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然假期|登臨徽商揚帆處,遙望一江清水穿古今,百轉千回下錢塘
煥然假期|登臨徽商揚帆處,遙望一江清水穿古今,百轉千回下錢塘
煥然假期|登臨徽商揚帆處,遙望一江清水穿古今,百轉千回下錢塘
煥然假期|登臨徽商揚帆處,遙望一江清水穿古今,百轉千回下錢塘
煥然假期|登臨徽商揚帆處,遙望一江清水穿古今,百轉千回下錢塘
煥然假期|登臨徽商揚帆處,遙望一江清水穿古今,百轉千回下錢塘
煥然假期|登臨徽商揚帆處,遙望一江清水穿古今,百轉千回下錢塘
煥然假期|登臨徽商揚帆處,遙望一江清水穿古今,百轉千回下錢塘
煥然假期|登臨徽商揚帆處,遙望一江清水穿古今,百轉千回下錢塘
煥然假期|登臨徽商揚帆處,遙望一江清水穿古今,百轉千回下錢塘
煥然假期|登臨徽商揚帆處,遙望一江清水穿古今,百轉千回下錢塘
煥然假期|登臨徽商揚帆處,遙望一江清水穿古今,百轉千回下錢塘
煥然假期|登臨徽商揚帆處,遙望一江清水穿古今,百轉千回下錢塘
煥然假期|登臨徽商揚帆處,遙望一江清水穿古今,百轉千回下錢塘
煥然假期|登臨徽商揚帆處,遙望一江清水穿古今,百轉千回下錢塘
煥然假期|登臨徽商揚帆處,遙望一江清水穿古今,百轉千回下錢塘
煥然假期|登臨徽商揚帆處,遙望一江清水穿古今,百轉千回下錢塘
煥然假期|登臨徽商揚帆處,遙望一江清水穿古今,百轉千回下錢塘
煥然假期|登臨徽商揚帆處,遙望一江清水穿古今,百轉千回下錢塘
博美神奇
1/18 徽州有句流傳千古的話:“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而這“一丟”的起點,就是漁梁壩。想當年有多少徽州男兒,滿懷著“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壯志豪情,前赴後繼,在這裡揚帆起航,去演繹“徽商”這個經久不衰的神話......這次能來黃山遊玩,大家一致決定:必須去看看“徽商起航處”。
2/18 徽商夢開始的地方\n\n我們是提前一天到達了歙縣,歙縣是古徽州府所在地,曾統一府六縣,是徽州文化的發源地,也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而漁梁壩,就在歙縣城東南的不遠處。漁梁是古徽州的重要水路碼頭,是徽州商人“夢開始的地方”。
3/18 漁梁壩橫截練江,使壩上水勢平坦,壩下激流奔騰。壩南端依龍井山,北端接漁梁古鎮老街。漁梁壩始建於唐代,距今有近1400年的歷史。隋唐時期,徽州人祖先:越國公汪華徙新安郡治於歙縣,並築壩截流,為水上軍需民用。
4/18 古徽州陸路交通十分不便,當地的大小商賈只能依靠豐富的水運資源,從新安江上最大支流練江中放排出水,再轉入新安江,繼而飄搖至蘇浙等地,把茶葉、木材、棉布、絲綢、紙墨等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茶莊和市場,並最終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
5/18 清晨,我們按原定的計劃,早早的就來到漁梁壩。東方的紅霞傾瀉在山巒,橘紅的光澤穿透淡淡的薄霧,巧妙地勾勒出遠山的輪廓。晨霧,慢慢的蒸騰,一艘捕魚的烏篷船闖入波光粼粼的江面,把一幅動靜結合的漁梁晨曦圖,完美的呈現在我們的面前,醉了!
6/18 而壩的另一面,由於受到了漁梁壩阻隔,江面平靜如鏡,粉牆黛瓦的漁梁村與幽藍色的天空,柔和交融在一起,又悄然影印在水中,這一切又滯留在我的瞳孔中!
7/18 神奇的漁梁壩,攔住了一江水,也攔出了不同的風景。壩下,飛珠濺玉,雪浪滾滾,有一徽州男人在搏擊風浪,頑強抗爭。而壩上,純淨的江面,宛如靜守徽孃的那顆一塵不染的心,緩緩流淌的水聲,又似徽州女子的微笑,那泛起的漣漪,恰如徽娘思夫的呢喃......
8/18 這高高的漁梁壩,見證多少徽州男兒義無反顧地踏上征程,去完成“無徽不成鎮”的使命。也見證了多少徽娘:把眼淚化成微笑,把苦澀修煉成歡喜,漸漸變成“望夫石”的過程......
9/18 漁梁壩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稱為“江南第一都江堰”。歷朝歷代都把壩之興衰作為徽州興衰的標誌。明清時期,漁梁壩熱鬧非凡,壩下最多時停靠300餘艘船隻,徽商中的十之八九都是從這裡起航,承接家族的興旺,是名副其實的“徽商之源”。
10/18 站在這有近1400年的歷史漁梁壩之上,既感慨徽商的堅忍不拔,也讚歎這項水利工程宏偉與智慧。漁梁壩全部用花崗岩石層層壘築而成,每壘十塊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層之間用堅石墩如釘插入,這種石質的插釘稱為“穩定”,也稱元寶釘。這樣,上下層如穿了石鎖,互相銜接,極為牢固。每一層各條石之間,又用石鎖連鎖,上下左右緊聯一體,構築成了跨江而臥的堅實漁梁壩。
11/18 漁梁壩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一道石壩,橫截山水間,橫立在白雲藍天之下,如天然生成的一樣。這道可與都江堰相媲美的河壩,攔住了一江水,也攔下了青山綠水的景緻,帶來的是風調雨順,讓兩岸炊煙裊裊......
12/18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靜臥江面上的幾艘烏篷,一隻竹篙直挺著守護著喧鬧中的寧靜。石榫頭兩兩相接的一塊塊歙縣青,依舊固守著漁梁壩,千百年來:守其初心,始終不變......
13/18 想見新安江\n\n告別了漁梁壩,我們沿新安江一路下行,繼續追尋徽商的影蹤。行駛在這一江清水旁,體會著百轉千回下錢塘的感覺。不竟讓我想起了劉長卿的詩:“去帆楚天外,望遠愁復積。想見新安江,扁舟一行客。”
14/18 發源於安徽黃山的新安江,其源頭就隱藏在這綠海莽莽,古木參天的山澗溪谷之中,清澈的山泉匯聚成河,悄然穿行於恬靜淡雅的古村落之中,勾勒出水墨江南的雅韻,繪成了這條著名的山水畫廊......開車行駛在這畫廊中,不自覺地放慢了車速,無處不在的美景讓我陶醉。豁然,我的眼前出現了一個大大的回彎,對面那一排排粉牆黛瓦倒影在碧綠的江面上,讓我眼前一亮,馬上停車......
15/18 路邊豎有一牌:漳潭下渡口,噢,原來這就是漳潭村。乘著晨霧還沒完全消退,趕緊升起小飛機,去俯瞰秀美的漳潭。......“千年古樟龍棲鳳,百丈潭水可匿龍”這幅妙聯很形象地道出了古村的特色。村中有株號稱“天下第一樟”的千年樟樹。高達40米,其雄偉的樹幹要10人方能合抱,故有詩讚曰:“樟之蓋兮麓下,雲垂幄兮為帷。”
16/18 漳潭村的典故很多。相傳,漢高祖劉邦的軍師張良不留戀功名利祿,離開朝廷在此隱居繁衍後代,因而這裡的村民大多姓張。在傳說中,古樟也與張良有關,張良去世後就安葬在村中,他的英魂就孕育了這棵古樟樹,以澤被子孫後世......
17/18 新安江的潭多、灘也多,相對有名的:漳潭、綿潭、九里潭。一江清水行至潭口時,水面豁然開闊,宛如自天而降的瑤池,虛幻柔美,神祕莫測,景色深幽,這是十里畫廊的特色。離開漳潭後,因時間關係,其它二潭就沒有停留,直奔我的目的地:深渡。
18/18 深渡一直是古徽州通往浙江的水上咽喉,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素有“九省通衢”、安徽南大門之稱。徽商就是從這裡出徽州下江南,開始他們的經商旅程的。行至深渡,我們見證了徽商:從漁梁壩這第一關溢到深渡的最後一渡。到此,這趟見證之旅就要結束,但心中依然迴盪著:一江清水,貫穿古今,百轉千回下錢塘......
2019-07-1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