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鍋匠將滾燙的鐵水放手心,僅用薄氈子隔開,為何傷不到手
補鍋匠將滾燙的鐵水放手心,僅用薄氈子隔開,為何傷不到手
補鍋匠將滾燙的鐵水放手心,僅用薄氈子隔開,為何傷不到手
補鍋匠將滾燙的鐵水放手心,僅用薄氈子隔開,為何傷不到手
補鍋匠將滾燙的鐵水放手心,僅用薄氈子隔開,為何傷不到手
補鍋匠將滾燙的鐵水放手心,僅用薄氈子隔開,為何傷不到手
補鍋匠將滾燙的鐵水放手心,僅用薄氈子隔開,為何傷不到手
補鍋匠將滾燙的鐵水放手心,僅用薄氈子隔開,為何傷不到手
補鍋匠將滾燙的鐵水放手心,僅用薄氈子隔開,為何傷不到手
補鍋匠將滾燙的鐵水放手心,僅用薄氈子隔開,為何傷不到手
補鍋匠將滾燙的鐵水放手心,僅用薄氈子隔開,為何傷不到手
視圖空間
1/10 每逢冬季的趕圩日,在廣西全州縣石塘鎮老市場裡,人們會經常看到一名老人在補鍋。
2/10 這個補鍋匠叫杜述榮,今年73歲,是該縣安和鎮上樂村人。他曾拜師湖南、福建的二個補鍋師傅,掌握一手嫻熟的補鍋技藝為十里八鄉的鄉親補鍋,人們都親切地叫他“補鍋師傅”。
3/10 他回憶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家家戶戶都是用鐵鍋煮飯,通常是補了又補,因此補鍋的行當紅極一時。
4/10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人們都改用電飯鍋、高壓鍋煮飯,補鍋這個行業每況愈下,來補鍋的人越來越少,會補鍋的手藝人也越來越少,補鍋這個行當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5/10 本該安享晚年的他對補鍋生涯總有一種割捨不下的情結。每年冬季,他喜歡在趕圩的日子,來到鎮上補鍋。
6/10 他將幾塊碎鐵片放進小小的坩堝裡,再把坩堝埋進火爐中將鐵片熔化成鐵水,然後用一隻小勺從坩堝裡舀出鐵水,飛快地倒在一塊柔軟圓圓的氈子上。
7/10 他迅速地晃幾下,滾熱的鐵水就變成一粒橘黃色小圓球。
8/10 老人把那粒橘黃色小圓球對準需要補的地方,從裡往外輕輕一擠,飄出一小股淡煙,鐵水就凝固在漏洞處,形成豌豆大小的疤痕。
9/10 杜述榮說,“雖然每圩只有30、50元的收入,但能為鄉鄰補鍋,心裡特別踏實,還能和老朋友、顧客聊聊天,比呆在家裡享清福舒服多了。”\n\n
10/10 而石塘鎮每逢3日、6日和9日為趕圩日,因平時補鍋的量不多,老人只好把每月的6日、16日和26日暫停補鍋。(攝影:王滋創。更多精彩故事,請關注微公號:視圖空間)
201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