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讀家長扎堆包粽子,考前燒香祈福還讓考生穿紅內衣,你咋看?
陪讀家長扎堆包粽子,考前燒香祈福還讓考生穿紅內衣,你咋看?
陪讀家長扎堆包粽子,考前燒香祈福還讓考生穿紅內衣,你咋看?
陪讀家長扎堆包粽子,考前燒香祈福還讓考生穿紅內衣,你咋看?
陪讀家長扎堆包粽子,考前燒香祈福還讓考生穿紅內衣,你咋看?
陪讀家長扎堆包粽子,考前燒香祈福還讓考生穿紅內衣,你咋看?
陪讀家長扎堆包粽子,考前燒香祈福還讓考生穿紅內衣,你咋看?
陪讀家長扎堆包粽子,考前燒香祈福還讓考生穿紅內衣,你咋看?
陪讀家長扎堆包粽子,考前燒香祈福還讓考生穿紅內衣,你咋看?
陪讀家長扎堆包粽子,考前燒香祈福還讓考生穿紅內衣,你咋看?
陪讀家長扎堆包粽子,考前燒香祈福還讓考生穿紅內衣,你咋看?
陪讀家長扎堆包粽子,考前燒香祈福還讓考生穿紅內衣,你咋看?
乙圖
1/11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今年的端午節恰逢高考,因此這個端午節有著特別的意義。這兩天,安徽六安的一些陪讀家長們紛紛聚集起來包粽子。因為粽諧音“中”,家長們希望孩子吃了粽子,能夠順利完成高考。圖為一群陪讀家長在包粽子。
2/11 關於粽子的來歷,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圖為陪讀家長在包粽子。
3/11 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而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
4/11 宋朝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此時已有“蜜餞粽”。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圖為家長用蜜棗做餡。
5/11 如今的粽子,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6/11 高考作為人生一個關鍵轉折點,為人父母都知道它的重要性,所以很多父母每年花上3~4萬元開銷也要為孩子來搏一搏。在六安一些地方,“陪讀大軍”中一般媽媽相對較多,她們一般清晨五點起床為孩子忙碌,做早餐、買菜、做中餐,送餐……圖為陪讀家長在包粽子。
7/11 在當地有很多習俗,比如過去每當送考這天,大客車送考,女生必須坐在第一輛車,否則男生會將大家“難住”。如果年份巧的話,屬馬的學生必須乘坐第一輛車,不巧的話第一輛車的司機必須屬馬,這樣才能“馬到成功”。圖為當地街頭的超市名稱為“985”,也寄託了對考生的美好願望。
8/11 在吃的方面,也有很多習俗,比如包粽子給孩子們吃,此舉寓意為孩子們考高中(粽)狀元。吃提子,意喻金榜題名。圖為包粽子現場掛著“金榜題名,馬到成功”字樣的條幅。
9/11 除此之外,這裡還有考生穿紅色的內衣,家長穿旗袍,意喻鴻運當頭、旗開得勝等等習俗。儘管高考最終需要個人的努力側能獲得良好成績,但家長的美好願望,依然能夠讓人接受,久而久之,這也成了一種考試文化。圖為當地高考前,小攤上賣各種紅色內衣,上面印著馬和“心想事成”的字樣。
10/11 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還有家長為孩子祈福。
11/11 對這些習俗你怎麼看?你有經歷過嗎?圖為備戰高考的學子在午休。(江雨 攝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2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