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多年趙州橋,經歷10次水災8次戰亂,多次地震安然無恙
1400多年趙州橋,經歷10次水災8次戰亂,多次地震安然無恙
1400多年趙州橋,經歷10次水災8次戰亂,多次地震安然無恙
1400多年趙州橋,經歷10次水災8次戰亂,多次地震安然無恙
1400多年趙州橋,經歷10次水災8次戰亂,多次地震安然無恙
1400多年趙州橋,經歷10次水災8次戰亂,多次地震安然無恙
1400多年趙州橋,經歷10次水災8次戰亂,多次地震安然無恙
1400多年趙州橋,經歷10次水災8次戰亂,多次地震安然無恙
空無一人
1/7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當地稱做“大石橋”。
2/7 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第二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
3/7 1991年,趙州橋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為第十二個“國際土木工程里程碑”,並在橋北端東側建造了“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銅牌紀念碑。
4/7 像趙州橋這樣的敞肩拱橋,歐洲到19世紀中期才出現,比我國晚了整整一千二百多年。
5/7 趙州橋在1400多年中,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3月8日邢臺發生7.6級地震,趙州橋距離震中只有40多公里,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4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
6/7 趙州橋的設計者,李春將石拱設計成弓形的坦拱,橋面坡度平緩,還解決了沉降變形問題。平坦的弓形拱意味著拱高和拱跨之比已經低於1比5,對拱圈承載能力和穩定性是極大的考驗。
7/7 李春創造性地採用了在大拱肩上設置四個小拱的手法。降低了橋身自重,增加了洩水面積。跨度長達37米弧形的主拱得以穩固千年不倒。大拱上設置小拱的做法,更是世界橋樑史首創。
2017-10-09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