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過三代?堅守中華傳統文化,河南康氏家族興盛12代400多年
富不過三代?堅守中華傳統文化,河南康氏家族興盛12代400多年
富不過三代?堅守中華傳統文化,河南康氏家族興盛12代400多年
富不過三代?堅守中華傳統文化,河南康氏家族興盛12代400多年
富不過三代?堅守中華傳統文化,河南康氏家族興盛12代400多年
富不過三代?堅守中華傳統文化,河南康氏家族興盛12代400多年
富不過三代?堅守中華傳統文化,河南康氏家族興盛12代400多年
富不過三代?堅守中華傳統文化,河南康氏家族興盛12代400多年
富不過三代?堅守中華傳統文化,河南康氏家族興盛12代400多年
富不過三代?堅守中華傳統文化,河南康氏家族興盛12代400多年
富不過三代?堅守中華傳統文化,河南康氏家族興盛12代400多年
富不過三代?堅守中華傳統文化,河南康氏家族興盛12代400多年
富不過三代?堅守中華傳統文化,河南康氏家族興盛12代400多年
布衣鏡界
1/12 康百萬莊園,又名河洛康家,位河南省鞏義市(原鞏縣)康店鎮,康氏家族前後十二代人在這個莊園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國三個時期,共計400餘年。康百萬是明清以來對“中原活財神”康應魁家族的統稱,莊園始建於明末清初,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十七、十八世紀華北封建堡壘式建築的代表。
2/12 康百萬家族,財取天下,利逐四海,創業於明代,漸興於清初,乾隆時進入全盛,咸豐以後逐漸沒落,民國中期走向衰敗,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富甲河南、山東、陝西三省,船行六河,良田數千頃,財富無以計數。“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盡是康家田”是其真實寫照。
3/12 中國有一句老話:“富不過三代。”這說的是家族興衰的歷史規律,第一代白手起家,開創一番事業;第二代基本是守成之主;到了第三代,不要說創造財富,守住祖輩、父輩留下的家財都難。河南康家能夠興盛十二代四百多年的祕密,從別人贈送的匾額中能夠一窺究竟。此扁“敬仰公平”是說康家處事公平誠信,萬眾敬仰。
4/12 此匾額“義賙仁裡”,義是合宜的道德行為,賙是賙濟、救濟,仁裡是仁者居住的地方。此匾額意思是賙濟鄉里,品德高尚。
5/12 此匾額“誼重桑梓”,康家多次舉辦賑災等社會公益活動,其情誼為鄉里所重。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種植桑樹和梓樹,後來人們用桑梓代稱家鄉
6/12 此匾額“博學仁風”,意思是廣博深厚的學問,慷慨濟世的風範。序的文字是:光緒三年大盜西侵,兵士紛紜餓虎在望,官吏潛奔,公傾筐倒篋(qie),呈納捐資供給無缺,士卒守範四境,安堵免遭掠燹(xian)。
7/12 清道光八年,康家花費大量金銀,獨資修建成鞏縣的高級學校,使全縣都能有上學受教育的地方,因此,大家送上了此“萬金濟黌”(讀hong,古代的學校)的匾額,以感謝修建學館的高尚品德。
8/12 光緒初年,山東沿海一帶連續地震,損失巨大,康家將山東臨沂、日照、濟南的商業收入鉅額捐獻給負責賑災的賑災局。災情結束後,山東省為其掛扁“德澤齊魯”,以表彰康家的恩惠澤被山東大地。
9/12 此匾額“毀家紓難”。康子昭是康家地十八代傳人,民國十八年,康子昭組織1000多人遷移東北,後又說服父親變賣家產資助東北抗日義勇軍,他資助的那支抗日義勇軍全軍覆沒,民國二十五年,康子昭自殺身亡。此扁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豫陝晉綏督辦康劍青所立。
10/12 此扁“輕財義舉”是說康家吧財產看的很輕,把社會利益看的很重,做了不少好事。這樣的行為能夠贏得眾人的敬重,生意做得長遠。
11/12 此圖是“留餘”匾額的轉印卷。小字是:留耕道人四留銘雲 留有餘 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餘 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 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 不盡之福以還子孫。蓋造物忌盈 事太盡 未有不貽後悔者。高景逸雲:臨事讓人一步 自有餘地;臨財放寬一分 自有餘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園老伯以留餘二字顏其堂,蓋取留耕道人之名以示其子孫者......。
12/12 “留餘”匾額是中華中庸文化的精髓,其內容發人深省,估計這就是康家能夠傳承400多年的一個主要原因吧【《布衣鏡界》關注百姓生活 弘揚傳統文化,感謝您的評論、收藏、點贊、轉載鏈接,敬請“關注”並查看前期及以後內容,謝謝!】
201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