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見盧氏,神禹導洛山河口
豫見盧氏,神禹導洛山河口
豫見盧氏,神禹導洛山河口
豫見盧氏,神禹導洛山河口
豫見盧氏,神禹導洛山河口
豫見盧氏,神禹導洛山河口
豫見盧氏,神禹導洛山河口
豫見盧氏,神禹導洛山河口
豫見盧氏,神禹導洛山河口
豫見盧氏,神禹導洛山河口
豫見盧氏,神禹導洛山河口
豫見盧氏,神禹導洛山河口
豫見盧氏,神禹導洛山河口
豫見盧氏,神禹導洛山河口
豫見盧氏,神禹導洛山河口
豫見盧氏,神禹導洛山河口
豫見盧氏,神禹導洛山河口
豫見盧氏,神禹導洛山河口
豫見盧氏,神禹導洛山河口
豫見盧氏,神禹導洛山河口
豫見盧氏
1/19 位於距縣城15公里的範裡鎮澗底村有中原最長的單孔石拱橋—山河口大橋,此橋連接了範裡到盧氏,使天塹變通途,可以說是範裡到盧氏縣的咽喉要道。
2/19 位於距縣城15公里的範裡鎮澗底村有中原最長的單孔石拱橋—山河口大橋,此橋連接了範裡到盧氏,使天塹變通途,可以說是範裡到盧氏縣的咽喉要道。
3/19 洛河奔入河南境內,第一個驛站是盧氏。世世代代,這裡流傳著大禹導洛的故事。
4/19
5/19 1989年3月,這裡被認定為三門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19 以及關於碑刻“神禹導洛處”的由來
7/19 山河口北岸的崖壁上,鑲有“神禹導洛處”的碑文。專家介紹,當年修建故縣水庫時為了保護文物,把大禹溝懸崖上的真跡複製過來。懸崖上的古“雒”字樣,相傳為大禹親手篆刻。清代盧氏知縣劉應元於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在山河口鑿石刻詩,並在河西崖壁留下大型摩崖題記“神禹導洛處”。\n
8/19 碑的下半部分是遷移碑文,記載如下:“神禹導洛處”摩崖題記,原在縣城東20公里範裡山河口峽谷懸崖峭壁上。史傳堯舜間洪水氾濫,萬民憂患,禹受禪後決心治理洪水,奔波十三年,歷盡辛勞,三過家門而不入。時因洛水至範裡,山石堵塞,聚集成湖。禹率領群勇劈山開石,導洛水東流,遂揮械於峭壁留一古“雒”字。雖導洛詳情無從細考,而《尚書·禹貢篇》載“導洛自熊耳”卻毋庸置疑,故歷代先賢凡涉足於此者,多有珍(箴)言題記。
9/19 大禹在此導洛,這傳說是有根據的。《史記·夏本紀》載:“導雒自熊耳,東北會於澗、瀍,又東會於伊,東北入於河。”《尚書》也有內容相同的記載。《盧氏縣誌》也記:“大禹導洛駐此,手跡、石盆、石灶猶存。”
10/19 從東西方神話傳說來看,遠古時期,地球上的確經歷過長時間的洪水期。治水,這是一場浩大的先民壯舉,而這場壯舉的領導者、踐行者,就是大禹。山河口,便是這場壯舉的一個沉默的見證者。
11/19 《史記》中記載,大禹當年治水的範圍,最西邊在黃河上游甘肅積石山縣,最南邊甚至到達了今天的越南。十三年,他走遍了全國各地,開闢道路,給大地山川命名,根據各處土質,確定稅收的水平,尤其是,他帶領先民完成了偉大的工程,疏浚河道眾多,開挖人工渠兩條。
12/19 司馬遷的治史態度是很嚴謹的。那麼,大禹治水,最有可能的,是在河洛流域,因為這裡是人類最早居住點之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導洛自熊耳”,是可信的。
13/19 山河口大橋,路面寬闊
14/19 大禹在此導洛,這傳說是有根據的。《史記·夏本紀》載:“導雒自熊耳,東北會於澗、瀍,又東會於伊,東北入於河。”《尚書》也有內容相同的記載。《盧氏縣誌》也記:“大禹導洛駐此,手跡、石盆、石灶猶存。”
15/19 洛河山河口大橋建築紀念碑遠景\n該橋由洛陽市水利設計院設計,系單跨箱形拱橋,鋼筋混凝土結構,總長為一百四十一米,淨跨一百一十八米,寬九米,兩側各一米人行道,橋中心高出河床四十一米,橋墩深入基岩十六米,與大山鑄為一體,該橋的設計系全國同類型橋樑第三座,北方所僅見,
16/19 洛河山河口大橋建築紀念碑正面\n工程由水電部十一工程局二分局中標承建,於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三日開工,縣移民辦積極籌措資金,移民區廣大幹部群眾鼎力協助,工程建設人員殫精竭智,奮力拼搏,從而確保了工程質量,加快了工程進度,於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底全面竣工。總投資二百八十餘萬元,共投工七萬九仟(千)九佰(百)九十三個。
17/19 碑文:山河口大橋位於洛河上游盧氏盆地東端,雄踞山河口峽谷上端入口處,距縣城十六公里。大橋下游兩公里處西岸原高廟村下,有相傳大禹導洛遺蹟及禹王廟遺址,巖壁刻有古“雒”字及“神禹導洛處”等古人摩崖題記,為縣內一大名勝。大橋上游則為故縣水庫排洪截流後的萬頃平湖。一九七八年,國家“七五”計劃重點水利工程故縣水庫開工,盧氏庫區移民工作隨之展開,為根除水庫攔洪後阻隔舟船之虞,縣人民政府於一九八六年決定修建此橋
18/19 在此洛河咽喉,大橋凌空飛躍,虎踞雄關,天塹頓成通途。洛河南北兩岸公路由此溝通,遂成環形之勢,往來極為便利,其推動經濟發展,造福兩岸人民之功不可限量。中共盧氏縣委、縣人民政府為記載人民功業,特立此碑,刻諸貞石,以垂千秋!
19/19 一張山河口大橋全景圖
2018-12-2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