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1973年山東濟南的民生百態
鏡頭下:1973年山東濟南的民生百態
鏡頭下:1973年山東濟南的民生百態
鏡頭下:1973年山東濟南的民生百態
鏡頭下:1973年山東濟南的民生百態
鏡頭下:1973年山東濟南的民生百態
鏡頭下:1973年山東濟南的民生百態
鏡頭下:1973年山東濟南的民生百態
鏡頭下:1973年山東濟南的民生百態
鏡頭下:1973年山東濟南的民生百態
振王視史
1/9 濟南市,山東省省會、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黃河,背山面水,分別與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濱州、東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萊蕪交界。圖為:1973年山東濟南市民生百態。(更多精彩請在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振王視史”,歡迎留言點評點贊!)\n
2/9 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被稱為“ 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圖為:1973年山東濟南市民生百態。\n
3/9 濟南歷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區域內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城子崖,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有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巖寺宋代彩塑羅漢、隋代大佛(位於歷城區大佛村,鑿山而成,建於隋代,為山東第一大佛)。中國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譚人所作諷刺詩《大東》,是現存最早的有關濟南的文獻。1986年12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圖為:1973年山東濟南市民生百態。\n
4/9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列強紛紛湧入中國,宰割掠奪,濟南亦未倖免。1904年,濟南自開商埠。城市區域隨之擴大,工商各業有長足發展。1911年末,津浦鐵路黃河大橋建成通車,濟南成為南北交通樞紐。圖為:1973年山東濟南市民生百態。\n
5/9 中華民國成立後,改府為道,濟南初屬岱北道,1914年改稱濟南道。1921年春,王盡美、鄧恩銘在濟南建立共產主義小組,成為國內建立最早的共產主義組織之一。圖為:1973年山東濟南市民生百態。\n
6/9 1938年,日軍侵佔濟南後,劃為11個區,稱城內東區、城內西區、城外東區、城外西區、商埠東區、商埠西區、商埠中區、東鄉區、南鄉區、西鄉區、北鄉區。1945年日本投降後,仍為11個區,總面積177.62平方千米。圖為:1973年山東濟南市民生百態。\n
7/9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共山東省委員會、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山東省人民政府、政協山東省委員會、濟南軍區和山東省軍區機關、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均設駐於濟南,濟南繼續保持著山東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科技中心地位。圖為:1973年山東濟南市民生百態。\n
8/9 泉城濟南,泉群眾多、水量豐沛,被稱為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館。濟南城內百泉爭湧,分佈著久負盛名的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龍潭泉群、珍珠泉泉群、白泉泉群、百脈泉泉群、玉河泉泉群、湧泉泉群、袈裟泉泉群以及平陰的洪範池泉群十大泉群。以上十大泉群均屬“濟南泉群”。濟南城內百泉爭湧,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說,流傳甚廣。圖為:1973年山東濟南市民生百態。\n
9/9 濟南老城的泉水分佈最為密集,十大泉群中,僅有老城就佔有4個,基本上是現今遊船環城一圈的區域:從黑虎泉出發,經泉城廣場—西門—五龍潭—大明湖公園北側—老東門—青龍橋,密佈著大大小小100多處天然甘泉,匯流成的護城河流淌到大明湖,與周圍的千佛山、鵲山、華山等構成了獨特的風光,也成為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於一體的城市,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四面荷花三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n
2019-06-1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