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時導遊介紹是瑾妃,百度百科也說是瑾妃。可是國寶檔案卻說是珍妃的!有明確的說法嗎?到底是誰的啊?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10 個回答
有书共读
2019-02-09

人們去臺北旅遊,必去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睹其鎮院之寶的芳容。其中有一件翠玉白菜堪稱人氣之王。

這顆翠玉白菜一半灰白,一半碧綠,由琢玉工匠順勢雕成,脈絡清晰。更奇妙的是綠葉上嵌有兩隻螽斯,有子孫綿延之意。

曾有人猜測這顆翠玉白菜是慈禧墓中陪葬品。

1928年軍閥孫殿英盜墓清東陵,將其據為己有。後因事情敗露,他只得各處打點,將翠玉白菜送給了蔣介石。

只可惜據文史記載,臺北故宮的這顆翠玉白菜,早在1925年就於北京故宮登記在冊了。這還要從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說起。

話說馮玉祥佔領北京後,限時勒令溥儀馬上離開紫禁城,許多奇珍異寶都留在了北京故宮。轉年,民國政府為了清點清室遺留文物,以籌備成立北京故宮博物館,於永和宮發現了這顆翠玉白菜。

據記載當時它被插在琺琅花盆中,旁邊還陪襯著幾棵小靈芝,考古學家嫌此搭配有些粗俗,只將翠玉白菜單獨取出展覽。

這些都是北京故宮文物檔案詳細記錄,應是翠玉白菜準確無疑的出處記錄。那這顆翠玉白菜的登記時間,就與孫殿英盜墓時間相悖,其出於慈禧墓之猜測就不攻自破嘍,其真正的出處則是紫禁城永和宮。

永和宮乃光緒帝瑾妃的寢宮,由此看來翠玉白菜最後的主人就是瑾妃無疑。

那麼這顆翠玉白菜就是瑾妃陪嫁嗎?非也,翠玉白菜本是珍妃陪嫁之物,那它又怎麼到了瑾妃之處呢?且聽有書君為你講述這顆翠玉白菜的陪嫁風波。

一,翠玉白菜是父母送給珍妃最美好的祝福。

這還要從光緒帝選妃開始說起。光緒帝終於到了十八歲,可以選妃大婚親政了。可是他連自己選擇妻子的權利都沒有。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他在慈禧威逼暗示下,只得選擇慈禧親侄女為後,亦是隆裕皇后。他又選擇了禮部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為妃,就是瑾妃與珍妃。

話說長敘得知兩個女兒入選妃嬪,極為得意,為了給兩個女兒爭顏面,他為女兒置辦了豪華嫁妝。

長敘夫人精挑細選置辦了一批翠玉珠寶,因瑾妃愛財,就送她大量金銀之物,而珍妃愛書,她的嫁妝除了書籍再加這顆翠玉白菜。

據說翠玉白菜彰顯著新娘清白純潔,又有擺財諧音寓意財路廣開。而且螽斯代表多子多孫,這是父母送給珍妃最為美好的祝福。

曾有傳言稱,瑾妃看到自己嫁妝中沒有玉白菜,就大吵大鬧不肯罷休。珍妃善良,無奈之下只得把玉白菜讓給姐姐,從而翠玉白菜成了瑾妃嫁妝。

有書君覺得,此傳聞並不可信。瑾妃與珍妃同為長敘庶出女兒,瑾妃為長。可是兩人並非同母所生,因而長相性格迥異。

瑾妃資質平庸,長相平平身材肥胖,可以說對男人無一點吸引力。而珍妃性格活潑靈動,長相甜美,怎麼看亦是珍妃能得盛寵的機率高。

長敘為家族利益著想,亦不可能將含有如此美好寓意之物,隨了瑾妃之意做嫁妝,他更渴望珍妃能帶來家族榮寵。

我們再看珍妃日後在宮中,憑藉光緒寵愛,為財有賣官鬻爵行為,可見珍妃性格並非隱忍之人,她不可能將玉白菜讓給姐姐。

我們再分析慈禧教育光緒雨露均沾的傳聞,慈禧曾暗諷光緒,“聽說珍妃有一顆翠玉白菜雕有螽斯,也未見她為你綿延子嗣啊”。可見珍妃確有一顆玉白菜。

由此分析,珍妃隱忍謙讓的傳言並不可信,翠玉白菜並非瑾妃嫁妝,確屬珍妃無疑。

二,瑾妃趁危盜物,翠玉白菜最終花落瑾妃處。

話說翠玉白菜隨珍妃來到宮中。珍妃入宮後,憑自己的聰慧美麗深得光緒寵愛,完全蓋過了奇醜的隆裕皇后,及姐姐瑾妃的風頭,可以說她得了光緒專寵。

珍妃奪了親侄女的風頭,怎不令慈禧惱怒異常?後又有珍妃賣官鬻爵頗為出格之事發生,還有百日維新,珍妃支持光緒變法,這些更令慈禧懷恨在心。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因而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軟禁光緒,又將珍妃囚禁紫禁城北三所冷宮。聽聞妹妹得此厄運,姐姐瑾妃不為所動,反而趁機將妹妹的翠玉白菜盜出,據為己有。

有書君覺得,這種做法在宮鬥中常見之事。即使同母姐妹為爭寵,亦有可能互生嫌恨之心,更何況珍妃瑾妃並非同母所生。

瑾妃自入宮之日起,因貌醜就如擺設一般,不知受寵是什麼滋味。現在妹妹受罰打入冷宮,她怎能不想借機能上位得寵?如果再能生子,母以子貴,就能在宮中立下根基。這應是一個女人情理之中的夢想。從而瑾妃盜取妹妹翠玉白菜,取其多子多孫好彩頭護佑自己之說應該可信。

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倉皇逃往西安,瑾妃隨行,她亦未忘了隨身帶著這顆翠玉白菜,而珍妃卻被慈禧命人將其填入井中溺斃,慈禧趁機除去眼中釘。

翠玉白菜雖然最終花落瑾妃處,可瑾妃並非其原主人。也許是因果循環,瑾妃縱有翠玉白菜傍身,亦未給她帶來丈夫的寵愛,亦未實現她多子多孫的夢想。

1933 年,隨著日本人逼近北京,國民政府緊急將北京故宮大量珍寶南遷,翠玉白菜亦在其中,後又輾轉到了臺北。

珍妃陪嫁的這顆帶著美好寓意的翠玉白菜,並未給珍妃姐妹帶來兒孫繞膝的幸福。也許她們嫁入尋常人家,亦會安享平凡的兒孫滿堂的幸福吧。

斯人已逝,輾轉流落臺北故宮的翠玉白菜,還在無言訴說著宮中往事。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史之策
2019-04-18

白菜是珍妃的,只是被姐姐瑾妃拿走了。

光緒皇帝說是皇帝,實際上很窩囊,什麼事情都要受制於慈禧。慈禧給光緒準備了五個女子讓光緒自己挑選,迫於慈禧的壓力,光緒把玉如意給了慈禧的侄女,也就是後來的裕隆皇后。兩個荷包給了禮部侍郎的女兒,也就是後來的珍妃與瑾妃。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Δ左珍妃右瑾妃

禮部侍郎為了給這兩個女兒陪嫁,可謂是費盡了心思。瑾妃愛財,給他陪嫁了很多的金銀財寶。珍妃不喜歡錢財,但是深受禮部侍郎喜歡,最後給她陪嫁了一顆翠玉白菜。

工匠運用一塊天然的玉料打磨而成,綠色作為菜葉,白色作為菜邦,可謂是恰到好處。上面還刻有兩隻蟈蟈,栩栩如生。

白菜取百財發財的意思,白菜青白相兼,代表著新娘清清白白。上面趴著的兩隻蟈蟈,代表著多子多孫。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光緒對於裕隆皇后不是很喜歡,但是迫於慈禧的壓力,只好做個表面夫妻。而瑾妃長的並不怎麼樣,也不是很討光緒的喜歡。珍妃倒是與光緒很合拍,而且也很支持光緒的變法,這恰恰是她死亡的導火索。

慈禧最不喜歡的就是後宮干政,再加上珍妃獨受寵的情況。在列強打入北京之前,讓太監把珍妃推入井中。而瑾妃非但不傷心,反而讓人把那顆翡翠白菜偷了過來。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Δ珍妃井

瑾妃跟著光緒、慈禧逃了一年又重新回來,沒想到瑾妃卻成了四大遺妃之首,一度統領後宮,甚至是逼死了溥儀的母親。之後就有傳聞瑾妃的永和宮鬧鬼,是珍妃通過翠玉白菜索命。而這不久瑾妃就病死了。

翠玉白菜也就一直放在了永和宮,一直到了日本佔領東三省,直逼北平。故宮的幾千件文物南遷,又因為戰火的原因輾轉四處。一直到了1948年,這顆白菜來到了北平。

小司马说
2019-12-23

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慈禧太后為光緒皇帝舉行了一次選後大典。明為依照光緒皇帝本人意願選擇妃嬪,實則是慈禧太后本人乾坤獨斷。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瑾妃)

在這次選後大典上,慈禧太后將自己的親侄女葉赫那拉-隆裕冊封為皇后。將原戶部右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一個15歲,一個13歲指給光緒為妃,即後來的瑾妃和妹妹珍妃。

由於慈禧太后擔心光緒妃嬪過多將來會影響到自己親侄女受寵,故隻立她二人為妃。

次年,即1889年。清皇室為光緒皇帝舉行了隆重的大婚典禮。(這既是清朝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次大規模的皇帝婚禮大典)

中國自古代始即講究婚嫁時女方要陪送禮物。小到尋常百姓,大到帝王之家都遵循這一禮制。

瑾妃嫁給光緒皇帝時亦準備了豐富的陪嫁品。其中就有一件稀世珍寶——翡翠白菜。

翡翠白菜是用一塊天然的玉,經能工巧匠打磨而成。它長18.7釐米,寬9.1釐米。工匠順應材料天然的色澤,以這塊玉的深綠色部分做成白菜葉,白色部分轉化為新鮮、包含水分的白菜莖部。然後又藉助這塊玉的其他顏色部分雕刻上了螽斯和蝗蟲(寓意多子多福)。如此一來,這顆白菜瞬間有了靈性,瞬間即有了田園氣息。不得不說這真是一件巧奪天工的珍貴藝術品。若以文物價值來計算,翠玉白菜已是無價之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今臺北故宮所藏翠玉白菜)

瑾妃將其帶進宮後,被當做一件華麗的宮殿陳設盆景,以載種的形式立在琺琅盆景上。下端設有靈芝木雕。翡翠價值不菲,靈芝寓意長壽吉祥,再加上多彩的掐絲琺琅,使得翠玉白菜永保鮮脆。

我們都知道自晚清終結到新中國成立,前後幾十年的時間內在中華大地上發生了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戰役。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

正逢亂世,翠玉白菜的命運亦同整個民族一樣起起伏伏,前後幾易其主。

1912年清朝滅亡之後,按照與民國政府簽訂的《清室優待協議》,民國政府同意溥儀及隆裕太后還有瑾妃繼續住在紫禁城。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趕出紫禁城。由於事發突然,溥儀等人還沒來得及收拾東西就被強行驅離紫禁城。之後馮玉祥宣佈紫禁城所有的公產歸民國政府所有,併成立了清皇室善後委員會,負責接管故宮所有物品。並開始清點登記造冊各種珍貴物品,其中就有這顆珍貴的翠玉白菜。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人也一直覬覦這顆“白菜”,好在在有識之士的保護下才沒有落入日寇之手。

1949年前後,眼見大勢已去的蔣介石下令將故宮中的部分最珍貴文物祕密運送到寶島臺灣。如此一來,那些為了躲避日寇戰火而先後幾次轉移到別處的文物再次踏上了漂洋過海的顛沛之旅。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今臺北故宮)

事後據統計國民政府向臺灣一共運送了多達2972箱珍貴文物。而且它們都是彼時故宮所藏品中的最珍貴,最精華部分。可以說臺北故宮目前所藏珍品比起北京故宮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時至今日,翠玉白菜已成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也是遊客瀏覽臺北故宮必去的展臺。

翠玉白菜已不僅僅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它背後更是承載了中華民族曾經的一段苦難歷史!它歷經並見證了晚清滅亡到民國初建再到新中國成立。

——————

題外話:

1、臺北故宮所藏翠玉白菜已是相當珍貴,但比起慈禧太后棺槨陪葬的那兩顆翠玉白菜來說還是小巫見大巫。

慈禧太后棺槨內陪葬的兩顆翠玉白菜個頭均比臺北故宮的大,而且雕刻更加精美,上面的小動物更加栩栩如生!可惜在軍閥孫殿英盜掘清東陵後,這兩顆珍貴的白菜便徹底失蹤,時至今日這兩顆“白菜”亦再沒重現人間。

2、翠玉白菜、毛公鼎、肉形石,三件珍貴文物並稱臺北故宮“鎮館三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肉形石)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毛公鼎)

有书博物馆
2019-01-11

翠玉白菜長為18.7釐米,寬為9.1釐米,高為5.07釐米。它是由一塊半白半綠的翠玉雕琢而成的翡翠珍品,雕刻技術鬼斧神工,這個白菜栩栩如生,幾乎和真的一樣。

在綠意最濃之處,還有兩隻停留在菜葉上嬉戲玩耍的鳴蟲 它們就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與蝗蟲。

這塊被譽為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到底是誰的陪嫁物?大概有兩種說法。

1.光緒年年間慈禧太后不僅掌管後宮的一切而且還冒天下之大韙垂簾聽政。

光緒雖貴為皇帝,其實一切權利都在慈禧太后手裡。

到了光緒皇帝適婚之年慈禧為其挑選妃子。與其說是挑選妃子倒不如是說慈禧太后直接命名欽點。

慈禧太后把她的侄女推上皇后寶座,其餘兩個妃子一個是珍妃和瑾妃。

瑾妃和珍妃都是清朝廷禮部侍郎長敘之女,相傳,光緒十五年,瑾妃和珍妃同時被選為嬪。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瑾妃天生喜歡金銀珠寶,珍妃卻喜歡書籍。在清朝陪嫁物不僅代表父母的愛更能代表起其身份的高貴。

母親為兩個女兒選擇陪嫁物的時候考慮到珍妃只喜書籍,沒有任何貴重物品,於是把自己的白菜翡翠給了珍妃。

瑾妃在知道父母給珍妃陪嫁了一顆翠玉白菜,心中不滿,吵鬧著要給自己,善良的珍妃便讓給了她。

這種說依據是那志良《典守故宮國寶七十年》中,描述在北京故宮發現翠玉白菜的情景。

1925年10月,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發現翠玉白菜的地方是北京故宮的永和宮。而這個永和宮就是瑾妃住的地方。所以很多人都認為這個是瑾妃的陪嫁物。

2.說到瑾妃,就不得不她的妹妹珍妃,珍妃自幼喜讀書,不僅天資聰穎,漂亮。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還支持光緒維新變法,所以深受光緒帝寵愛。1898年,慈禧發動政變,幽禁光緒,珍妃也遭到囚禁。

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慈禧倉皇出逃前,迫使年僅25歲的珍妃墜井身亡。

光緒和珍妃的故事被人譽為清朝後宮的愛情佳話。

而收藏翠玉白菜的瑾妃正是珍妃的姐姐,她能得到翠玉白菜據說也和珍妃有關。

這翡翠白菜本來是妹妹珍妃的陪嫁物,珍妃去世後,瑾妃把它佔為己有。

慈禧太后愛翡翠成痴,瑾妃為了討她歡心,便將這件翡翠白菜獻給慈禧。慈禧太后果然愛不釋手,死後都將其帶入棺中。

後來幾經轉手,現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中,成為了鎮院之寶。

萨沙
2019-12-10

薩沙帶你看臺北故宮博物院:4大寶物震驚世界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中國最珍貴的文物,都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誠然,北京的故宮博物院的展品比較多,但精品的大部分在1949年就運到了臺灣,共有高達70萬件。薩沙這次去臺灣的第二大任務,就是逛一逛臺北故宮博物院。這裡保存著中華的文明。我們來看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四大寶貝。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翠玉白菜。它是翡翠雕刻而成,雕刻技術鬼斧神工,這個白菜栩栩如生,幾乎和真的一樣。拋去雕刻藝術不談,這塊緬甸翡翠一半綠色一半白色,本身就是稀世珍寶。話說薩沙家裡也有一個仿品!

翠玉白菜原置於紫禁城的永和宮,永和宮為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寢宮。

一般認為,這可能是瑾妃的陪嫁。瑾妃和珍妃都出身豪門,父親是戶部右侍郎長敘,伯父是廣東將軍長善,屬於鑲紅旗貴族家庭,著名的他他拉氏。

而當時翠玉白菜也是民間常見的製作工藝。一九五零年天津的文物專家在天津市財政局的一個庫房發現一棵翠玉白菜,造型差不多,只是沒有臺北這個好。

這可能是瑾妃家族世世代代的傳家寶。

等到瑾妃姐妹嫁入皇宮,這件家族寶物就作為了陪嫁。

今天這顆白菜恐怕是世界上最貴的。

保守估計,這顆白菜不考慮歷史和文化底蘊,價值也有2到3億元人民幣。

再加上它的特殊地位,翠玉白菜可以說是無價之寶,拿10個億20個億也沒處買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肉形石,像紅燒肉一樣的石頭。這是一塊天然的瑪瑙石,色澤富有層次感。在藝術家的巧手下,瑪瑙石變成了一塊栩栩如生的紅燒肉。仔細的看,連肉的紋理甚至毛孔都能看得見,太驚人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描述西周的毛公鼎,更是價值連城的寶物。古代的青銅器叫做禮器,是國家權力的象徵。西周毛公鼎上,刻有高達近500字,大概說: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興朝政,乃請叔父毛公為其治理國家內外的大小政務。毛公鼎是我國西周青銅器的頂峰之作,被外國洋人覬覦已久。歷史上,各國洋鬼子包括日本人費盡心力,試圖奪走毛公鼎。萬幸的是,毛公鼎的歷屆所有者都是愛國人士,鼎才得以留在中國。最終,愛國商人陳永仁花費巨資購買了毛公鼎,將它捐獻給國家。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描述快雪時晴帖,是幾乎所有中國文人愛不釋手的珍寶。它是王羲之大醉以後的作品,酒醒以後再也寫不出同樣的佳作。後代無數書法家,都對快雪時晴帖驚歎不已。中間那個神字,就是乾隆皇帝對它最好的評價。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其實,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珍寶還有無數,絕對可以秒殺世界四大博物館。薩沙多次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院,確實和臺北有差距。感謝蔣介石將這些寶物保護起來,傳承了中華文化的根。

一点点历史
2019-04-18

關於國寶“翠玉白菜”到底屬於誰確實有著不同的說法。

有的說是珍妃的嫁妝,有的說是瑾妃的嫁妝,還有的說是來自山西太谷曹家。

翠玉白菜原是永和宮的陳設器,而永和宮恰恰是瑾妃所居之宮殿,所以一般認識翠玉白菜即為瑾妃的隨嫁的嫁妝。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但是還有種說法,珍妃和瑾妃本是姐妹,又同時入宮,準備嫁妝時,珍妃只要書,瑾妃卻愛財,於是家裡怕珍妃進宮受委屈,就將“翠玉白菜”給了珍妃作為嫁妝。可是瑾妃卻不願意,發脾氣打鬧,最終珍妃將翠玉白菜讓給了瑾妃。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但是分析兩人性格,這種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瑾妃一生與世無爭,在宮中隨不受寵,但是將自己的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喜愛讀書,作畫也愛烹飪,宮中稱其為“胖娘娘”,她一直活到了民國十三年才去世。

相比瑾妃,珍妃的就顯得不那麼安分了,在光緒“一後二妃”中,獨珍妃受寵,而且珍妃也非常會“來事兒”,經常打賞下人,頗受歡迎。但是珍妃的用度明顯不夠,所以她就動了“賣官鬻爵”的念頭,還曾為此事被老佛爺廷杖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所以從兩人的性格來看,“翠玉白菜”屬於瑾妃的可能性更大。

天上地下无所不知
2019-03-03

翠玉白菜由一苦逼一半灰白、一半翠綠色的玉雕刻而成,工匠把綠色的部位雕成菜葉,灰白的部位雕成菜幫,上面還爬著兩隻昆蟲,分別是螽斯和蝗蟲。這棵白菜與真白菜一樣大小,滋潤新鮮,感覺用手指一掐就能掐出水來。著名學者閻崇年曾說,“如果能夠看這個物背後的文,這個物就有生命了。”翠玉白菜是清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嫁妝,原來擺放在瑾妃所居住的北京故宮的永和宮。 據說在清代,白菜象徵家世清白,表明新娘的純潔,螽斯則有子孫綿延的意思。由此可見,翠玉白菜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嫁妝。此外,從織錦、服裝等其他文物中也可以看出,當時清王室中有一種田園風情在流行,因此,這件“白菜”恰好成為這種審美風潮的一個體現。

达瓦里希
2019-04-26

有傳說翠玉白菜是光緒瑾妃的陪嫁,也有說法是盜自慈禧墓中。翠玉白菜是一件清代玉雕作品,全長18.7釐米,寬9.1釐米,厚5.0釐米,與真實白菜形同複製。整體雕琢精湛,除了巧妙結合了玉石通透淡雅的特點,雕刻成象徵清白純潔的白菜,還在作品中雕刻出了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栩栩如生。實際上,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三件翠玉白菜,本文提到的這件是最為人熟知的一件。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1925年10月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後在光緒的妃子瑾妃曾居住過的紫禁城永和宮發現了這件翠玉白菜。相傳這件國寶曾是瑾妃、珍妃姐妹的母親——戶部右侍郎長敘的夫人留給珍妃的嫁妝,有清白善良的寓意。1890年珍妃與年長三歲的姐姐瑾妃同時入選後宮,被封為謹嬪、珍嬪。然而入宮前一晚瑾妃發現了母親將翠玉白菜送給妹妹做嫁妝的事,十分不悅大吵大鬧,其實她之前已經得到了很多金銀首飾,父母考慮到妹妹珍妃只要些書,為了不顯寒酸,便陪嫁了這件玉白菜。最後珍妃將這件玉白菜送給了姐姐做嫁妝。翠玉白菜在北京故宮被發現時,正種在琺琅花盆裡,旁邊還種了一棵小靈芝。後來經歷戰亂,輾轉多年,這件國寶被國民政府帶到了臺灣。另外還有人猜測這件稀世國寶或許是被發現於1928年震驚中外的東陵盜寶案中。根據由李蓮英口述、其侄子李成武執筆寫成的《愛月軒筆記》中的記載,在慈禧地宮隨葬寶物中,“聞尚有二翡翠白菜,系綠葉白心,菜心上落一蟈蟈滿綠,葉旁落二馬蜂,系黃色者。但公賬未列,或為王公等敬也”(摘自李成武著《愛月軒筆記·慈禧葬寶圖記》)。現在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翠玉白菜有可能就是清東陵慈禧棺槨中的寶物之一。

小羽网络
2019-04-18

應該是珍妃的吧。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珍妃一生與世無爭,在宮中隨不受寵,但是將自己的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喜愛讀書,作畫也愛烹飪,宮中稱其為“胖娘娘”,她一直活到了民國十三年才去世。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所以珍妃的陪嫁吧。

平价红木一成
2019-01-12

翡翠白菜是進貢來的,我祖上是咸豐皇帝老師,是三朝元老,據他講翡翠白菜是一對,咸豐皇帝給了東宮太后一顆,西宮太后一顆,西宮太后這顆據說給了她的侄女做倍嫁,後珍妃要放在自己房間擺放一些天,據公主回憶錄也是這麼說的,東宮太后這顆現在在河北的一家人手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