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院士萬立駿高中畢業回鄉務農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時上大學 35歲赴日留學 41歲回中科院工作
海歸院士萬立駿高中畢業回鄉務農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時上大學 35歲赴日留學 41歲回中科院工作
海歸院士萬立駿高中畢業回鄉務農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時上大學 35歲赴日留學 41歲回中科院工作
海歸院士萬立駿高中畢業回鄉務農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時上大學 35歲赴日留學 41歲回中科院工作
海歸院士萬立駿高中畢業回鄉務農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時上大學 35歲赴日留學 41歲回中科院工作
海歸院士萬立駿高中畢業回鄉務農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時上大學 35歲赴日留學 41歲回中科院工作
海歸院士萬立駿高中畢業回鄉務農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時上大學 35歲赴日留學 41歲回中科院工作
海歸院士萬立駿高中畢業回鄉務農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時上大學 35歲赴日留學 41歲回中科院工作
海歸院士萬立駿高中畢業回鄉務農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時上大學 35歲赴日留學 41歲回中科院工作
海歸院士萬立駿高中畢業回鄉務農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時上大學 35歲赴日留學 41歲回中科院工作
楚林視界
1/9 2017年7月1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僑聯主席萬立駿在浙江青田調研工作。圖片為華僑企業家、攝影家幹學雄授權發表。
2/9 萬立駿,1957年7月生,遼寧大連人,日本歸僑,中共黨員,工學博士。現任中國僑聯主席,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副書記,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僑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3/9 2014年5月,《中華兒女》曾這樣描述萬立駿給外界留下的印象:一副眼鏡,謙和的微笑,睿智而儒雅。報道還稱,萬立駿出生在遼寧省新金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高中畢業後,他回到農村,瘦弱的身體挑起近200斤的重擔,一走就是幾公里,不到一年就被評為可以掙一等工分的社員。
4/9 繁重的勞作之餘,萬立駿渴求知識,仍擠出時間學習和提高自己。他在鄉村小學教過書,在新金縣雙塔公社做過幾年報道員和廣播站編輯,期間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高考恢復,萬立駿的人生也迎來重大轉折。他順利考入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機械系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專業。《中華兒女》還介紹,工廠的條件比較艱苦,萬立駿一邊抓工作,一邊也不放鬆學習。
5/9 東北的冬天零下30多攝氏度,下班後暖氣就停止供應了,萬立駿學習到夜深人靜後,靠著兩床厚厚的棉被和一臺電爐子度過寒冬,又成為了工廠的一名夜間義務“值班員”。此後,萬立駿又考回母校攻讀碩士研究生,師從我國著名的材料學家和晶體學家郭可信院士,從事透射電鏡和材料表面離子鍍膜技術的研究。1987年碩士畢業後,他進入大連海運學院(現大連海事大學)材料工藝研究所擔任講師。
6/9 作為一名技術性人才,萬立駿深感中國在某些研究領域和國際水平的差距。1992年,他帶著妻兒遠赴日本仙台,在日本東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開始了電化學和電化學掃描隧道顯微技術的研究。經過三年的努力,萬立駿獲得日本東北大學博士學位,進入日本科學技術振興事業團任研究員。他還在北海道大學觸媒化學研究中心為表面分子化學大澤研究室建立電化學STM研究小組做了一年的訪問學者,隨後又調入東北大學任助理教授。
7/9 據《人民日報》報道,在日本,萬立駿心繫祖國。他曾這樣問自己,“作為一箇中國人,我應該為國家做些什麼?”1998年,萬立駿入選了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成為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一員。回國後,萬立駿首先面臨的就是國內外生活環境的巨大反差。《中華兒女》報道稱,萬立駿剛回國時,每月的工資和補貼加在一起只有3000多元,且他的夫人沒有工作。
8/9 克服種種困難後,他的簡歷增加了一連串的成就和榮譽: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化學獎;應邀擔任多家化學和材料領域頂尖學術雜誌的編委或顧問編委,被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Fellow”等;在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被引用超過1萬次。2009年,萬立駿當選中科院院士。2015年3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2017年3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9/9 萬立駿說:當年的選擇是正確的,也是應該的,至今無怨無悔。回國10多年,國家給予我的榮譽和肯定遠遠比我付出的要多,有時自己感到心裡不安,唯有加倍努力,才是對祖國和對黨的最好回報,也是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該承擔的責任。我本人最大的收穫是,作為一箇中國人,能夠為我們國家的發展建設盡綿薄之力,感到既幸福又快樂,也是作為中國人的自尊和人生價值的最好體現。
2017-07-16

相關推薦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