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組美麗的面孔,就會明白農民有苦也有樂
看完這組美麗的面孔,就會明白農民有苦也有樂
看完這組美麗的面孔,就會明白農民有苦也有樂
看完這組美麗的面孔,就會明白農民有苦也有樂
看完這組美麗的面孔,就會明白農民有苦也有樂
看完這組美麗的面孔,就會明白農民有苦也有樂
看完這組美麗的面孔,就會明白農民有苦也有樂
看完這組美麗的面孔,就會明白農民有苦也有樂
看完這組美麗的面孔,就會明白農民有苦也有樂
看完這組美麗的面孔,就會明白農民有苦也有樂
看完這組美麗的面孔,就會明白農民有苦也有樂
看完這組美麗的面孔,就會明白農民有苦也有樂
看完這組美麗的面孔,就會明白農民有苦也有樂
解福昌123
1/12 這是一個農村的女強人,在全民致富的大潮中,僅靠種小麥、玉米已經難以保證有較高的收入。於是,她就開始了種果樹、桃樹的艱難歷程。這些年,水果的價格一直下滑。她開始了新的一輪創業。這個女人在外村承包了三畝大棚,開始種植菊花。從山東、北京等地引進了最好的菊花品種,進行栽植、培育和繁殖。她的菊花適應了新農村建設中綠化、美化的需求,也適應了農民家裡養花的需要,所以,每年菊花就會收入十萬元。
2/12 這位老農民在採摘聖女果。這是引進的最先進的聖女果,營養豐富、適應性強、高產、紅度好。老農在自己的大棚裡開始試種。當年,一個大棚的聖女果賣到了二萬多元。比起種植其他的收益要好得多。因此,老農民臉上露出了笑容。
3/12 這位年紀將近八旬的老人在陶窯中自細端詳燒好的黑陶。現在,由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瓦盆、瓦罐、瓦甕等日用陶器逐步淡出了我們的視野。製陶這個行業也日漸沒落。原來的陶窯紛紛關閉。年輕人也不再有學習做陶器的。在當地方圓一百多裡的範圍內,僅剩下這位老人依舊在製陶。不僅製作日用陶器,如花盆。還製作一些工藝品。老人的產品暢銷山西、陝西、河南等地。
4/12 這位農民大伯的大蔥又豐收了。大伯所在的家鄉是大蔥的著名產區,由於當地沒有汙染源,空氣、水源非常的好,因此,成了國家認定的有機農業產區。當地的農民80%都栽培大蔥,而且大蔥的產量也逐年提高,價格也隨之上升。農民可高興了,因為大蔥成了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的一條好門路。大伯的大蔥今年又豐收了,一畝產量一萬斤,每斤能賣七毛錢,一畝地收入七千元,除了開支,純收入一畝達到了六千元。你看,大伯滿臉的笑容。
5/12 這位大爺今年81歲了,老人一生種莊稼,是個憨厚的農民。老人是個能人,會捆笤帚、會做粉條、會製作磚瓦,更為拿手的是編織筐子。說起大爺編織筐子,已經有六十年的歷史了。由於在農村,家家戶戶離不開筐子,割草、收莊稼等要用到筐子。如今老人已經八旬年紀了,依然在家裡編織筐子。然後拿到當地的集市貿易上去賣。老人說,年紀大了,自食其力最好,這樣不會拖累娃娃們。你看,老人笑得很開心了。
6/12 這是一位農村的巧手,今年七十多歲了。老人一生心靈手巧,女紅樣樣都會,比如做貓頭鞋、豬頭鞋、香包、小孩衣帽等。老人的剪紙在當地方圓幾十裡內,可以說是一絕。因為老人剪紙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歷史了,老人在剪紙方面悟性很高,剪出的人物栩栩如生,剪出的鳥兒呼之慾飛,剪出的花草可以隨手可摘。她的作品除了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發表外,還被一些收藏機構收藏。圖為老人在貼窗花。
7/12 這是一個錮露鍋的,老人今年七十多歲了,老家在幾百公里以外。老人在孩子的時候,就跟著師傅到了這裡錮露鍋。時間長了,老人就在當地安家落戶了,雖然是安家落戶,但是戶口依然在幾百公里外的老家。現在農民不用大鐵鍋了,不需要錮露鍋了。老人就開始在農村換鍋底、茶壺底。老人還當小工,只要能掙到錢,什麼都幹。現在,老人的女兒是公務員、兒子是做生意的老闆,家裡有小車、蓋了小洋樓。但是老人和老伴依然在換鍋底。
8/12 這是母女倆。當地是農業大縣、更是果業大縣。家家戶戶有果園,是當地農村的真是寫照。果樹已經成為農民發家致富的支柱產業。當地的紅富士蘋果非常的好吃,而且沒有汙染、沒有公害,出口到澳大利亞、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國家,當地的果園也開展了旅遊採摘。今天,湖北、四川的遊客要來果園採摘,母女倆也打扮的非常時髦,目的是讓城裡人看一看今天農民的樣子。
9/12 山裡人的甜瓜也能賣上好價錢。圖片上的這兩位是夫妻兩,他們因地制宜,因為是半山區,缺水灌溉,於是,他們就決定種甜瓜,因為甜瓜不需要灌溉,滴管就可以了。由於他們種了八年的甜瓜,對甜瓜的管理了如指掌。因此,他們的甜瓜一斤從開園賣到末尾,都是一斤五元錢。五畝甜瓜收入七萬元。你看,夫妻兩笑得多甜蜜。
10/12 這是一位貧困戶的大娘,去年,家裡種了幾畝中藥材、還種了幾畝玉米。秋天,玉米成熟了,收穫的玉米棒子堆滿了一院子。就是玉米價格不高,也能夠賣上五千元,加上中藥材的收入,全家可以收入三萬元的樣子,脫貧了!老人好高興,坐在玉米堆子上剝玉米,幸福的感覺不是一般人能夠體會到的。但是從老人的笑臉上可以看到農民的辛苦沒有白費。
11/12 這位大娘已經六十多歲了。她一輩子的愛好就是想唱戲,也就是說是戲劇票友。在當地,到了每年的臘月,村村都會排戲,演員、樂隊、導演都是農民,都是非專業的。到了正月,在農村為農民演出戲劇。這在當地叫做家戲。家戲雖然沒有專業劇團演出水平高,但也有它獨特的韻味。到了演出的時候,舞臺下坐滿了年紀較大的農民,孩子們則在臺子上玩耍。圖為演員在化妝,是在鏡子裡拍到的。
12/12 這是一位農民,家中有果樹、桃樹和梨樹,但是,她偏偏愛上了香包。這位愛好做香包的農民,四處拜師學藝,大膽獨創,根據當地的實際,為農民、為農村設計出有創意的香包。由於她的香包設計新穎、打破常規,因此,深受大家的喜歡,產品遠銷海南、四川、安徽、河南、上海、天津、廣州、重慶等地。請關注頭條號“解福昌123”,你將會看到更多的百姓和三農故事。
2019-08-1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