古遲早有一天會徹底消滅自己。

“時太祖在西域,夏國主李王陰結外援,蓄異圖,密詔孛魯討之”。——《元史》

夏神宗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為時已晚,他不願做亡國的皇帝,於1223年將皇位傳給了夏獻宗李德旺。夏獻宗上臺立即改變策略,決定聯金抗蒙,趁成吉思汗仍在忙於西征時,聯合漠北諸部落抗蒙,以此來鞏固西夏北疆。根據史料記載,夏獻宗的這個計謀應該是被告密的,否則選在西域的成吉思汗又怎能知曉。當時木華黎的兒子孛魯總管漢地,成吉思汗密令其先發制人,於1224年率軍由東向西攻入西夏,攻陷了銀州重鎮,次年成吉思汗西征凱旋途中率軍再下沙洲,逼迫夏獻宗投降。

如果鐵木真真的帶走了蒙古帝國全部主力,那麼他也就稱不上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了,顧頭不顧尾的軍事行動是不會發生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身上的。蒙古首次西征時,成吉思汗不僅對後方做了軍事安排,還做了政治策動,這使其後方根基得以安穩。而且此時金、夏的注意力也都沒有在蒙古帝國這邊,即使有心,恐怕也無力!

成吉思汗西征的後方安排

蒙古帝國的首次西征在時間節點上應該是元太祖十四年至十九年(1219-1224年),為時五年,目標是花剌子模。如果說七年西征,想必是將蒙古出征西遼與收西夏也包含在內。蒙古帝國與花剌子模的戰爭是帶有必然性的,因為二者是東西方新晉崛起的兩個大國,且皆有向對方方向發展與擴張的需求,早在1200年,花剌子模就向東佔領了西遼的西部地區,且通過遠征,吞併了波斯(伊朗)、阿富汗等地,進入全盛時期後將戰略目標鎖定在蒙古,還曾遣使打探向蒙古帝國進軍的路線。蒙古一方,成吉思汗於1218年令哲別率兩萬鐵騎攻打西遼,曲出律被斬殺,西遼滅亡,至此蒙古與花剌子模成為了鄰居。

其實在此之前二者就有交往和摩擦,蒙古本來希望通過花剌子模展開對西方的貿易,但1215年蒙古商隊遭到了屠殺,雖然這是非官方的行為,但花剌子模的包庇以及斬殺蒙古使者的行為惹怒了成吉思汗,這便成為成吉思汗西征的導火索。其實當商隊被殺時起,成吉思汗內心應該是已經決定武力征服了,只是礙於當時的蒙金戰爭,成吉思汗遣使和談成了他的緩兵之計,蒙古之後攻打西遼的策略本質上講也是為了西征花剌子模做鋪墊。

成吉思汗西征之初依舊面臨對金作戰,故而他針對金國一線的戰爭做了專門部署,也就是以蒙古四傑之一的木華黎專職攻金事項,臨行前頒佈詔諭:“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並賜“九斿大旗”,對手下將領交待道:“木華黎建此旗以出號令,如朕親臨也”。


“吾為國助大業,披甲執銳垂四十年,東征西討,無復遺恨,第恨汴京未下而!汝其勉之”。——木華黎

木華黎是1206年成吉思汗所封的左翼萬戶長,親拜的徵金大元帥,並冠以太師稱號,蒙古帝國對金作戰幾乎全部由木華黎主持,可以說西征前的這個人事安排再合理不過了。此時的蒙金態勢是蒙古為攻,金國為守,1223年木華黎去世後由其子孛魯襲爵,依舊是保持著攻金態勢。在成吉思汗西征期間,木華黎在對金作戰中攻取山西、河北全境,以及河南、陝西部分地區。不僅沒有給金可乘之機,且為帝國攻城掠地奏下凱歌!就連後來成吉思汗攻打鳳翔府的時候還感慨到“木華黎若在,何須我督戰!”

同時期的西夏

早在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國時,西夏本是與金聯盟,成吉思汗為了對付金,就決定先斷掉其西夏這個臂膀,遂三徵西夏,最後一次直接圍困了中興府,時夏襄宗遣使向金朝求救,但金帝以鄰國遭攻打為樂而坐視不救,夏襄宗無奈向蒙古納女請和,至此改變了國家外交政策——附蒙伐金!

在西夏改變國家外交政策後,蒙古成為最大受益者,他們不僅獲得了西夏的物資支持,還在軍事上贏得了西夏這個炮灰。西夏經過十數年的對金戰爭,國內一片蕭條,由於戰爭導致的兵員減少,西夏將募兵年限放低至12歲,女人也不得不拿起武器走向戰場,人民的生活日趨惡化,此時夏神宗發動了政變,奪得了西夏王位,他上臺之後依舊保持著附蒙抗金的外交政策,但當蒙古商隊遭屠殺後,成吉思汗於1216年向西夏募集聯軍,協同西征,西夏國內爭論不休,最終拒絕了成吉思汗的要求,故而受到了蒙古帝國的第四次征討,這次征討依舊是以和談收尾,西夏也是在這次討伐中回過神,認知到蒙古遲早有一天會徹底消滅自己。

“時太祖在西域,夏國主李王陰結外援,蓄異圖,密詔孛魯討之”。——《元史》

夏神宗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為時已晚,他不願做亡國的皇帝,於1223年將皇位傳給了夏獻宗李德旺。夏獻宗上臺立即改變策略,決定聯金抗蒙,趁成吉思汗仍在忙於西征時,聯合漠北諸部落抗蒙,以此來鞏固西夏北疆。根據史料記載,夏獻宗的這個計謀應該是被告密的,否則選在西域的成吉思汗又怎能知曉。當時木華黎的兒子孛魯總管漢地,成吉思汗密令其先發制人,於1224年率軍由東向西攻入西夏,攻陷了銀州重鎮,次年成吉思汗西征凱旋途中率軍再下沙洲,逼迫夏獻宗投降。

此事說明西夏雖然國力大衰,國內矛盾激發,成吉思汗也並未對其掉以輕心,夏主欲聯合漠北諸部時,情報的洩露與及時傳達,說明成吉思汗提前做了間諜工作。而孛魯的及時出兵也表明了經略漢地的安排有效的扼制了金、夏兩方勢力,是成吉思汗西征前做下的精心安排。

同時期的金朝

“辛卯,胡沙虎矯詔以誅反者,招福海執而殺之,奪其兵。”——《金史·衛紹王本紀》

金蒙之間的戰爭自成吉思汗建立帝國後就沒有間斷過,兩者之間也由於成吉思汗的崛起而攻守易勢,當西夏附蒙抗金以後,成吉思汗迅速與金斷交,並於1211年發動蒙金戰爭,好在金朝守住了中都北京,次年成吉思汗二次徵金,東北的耶律留哥叛金附蒙,向金用兵,蒙古軍再次逼近中都,內憂外患下,金將領胡沙虎於1213年發動兵變,殺死金帝完顏永濟,繼而擁立完顏珣繼位,即金朝的第八位皇帝金宣宗。

如果鐵木真真的帶走了蒙古帝國全部主力,那麼他也就稱不上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了,顧頭不顧尾的軍事行動是不會發生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身上的。蒙古首次西征時,成吉思汗不僅對後方做了軍事安排,還做了政治策動,這使其後方根基得以安穩。而且此時金、夏的注意力也都沒有在蒙古帝國這邊,即使有心,恐怕也無力!

成吉思汗西征的後方安排

蒙古帝國的首次西征在時間節點上應該是元太祖十四年至十九年(1219-1224年),為時五年,目標是花剌子模。如果說七年西征,想必是將蒙古出征西遼與收西夏也包含在內。蒙古帝國與花剌子模的戰爭是帶有必然性的,因為二者是東西方新晉崛起的兩個大國,且皆有向對方方向發展與擴張的需求,早在1200年,花剌子模就向東佔領了西遼的西部地區,且通過遠征,吞併了波斯(伊朗)、阿富汗等地,進入全盛時期後將戰略目標鎖定在蒙古,還曾遣使打探向蒙古帝國進軍的路線。蒙古一方,成吉思汗於1218年令哲別率兩萬鐵騎攻打西遼,曲出律被斬殺,西遼滅亡,至此蒙古與花剌子模成為了鄰居。

其實在此之前二者就有交往和摩擦,蒙古本來希望通過花剌子模展開對西方的貿易,但1215年蒙古商隊遭到了屠殺,雖然這是非官方的行為,但花剌子模的包庇以及斬殺蒙古使者的行為惹怒了成吉思汗,這便成為成吉思汗西征的導火索。其實當商隊被殺時起,成吉思汗內心應該是已經決定武力征服了,只是礙於當時的蒙金戰爭,成吉思汗遣使和談成了他的緩兵之計,蒙古之後攻打西遼的策略本質上講也是為了西征花剌子模做鋪墊。

成吉思汗西征之初依舊面臨對金作戰,故而他針對金國一線的戰爭做了專門部署,也就是以蒙古四傑之一的木華黎專職攻金事項,臨行前頒佈詔諭:“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並賜“九斿大旗”,對手下將領交待道:“木華黎建此旗以出號令,如朕親臨也”。


“吾為國助大業,披甲執銳垂四十年,東征西討,無復遺恨,第恨汴京未下而!汝其勉之”。——木華黎

木華黎是1206年成吉思汗所封的左翼萬戶長,親拜的徵金大元帥,並冠以太師稱號,蒙古帝國對金作戰幾乎全部由木華黎主持,可以說西征前的這個人事安排再合理不過了。此時的蒙金態勢是蒙古為攻,金國為守,1223年木華黎去世後由其子孛魯襲爵,依舊是保持著攻金態勢。在成吉思汗西征期間,木華黎在對金作戰中攻取山西、河北全境,以及河南、陝西部分地區。不僅沒有給金可乘之機,且為帝國攻城掠地奏下凱歌!就連後來成吉思汗攻打鳳翔府的時候還感慨到“木華黎若在,何須我督戰!”

同時期的西夏

早在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國時,西夏本是與金聯盟,成吉思汗為了對付金,就決定先斷掉其西夏這個臂膀,遂三徵西夏,最後一次直接圍困了中興府,時夏襄宗遣使向金朝求救,但金帝以鄰國遭攻打為樂而坐視不救,夏襄宗無奈向蒙古納女請和,至此改變了國家外交政策——附蒙伐金!

在西夏改變國家外交政策後,蒙古成為最大受益者,他們不僅獲得了西夏的物資支持,還在軍事上贏得了西夏這個炮灰。西夏經過十數年的對金戰爭,國內一片蕭條,由於戰爭導致的兵員減少,西夏將募兵年限放低至12歲,女人也不得不拿起武器走向戰場,人民的生活日趨惡化,此時夏神宗發動了政變,奪得了西夏王位,他上臺之後依舊保持著附蒙抗金的外交政策,但當蒙古商隊遭屠殺後,成吉思汗於1216年向西夏募集聯軍,協同西征,西夏國內爭論不休,最終拒絕了成吉思汗的要求,故而受到了蒙古帝國的第四次征討,這次征討依舊是以和談收尾,西夏也是在這次討伐中回過神,認知到蒙古遲早有一天會徹底消滅自己。

“時太祖在西域,夏國主李王陰結外援,蓄異圖,密詔孛魯討之”。——《元史》

夏神宗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為時已晚,他不願做亡國的皇帝,於1223年將皇位傳給了夏獻宗李德旺。夏獻宗上臺立即改變策略,決定聯金抗蒙,趁成吉思汗仍在忙於西征時,聯合漠北諸部落抗蒙,以此來鞏固西夏北疆。根據史料記載,夏獻宗的這個計謀應該是被告密的,否則選在西域的成吉思汗又怎能知曉。當時木華黎的兒子孛魯總管漢地,成吉思汗密令其先發制人,於1224年率軍由東向西攻入西夏,攻陷了銀州重鎮,次年成吉思汗西征凱旋途中率軍再下沙洲,逼迫夏獻宗投降。

此事說明西夏雖然國力大衰,國內矛盾激發,成吉思汗也並未對其掉以輕心,夏主欲聯合漠北諸部時,情報的洩露與及時傳達,說明成吉思汗提前做了間諜工作。而孛魯的及時出兵也表明了經略漢地的安排有效的扼制了金、夏兩方勢力,是成吉思汗西征前做下的精心安排。

同時期的金朝

“辛卯,胡沙虎矯詔以誅反者,招福海執而殺之,奪其兵。”——《金史·衛紹王本紀》

金蒙之間的戰爭自成吉思汗建立帝國後就沒有間斷過,兩者之間也由於成吉思汗的崛起而攻守易勢,當西夏附蒙抗金以後,成吉思汗迅速與金斷交,並於1211年發動蒙金戰爭,好在金朝守住了中都北京,次年成吉思汗二次徵金,東北的耶律留哥叛金附蒙,向金用兵,蒙古軍再次逼近中都,內憂外患下,金將領胡沙虎於1213年發動兵變,殺死金帝完顏永濟,繼而擁立完顏珣繼位,即金朝的第八位皇帝金宣宗。

金宣宗於1214年遷都開封,這也是拜蒙古大軍的攻伐所賜,金宣宗面對蒙古大軍的咄咄逼人只得選擇求和,獻岐國公主與成吉思汗,向蒙達成議和。到了1215年,成吉思汗也是沒有講任何誠信,轉而攻陷金中都,至此河北地區牢牢的控制在蒙古帝國手中。金朝內部的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原本是受命討伐叛變的耶律留哥,卻未能戰勝,於是自立東真國,等於整個遼東地區被蒲鮮萬奴、耶律留哥瓜分,加上山東與河北一帶紅襖軍起義盛極一時,金國此時實際能夠控制的區域僅僅河南、淮北與關中一帶。

如果鐵木真真的帶走了蒙古帝國全部主力,那麼他也就稱不上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了,顧頭不顧尾的軍事行動是不會發生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身上的。蒙古首次西征時,成吉思汗不僅對後方做了軍事安排,還做了政治策動,這使其後方根基得以安穩。而且此時金、夏的注意力也都沒有在蒙古帝國這邊,即使有心,恐怕也無力!

成吉思汗西征的後方安排

蒙古帝國的首次西征在時間節點上應該是元太祖十四年至十九年(1219-1224年),為時五年,目標是花剌子模。如果說七年西征,想必是將蒙古出征西遼與收西夏也包含在內。蒙古帝國與花剌子模的戰爭是帶有必然性的,因為二者是東西方新晉崛起的兩個大國,且皆有向對方方向發展與擴張的需求,早在1200年,花剌子模就向東佔領了西遼的西部地區,且通過遠征,吞併了波斯(伊朗)、阿富汗等地,進入全盛時期後將戰略目標鎖定在蒙古,還曾遣使打探向蒙古帝國進軍的路線。蒙古一方,成吉思汗於1218年令哲別率兩萬鐵騎攻打西遼,曲出律被斬殺,西遼滅亡,至此蒙古與花剌子模成為了鄰居。

其實在此之前二者就有交往和摩擦,蒙古本來希望通過花剌子模展開對西方的貿易,但1215年蒙古商隊遭到了屠殺,雖然這是非官方的行為,但花剌子模的包庇以及斬殺蒙古使者的行為惹怒了成吉思汗,這便成為成吉思汗西征的導火索。其實當商隊被殺時起,成吉思汗內心應該是已經決定武力征服了,只是礙於當時的蒙金戰爭,成吉思汗遣使和談成了他的緩兵之計,蒙古之後攻打西遼的策略本質上講也是為了西征花剌子模做鋪墊。

成吉思汗西征之初依舊面臨對金作戰,故而他針對金國一線的戰爭做了專門部署,也就是以蒙古四傑之一的木華黎專職攻金事項,臨行前頒佈詔諭:“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並賜“九斿大旗”,對手下將領交待道:“木華黎建此旗以出號令,如朕親臨也”。


“吾為國助大業,披甲執銳垂四十年,東征西討,無復遺恨,第恨汴京未下而!汝其勉之”。——木華黎

木華黎是1206年成吉思汗所封的左翼萬戶長,親拜的徵金大元帥,並冠以太師稱號,蒙古帝國對金作戰幾乎全部由木華黎主持,可以說西征前的這個人事安排再合理不過了。此時的蒙金態勢是蒙古為攻,金國為守,1223年木華黎去世後由其子孛魯襲爵,依舊是保持著攻金態勢。在成吉思汗西征期間,木華黎在對金作戰中攻取山西、河北全境,以及河南、陝西部分地區。不僅沒有給金可乘之機,且為帝國攻城掠地奏下凱歌!就連後來成吉思汗攻打鳳翔府的時候還感慨到“木華黎若在,何須我督戰!”

同時期的西夏

早在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國時,西夏本是與金聯盟,成吉思汗為了對付金,就決定先斷掉其西夏這個臂膀,遂三徵西夏,最後一次直接圍困了中興府,時夏襄宗遣使向金朝求救,但金帝以鄰國遭攻打為樂而坐視不救,夏襄宗無奈向蒙古納女請和,至此改變了國家外交政策——附蒙伐金!

在西夏改變國家外交政策後,蒙古成為最大受益者,他們不僅獲得了西夏的物資支持,還在軍事上贏得了西夏這個炮灰。西夏經過十數年的對金戰爭,國內一片蕭條,由於戰爭導致的兵員減少,西夏將募兵年限放低至12歲,女人也不得不拿起武器走向戰場,人民的生活日趨惡化,此時夏神宗發動了政變,奪得了西夏王位,他上臺之後依舊保持著附蒙抗金的外交政策,但當蒙古商隊遭屠殺後,成吉思汗於1216年向西夏募集聯軍,協同西征,西夏國內爭論不休,最終拒絕了成吉思汗的要求,故而受到了蒙古帝國的第四次征討,這次征討依舊是以和談收尾,西夏也是在這次討伐中回過神,認知到蒙古遲早有一天會徹底消滅自己。

“時太祖在西域,夏國主李王陰結外援,蓄異圖,密詔孛魯討之”。——《元史》

夏神宗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為時已晚,他不願做亡國的皇帝,於1223年將皇位傳給了夏獻宗李德旺。夏獻宗上臺立即改變策略,決定聯金抗蒙,趁成吉思汗仍在忙於西征時,聯合漠北諸部落抗蒙,以此來鞏固西夏北疆。根據史料記載,夏獻宗的這個計謀應該是被告密的,否則選在西域的成吉思汗又怎能知曉。當時木華黎的兒子孛魯總管漢地,成吉思汗密令其先發制人,於1224年率軍由東向西攻入西夏,攻陷了銀州重鎮,次年成吉思汗西征凱旋途中率軍再下沙洲,逼迫夏獻宗投降。

此事說明西夏雖然國力大衰,國內矛盾激發,成吉思汗也並未對其掉以輕心,夏主欲聯合漠北諸部時,情報的洩露與及時傳達,說明成吉思汗提前做了間諜工作。而孛魯的及時出兵也表明了經略漢地的安排有效的扼制了金、夏兩方勢力,是成吉思汗西征前做下的精心安排。

同時期的金朝

“辛卯,胡沙虎矯詔以誅反者,招福海執而殺之,奪其兵。”——《金史·衛紹王本紀》

金蒙之間的戰爭自成吉思汗建立帝國後就沒有間斷過,兩者之間也由於成吉思汗的崛起而攻守易勢,當西夏附蒙抗金以後,成吉思汗迅速與金斷交,並於1211年發動蒙金戰爭,好在金朝守住了中都北京,次年成吉思汗二次徵金,東北的耶律留哥叛金附蒙,向金用兵,蒙古軍再次逼近中都,內憂外患下,金將領胡沙虎於1213年發動兵變,殺死金帝完顏永濟,繼而擁立完顏珣繼位,即金朝的第八位皇帝金宣宗。

金宣宗於1214年遷都開封,這也是拜蒙古大軍的攻伐所賜,金宣宗面對蒙古大軍的咄咄逼人只得選擇求和,獻岐國公主與成吉思汗,向蒙達成議和。到了1215年,成吉思汗也是沒有講任何誠信,轉而攻陷金中都,至此河北地區牢牢的控制在蒙古帝國手中。金朝內部的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原本是受命討伐叛變的耶律留哥,卻未能戰勝,於是自立東真國,等於整個遼東地區被蒲鮮萬奴、耶律留哥瓜分,加上山東與河北一帶紅襖軍起義盛極一時,金國此時實際能夠控制的區域僅僅河南、淮北與關中一帶。

“乃建行省於雲、燕,以圖中原,遂自燕南攻遂城及蠡州諸城,拔之。”——《元史.木華黎傳》

金宣宗本想趁著成吉思汗西征期間得以喘息,哪隻木華黎接過伐金的任務。政治上金宣宗封河北九公重整朝綱,卻不見起色;軍事上以術虎高琪為核心,繼續向西夏、南宋用兵,以求出路;此時的金朝內政不良、軍力衰退,已然成不了氣候,金朝只希望來自蒙古的壓力減輕一些,更本無力再主動發起對蒙的戰爭。

綜上,蒙古帝國首次西征時,蒙金夏的對立形態雖強弱明顯,但卻未成鼎立局面,亦未形成弱國聯盟,甚至出現西夏附蒙抗金的形態,這在局面上更有利於蒙古專心西征;蒙古西征軍號稱60萬,實際上推算是23萬,成吉思汗留下了足夠的兵力與資源支持雙線作戰,保障後方穩定;加之西夏與金的衰落,以及內外矛盾凸現,故而不會對蒙古本部造成威脅。

參考史料:《中國文明史.宋遼金》、《中國通史· 宋遼金元史》、《資治通鑑》、《元史》、《宋史》、《西夏史稿》

电视剧里看历史
2019-03-14

誠邀,如題。軍事戰略總是有著一定的目的,同時也有一定的風險,不得不說,如果鐵木真帶領蒙古大軍西征花剌子模的同時,東邊的西夏,金,南宋可以聯合起來攻打蒙古大本營,也許就沒有忽必烈元朝什麼事了。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實際上成吉思汗雖然明知道有風險,但這個風險應該是在其控制範圍內的,原因有二。

誠邀,如題。軍事戰略總是有著一定的目的,同時也有一定的風險,不得不說,如果鐵木真帶領蒙古大軍西征花剌子模的同時,東邊的西夏,金,南宋可以聯合起來攻打蒙古大本營,也許就沒有忽必烈元朝什麼事了。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實際上成吉思汗雖然明知道有風險,但這個風險應該是在其控制範圍內的,原因有二。

其一:蒙古乃遊牧政權,王廷並不固定

的確,蒙古各部自統一後,成吉思汗定和林為國都,然而成吉思汗西征後蒙古的統治機構就跟著成吉思汗一起走了,金國哪怕是能打到和林,也不過是得到一些無人的土地,而且這也不會損失蒙古的兵力,等人家回過手來了,金和西夏可就遭殃了。

誠邀,如題。軍事戰略總是有著一定的目的,同時也有一定的風險,不得不說,如果鐵木真帶領蒙古大軍西征花剌子模的同時,東邊的西夏,金,南宋可以聯合起來攻打蒙古大本營,也許就沒有忽必烈元朝什麼事了。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實際上成吉思汗雖然明知道有風險,但這個風險應該是在其控制範圍內的,原因有二。

其一:蒙古乃遊牧政權,王廷並不固定

的確,蒙古各部自統一後,成吉思汗定和林為國都,然而成吉思汗西征後蒙古的統治機構就跟著成吉思汗一起走了,金國哪怕是能打到和林,也不過是得到一些無人的土地,而且這也不會損失蒙古的兵力,等人家回過手來了,金和西夏可就遭殃了。

其二:成吉思汗早已做了安排

成吉思汗在揮師西征前,蒙古大軍採取東守西進的戰略。在東面穩住金軍,西面大軍出動,直逼西夏的老巢。這一次征討西夏,在歷史上被稱為蒙古第四次攻夏之戰。西夏神宗見蒙古勢大,不敢抵抗,逃到了靈州。遣使向成吉思汗求和,蒙古與西夏簽訂了城下之盟。西夏再次臣服於蒙古,表明願意與宗主國共同對付金國。這種情況下,成吉思汗可謂高枕無憂啦。

誠邀,如題。軍事戰略總是有著一定的目的,同時也有一定的風險,不得不說,如果鐵木真帶領蒙古大軍西征花剌子模的同時,東邊的西夏,金,南宋可以聯合起來攻打蒙古大本營,也許就沒有忽必烈元朝什麼事了。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實際上成吉思汗雖然明知道有風險,但這個風險應該是在其控制範圍內的,原因有二。

其一:蒙古乃遊牧政權,王廷並不固定

的確,蒙古各部自統一後,成吉思汗定和林為國都,然而成吉思汗西征後蒙古的統治機構就跟著成吉思汗一起走了,金國哪怕是能打到和林,也不過是得到一些無人的土地,而且這也不會損失蒙古的兵力,等人家回過手來了,金和西夏可就遭殃了。

其二:成吉思汗早已做了安排

成吉思汗在揮師西征前,蒙古大軍採取東守西進的戰略。在東面穩住金軍,西面大軍出動,直逼西夏的老巢。這一次征討西夏,在歷史上被稱為蒙古第四次攻夏之戰。西夏神宗見蒙古勢大,不敢抵抗,逃到了靈州。遣使向成吉思汗求和,蒙古與西夏簽訂了城下之盟。西夏再次臣服於蒙古,表明願意與宗主國共同對付金國。這種情況下,成吉思汗可謂高枕無憂啦。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Mer86
2019-08-09

蒙古汗國早期是沒有首都概念的,通常是大汗住在哪裡,大汗的駐節地就是蒙古的老巢。成吉思汗西征前,倒是選定了回鶻人的舊都哈拉和林為都城。但這座城位於草原深處,而且當時正在修建中,戰略意義不大。

所以,金國與其吃力不討好的進攻草原,倒不如集中兵力消滅蒙古人的留守部隊,因為只有消滅了蒙古人的生力軍,金國人才有翻盤的機會。但是成吉思汗是個戰略家,他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蒙古汗國早期是沒有首都概念的,通常是大汗住在哪裡,大汗的駐節地就是蒙古的老巢。成吉思汗西征前,倒是選定了回鶻人的舊都哈拉和林為都城。但這座城位於草原深處,而且當時正在修建中,戰略意義不大。

所以,金國與其吃力不討好的進攻草原,倒不如集中兵力消滅蒙古人的留守部隊,因為只有消滅了蒙古人的生力軍,金國人才有翻盤的機會。但是成吉思汗是個戰略家,他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因此成吉思汗在揮師西征前,蒙古大軍採取東守西進的策略。在東面穩住金軍,西面大軍出動,直逼西夏的老巢。這一次征討西夏,在歷史上被稱為蒙古第四次攻夏之戰。西夏神宗見蒙古勢大,不敢抵抗,逃到了靈州。太子李德旺奉旨留守都城中興府。李德旺也害怕的不得了,便遣使向成吉思汗求和,蒙古與西夏簽訂了城下之盟。西夏再次臣服於蒙古,表示願意與宗主國共同對付金國。

其實早在蒙古與金國正式翻臉之前,成吉思汗就採用過這種戰略。當時的西夏也是被打的狼狽不堪,向金國爸爸救援。結果金國朝野上下認為蒙古人只是常規騷擾而已,不足為慮。最終導致西夏被蒙古大軍幹翻,臣服了蒙古。在後來的蒙古攻金的數年中,西夏不僅不幫金國人抗蒙。反而乘蒙古和金國大戰期間,數次騷擾金夏邊境,給金國搗亂。

蒙古汗國早期是沒有首都概念的,通常是大汗住在哪裡,大汗的駐節地就是蒙古的老巢。成吉思汗西征前,倒是選定了回鶻人的舊都哈拉和林為都城。但這座城位於草原深處,而且當時正在修建中,戰略意義不大。

所以,金國與其吃力不討好的進攻草原,倒不如集中兵力消滅蒙古人的留守部隊,因為只有消滅了蒙古人的生力軍,金國人才有翻盤的機會。但是成吉思汗是個戰略家,他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因此成吉思汗在揮師西征前,蒙古大軍採取東守西進的策略。在東面穩住金軍,西面大軍出動,直逼西夏的老巢。這一次征討西夏,在歷史上被稱為蒙古第四次攻夏之戰。西夏神宗見蒙古勢大,不敢抵抗,逃到了靈州。太子李德旺奉旨留守都城中興府。李德旺也害怕的不得了,便遣使向成吉思汗求和,蒙古與西夏簽訂了城下之盟。西夏再次臣服於蒙古,表示願意與宗主國共同對付金國。

其實早在蒙古與金國正式翻臉之前,成吉思汗就採用過這種戰略。當時的西夏也是被打的狼狽不堪,向金國爸爸救援。結果金國朝野上下認為蒙古人只是常規騷擾而已,不足為慮。最終導致西夏被蒙古大軍幹翻,臣服了蒙古。在後來的蒙古攻金的數年中,西夏不僅不幫金國人抗蒙。反而乘蒙古和金國大戰期間,數次騷擾金夏邊境,給金國搗亂。



蒙古能這麼順利的震懾西夏,與當時金國朝政昏聵有一定的關係。野狐嶺之戰後,昏庸無能的金宣宗繼位。

他先是向成吉思汗求和,嚴重的挫傷了金國人的士氣,又宣佈與西夏斷交,導致西夏徹底倒向了蒙古。在外交上頻頻犯錯後,他又不顧左相徒單鎰的反對,將首都由北京遷往河南,導致中原門戶大開。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北京一線是中原的最後一道屏障。這個地方若是失守了,草原民族進入中原,就是易如反掌。並且中原也沒有反擊的主動權了。(看看北宋和遼國就知道了)

聽到蒙古伐夏的消息,金國一方莫名其妙的表現的很糾結。蒙金雙方大戰了好幾年,金國已被蒙古殲滅了數十萬主力。金國人知道,單方面是幹不贏蒙古的,必須要聯盟西夏。但此時的金國,上上下下都對救援西夏沒有信心。於是乎,就看著西夏被蒙古一頓痛毆,不敢施之以援手。

蒙古汗國早期是沒有首都概念的,通常是大汗住在哪裡,大汗的駐節地就是蒙古的老巢。成吉思汗西征前,倒是選定了回鶻人的舊都哈拉和林為都城。但這座城位於草原深處,而且當時正在修建中,戰略意義不大。

所以,金國與其吃力不討好的進攻草原,倒不如集中兵力消滅蒙古人的留守部隊,因為只有消滅了蒙古人的生力軍,金國人才有翻盤的機會。但是成吉思汗是個戰略家,他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因此成吉思汗在揮師西征前,蒙古大軍採取東守西進的策略。在東面穩住金軍,西面大軍出動,直逼西夏的老巢。這一次征討西夏,在歷史上被稱為蒙古第四次攻夏之戰。西夏神宗見蒙古勢大,不敢抵抗,逃到了靈州。太子李德旺奉旨留守都城中興府。李德旺也害怕的不得了,便遣使向成吉思汗求和,蒙古與西夏簽訂了城下之盟。西夏再次臣服於蒙古,表示願意與宗主國共同對付金國。

其實早在蒙古與金國正式翻臉之前,成吉思汗就採用過這種戰略。當時的西夏也是被打的狼狽不堪,向金國爸爸救援。結果金國朝野上下認為蒙古人只是常規騷擾而已,不足為慮。最終導致西夏被蒙古大軍幹翻,臣服了蒙古。在後來的蒙古攻金的數年中,西夏不僅不幫金國人抗蒙。反而乘蒙古和金國大戰期間,數次騷擾金夏邊境,給金國搗亂。



蒙古能這麼順利的震懾西夏,與當時金國朝政昏聵有一定的關係。野狐嶺之戰後,昏庸無能的金宣宗繼位。

他先是向成吉思汗求和,嚴重的挫傷了金國人的士氣,又宣佈與西夏斷交,導致西夏徹底倒向了蒙古。在外交上頻頻犯錯後,他又不顧左相徒單鎰的反對,將首都由北京遷往河南,導致中原門戶大開。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北京一線是中原的最後一道屏障。這個地方若是失守了,草原民族進入中原,就是易如反掌。並且中原也沒有反擊的主動權了。(看看北宋和遼國就知道了)

聽到蒙古伐夏的消息,金國一方莫名其妙的表現的很糾結。蒙金雙方大戰了好幾年,金國已被蒙古殲滅了數十萬主力。金國人知道,單方面是幹不贏蒙古的,必須要聯盟西夏。但此時的金國,上上下下都對救援西夏沒有信心。於是乎,就看著西夏被蒙古一頓痛毆,不敢施之以援手。


成吉思汗西征後,帶走了大批的主力。他一方面讓自己的弟弟斡赤斤留守蒙古,另一方面封木華黎為太師和國王,給他全權負責金國軍事行動的大權。但是,成吉思汗只給木華黎留了一萬多蒙古騎兵,一萬多汪古部騎兵,以及十多萬投降蒙古的漢族軍隊。

木華黎上任後,知道這點兵力不夠滅金,便廣納中原豪傑,在佔領區域建置行省,規範化管理。同時木華黎還嚴令禁止肆意殺掠和奪地不守的慣例,鞏固了佔領區的統治秩序。木華黎的策略是正正確的,以不變應萬變,主動權在自己手上。

蒙古汗國早期是沒有首都概念的,通常是大汗住在哪裡,大汗的駐節地就是蒙古的老巢。成吉思汗西征前,倒是選定了回鶻人的舊都哈拉和林為都城。但這座城位於草原深處,而且當時正在修建中,戰略意義不大。

所以,金國與其吃力不討好的進攻草原,倒不如集中兵力消滅蒙古人的留守部隊,因為只有消滅了蒙古人的生力軍,金國人才有翻盤的機會。但是成吉思汗是個戰略家,他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因此成吉思汗在揮師西征前,蒙古大軍採取東守西進的策略。在東面穩住金軍,西面大軍出動,直逼西夏的老巢。這一次征討西夏,在歷史上被稱為蒙古第四次攻夏之戰。西夏神宗見蒙古勢大,不敢抵抗,逃到了靈州。太子李德旺奉旨留守都城中興府。李德旺也害怕的不得了,便遣使向成吉思汗求和,蒙古與西夏簽訂了城下之盟。西夏再次臣服於蒙古,表示願意與宗主國共同對付金國。

其實早在蒙古與金國正式翻臉之前,成吉思汗就採用過這種戰略。當時的西夏也是被打的狼狽不堪,向金國爸爸救援。結果金國朝野上下認為蒙古人只是常規騷擾而已,不足為慮。最終導致西夏被蒙古大軍幹翻,臣服了蒙古。在後來的蒙古攻金的數年中,西夏不僅不幫金國人抗蒙。反而乘蒙古和金國大戰期間,數次騷擾金夏邊境,給金國搗亂。



蒙古能這麼順利的震懾西夏,與當時金國朝政昏聵有一定的關係。野狐嶺之戰後,昏庸無能的金宣宗繼位。

他先是向成吉思汗求和,嚴重的挫傷了金國人的士氣,又宣佈與西夏斷交,導致西夏徹底倒向了蒙古。在外交上頻頻犯錯後,他又不顧左相徒單鎰的反對,將首都由北京遷往河南,導致中原門戶大開。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北京一線是中原的最後一道屏障。這個地方若是失守了,草原民族進入中原,就是易如反掌。並且中原也沒有反擊的主動權了。(看看北宋和遼國就知道了)

聽到蒙古伐夏的消息,金國一方莫名其妙的表現的很糾結。蒙金雙方大戰了好幾年,金國已被蒙古殲滅了數十萬主力。金國人知道,單方面是幹不贏蒙古的,必須要聯盟西夏。但此時的金國,上上下下都對救援西夏沒有信心。於是乎,就看著西夏被蒙古一頓痛毆,不敢施之以援手。


成吉思汗西征後,帶走了大批的主力。他一方面讓自己的弟弟斡赤斤留守蒙古,另一方面封木華黎為太師和國王,給他全權負責金國軍事行動的大權。但是,成吉思汗只給木華黎留了一萬多蒙古騎兵,一萬多汪古部騎兵,以及十多萬投降蒙古的漢族軍隊。

木華黎上任後,知道這點兵力不夠滅金,便廣納中原豪傑,在佔領區域建置行省,規範化管理。同時木華黎還嚴令禁止肆意殺掠和奪地不守的慣例,鞏固了佔領區的統治秩序。木華黎的策略是正正確的,以不變應萬變,主動權在自己手上。

金國方面此時又昏招迭出,金宣宗在術虎高琪的忽悠下,搞出了一套顧頭不顧尾的政策。既然蒙古人打我,那我就去打南宋!在北方損失的,從南方搶回來獲得!就在蒙古西征的同一年,金朝在北方封建九公,收買河北、山西和山東等地的土豪武裝首領郭文振、王福、武仙等人,封為九公,各領本路兵馬守城奪地。與蒙古在北方相持,形成拉鋸戰。

在南方,則動員了三十萬兵力進攻南宋。南宋一臉懵逼狀態,憑什麼來打我?因而宋軍奮勇抗擊,雙方打的兩敗俱傷。說實話,金宣宗這一臭招不僅得罪了南宋,導致後來南宋與蒙古聯盟。還給了木華黎大舉南下的機會,痛毆所謂的河北九公。

蒙古汗國早期是沒有首都概念的,通常是大汗住在哪裡,大汗的駐節地就是蒙古的老巢。成吉思汗西征前,倒是選定了回鶻人的舊都哈拉和林為都城。但這座城位於草原深處,而且當時正在修建中,戰略意義不大。

所以,金國與其吃力不討好的進攻草原,倒不如集中兵力消滅蒙古人的留守部隊,因為只有消滅了蒙古人的生力軍,金國人才有翻盤的機會。但是成吉思汗是個戰略家,他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因此成吉思汗在揮師西征前,蒙古大軍採取東守西進的策略。在東面穩住金軍,西面大軍出動,直逼西夏的老巢。這一次征討西夏,在歷史上被稱為蒙古第四次攻夏之戰。西夏神宗見蒙古勢大,不敢抵抗,逃到了靈州。太子李德旺奉旨留守都城中興府。李德旺也害怕的不得了,便遣使向成吉思汗求和,蒙古與西夏簽訂了城下之盟。西夏再次臣服於蒙古,表示願意與宗主國共同對付金國。

其實早在蒙古與金國正式翻臉之前,成吉思汗就採用過這種戰略。當時的西夏也是被打的狼狽不堪,向金國爸爸救援。結果金國朝野上下認為蒙古人只是常規騷擾而已,不足為慮。最終導致西夏被蒙古大軍幹翻,臣服了蒙古。在後來的蒙古攻金的數年中,西夏不僅不幫金國人抗蒙。反而乘蒙古和金國大戰期間,數次騷擾金夏邊境,給金國搗亂。



蒙古能這麼順利的震懾西夏,與當時金國朝政昏聵有一定的關係。野狐嶺之戰後,昏庸無能的金宣宗繼位。

他先是向成吉思汗求和,嚴重的挫傷了金國人的士氣,又宣佈與西夏斷交,導致西夏徹底倒向了蒙古。在外交上頻頻犯錯後,他又不顧左相徒單鎰的反對,將首都由北京遷往河南,導致中原門戶大開。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北京一線是中原的最後一道屏障。這個地方若是失守了,草原民族進入中原,就是易如反掌。並且中原也沒有反擊的主動權了。(看看北宋和遼國就知道了)

聽到蒙古伐夏的消息,金國一方莫名其妙的表現的很糾結。蒙金雙方大戰了好幾年,金國已被蒙古殲滅了數十萬主力。金國人知道,單方面是幹不贏蒙古的,必須要聯盟西夏。但此時的金國,上上下下都對救援西夏沒有信心。於是乎,就看著西夏被蒙古一頓痛毆,不敢施之以援手。


成吉思汗西征後,帶走了大批的主力。他一方面讓自己的弟弟斡赤斤留守蒙古,另一方面封木華黎為太師和國王,給他全權負責金國軍事行動的大權。但是,成吉思汗只給木華黎留了一萬多蒙古騎兵,一萬多汪古部騎兵,以及十多萬投降蒙古的漢族軍隊。

木華黎上任後,知道這點兵力不夠滅金,便廣納中原豪傑,在佔領區域建置行省,規範化管理。同時木華黎還嚴令禁止肆意殺掠和奪地不守的慣例,鞏固了佔領區的統治秩序。木華黎的策略是正正確的,以不變應萬變,主動權在自己手上。

金國方面此時又昏招迭出,金宣宗在術虎高琪的忽悠下,搞出了一套顧頭不顧尾的政策。既然蒙古人打我,那我就去打南宋!在北方損失的,從南方搶回來獲得!就在蒙古西征的同一年,金朝在北方封建九公,收買河北、山西和山東等地的土豪武裝首領郭文振、王福、武仙等人,封為九公,各領本路兵馬守城奪地。與蒙古在北方相持,形成拉鋸戰。

在南方,則動員了三十萬兵力進攻南宋。南宋一臉懵逼狀態,憑什麼來打我?因而宋軍奮勇抗擊,雙方打的兩敗俱傷。說實話,金宣宗這一臭招不僅得罪了南宋,導致後來南宋與蒙古聯盟。還給了木華黎大舉南下的機會,痛毆所謂的河北九公。



畢竟木華黎率領的蒙古兵雖然少,但都是百戰之兵,滅金國有困難,打幾個地方豪強還是綽綽有餘的。蒙古與金國的河北九公廝殺兩年有餘,金國不僅沒有收復一寸失地,反而又喪失了一大塊土地,實力進一步的被削弱。

木華黎死後,他的兒子勃魯襲職,蒙古大軍繼續南下,奪佔河北大片地區,金國所封的河北九公基本被消滅乾淨,河北之地悉數被蒙古人佔領。蒙古在所佔領的河北、山西和山東等地建立政權,實行統治。如果三年前,金國能乘蒙古人立足不穩時,奮力一擊,說不定還有一點點翻盤的希望。但是自從河北淪喪後,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了。

蒙古汗國早期是沒有首都概念的,通常是大汗住在哪裡,大汗的駐節地就是蒙古的老巢。成吉思汗西征前,倒是選定了回鶻人的舊都哈拉和林為都城。但這座城位於草原深處,而且當時正在修建中,戰略意義不大。

所以,金國與其吃力不討好的進攻草原,倒不如集中兵力消滅蒙古人的留守部隊,因為只有消滅了蒙古人的生力軍,金國人才有翻盤的機會。但是成吉思汗是個戰略家,他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因此成吉思汗在揮師西征前,蒙古大軍採取東守西進的策略。在東面穩住金軍,西面大軍出動,直逼西夏的老巢。這一次征討西夏,在歷史上被稱為蒙古第四次攻夏之戰。西夏神宗見蒙古勢大,不敢抵抗,逃到了靈州。太子李德旺奉旨留守都城中興府。李德旺也害怕的不得了,便遣使向成吉思汗求和,蒙古與西夏簽訂了城下之盟。西夏再次臣服於蒙古,表示願意與宗主國共同對付金國。

其實早在蒙古與金國正式翻臉之前,成吉思汗就採用過這種戰略。當時的西夏也是被打的狼狽不堪,向金國爸爸救援。結果金國朝野上下認為蒙古人只是常規騷擾而已,不足為慮。最終導致西夏被蒙古大軍幹翻,臣服了蒙古。在後來的蒙古攻金的數年中,西夏不僅不幫金國人抗蒙。反而乘蒙古和金國大戰期間,數次騷擾金夏邊境,給金國搗亂。



蒙古能這麼順利的震懾西夏,與當時金國朝政昏聵有一定的關係。野狐嶺之戰後,昏庸無能的金宣宗繼位。

他先是向成吉思汗求和,嚴重的挫傷了金國人的士氣,又宣佈與西夏斷交,導致西夏徹底倒向了蒙古。在外交上頻頻犯錯後,他又不顧左相徒單鎰的反對,將首都由北京遷往河南,導致中原門戶大開。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北京一線是中原的最後一道屏障。這個地方若是失守了,草原民族進入中原,就是易如反掌。並且中原也沒有反擊的主動權了。(看看北宋和遼國就知道了)

聽到蒙古伐夏的消息,金國一方莫名其妙的表現的很糾結。蒙金雙方大戰了好幾年,金國已被蒙古殲滅了數十萬主力。金國人知道,單方面是幹不贏蒙古的,必須要聯盟西夏。但此時的金國,上上下下都對救援西夏沒有信心。於是乎,就看著西夏被蒙古一頓痛毆,不敢施之以援手。


成吉思汗西征後,帶走了大批的主力。他一方面讓自己的弟弟斡赤斤留守蒙古,另一方面封木華黎為太師和國王,給他全權負責金國軍事行動的大權。但是,成吉思汗只給木華黎留了一萬多蒙古騎兵,一萬多汪古部騎兵,以及十多萬投降蒙古的漢族軍隊。

木華黎上任後,知道這點兵力不夠滅金,便廣納中原豪傑,在佔領區域建置行省,規範化管理。同時木華黎還嚴令禁止肆意殺掠和奪地不守的慣例,鞏固了佔領區的統治秩序。木華黎的策略是正正確的,以不變應萬變,主動權在自己手上。

金國方面此時又昏招迭出,金宣宗在術虎高琪的忽悠下,搞出了一套顧頭不顧尾的政策。既然蒙古人打我,那我就去打南宋!在北方損失的,從南方搶回來獲得!就在蒙古西征的同一年,金朝在北方封建九公,收買河北、山西和山東等地的土豪武裝首領郭文振、王福、武仙等人,封為九公,各領本路兵馬守城奪地。與蒙古在北方相持,形成拉鋸戰。

在南方,則動員了三十萬兵力進攻南宋。南宋一臉懵逼狀態,憑什麼來打我?因而宋軍奮勇抗擊,雙方打的兩敗俱傷。說實話,金宣宗這一臭招不僅得罪了南宋,導致後來南宋與蒙古聯盟。還給了木華黎大舉南下的機會,痛毆所謂的河北九公。



畢竟木華黎率領的蒙古兵雖然少,但都是百戰之兵,滅金國有困難,打幾個地方豪強還是綽綽有餘的。蒙古與金國的河北九公廝殺兩年有餘,金國不僅沒有收復一寸失地,反而又喪失了一大塊土地,實力進一步的被削弱。

木華黎死後,他的兒子勃魯襲職,蒙古大軍繼續南下,奪佔河北大片地區,金國所封的河北九公基本被消滅乾淨,河北之地悉數被蒙古人佔領。蒙古在所佔領的河北、山西和山東等地建立政權,實行統治。如果三年前,金國能乘蒙古人立足不穩時,奮力一擊,說不定還有一點點翻盤的希望。但是自從河北淪喪後,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了。


金宣宗去世後,繼位的金哀宗倒是一個有為之君。面對危局,金哀宗力圖振作,即位後立即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對內,大膽起用完顏合達、犯人完顏陳和尚等女真卓越將領,起用胥鼎等文武兼備的致仕官員;對外,改變金宣宗的對夏、對宋的愚蠢政策。先後與西夏和南宋停戰、和解,專力抗擊蒙古。

起初金軍取得了初步的勝利,斬殺了不少的元軍,收復了河南的部分失地。金哀宗以十萬兵力西守潼關一帶,另派精兵二十萬人沿黃河分為四段堅守。與蒙古形成隔黃河對峙局面,算是穩定了頹勢。

但是這個時候,西征的成吉思汗回來了!

蒙古汗國早期是沒有首都概念的,通常是大汗住在哪裡,大汗的駐節地就是蒙古的老巢。成吉思汗西征前,倒是選定了回鶻人的舊都哈拉和林為都城。但這座城位於草原深處,而且當時正在修建中,戰略意義不大。

所以,金國與其吃力不討好的進攻草原,倒不如集中兵力消滅蒙古人的留守部隊,因為只有消滅了蒙古人的生力軍,金國人才有翻盤的機會。但是成吉思汗是個戰略家,他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因此成吉思汗在揮師西征前,蒙古大軍採取東守西進的策略。在東面穩住金軍,西面大軍出動,直逼西夏的老巢。這一次征討西夏,在歷史上被稱為蒙古第四次攻夏之戰。西夏神宗見蒙古勢大,不敢抵抗,逃到了靈州。太子李德旺奉旨留守都城中興府。李德旺也害怕的不得了,便遣使向成吉思汗求和,蒙古與西夏簽訂了城下之盟。西夏再次臣服於蒙古,表示願意與宗主國共同對付金國。

其實早在蒙古與金國正式翻臉之前,成吉思汗就採用過這種戰略。當時的西夏也是被打的狼狽不堪,向金國爸爸救援。結果金國朝野上下認為蒙古人只是常規騷擾而已,不足為慮。最終導致西夏被蒙古大軍幹翻,臣服了蒙古。在後來的蒙古攻金的數年中,西夏不僅不幫金國人抗蒙。反而乘蒙古和金國大戰期間,數次騷擾金夏邊境,給金國搗亂。



蒙古能這麼順利的震懾西夏,與當時金國朝政昏聵有一定的關係。野狐嶺之戰後,昏庸無能的金宣宗繼位。

他先是向成吉思汗求和,嚴重的挫傷了金國人的士氣,又宣佈與西夏斷交,導致西夏徹底倒向了蒙古。在外交上頻頻犯錯後,他又不顧左相徒單鎰的反對,將首都由北京遷往河南,導致中原門戶大開。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北京一線是中原的最後一道屏障。這個地方若是失守了,草原民族進入中原,就是易如反掌。並且中原也沒有反擊的主動權了。(看看北宋和遼國就知道了)

聽到蒙古伐夏的消息,金國一方莫名其妙的表現的很糾結。蒙金雙方大戰了好幾年,金國已被蒙古殲滅了數十萬主力。金國人知道,單方面是幹不贏蒙古的,必須要聯盟西夏。但此時的金國,上上下下都對救援西夏沒有信心。於是乎,就看著西夏被蒙古一頓痛毆,不敢施之以援手。


成吉思汗西征後,帶走了大批的主力。他一方面讓自己的弟弟斡赤斤留守蒙古,另一方面封木華黎為太師和國王,給他全權負責金國軍事行動的大權。但是,成吉思汗只給木華黎留了一萬多蒙古騎兵,一萬多汪古部騎兵,以及十多萬投降蒙古的漢族軍隊。

木華黎上任後,知道這點兵力不夠滅金,便廣納中原豪傑,在佔領區域建置行省,規範化管理。同時木華黎還嚴令禁止肆意殺掠和奪地不守的慣例,鞏固了佔領區的統治秩序。木華黎的策略是正正確的,以不變應萬變,主動權在自己手上。

金國方面此時又昏招迭出,金宣宗在術虎高琪的忽悠下,搞出了一套顧頭不顧尾的政策。既然蒙古人打我,那我就去打南宋!在北方損失的,從南方搶回來獲得!就在蒙古西征的同一年,金朝在北方封建九公,收買河北、山西和山東等地的土豪武裝首領郭文振、王福、武仙等人,封為九公,各領本路兵馬守城奪地。與蒙古在北方相持,形成拉鋸戰。

在南方,則動員了三十萬兵力進攻南宋。南宋一臉懵逼狀態,憑什麼來打我?因而宋軍奮勇抗擊,雙方打的兩敗俱傷。說實話,金宣宗這一臭招不僅得罪了南宋,導致後來南宋與蒙古聯盟。還給了木華黎大舉南下的機會,痛毆所謂的河北九公。



畢竟木華黎率領的蒙古兵雖然少,但都是百戰之兵,滅金國有困難,打幾個地方豪強還是綽綽有餘的。蒙古與金國的河北九公廝殺兩年有餘,金國不僅沒有收復一寸失地,反而又喪失了一大塊土地,實力進一步的被削弱。

木華黎死後,他的兒子勃魯襲職,蒙古大軍繼續南下,奪佔河北大片地區,金國所封的河北九公基本被消滅乾淨,河北之地悉數被蒙古人佔領。蒙古在所佔領的河北、山西和山東等地建立政權,實行統治。如果三年前,金國能乘蒙古人立足不穩時,奮力一擊,說不定還有一點點翻盤的希望。但是自從河北淪喪後,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了。


金宣宗去世後,繼位的金哀宗倒是一個有為之君。面對危局,金哀宗力圖振作,即位後立即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對內,大膽起用完顏合達、犯人完顏陳和尚等女真卓越將領,起用胥鼎等文武兼備的致仕官員;對外,改變金宣宗的對夏、對宋的愚蠢政策。先後與西夏和南宋停戰、和解,專力抗擊蒙古。

起初金軍取得了初步的勝利,斬殺了不少的元軍,收復了河南的部分失地。金哀宗以十萬兵力西守潼關一帶,另派精兵二十萬人沿黃河分為四段堅守。與蒙古形成隔黃河對峙局面,算是穩定了頹勢。

但是這個時候,西征的成吉思汗回來了!



蒙古大軍東返後,第一件事就是集中力量進攻西夏,以報復西夏鼠首兩端行徑。西夏危在旦夕,金哀宗急召陝西行省、總帥等人到汴京商議軍事。將權力下放,授予將領大權,一旦發生什麼事情,將領們可以隨機應變,不必事事上奏。

然而這個時候,金國和西夏的國勢已經是積重難返了。哀宗雖竭盡全力,終究獨木難支,無力迴天。蒙古滅西夏後即全力伐金,金軍雖有小勝,但畢竟只有兩省之地(河南、陝西),僅靠這兩省的民力和財力,不可能跟蒙古長時間的相持對抗。最終,在西夏被滅的七年後,金國也被蒙古所滅。

蒙古汗國早期是沒有首都概念的,通常是大汗住在哪裡,大汗的駐節地就是蒙古的老巢。成吉思汗西征前,倒是選定了回鶻人的舊都哈拉和林為都城。但這座城位於草原深處,而且當時正在修建中,戰略意義不大。

所以,金國與其吃力不討好的進攻草原,倒不如集中兵力消滅蒙古人的留守部隊,因為只有消滅了蒙古人的生力軍,金國人才有翻盤的機會。但是成吉思汗是個戰略家,他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因此成吉思汗在揮師西征前,蒙古大軍採取東守西進的策略。在東面穩住金軍,西面大軍出動,直逼西夏的老巢。這一次征討西夏,在歷史上被稱為蒙古第四次攻夏之戰。西夏神宗見蒙古勢大,不敢抵抗,逃到了靈州。太子李德旺奉旨留守都城中興府。李德旺也害怕的不得了,便遣使向成吉思汗求和,蒙古與西夏簽訂了城下之盟。西夏再次臣服於蒙古,表示願意與宗主國共同對付金國。

其實早在蒙古與金國正式翻臉之前,成吉思汗就採用過這種戰略。當時的西夏也是被打的狼狽不堪,向金國爸爸救援。結果金國朝野上下認為蒙古人只是常規騷擾而已,不足為慮。最終導致西夏被蒙古大軍幹翻,臣服了蒙古。在後來的蒙古攻金的數年中,西夏不僅不幫金國人抗蒙。反而乘蒙古和金國大戰期間,數次騷擾金夏邊境,給金國搗亂。



蒙古能這麼順利的震懾西夏,與當時金國朝政昏聵有一定的關係。野狐嶺之戰後,昏庸無能的金宣宗繼位。

他先是向成吉思汗求和,嚴重的挫傷了金國人的士氣,又宣佈與西夏斷交,導致西夏徹底倒向了蒙古。在外交上頻頻犯錯後,他又不顧左相徒單鎰的反對,將首都由北京遷往河南,導致中原門戶大開。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北京一線是中原的最後一道屏障。這個地方若是失守了,草原民族進入中原,就是易如反掌。並且中原也沒有反擊的主動權了。(看看北宋和遼國就知道了)

聽到蒙古伐夏的消息,金國一方莫名其妙的表現的很糾結。蒙金雙方大戰了好幾年,金國已被蒙古殲滅了數十萬主力。金國人知道,單方面是幹不贏蒙古的,必須要聯盟西夏。但此時的金國,上上下下都對救援西夏沒有信心。於是乎,就看著西夏被蒙古一頓痛毆,不敢施之以援手。


成吉思汗西征後,帶走了大批的主力。他一方面讓自己的弟弟斡赤斤留守蒙古,另一方面封木華黎為太師和國王,給他全權負責金國軍事行動的大權。但是,成吉思汗只給木華黎留了一萬多蒙古騎兵,一萬多汪古部騎兵,以及十多萬投降蒙古的漢族軍隊。

木華黎上任後,知道這點兵力不夠滅金,便廣納中原豪傑,在佔領區域建置行省,規範化管理。同時木華黎還嚴令禁止肆意殺掠和奪地不守的慣例,鞏固了佔領區的統治秩序。木華黎的策略是正正確的,以不變應萬變,主動權在自己手上。

金國方面此時又昏招迭出,金宣宗在術虎高琪的忽悠下,搞出了一套顧頭不顧尾的政策。既然蒙古人打我,那我就去打南宋!在北方損失的,從南方搶回來獲得!就在蒙古西征的同一年,金朝在北方封建九公,收買河北、山西和山東等地的土豪武裝首領郭文振、王福、武仙等人,封為九公,各領本路兵馬守城奪地。與蒙古在北方相持,形成拉鋸戰。

在南方,則動員了三十萬兵力進攻南宋。南宋一臉懵逼狀態,憑什麼來打我?因而宋軍奮勇抗擊,雙方打的兩敗俱傷。說實話,金宣宗這一臭招不僅得罪了南宋,導致後來南宋與蒙古聯盟。還給了木華黎大舉南下的機會,痛毆所謂的河北九公。



畢竟木華黎率領的蒙古兵雖然少,但都是百戰之兵,滅金國有困難,打幾個地方豪強還是綽綽有餘的。蒙古與金國的河北九公廝殺兩年有餘,金國不僅沒有收復一寸失地,反而又喪失了一大塊土地,實力進一步的被削弱。

木華黎死後,他的兒子勃魯襲職,蒙古大軍繼續南下,奪佔河北大片地區,金國所封的河北九公基本被消滅乾淨,河北之地悉數被蒙古人佔領。蒙古在所佔領的河北、山西和山東等地建立政權,實行統治。如果三年前,金國能乘蒙古人立足不穩時,奮力一擊,說不定還有一點點翻盤的希望。但是自從河北淪喪後,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了。


金宣宗去世後,繼位的金哀宗倒是一個有為之君。面對危局,金哀宗力圖振作,即位後立即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對內,大膽起用完顏合達、犯人完顏陳和尚等女真卓越將領,起用胥鼎等文武兼備的致仕官員;對外,改變金宣宗的對夏、對宋的愚蠢政策。先後與西夏和南宋停戰、和解,專力抗擊蒙古。

起初金軍取得了初步的勝利,斬殺了不少的元軍,收復了河南的部分失地。金哀宗以十萬兵力西守潼關一帶,另派精兵二十萬人沿黃河分為四段堅守。與蒙古形成隔黃河對峙局面,算是穩定了頹勢。

但是這個時候,西征的成吉思汗回來了!



蒙古大軍東返後,第一件事就是集中力量進攻西夏,以報復西夏鼠首兩端行徑。西夏危在旦夕,金哀宗急召陝西行省、總帥等人到汴京商議軍事。將權力下放,授予將領大權,一旦發生什麼事情,將領們可以隨機應變,不必事事上奏。

然而這個時候,金國和西夏的國勢已經是積重難返了。哀宗雖竭盡全力,終究獨木難支,無力迴天。蒙古滅西夏後即全力伐金,金軍雖有小勝,但畢竟只有兩省之地(河南、陝西),僅靠這兩省的民力和財力,不可能跟蒙古長時間的相持對抗。最終,在西夏被滅的七年後,金國也被蒙古所滅。

實事求是的說,金國不是沒有機會,女真也不是沒有能打的將才。關鍵是統帥無能,累死三軍。金軍的戰略戰術就是被動挨打的戰術,面對失利後,又急於把都城遷到了河南,導致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土地被蒙古軍佔領。金都遷都本身,實為失策之舉,不僅失去了河北,而且失去了遼東根本之地。

成吉思汗西征期間,本來是一個收復失地的好機會,卻因為金宣宗的昏庸,又白白的浪費了這個大好機會。儘管後來金哀宗使出了吃奶的勁,也沒有逆轉頹勢,最終國破家亡。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9-08-26

成吉思汗率領蒙古主力,從1218年開始發動對西方大國花剌子模的西征,滅掉花剌子模及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後,直到1224年,成吉思汗才完全回國,前後花了長達7年的時間。在這7年的時間裡,金國和西夏為什麼不趁蒙古國內空虛,主動進攻呢?我來試著回答一下。

成吉思汗率領蒙古主力,從1218年開始發動對西方大國花剌子模的西征,滅掉花剌子模及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後,直到1224年,成吉思汗才完全回國,前後花了長達7年的時間。在這7年的時間裡,金國和西夏為什麼不趁蒙古國內空虛,主動進攻呢?我來試著回答一下。

(成吉思汗畫像)

第一,金國和西夏被蒙古打怕了,不敢發動進攻。

先說金國。在蒙古大軍西征之前,成吉思汗剛對金國發動了兩輪猛烈的攻擊。第一輪攻擊,差不多佔領了金國一半的土地,最後是金國割地賠款,還把岐國公主嫁給成吉思汗和親,成吉思汗才撤軍。

成吉思汗撤軍後,金國繼位的皇帝金宣宗決定把都城南遷到開封。這一南遷的舉動,就是他十分害怕成吉思汗的表現。金宣宗南遷後,成吉思汗又發動了一次對金國的進攻,佔領了金國原來的都城中都。金國再一次納幣求和,成吉思汗又才退兵。

再說西夏。西夏是當時最悲催的國家,它幾乎就是成吉思汗的練兵場所。成吉思汗先後對西夏一共發動了六次進攻,之前已經發動了三次,可以說,西夏對蒙古人已經相當畏懼。成吉思汗在西征前,下令讓西夏派軍參與西征。但是西夏沒有答應。於是,成吉思汗又提兵,發動了對西夏的第四次進攻,攻打西夏京城中興府,夏神宗嚇得逃到西京靈州,留太子在那裡應付。太子又趕緊派使者投降。成吉思汗因忙於西征,所以才撤軍。

可以說,當時無論西夏和金國,對蒙古都是萬分的畏懼。

成吉思汗率領蒙古主力,從1218年開始發動對西方大國花剌子模的西征,滅掉花剌子模及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後,直到1224年,成吉思汗才完全回國,前後花了長達7年的時間。在這7年的時間裡,金國和西夏為什麼不趁蒙古國內空虛,主動進攻呢?我來試著回答一下。

(成吉思汗畫像)

第一,金國和西夏被蒙古打怕了,不敢發動進攻。

先說金國。在蒙古大軍西征之前,成吉思汗剛對金國發動了兩輪猛烈的攻擊。第一輪攻擊,差不多佔領了金國一半的土地,最後是金國割地賠款,還把岐國公主嫁給成吉思汗和親,成吉思汗才撤軍。

成吉思汗撤軍後,金國繼位的皇帝金宣宗決定把都城南遷到開封。這一南遷的舉動,就是他十分害怕成吉思汗的表現。金宣宗南遷後,成吉思汗又發動了一次對金國的進攻,佔領了金國原來的都城中都。金國再一次納幣求和,成吉思汗又才退兵。

再說西夏。西夏是當時最悲催的國家,它幾乎就是成吉思汗的練兵場所。成吉思汗先後對西夏一共發動了六次進攻,之前已經發動了三次,可以說,西夏對蒙古人已經相當畏懼。成吉思汗在西征前,下令讓西夏派軍參與西征。但是西夏沒有答應。於是,成吉思汗又提兵,發動了對西夏的第四次進攻,攻打西夏京城中興府,夏神宗嚇得逃到西京靈州,留太子在那裡應付。太子又趕緊派使者投降。成吉思汗因忙於西征,所以才撤軍。

可以說,當時無論西夏和金國,對蒙古都是萬分的畏懼。

(勢不可擋的蒙古騎兵)

第二,就算成吉思汗率主力西征了,金國和西夏也無力與蒙古對抗。

金國的地盤,當時已經被蒙古擠壓得非常小。同時,由於金宣宗把都城南遷,不但失去了朝中大臣的支持,而且也失去了北方老百姓的支持。北方老百姓或者結寨自保,或者投降蒙古,可以說,金國基本上失去了對北方的控制。

金宣宗為了鞏固統治,把國內九個最大的地方地主武裝封為公爵,史上稱為“封建九公”。但是這九個公爵不但對於抵抗蒙古基本上沒有起到什麼作用,而且還形成地方割據勢力,金國更難控制。

西夏的情況與金國差不多,更沒有能力對抗蒙古。夏神宗不願意當亡國奴,趕緊把皇位讓位太子夏獻宗。他這一讓位,顯然就是力不從心的表現。

第三,成吉思汗雖然率主力西征花剌子模,但是留下了一個得力干將經略南方。

這一個得力干將,就是木華黎。木華黎是成吉思汗的“四傑”之一,成吉思汗先後封他為徵金大元帥、太師、國王,讓他代替自己,統領南方事務。

木華黎征戰金國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吉思汗西征後,他雖然兵力不是很多,但其實一直保持著對金國的碾壓,並且還能不斷地獲得金國的土地。木華黎之所以這麼成功,除了其強悍的戰鬥力外,還在於他充分利用已經投降蒙古的漢軍將領史秉直、史天倪父子及張柔等人的作用,以金制金,同時加強了對金國地方武裝的收買瓦解,比如金國“九公”之一的武仙,就被木華黎收復等。

在西夏這邊,當夏獻公準備聯合金國進攻蒙古時,木華黎迅速察覺到這個意圖,派兒子孛魯攻打,又把西夏打了回去。

成吉思汗率領蒙古主力,從1218年開始發動對西方大國花剌子模的西征,滅掉花剌子模及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後,直到1224年,成吉思汗才完全回國,前後花了長達7年的時間。在這7年的時間裡,金國和西夏為什麼不趁蒙古國內空虛,主動進攻呢?我來試著回答一下。

(成吉思汗畫像)

第一,金國和西夏被蒙古打怕了,不敢發動進攻。

先說金國。在蒙古大軍西征之前,成吉思汗剛對金國發動了兩輪猛烈的攻擊。第一輪攻擊,差不多佔領了金國一半的土地,最後是金國割地賠款,還把岐國公主嫁給成吉思汗和親,成吉思汗才撤軍。

成吉思汗撤軍後,金國繼位的皇帝金宣宗決定把都城南遷到開封。這一南遷的舉動,就是他十分害怕成吉思汗的表現。金宣宗南遷後,成吉思汗又發動了一次對金國的進攻,佔領了金國原來的都城中都。金國再一次納幣求和,成吉思汗又才退兵。

再說西夏。西夏是當時最悲催的國家,它幾乎就是成吉思汗的練兵場所。成吉思汗先後對西夏一共發動了六次進攻,之前已經發動了三次,可以說,西夏對蒙古人已經相當畏懼。成吉思汗在西征前,下令讓西夏派軍參與西征。但是西夏沒有答應。於是,成吉思汗又提兵,發動了對西夏的第四次進攻,攻打西夏京城中興府,夏神宗嚇得逃到西京靈州,留太子在那裡應付。太子又趕緊派使者投降。成吉思汗因忙於西征,所以才撤軍。

可以說,當時無論西夏和金國,對蒙古都是萬分的畏懼。

(勢不可擋的蒙古騎兵)

第二,就算成吉思汗率主力西征了,金國和西夏也無力與蒙古對抗。

金國的地盤,當時已經被蒙古擠壓得非常小。同時,由於金宣宗把都城南遷,不但失去了朝中大臣的支持,而且也失去了北方老百姓的支持。北方老百姓或者結寨自保,或者投降蒙古,可以說,金國基本上失去了對北方的控制。

金宣宗為了鞏固統治,把國內九個最大的地方地主武裝封為公爵,史上稱為“封建九公”。但是這九個公爵不但對於抵抗蒙古基本上沒有起到什麼作用,而且還形成地方割據勢力,金國更難控制。

西夏的情況與金國差不多,更沒有能力對抗蒙古。夏神宗不願意當亡國奴,趕緊把皇位讓位太子夏獻宗。他這一讓位,顯然就是力不從心的表現。

第三,成吉思汗雖然率主力西征花剌子模,但是留下了一個得力干將經略南方。

這一個得力干將,就是木華黎。木華黎是成吉思汗的“四傑”之一,成吉思汗先後封他為徵金大元帥、太師、國王,讓他代替自己,統領南方事務。

木華黎征戰金國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吉思汗西征後,他雖然兵力不是很多,但其實一直保持著對金國的碾壓,並且還能不斷地獲得金國的土地。木華黎之所以這麼成功,除了其強悍的戰鬥力外,還在於他充分利用已經投降蒙古的漢軍將領史秉直、史天倪父子及張柔等人的作用,以金制金,同時加強了對金國地方武裝的收買瓦解,比如金國“九公”之一的武仙,就被木華黎收復等。

在西夏這邊,當夏獻公準備聯合金國進攻蒙古時,木華黎迅速察覺到這個意圖,派兒子孛魯攻打,又把西夏打了回去。

(宋朝地圖)

第四,金國和西夏各懷鬼胎,忙著互相攻擊,沒有抓到有利戰機。

其實,如果這時候,西夏、金國包括南宋三方聯合起來,在蒙古國內空虛的時候,共同對付蒙古,蒙古未必是對手。但當時它們在幹嘛麼?

金國忙著去進攻南宋了。當金國被蒙古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南宋停止了對金國的歲幣。後來,蒙古西征,金國一是不服氣想報復,二是希望往南發展,因此發動了對南宋的戰爭。結果並沒有如意,南宋和金國互有勝負,金國進入了泥潭戰。這時候金國向南宋求和,南宋又不同意,使得金國一直脫不開身。當然也就沒有精力偷襲蒙古了。

西夏呢,夏獻宗倒是希望聯合金國攻打蒙古,但是,金國因為不滿西夏背叛它投降蒙古。因此,不和西夏聯合,還和他開戰。結果木華黎發現了西夏的意圖,主動出擊,西夏就再也不敢進攻了。

所以,西夏、金國就這樣,白白失去了一個自救圖強的好機會。

(參考資料:《蒙古祕史》《金史》)

历史公元
2019-03-23

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帝國主力西征確實是事實,但是要說“全部主力”太過誇張,更何況成吉思汗早就安排好了“留守人員”。

蒙古帝國的建立離不開蒙古帝國的三次西征,而成吉思汗僅僅主持了第一次蒙古帝國西征。

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帝國主力西征確實是事實,但是要說“全部主力”太過誇張,更何況成吉思汗早就安排好了“留守人員”。

蒙古帝國的建立離不開蒙古帝國的三次西征,而成吉思汗僅僅主持了第一次蒙古帝國西征。

蒙古帝國第一次西征是如何發起的?

蒙古帝國第一次西征的主要對手是中亞地區的花拉子模,但是實際上蒙古帝國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發起戰爭的。

此時的西夏雖然臣服,但是依然有強大的兵力和自主權;蒙古帝國最大的敵人金國,雖然節節敗退但是依然保留有非常強大的騎兵。

但是蒙古帝國的商隊被殺、使者受辱,成吉思汗再也不能忍受花拉子模帶來的屈辱,於是蒙古帝國第一次西征正式打響。

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帝國主力西征確實是事實,但是要說“全部主力”太過誇張,更何況成吉思汗早就安排好了“留守人員”。

蒙古帝國的建立離不開蒙古帝國的三次西征,而成吉思汗僅僅主持了第一次蒙古帝國西征。

蒙古帝國第一次西征是如何發起的?

蒙古帝國第一次西征的主要對手是中亞地區的花拉子模,但是實際上蒙古帝國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發起戰爭的。

此時的西夏雖然臣服,但是依然有強大的兵力和自主權;蒙古帝國最大的敵人金國,雖然節節敗退但是依然保留有非常強大的騎兵。

但是蒙古帝國的商隊被殺、使者受辱,成吉思汗再也不能忍受花拉子模帶來的屈辱,於是蒙古帝國第一次西征正式打響。

成吉思汗為第一次西征做了什麼準備?

成吉思汗為了防備西夏與金國,專門派遣自己最為親信的大將木華黎主持對金國的戰爭。

木華黎也沒有辜負成吉思汗的期望,在成吉思汗西征期間,打下了金國的大部分領土,基本上已經消滅了金國的有生力量。

但是就在滅亡金國的關鍵時刻,西夏反叛造成了木華黎在撤軍途中含恨而死。

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帝國主力西征確實是事實,但是要說“全部主力”太過誇張,更何況成吉思汗早就安排好了“留守人員”。

蒙古帝國的建立離不開蒙古帝國的三次西征,而成吉思汗僅僅主持了第一次蒙古帝國西征。

蒙古帝國第一次西征是如何發起的?

蒙古帝國第一次西征的主要對手是中亞地區的花拉子模,但是實際上蒙古帝國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發起戰爭的。

此時的西夏雖然臣服,但是依然有強大的兵力和自主權;蒙古帝國最大的敵人金國,雖然節節敗退但是依然保留有非常強大的騎兵。

但是蒙古帝國的商隊被殺、使者受辱,成吉思汗再也不能忍受花拉子模帶來的屈辱,於是蒙古帝國第一次西征正式打響。

成吉思汗為第一次西征做了什麼準備?

成吉思汗為了防備西夏與金國,專門派遣自己最為親信的大將木華黎主持對金國的戰爭。

木華黎也沒有辜負成吉思汗的期望,在成吉思汗西征期間,打下了金國的大部分領土,基本上已經消滅了金國的有生力量。

但是就在滅亡金國的關鍵時刻,西夏反叛造成了木華黎在撤軍途中含恨而死。

木華黎的病逝導致蒙古帝國後方不穩,也意味著成吉思汗此次西征的結束。

為了給木華黎報仇,成吉思汗在64歲高齡拖著病軀討伐西夏,終於在臨死之前迫使西夏投降。

可以說成吉思汗在逝世之前基本完成了對花拉子模、金國、西夏的征服為後世蒙古帝國的擴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實的一面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谋士说
2019-08-09

蒙古人屬於遊牧民族,遊牧民族歷來都是居無定所,隨隨著水草遷移,從古至今都是這樣子的。所以,成吉思汗死了以後,連陵墓都找不到。

蒙古人屬於遊牧民族,遊牧民族歷來都是居無定所,隨隨著水草遷移,從古至今都是這樣子的。所以,成吉思汗死了以後,連陵墓都找不到。

西漢時漢武帝進攻匈奴就吃了這樣的虧,漢軍根本找不到他們的王挺所在地,不像中原王朝,定都在哪裡一直到滅亡。但是,遊牧民族,是以牧業為生,趕著牛羊到處走,估計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住在哪裡。所以,金和西夏根本找不到他們的老巢。即便找到了,也不是他們的主力部隊,去也只是撲個空。

中原王朝為什麼修建長城,就是因為遊牧民族居無定所,經常到漢人的居住地來搶東西,搶完就逃跑,也不知道他們住在哪個地方。漢人根本拿他們沒有辦法,只好修長城防禦。蒙古居住在大草原上面,一望無垠的草原,又不種地,又不修房子,都住在蒙古包內。中學時的歷史課本里面好像有插圖,成吉思汗住的蒙古包都可以用牛拉著走,還可以移動。所以,蒙古人趕著牲口,走到哪裡就在哪裡住下來,等草吃得差不多了,然後又去另外一個地方。不過,遊牧民族有個弱點,一旦發生瘟疫就死翹翹了,幾乎可以團滅。西漢時期匈奴內亂分裂,南匈奴就出現畜生大量死亡的情況,南匈奴人沒有吃的,只好投靠漢朝。南匈奴投靠漢朝以後,北匈奴的日子也不好過,在東漢的時候被竇憲滅掉了。其實,也不算滅掉,就是往更北的地方逃跑了,殘餘北匈奴人已經無法對漢朝形成威脅,差不多滅亡了。

蒙古人的生活習性和匈奴,突厥差不多,這些遊牧民族根本不適應定局生活。所以,佔領中原也是不會長久的,久而久之也會腐化墮落。有人說滿人(女真)也是遊牧民族,但是他們沒有墮落,其實女真在遼朝時期,就開始過著遷徙不定的遊牧生活,轉為農牧業相結合的定局生活方式。所以,他們在入關以後,很快適應了中原生活。假如他們不能融入漢人當中,漢人與其之間的矛盾會很快顯現出來,其實最後的命運和蒙古差不多。漢人講究的是安定生活,只要誰能給漢人安定有吃有喝,他們就擁戴誰,但是到了飢不果腹的時候,就會反抗。古代農民起義往往是因為貧窮饑荒造成的,任何一個盛世,平民百姓不可能造反。扯遠了,特滿足西征帶去的是蒙古的精銳部隊,留在蒙古大草原的,估計是老弱病殘。西夏和金即便偷襲成功了,對蒙古軍隊起不了絲毫的作用,這樣只能激怒蒙古,讓西夏和金滅亡得更快。

子屠龙
2019-03-17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後,臨近的金國、西夏都被蒙古騎兵狠狠教訓一番,金國被打得失去北部、西夏被打得臣服蒙古。

金國殺害成吉思汗的先祖,雙方是不可化解的世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西夏瞧不起蒙古部落,被軍勢所迫而屈服,心裡一直想著雪恥。那麼,成吉思汗率軍西征,為什麼金國、西夏沒有突襲草原大本營呢?

老實說,金國、西夏也想一口氣端掉成吉思汗的老巢,但是他們真的做不到啊。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我來談談個人的看法……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後,臨近的金國、西夏都被蒙古騎兵狠狠教訓一番,金國被打得失去北部、西夏被打得臣服蒙古。

金國殺害成吉思汗的先祖,雙方是不可化解的世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西夏瞧不起蒙古部落,被軍勢所迫而屈服,心裡一直想著雪恥。那麼,成吉思汗率軍西征,為什麼金國、西夏沒有突襲草原大本營呢?

老實說,金國、西夏也想一口氣端掉成吉思汗的老巢,但是他們真的做不到啊。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我來談談個人的看法……

1219年初,成吉思汗帶著大軍,浩浩蕩蕩殺向花剌子模。他臨走之前,留下3萬兵馬給木華黎,讓他繼續對金國進行蠶食戰;留下1萬兵馬給弟弟帖木格,讓他防守蒙古本部。

你說金國該怎麼進攻蒙古大本營,1萬兵馬在那裡以逸待勞在等著金兵,以當時金兵的國力根本不可能長途突襲。何況,金國的北方正在被木華黎所率領的蒙古偏師在蠶食,金國無法抵禦而早早遷都開封。

換句話說,金國提心吊膽防著木華黎,哪裡還有餘力去偷襲蒙古大本營。即便可以派兵去偷襲,跟1萬蒙古兵在草原上野戰,金兵也沒這個膽量。即便大勝又怎麼樣,草原上可以到處遷徙,金兵根本就不可能傷及蒙古人。

而事實上,金國已經走向暮路,他們只打算偏安南部,根本不敢再向北方主動進攻。為彌補北方領土的損失,金宣宗還調集30萬大軍伐宋,企圖讓南宋的領土來補償被蒙古佔走的領土。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後,臨近的金國、西夏都被蒙古騎兵狠狠教訓一番,金國被打得失去北部、西夏被打得臣服蒙古。

金國殺害成吉思汗的先祖,雙方是不可化解的世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西夏瞧不起蒙古部落,被軍勢所迫而屈服,心裡一直想著雪恥。那麼,成吉思汗率軍西征,為什麼金國、西夏沒有突襲草原大本營呢?

老實說,金國、西夏也想一口氣端掉成吉思汗的老巢,但是他們真的做不到啊。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我來談談個人的看法……

1219年初,成吉思汗帶著大軍,浩浩蕩蕩殺向花剌子模。他臨走之前,留下3萬兵馬給木華黎,讓他繼續對金國進行蠶食戰;留下1萬兵馬給弟弟帖木格,讓他防守蒙古本部。

你說金國該怎麼進攻蒙古大本營,1萬兵馬在那裡以逸待勞在等著金兵,以當時金兵的國力根本不可能長途突襲。何況,金國的北方正在被木華黎所率領的蒙古偏師在蠶食,金國無法抵禦而早早遷都開封。

換句話說,金國提心吊膽防著木華黎,哪裡還有餘力去偷襲蒙古大本營。即便可以派兵去偷襲,跟1萬蒙古兵在草原上野戰,金兵也沒這個膽量。即便大勝又怎麼樣,草原上可以到處遷徙,金兵根本就不可能傷及蒙古人。

而事實上,金國已經走向暮路,他們只打算偏安南部,根本不敢再向北方主動進攻。為彌補北方領土的損失,金宣宗還調集30萬大軍伐宋,企圖讓南宋的領土來補償被蒙古佔走的領土。

西夏的國力比金國還要弱,在成吉思汗西征之前已經被揍過好幾遍。特別是1209年的那次,蒙古人引黃河水倒灌西夏都城中興府,此後的西夏基本就廢掉。

西夏國家頹廢,但是傲氣依舊。1219年蒙古使者來要求西夏、畏兀兒出兵2萬跟隨西征,臣服蒙古的畏兀兒人二話沒說就派兵,西夏人卻回覆說:”成吉思汗力量不夠,又何必稱汗?”

既然臣服,就不該如此不忠不義,成吉思汗的西征在即,只好先放過西夏,但西夏滅亡的導火索已經點燃。草原沒有城池,勞師遠征並不合算且耗資巨大,更重要的是西夏兵馬根本打不過蒙古守軍。

綜上所述,當成吉思汗帶著蒙古主力去西征的時候,金國、西夏的實力還不足以偷襲蒙古大本營,他們連防守蒙古偏師入侵的能力都很差。事實上,木華黎一直在欺負金國,木華黎的兒子孛魯還攻陷西夏的銀州。

相忘江湖71941665
2019-08-22

謝謝友的邀請,因為工作和時間的關係,回覆遲請見諒!

對於這個問題來說,主要原因就是當時的金和西夏,己經處於王朝走向滅亡和衰落的前奏,經過多年經營的金,夏,不僅積弊日深,朝內黨爭和後宮鬥爭激烈和白熱化,完全把個人利益建立在朝廷利益之上,更無朝廷剛剛建立時的帝明,巨忠,將猛的新氣象時代,而是走進了帝王昏聵,平庸,文臣貪財,文將惜命的守成時代,也正是這些因素的綜合,使這兩個朝廷因缺少"安邦濟世"的賢臣良將出雄才大略之主,因此才導致了這兩個朝廷因缺乏憂患陷入安逸享樂,江河日下,暮氣沉沉的氛圍之中,這自然是和如旭日般升起,主明,臣賢,將不惜死的蒙古所能比擬的!

而鐵本真之所以能毫無後顧之憂的大膽兩徵,也正應了中國那句古話,"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而鐵木真這個助他穩定後方,能使他放心心西征的良將,就是主持中原軍政事務的大臣木華黎!

早在1206年蒙古剛剛建立時,鐵木真就任命木華黎為左翼萬戶長,管轄大蒙古東半部的軍政事務。此後他隨鐵木真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是一位傑出的軍事統帥,這也是本華黎能對鐵木真施以重大影響的少數幾個人之一!

1217年,鐵木真全力準備西征,就將主管中原的大任交給了木華黎,他封木華黎為太師和國王,賜給他一顆金印,"子孫傳國,世世不絕!"

並對木華黎說,″大行山以北的草原,我自己管理,太行山以南,就交給你了!″

他還頒獎給木華黎一面帥旗,並告誡眾將說,"木華黎樹起這面旗幟,發號施令,就象我親臨一樣!"

鐵木真西征時帶走了蒙古鐵騎的主力,只留下一萬多旗兵給木華黎,木華黎另外抽調契丹人,女真人,和漢人組建新軍,編成一支十萬大軍。以今天的北京和山西大同為依託,不斷的向盤踞中原的金朝進攻,到1221年夏天,木華黎己經攻下了黃河以北的絕大部分地區,接著又從今山西永濟,渡過黃河,向西安進軍,1223年,木華黎病死在山西。

臨終前他對家人說,"我協助國家東征西討40餘年,沒有什麼可遺憾的,唯有汴京還沒有攻下!"

木華黎經營中原的主要功績,而是在政治上的經營管理!他接受了一些漢族將領的建議,一改過去蒙古騎兵燒殺掠奪的慣例,下令禁止濫殺和亂搶,頓時″軍事肅然,吏民大悅″,他改變過去屠城搶掠後就後徹的習慣,注意恢復農業生產,大力收服漢人地主武裝,力圖長期佔領和統治中原地區!凡歸降的地方豪強,紛紛一律就地封官,或原職不動,或授予更高官職,依舊管轄自己原有地盤。

因此,越來越多的地方豪強紛紛歸順木華黎,使蒙古在中原勢力大增,金朝原有的地方行政機構土崩瓦解,徹底的潰敗!

本華黎管理的這些中原地區,為蒙古西征提高了豐厚的財政收入和充足的兵源,進一步的增強了蒙古的實力,有力地保障了鐵木真西征的後方穩定及物資的供給!

漩涡鸣人yy
2019-03-15

成吉思汗西征的時候,為什麼金,西夏等等一系列當時在蒙古周邊盤踞的勢力沒有包抄了蒙古部落的老巢呢?

中原王朝,針對北方草原之上孤立的王庭發動千里遠征,並且對她實施成功的軍事行動,有幾次?如果不是漢武帝拼上自己老本,把自己10萬騎兵,再加上全國之力資助到了北伐行動裡面,想要拿下匈奴王廷,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十幾萬匹戰馬回來的不到幾萬匹,整個一個北伐行動消耗的資源不能夠用數字來計算,這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一隻軍隊如果想要偷襲蒙古部落的老巢,必須得翻過荒無人煙的草原和戈壁灘,而且還要面臨周邊留扣或者是流亡勢力的不斷襲擾,尤其是軍隊的人數必須要多,但是一支龐大的軍隊又需要龐大的後援,對於這個時候的金或者是吸下來講拿的出這樣一份滿意的資金嗎?

或者換一句大家都聽得懂的話,你想賭博,你拿的出賭資嗎?你就連上臺賭博的資本都沒有你憑什麼要同意這一項選項?

我們仔細去看一下,事實上,這個時候蒙古部落已經將當時周邊幾個勢力打得已經不要不要了,別說是自己去打蒙古部落的老巢,就算是蒙古部落不去打他,他都已經算是慶幸了,要真的把人家蒙古部落給滅了,那回過神兒來的蒙古軍隊一回來跟你做殊死搏鬥,怎麼辦?蒙古人就是一群遊牧部落,你殺了他的老人,孩子和羊,它就從你身上掠奪十倍乃至百倍的老人,孩子和羊,你這樣的人,(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你惹得起嗎?

況且這個時候成吉思汗也對這個問題做了相應的佈置,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西夏和金對立。

成吉思汗除了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以外,他還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懂得縱橫捭闔,懂得實施大戰略包抄,從這一點上來講,不要小瞧了成吉思汗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