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看著童年時居住的土窯,和父母一樣正走向衰老,不禁落淚了
回老家看著童年時居住的土窯,和父母一樣正走向衰老,不禁落淚了
回老家看著童年時居住的土窯,和父母一樣正走向衰老,不禁落淚了
回老家看著童年時居住的土窯,和父母一樣正走向衰老,不禁落淚了
回老家看著童年時居住的土窯,和父母一樣正走向衰老,不禁落淚了
回老家看著童年時居住的土窯,和父母一樣正走向衰老,不禁落淚了
回老家看著童年時居住的土窯,和父母一樣正走向衰老,不禁落淚了
回老家看著童年時居住的土窯,和父母一樣正走向衰老,不禁落淚了
回老家看著童年時居住的土窯,和父母一樣正走向衰老,不禁落淚了
回老家看著童年時居住的土窯,和父母一樣正走向衰老,不禁落淚了
回老家看著童年時居住的土窯,和父母一樣正走向衰老,不禁落淚了
回老家看著童年時居住的土窯,和父母一樣正走向衰老,不禁落淚了
大河鄉土
1/11 土窯是黃土高原的產物,也是人類遠古始祖穴居的延續。民間有這樣的俗語:有百年不漏的窯洞,沒有百年不漏的房廈。 因為窯洞拱頂式的構築,符合力學原理,頂部壓力一分為二,分至兩側,重心穩定,分力平衡,具有極強的穩固性。一孔土窯,即使經過幾輩人風雨走來,甚或幾易其主,但經修修補補,仍不失其居住價值。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土窯正隨同我們年邁的父母一起,逐漸走向衰老。
2/11 黃土高原厚重的泥土給修建土窯提供了優良的地質條件,土窯既不需要磚瓦,也不需要金錢,只要有力氣,就可以挖出一座生存的院子,建一個家。厚厚的黃土下,土窯夏季涼爽、冬天溫暖,農耕為主的父母祖輩住在裡面,那是一種對土地的親近和依賴。圖為山西平陸,一位老人在一孔小土窯內做飯。這座土窯院子他和妻子住了一輩子,目前兒女已經搬出,只剩下老倆口在堅守。
3/11 晉南是我國土窯相對集中的區域之一,假如你走進晉南的芮城、平陸、夏縣等縣的農村,以前隨處可見的土窯,現在很多已坍塌或被填平,即使有正在使用的,住在裡面的也大多為年邁的老人。圖為山西芮城,75歲的景振吳老人和74歲的老伴坐在土窯中看電視。
4/11 老人們從出生就在土窯內生活,然後在這裡面結婚、生子,養育兒女,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們對土窯已經嫌棄,開始遠離土窯,住到了光亮的磚瓦房中。但很多老人要麼是懷著對土窯的情感和依戀,要麼是沒有多餘的金錢在外蓋房,或者不想和孩子們住在一起,而依然在土窯中度過自己的晚年。圖為山西芮城,一對60多歲的老夫妻坐在土炕上吃飯。
5/11 這是一位年屆80歲的老人,老伴早已去世,孩子雖在身邊,但她堅持要自己居住在窯洞內。耳朵已經聽不清聲音的她,擺著手說即使自己老去,也要在窯洞裡躺著。
6/11 圖為山西芮城的一戶土窯人家,一對老夫妻正在燒火做飯。晉南的土窯裡一般都有燒柴火的爐灶,這些爐灶的排煙孔與土炕相連,冬天做飯的同時,土炕也就熱了,既驅趕了潮氣,炕上也暖暖和和的,比暖氣還舒服。
7/11 圖為山西芮城一對85歲的老夫妻。老倆口給孩子們都蓋了新房,結了婚成了家,但自己哪家也不住,就住在上百年的老窯內相濡以沫。
8/11 85歲的李安義坐在窯洞門前等著80歲的老伴做飯。老倆口共養育了三個兒子四個女兒,目前老兩口在50年代自己親手挖制的土窯內生活。
9/11 圖為坐在窯洞一把老式太師椅上的老人。窯洞雖經幾十年的煙熏火燎,已經顯得昏暗,但老人說自己就是捨不得離開這裡,住久了,有感情了。
10/11 圖為75歲的史萬新老人坐在窯洞中的土炕上。他的腿不好,不能長時間站立,否則會疼痛難忍。目前他和老伴還種著幾畝地。老人說,年輕人都不喜歡住窯洞了,一旦我們老去,院子也就廢了。
11/11 山西平陸的一孔土窯內,兩名小朋友在玩拍手的遊戲。他們的父母外出打工,只得跟著爺爺奶奶一起住在土窯內。或許有那麼一天,爺爺奶奶離去,土窯也就只能留存在她們幼小的記憶中了。如要了解更多民生信息,請添加微信公眾號“大河鄉土”(dahexiangtu),歡迎投稿。
2017-09-2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