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內不產稻米產藏鹽:鹽田3000多塊,大塊鹽田產50斤能賣百元
“田”內不產稻米產藏鹽:鹽田3000多塊,大塊鹽田產50斤能賣百元
“田”內不產稻米產藏鹽:鹽田3000多塊,大塊鹽田產50斤能賣百元
“田”內不產稻米產藏鹽:鹽田3000多塊,大塊鹽田產50斤能賣百元
“田”內不產稻米產藏鹽:鹽田3000多塊,大塊鹽田產50斤能賣百元
“田”內不產稻米產藏鹽:鹽田3000多塊,大塊鹽田產50斤能賣百元
“田”內不產稻米產藏鹽:鹽田3000多塊,大塊鹽田產50斤能賣百元
“田”內不產稻米產藏鹽:鹽田3000多塊,大塊鹽田產50斤能賣百元
“田”內不產稻米產藏鹽:鹽田3000多塊,大塊鹽田產50斤能賣百元
“田”內不產稻米產藏鹽:鹽田3000多塊,大塊鹽田產50斤能賣百元
瑞視覺看天下
1/9 “霞姐”再一次和幾名小夥伴去西藏,依然是川進青出,根據季節等因素路線稍有調整。這是她發回來的西藏芒康縣納西民族鄉,瀾滄江畔的一組古鹽田照片,與大家分享。
2/9 藏東橫斷山脈腹地芒康縣鹽井鎮瀾滄江東西兩岸,耕地稀少,山勢陡峭,岩層中鹽礦較多。地下水溶解了岩石中的鹽後湧上地面,形成了用來晒鹽的滷水井。
3/9 瀾滄江畔的鹽田,錯落有致。當地人把滷水人工馱運到鹽田,經過幾天日晒風乾,這些滷水就會變成白花花的食鹽了。據說現在已經採用了水泵抽取,減輕了人工,原始的畫面已經不多見了。
4/9 俯瞰瀾滄江畔的鹽田,富有圖案美。這些古鹽田,都是下面用木樁支撐,將草本植物碾碎後鋪在木棚之上,覆上一層泥土,把滷水倒在這裡,就形成了一塊塊的鹽田。
5/9 鹽田滷水滲下形成的鹽柱。這樣原始辦法搭建的鹽田,工藝簡陋,很容易受到鹽的腐蝕。鹽田下方免不了會有鹽水滲出,有人稱這種鹽為“鍾乳晶鹽”。
6/9 當地有鹽戶300多戶,鹽田3000多塊。以瀾滄江為界,江東的納西、上鹽井鹽田出產黃鹽,江西加達、曲孜卡生產的鹽為紅鹽。每年3-5月是最適合晒鹽的時節,十二三天便能晒出一茬鹽,大塊的鹽田能產50多斤,市場上這種藏鹽一斤可以賣到兩元錢。
7/9 曾經的“茶馬古道”經過這裡,214國道線咫尺之遙。這裡晒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距今已有 1300 多年曆史。其食鹽晒制技藝一直流傳至今,並於2008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該縣正在開展鹽井千年鹽田5A旅遊景區的創建。當地百姓看著遠道而來的遊客,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
8/9 鹽井位於川滇藏三省區的交界處,是從雲南進入西藏的門戶,現有滇藏公路縱貫境內,北接川藏公路,西藏到沿海的最近路線經過這裡。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鹽井縣,實際沒有設立。1999年9月21日民政部〔民發54號〕文件批覆撤銷了鹽井縣建制。這裡,有一座全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鹽井天主教堂。
9/9 “霞姐”是河南省滑縣登山協會的CEO,她說八月份還會再次帶人去西藏,不知我能不能騰出空來一同前往?【《瑞視覺》發佈的照片,全部是新華社簽約攝影師、人民圖片和光明圖片簽約攝影師的原創作品,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或者收藏,盜用必究!如果你身邊有奇聞趣事、感人故事或者需要幫助的人,請留言。】
2019-08-0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