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大理洱海:鮮有文藝青年,竹器堪稱一大特產
80年代的大理洱海:鮮有文藝青年,竹器堪稱一大特產
80年代的大理洱海:鮮有文藝青年,竹器堪稱一大特產
80年代的大理洱海:鮮有文藝青年,竹器堪稱一大特產
80年代的大理洱海:鮮有文藝青年,竹器堪稱一大特產
80年代的大理洱海:鮮有文藝青年,竹器堪稱一大特產
80年代的大理洱海:鮮有文藝青年,竹器堪稱一大特產
80年代的大理洱海:鮮有文藝青年,竹器堪稱一大特產
80年代的大理洱海:鮮有文藝青年,竹器堪稱一大特產
城南御史
1/8 蒼山洱海旁,現如今是不少文藝青年理想之地。古樸的風情,秀麗的風景,脫離城市的喧囂,不一而足。80年代的洱海,看起來似乎更加古老:城牆斑駁滄桑,馬車三輪車陸續穿過。
2/8 歷史上,洱海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漢時期。雖稱為海,實則是一個淡水湖。歷經千年滄桑,1986年的洱海依然碧波盪漾,幾艘遊船遊弋往來,亭臺翠山,別有風情。
3/8 形似人耳,南北長東西窄,古人對洱海有“風裡浪花吹又白,雨中嵐影洗還清”的描繪。30多年前遊客漸增,洱海旅遊開發已經初現端倪,圖中一個湖心小島上支起了不少遮陽傘,有吃有喝好風光。
4/8 一位老伯站在一艘獨木舟上,撒網捕魚。恬淡淳樸的風光,現在可是文藝青年十分熱衷的。反觀80年代,這些場景司空見慣,洱海基本也沒有出現文藝青年扎堆的畫面。
5/8 身居雲南內陸,洱海當地人口以白族為主。日常出行沒有方便現代化的工具,不少人拉著騾馬載貨。有趕豬的,有放牧歸來的,一派淳樸自然的鄉間風景。
6/8 圖中所示是當地一個露天交易市場,沒有五花八門的蔬菜瓜果,也沒有像樣的攤位設施。不少農家婦女拉過來一大堆竹器出售,上邊開口下邊收緊,應該是捕魚用的。
7/8 市場另一頭,也是一個熱鬧的銷售竹器的場面:竹筐子竹揹簍,造型精緻數不過來。80年代這種竹器,基本上都是手工生產,價格不貴,買上一件用個幾年是沒有問題的。比起塑料製品來,也更加環保節能。
8/8 少數民族服飾,簡單的藥草交易,加上頭戴時尚遮陽帽的女遊客,30多年前的洱海可比現在淳樸原始的多了。後來各地城市日益繁華,洱海依然保持了不少原汁原味的元素,現如今深受遊客以及眾多文藝青年的喜愛。
2019-09-0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