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腦外科醫生,為啥要經常“騙”自己的女兒
一名腦外科醫生,為啥要經常“騙”自己的女兒
一名腦外科醫生,為啥要經常“騙”自己的女兒
一名腦外科醫生,為啥要經常“騙”自己的女兒
一名腦外科醫生,為啥要經常“騙”自己的女兒
一名腦外科醫生,為啥要經常“騙”自己的女兒
一名腦外科醫生,為啥要經常“騙”自己的女兒
一名腦外科醫生,為啥要經常“騙”自己的女兒
一名腦外科醫生,為啥要經常“騙”自己的女兒
一名腦外科醫生,為啥要經常“騙”自己的女兒
一名腦外科醫生,為啥要經常“騙”自己的女兒
一名腦外科醫生,為啥要經常“騙”自己的女兒
一名腦外科醫生,為啥要經常“騙”自己的女兒
一名腦外科醫生,為啥要經常“騙”自己的女兒
一名腦外科醫生,為啥要經常“騙”自己的女兒
一名腦外科醫生,為啥要經常“騙”自己的女兒
一名腦外科醫生,為啥要經常“騙”自己的女兒
一名腦外科醫生,為啥要經常“騙”自己的女兒
泥腿子攝影師
1/17 一篇名為《風吹大的孩子》的文章在醫務工作者的朋友圈裡廣泛傳播,許多看過的人都流下了感動的熱淚。文章的作者是陝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外科醫生暢濤。珍愛妻子疼惜女兒孝順父母,這個皮膚白、戴一副眼鏡、氣質溫文爾雅、說起話來語氣柔和的醫生就是暢濤,與他交談你就能感受到他的內心如同他的文章一般“潮溼且柔軟”。
2/17 《風吹大的孩子》裡有這樣一段話,“事實是,我們更想告訴孩子,再也沒有人比你的醫生父母更愛你,也沒有比他們更酷和更重要的人了。只因為他們從事著要用心去奉獻、要用愛去溫暖的職業,他們沒法把對你的那份愛全身心地奉獻給你,也許你會像小草一樣頑強地生長,最終你也會成為一棵參天大樹,但現在的你卻像風吹大的孩子……”
3/17 2017年11月22日,是暢濤的女兒豆兵的五歲生日,她整整六個月沒見到媽媽。幼兒園放學後,被姥姥接回家的豆兵看到了突然出現的媽媽,一時間愣住,她沒有立刻撲向媽媽,緊隨其後的是一陣似乎不屬於這個年齡的痛哭。她太想媽媽了,但是她又太懂事了,所以她根本沒有想過媽媽會“空降”回家。暢濤的妻子是陝西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一名醫生,2017年2月初,她被派往北京進行為期一整年的進修,一年裡她總共只回家了四次。
4/17 女兒的眼淚擊中了暢濤,“當時我特別的忙碌,一個人負責17個病人,老婆趕回來為女兒過了生日,第二天就又回了北京。我問自己,問妻子,我們這樣拼是為什麼?沒有真正的答案,但是我有些話想寫下來,等豆兵長大了,她就能明白,爸爸媽媽真的真的很愛她。”說起這些,暢濤的眼裡有淚也有光。 這便是《風吹大的孩子》一文的起因了。
5/17 暢濤每天要花費三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開上大約六十多公里的路程往返西安咸陽兩地,短短几年下來,儀表盤上十七萬公里的數字見證著這個男人的對歸家的執著。“大家覺得我白,可能是因為我總見不到太陽吧。”畢竟出門時天未亮,歸家時天已黑。
6/17 晚上七點二十,暢醫生到家時,豆兵正在乖巧地自己吃著飯。這個從三歲起就被爸爸媽媽放在託管班的小女孩,一點也不挑食。看見爸爸回來,她高興地跳了一曲在幼兒園學的舞蹈。
7/17 暢濤說,“我想告訴小豆兵,爸爸媽媽真的很想陪伴著你。但是爸爸媽媽是醫生,我們也要對得起這份職業,爸爸媽媽希望你健康快樂地成長,爸爸媽媽真的很愛你。”
8/17 為什麼一定要回西安的家裡?暢濤的父母就住在醫院附近,他原本可以不用這麼辛苦。“作為一名醫生,我們虧欠孩子的已經太多了。女兒八點半要睡覺,我儘量趕在八點左右進門,這樣我能給她讀半個小時故事,能抱抱她親親她。”
9/17 時至今日,暢濤依然難忘他偶爾去接女兒幼兒園放學的那一次,女兒抓著前後左右的同學對他們說,“你們快看,這是我爸爸!”這不單單是因為女兒高興爸爸來接自己放學,更是因為豆兵曾被同學問過“你是不是沒有爸爸媽媽的孩子”。也許有一天這個“風吹大的孩子”會明白,他的爸爸媽媽穿著這一身白大褂,就不止要為她一人遮風擋雨。
10/17 豆兵有時會在半夜裡醒來,這個小姑娘最常做的事情就是伸手摸一摸,看看爸爸還在不在身邊,因為已經有太多次,爸爸被電話一叫,就趕回了醫院。“我的病人相對病情就更加複雜些,他們不能等啊。“大人教小孩子不能撒謊,可我卻是個愛騙人的爸爸。”暢濤最常撒的謊是“你乖乖睡覺,爸爸今晚一定來。”豆兵抱著爸爸親一親抱一抱,噙著眼淚望一望,然後會乖乖地放手,雖然她知道,這一次爸爸又騙人了,今晚爸爸肯定不回來了。
11/17 在暢濤曾經對人生的設想裡,他很想開車馳騁在海邊,在草原,在沙漠,在曠野,但其實暢濤更多飛馳而過的是往返西安咸陽的路途。有一次夜裡,病人突發狀況,暢濤要求張笑立刻進行術前準備,自己馬上趕到。張笑說,“我一轉身他就已經在我身後準備手術了。 還有一次,為了快點趕來,暢濤車速太快,一個鬆動的井蓋彈起,硬生生擊中了車子的底盤。
12/17 妻子進修的這一年裡,遠在青海的岳父岳母趕來照看外孫女,女兒女婿工作太忙,老人有時會說,“以後啊我們豆兵幹什麼都好,可別當醫生了。”豆兵卻說,“我長大要當牙醫。”豆兵是個古靈精怪的小姑娘,她說,“我當然愛我的爸爸了呀,可是他騙人的時候我就不喜歡他了。” 頓一下,她又說,“我知道爸爸給我寫了信,也知道爸爸說的是什麼意思,但我不會告訴你們哦。”
13/17 “做醫生的,你只能這樣寬慰自己。否則,你怎麼去關心比你更痛苦的病人家屬呢。”暢談說,病房這個地方,更多地凝聚著人間的悲歡離合,你能看到太多人情冷暖和世間百態。有不顧一切,要挽救親人生命的。也有明知道可以積極治療,卻因為種種原因放棄的。
14/17 在腦外科,很多患者都是腦出血和腦損傷的重症病人,暢濤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手術刀救人。暢濤第一次直面死亡,“當時一名腦出血患者,手術做得挺成功的。術後第13天,發生了肺部感染,最終死亡。” 第一次看到生命在自己眼前流逝,暢濤的想了太多問題,“手術很成功,咋還是沒有救下來呢?是不是再怎麼調整下治療方案,病人就能挺過肺部感染呢?”
15/17 “後來工作久了,送走的人越來越多,我不再會總是流淚了。但那不是因為我的心麻木了,而是我麻醉了自己。”暢濤說,如果送走了老人,他就告訴自己老人不再受折磨,去了寧靜的天國。如果送走了年輕人,他也想或許是這個人太好,天妒英才。
16/17 張昭也是腦外科的一名醫生,暢濤既是老師也是大哥。2013年,張昭剛到醫院實習,就遇上一件事。“張昭放心不下剛做完手術的病人,他就幫家屬一塊推床送病人回病房,指責張昭,說他剛才選的路線把病人顛著了。”這個剛工作的大男孩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因為關心病人,做了職責以外的事情,還要被這樣指責。 一向溫柔的暢濤,找到家屬,向他們反覆說明了況,家屬才向張昭道了歉,解了這個大男孩心裡的委屈。
17/17 希望暢醫生在上班的路上更加註意安全,因為家裡、校園裡、病房裡有他的牽掛,他們也在牽掛著他,因為我們還想從他細膩的筆下看著小豆兵的成長,因為我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需要像他這樣的醫生來共同守護。
2019-08-19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