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紅海軍中的“金雕”——1134B型“卡拉”級導彈巡洋艦
燃燒島鏈
1/25 1134B型巡洋艦,北約代號“卡拉”級。蘇聯綽號:Беркут B,譯文:“金雕B級”,總體上是一款放大的是1134A型巡洋艦(克列斯塔II級)。
2/25 本級艦是蘇聯海軍第一艘燃氣輪機巡洋艦,主要承擔反潛任務,故又被稱為卡拉級反潛巡洋艦。共建造7艘,全部由尼古拉耶夫市61名公社社員造船廠完成。
3/25 蘇聯海軍一開始對1134A還是比較滿意的,認為它在卡辛級的基礎上整合了反潛和聲吶系統,但是防空能力較弱,系統反應速度較慢,特別是體積龐大的蒸汽輪機佔用了相當大的艦體空間,因而不能搭載更多的系統設備。
4/25 1965年10月25日,蘇聯當局在第855-3310文件中確認了1134B工程,它是當時反潛與防空先進裝備的集合體,其重中之重的使命在於充當“獵殺集團”的中流砥柱,在遙遠的大洋追蹤和摧毀敵方戰略核潛艇。
5/25 蘇聯造船工業部和海軍在1966年4月確認了新型反潛防空艦的戰鬥使命,在由若干艦艇中隊組成的戰術集團中起到穩定戰術的靈魂作用;
6/25 負責反潛和防空,確保己方潛艇在大洋巡航並安全返回基地;確保己方艦艇在遭到敵方潛艇、飛機,以及輕型武裝攻擊時撤退線路的安全。
7/25 1134B的設計不是從一張白紙開始的,關鍵性的設計思路早就在設計師們的思想中展開了。1964年10月,61個公社社員船廠興致勃勃地開展了“卡辛”II級艦的設計。
8/25 “卡辛”II級艦集反潛與防空雙重任務幹一身的戰術構想與1134B完全是吻合的,“卡辛”II實際就是1134B的母體,只不過採用了1134的船體而已。
9/25 該級艦艦首前傾,其下部設有球鼻首艦殼聲吶;中部幹舷較低,兩舷外張明顯,尤其是首部兩舷更為突出;中部有一個方形大煙囪;尾部為斜方形,向內推進。
10/25 為了克服1134A級艦艦內容積緊張和上甲板面積不足的缺點,在其艦橋和中部塔桅之間插入了一個約15米長的艦體分段;大大改善了居住性,有利於設置指揮艙室和控制艙室,而且對於增設新武器和傳感器也很有利。
11/25 與1134A相比,1134B具有更高的適航性。從體積上,1134B比1134A增加了38%,長度增加了12米,寬度增加了0.6米,優雅而穩重。
12/25 1134B首次在蘇聯軍艦上實現了冷庫自動製冷和程序控溫,根據儲存對象,系統提供4檔溫度可供選擇,溫度區間在-18℃~+2℃之間。
13/25 艦內日常內需供應也實現了機械化,艦隊補給艦通過自動拋射裝置將接液體補給管道投向1134B,可以對其連續供油3-4小時。在遠離基地的情況下,休閒區也為艦員提供了鍛鍊身體的設備。
14/25 為了降低聲場效應,1134B特製了一層與採用懸掛技術與龍骨連接的減震平臺,平臺由電子振盪控制器控制,可有效減少動力裝置對龍骨結構產生的振動效應,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由於爆炸產生的震動與噪聲。
15/25 1134A採用的是當時相當流行的煙囪與桅杆二合一的煙道桅杆設計,但其問題也隨之而來,雷達被煙塵薰得漆黑,1134B放棄了1134A的煙道桅設計,主桅與煙囪分離。
16/25 主桅的頂部是一部碩大的“曙光”(MR-600)三座標對空搜索雷達。“刻赤”號在80年代後期用“樺樹菇”(MR-650)三座標對空搜索雷達取代了MR-600。
17/25 標準排水量8000噸,滿載排水量9700噸;艦長173米,寬18.6米,吃水6.7米;2臺M-62正車燃氣輪機,4臺M-8E補燃燃氣輪機;最高航速34節;編制425人。
18/25 2座雙聯裝AK-726型76毫米艦炮,4座AK-630型六管30毫米近防炮;2座雙聯裝“風暴”(M-11)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備80枚V-611型導彈;亞速夫號還裝備6座四聯裝“堡壘”(S-300F)垂髮裝置。
19/25 2座雙聯裝“黃蜂”-M防空導彈發射裝置,發射9M33導彈,各備彈20枚;2座四聯裝URPK-3型“暴風雪”反潛導彈發射系統;
20/25 2座五聯裝PTA-53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2座12管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裝置,2座6管RBU-1000反潛火箭發射裝置;1架卡-25PL搜救型直升機。
21/25 1980年初,1134B上就反覆試驗了諸如“匕首”近程防空導彈系統、“瑪瑙”反艦導彈之類的新式裝備,4號艦亞速夫號就在這個時候換裝了3M41火控雷達,用來試驗6組四聯裝“堡壘”(S-300F)垂髮裝置,為此拆除了原來位置上的1部制導“風暴”-M的“雷電”-M火控雷達,而艦首另一部“雷電”-M則保留不動。亞速夫號也因此成為1134B系列最早一艘有工程代號的試驗艦,它被稱為1134BF。
22/25 亞速夫號
23/25 亞速夫號
24/25 亞速夫號
25/25
2019-04-0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