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八里橋“退休”成文物,橋洞奇高不落帆,來此感受漕運文化
通州八里橋“退休”成文物,橋洞奇高不落帆,來此感受漕運文化
通州八里橋“退休”成文物,橋洞奇高不落帆,來此感受漕運文化
通州八里橋“退休”成文物,橋洞奇高不落帆,來此感受漕運文化
通州八里橋“退休”成文物,橋洞奇高不落帆,來此感受漕運文化
通州八里橋“退休”成文物,橋洞奇高不落帆,來此感受漕運文化
通州八里橋“退休”成文物,橋洞奇高不落帆,來此感受漕運文化
通州八里橋“退休”成文物,橋洞奇高不落帆,來此感受漕運文化
通州八里橋“退休”成文物,橋洞奇高不落帆,來此感受漕運文化
通州八里橋“退休”成文物,橋洞奇高不落帆,來此感受漕運文化
一千零一味
1/9 歷史上的北京通州,是水路進京的樞紐,每年迎來大量從南方到來的運糧船。“漕艇賈舶如雲集,萬國鵜航滿潞川。”這是清人的詩句描述了北運河“萬舟駢集”的漕運盛況。
2/9 有著五百餘年曆史的八里橋,還能從橋的形制上,依稀找到漕運文化的痕跡。
3/9 八里橋始建於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原名永通橋,與京西盧溝橋、京北朝宗橋並稱為京城三大古橋,因其距通州城八里,故俗稱“八里橋”。八里橋橫跨的通惠河,是京城的主要運糧通道。
4/9 當時,通惠河運糧船多為帆船,如果是經過橋孔較小的橋,需要把桅放下來。八里橋為三孔石橋,中間孔的很高,最高處達8.5米,寬也有6.7米,就是為了方面漕運通行而設計,帆船可以直接通過,因此有“八里橋、不落桅”的說法。
5/9 在中孔的兩側,各有一個小型的橋拱,呈錯落之勢。橋面兩側的33對望柱上,各有一個石獅子,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由於年代久遠,有些石獅子要仔細分辨才能看得出表情。
6/9 在橋的東西兩岸上,還有威武雄健鎮水石獸的趴在岸邊,見證著古橋的歷史。(見圖橋下位置為鎮水石獸)
7/9 地處京城東部門戶的八里橋,還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1860年,中國官軍與英法侵略軍曾在此地交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八里橋戰役。1900年,義和團與八國聯軍在此展開了激烈戰鬥。
8/9 原來的八里橋上橋面鋪著瀝青,車輛、行人都可以從橋上經過。先八里橋已經封閉,正在進行恢復歷史原貌的改造。
9/9 現在在八里橋的西側,有一座正在建設的新橋。新橋建成通車後,車輛將被導流到新橋。歷經滄桑的八里橋將要“退休”,成為一處文物景觀。
2018-12-0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