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清宮劇中的“官帽”貌似只有冬款,而內地清宮劇卻分為夏款和冬款,這是為什麼?

香港清宮劇中的“官帽”貌似只有冬款,而內地清宮劇卻分為夏款和冬款,這是為什麼?香港清宮劇中的“官帽”貌似只有冬款,而內地清宮劇卻分為夏款和冬款,這是為什麼?香港清宮劇中的“官帽”貌似只有冬款,而內地清宮劇卻分為夏款和冬款,這是為什麼?
7 個回答
南瓜报告
2019-01-26

在清宮劇領域,香港與內地的服化道確實有區別,相對而言,內地服化道更加專業,基本符合史實。

香港清宮劇中的“官帽”貌似只有冬款,而內地清宮劇卻分為夏款和冬款,這是為什麼?

但凡製作稍微用心一些的內地清宮劇,無論是官員的朝服,還是官帽,都會分季節來搭配,冬天有厚的帽子,夏天有涼帽,也就是說分為冬款和夏款。而香港清宮劇貌似只有冬款官帽,即便有夏款官帽的影視劇,也是香港與內地合拍的作品。

香港清宮劇中的“官帽”貌似只有冬款,而內地清宮劇卻分為夏款和冬款,這是為什麼?

而且,內地清宮劇官帽上的頂戴花翎除了很精緻外,也會按照具體官階來佩戴,近些年來港劇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改進。

香港清宮劇中的“官帽”貌似只有冬款,而內地清宮劇卻分為夏款和冬款,這是為什麼?

關於清宮劇服化道方面,《雍正王朝》《甄嬛傳》《如懿傳》和《延禧攻略》做得都很細緻,口碑極佳。

香港清宮劇中的“官帽”貌似只有冬款,而內地清宮劇卻分為夏款和冬款,這是為什麼?

而香港在清宮劇服化道方面之所以稍弱,主要是投資少的問題。香港並不乏對清史有研究的人,之所以沒有在服化道方面展示出來,完全是因為拍攝經費和週期緊張。

香港清宮劇中的“官帽”貌似只有冬款,而內地清宮劇卻分為夏款和冬款,這是為什麼?

實際上,包括TVB製作的清宮劇《金枝欲孽》《紫禁驚雷》《大太監》和《萬凰之王》等,雖然劇很好看,但在服化道上還是要弱於內地,關鍵問題就在於投入。

乘法看热剧
2019-01-26

在官帽的佩戴上大陸的清宮戲確實要相對港片嚴謹一些。清朝官帽他上邊還有裝飾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頂戴花翎”。頂戴是帽子上的寶石,花翎是裝飾的孔雀羽毛。花翎是清王朝官員最渴求的存在。清朝靖海大將軍施琅在立功後,康熙賜他爵位,他寧可不要爵位,也要康熙授他二眼花翎。花翎為一眼,二眼,三眼區分。三眼最為尊貴,滿清300年只有七個人得到過三眼花翎,其中福康安和李鴻章最為著名。香港清宮劇中的“官帽”貌似只有冬款,而內地清宮劇卻分為夏款和冬款,這是為什麼?

官帽的區分也主要是通過冠頂的寶石來區分。清朝的禮儀中,一品官員佩戴紅寶石,二品官員是珊瑚,三品官員則為藍寶石,四品用的是青金石,五品那就用水晶,六品用材料硨磲,七品是素金,八品用陰紋縷花金,九品則陽紋鏤花金。無頂珠的就是無官品。香港清宮劇中的“官帽”貌似只有冬款,而內地清宮劇卻分為夏款和冬款,這是為什麼?

帽子也分為涼帽和暖帽兩種。細化來又有朝服冠,吉服冠兩種。朝服冠是重大慶典和祭典如新帝登基的時候才佩戴的。吉服冠也是常服冠,平時所穿戴的。香港清宮劇中的“官帽”貌似只有冬款,而內地清宮劇卻分為夏款和冬款,這是為什麼?

涼帽就是我們在很多圖片中看到的一種圓錐形的帽子。暖帽則是外圍有一圈圓形的外延向上折起。涼帽是春夏穿戴,暖帽則是秋冬穿戴。清朝還有一種帽子就是便帽,俗稱瓜皮帽。由六瓣組成,是朱元璋發明的,為六合穩定之意。香港清宮劇中的“官帽”貌似只有冬款,而內地清宮劇卻分為夏款和冬款,這是為什麼?

如果要問香港的為什麼那麼特別,可能和大陸一樣,對這方面不重視,都沒過多考究,就為了省事,然後降低道具成本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們日常看到的那種形象了。

一个爱吃的死肥宅
2019-02-07

香港麼,文化沙漠,可以理解的

ㄗs:霗芐10℃
2019-02-01

架不住人家演技好

灏思君心
2019-01-29

一是經費有限 二是有的演員不用剃頭

q小v宝p
2019-01-26

經費有限,就這麼簡單。

九重资讯
2019-03-16

兩個字,嚴謹,讚我朋友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