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呂布的“中國結”
馬克·呂布的“中國結”
馬克·呂布的“中國結”
馬克·呂布的“中國結”
馬克·呂布的“中國結”
馬克·呂布的“中國結”
馬克·呂布的“中國結”
馬克·呂布的“中國結”
國家地理中文網
1/7 1956年的最後一天,馬克·呂布(下簡稱馬克)從香港坐火車前往廣州,第一次跨越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那道門檻。1957年,北京 攝影:馬克·呂布
2/7 今天看馬克1957年的中國照片,我們直接墜入了懷舊通道,極少關注這些照片當年對西方社會公共常識的衝擊。1971年,北京長城 攝影:馬克·呂布
3/7 當時讓西方人覺得不可能的,還有這樣的畫面:鞍山鋼鐵廠為了多鍊鋼鐵,一個工程師面前守著5部電話調度生產;職工食堂裡,用餐的工人休息不換裝,甚至連護目鏡都來不及摘下,飯後直接回到生產崗位……1957年,鞍山鋼鐵廠 攝影:馬克·呂布
4/7 自攝影術發明至今170餘年,在拍攝過中國的有影響的西方攝影師中,馬克是一個轉折點:他不是居高臨下、而是平等地看中國,他第一個通過照片對西方說,過去中國有過皇帝和龍,有過長辮子、小腳和租界,但現在,中國人有尊嚴;他把一個“不可能”的中國轉達給西方。1957年,鞍山鋼鐵廠食堂 攝影:馬克·呂布
5/7 馬克的頻繁造訪,使他與中國攝影師處於同一個工作面上,他用自己的拍攝示範了紀實攝影師是怎麼工作的,鼓勵中國同行實踐不干預拍攝對象的抓拍,放棄閃光燈而讓現場的自然光帶給照片“光韻”。1965年,北京琉璃廠 攝影:馬克·呂布
6/7 馬克更頻繁地拍攝中國是在1980年之後。此時正值中國紀實攝影初成潮流,反思、批判、模仿、創新……多種焦慮交織在一起,中國攝影師亟需一個標杆。2002年,上海弄堂 攝影:馬克·呂布
7/7 他用自己的照片向中國同行闡釋了什麼是“紀實攝影”,攝影師如何持續記錄一個變化中的國家和國家的變化,以及紀實攝影所能達到的形質品位。2002年,上海 攝影:馬克·呂布
2019-05-0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