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10 個回答
炒米视角
2019-06-26

這個問題有意思。大明朝的國姓自然是姓“朱”,但是最有名的三個賜姓,其中有兩個都不是國姓。

這多少可以看出朱元璋和朱棣的一個特殊心態——“朱家天下,外人豈能姓朱?”。

第一個有名的賜姓,那就是“黔寧王”(死後追封,不世襲)沐英的賜姓。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按說沐英8歲的時候就做了朱元璋的義子;14歲就拿刀上陣砍人頭;18歲就做了指揮使;23歲那年更是替朱元璋打敗馮谷保,把朱元璋的勢力擴張到福建;更別提此後世代為大明鎮守南陲,一生可謂為老朱家出生入死。

此前由於太小就失去了父母,所以根本沒有名姓。因此做了朱元璋的義子,叫“朱英”,合理合法。但是也就是朱英23歲這年,朱元璋賜姓“朱英”為“沐英”。

“深沐陛下和皇后的養育之恩”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朱元璋的確也非常信任沐英,但是硬是生造了一個姓氏,也不讓居功至偉的養子姓朱,目的很簡單,因為朱元璋要做皇帝了,自己已經有兒子了。如果沐英繼續姓朱,那就得和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生前封王,死後世襲罔替。親王爵世襲,老朱算過賬,表示不捨得。

第二個有名的自然就是“三寶太監”鄭和的賜姓了。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鄭和原名馬三保,原來是個在雲南一帶的外來色目人漢化的後裔。早年出身不詳,在洪武17年(1384年),傅友德、藍玉平定雲南時,割了帶回來的。當時戰爭很殘酷,戰爭結束,小男孩和小女孩都會被當做戰利品帶回來,男的割了做太監,女的做宮女,然後分配給皇室使用。

這個馬三保就被分給了燕王朱棣,被帶到了北平。馬三保非常受到朱棣重用,因為《明史·鄭和傳》明確記錄了兩條:一條是他曾經在“靖難之役”中立過功勳(至於什麼樣的功勳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另一條是他曾經負責替朱棣祭奠自己的乳母馮氏。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雖然賜姓是否和建文元年(1399年)的鄭村壩之戰有關,站在史學界尚無定論。但是有一點非常明確,就是即便馬三保的功勞再大,他也為有資格被賜姓國姓。想當年沐英的功勞對於老朱家,必然是要大於馬三保的,也沒有資格姓國姓。所以朱棣必然也不會賜一個太監姓“朱”。

但是現在南京市秦淮區太平南路東側的馬府街和“鄭和公園”,見證了鄭和曾經的倍受恩寵與輝煌。因為這一大片原來都是鄭和的府邸。

第三個有名的賜姓,就是南明隆武帝賜鄭森明朝國姓“朱”,並賜名成功,封忠孝伯。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這一回,是正兒八經地賜姓國姓。因為大明的半壁江山已經淪陷,南明小朝廷也已經苟延殘喘了。作為大海盜出身的鄭成功,被賜予國姓的時候,並不以為榮,反而從來沒有自稱自己為“朱成功”。

明朝的國姓在南明的時候,已經不值錢了。鄭成功也不會以“朱成功”這個名字為榮。

鄭成功聰明的地方在於,他允許別人稱呼自己為“國姓爺”、“鄭賜姓”、“鄭國姓”。這樣保持了一個面子上彼此都過得去。但是鄭成功更在乎的是別人叫他“延平王”。

這就像西夏的李元昊,一直在被賜國姓,卻引以為恥,最終卻自己給自己改姓。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在唐朝的時候,他們祖上因為有功,被唐朝皇帝賜姓國姓“李”。但是唐朝敗亡後,他的爺爺立馬恢復了此前的姓氏拓跋,但實際上是不是拓跋誰也不知道,但拓跋原本是北魏鮮卑貴族的姓氏。但是到了宋朝,宋朝皇帝同樣賜他國姓“趙”,他卻從來不用,上書仍然自稱“李元昊”。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但是宋朝的君臣權作傻子,自欺欺人。

等到李元昊勢力強大了,準備建國稱即位了,自己有了底氣,硬是把名字改成了“嵬名曩霄”。

所以賜國姓並非那麼簡單的事情,馬三保功勞再大,在朱棣面前,不過一介奴僕。所以賜姓已是恩寵,國姓那就算了吧。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2019-05-23

關於明成祖朱棣賜鄭和姓“鄭”而不是國姓“朱”這個問題,比較官方的解釋是因為鄭和“靖難”期間在鄭村壩立下了大功,明成祖為褒獎這位忠奴,特地將“鄭”賜給了鄭和為姓。那麼,為什麼沒有像鄭成功那樣被賜國姓“朱”呢?原因很簡單,在明成祖眼中,雖然鄭和立了功,可他終究是自己的家奴,是下人!賜一個下人和自己這位主子同姓,對於明成祖而言,太跌份了!而且,這位家奴還是個宦官。明太祖朱元璋早就立下了規矩:宦官干政,殺無赦!如果給鄭和賜國姓,很容易被人誤讀,對於明成祖樹立自身“太祖正統繼承人”的形象非常不利。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既然鄭和是因為立功被賜姓的,那麼為什麼明成祖要給他賜姓而不是賜真金白銀呢?賜國姓是一種榮耀,可這“鄭”又不是國姓,意義何在呢?史籍沒有為我們提供答案!個人認為,這或許與明成祖“靖難”之後乾的一件事有關。據現有史料來看,明成祖很可能是庶出,但是明朝官方史料卻一直標榜其為孝慈高皇后馬氏嫡出。為什麼?很簡單,自抬身價,製造正統依據。彼時懿文太子朱標、秦愍王朱樉、晉恭王朱棡這三位明太祖的嫡子都已經作古,明成祖是庶長子,按“嫡長子繼承製”的原則,由他來即位,本也無可厚非。但是,畢竟是庶出,不是那麼光彩。明成祖為了比其他庶出的弟弟們顯得更加尊貴,也為了將自己的地位置於明惠帝朱允炆之上,給自已製造了“嫡子”身份。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既然明成祖標榜自己是孝慈高皇后馬氏的嫡子,那也自己的媽就是馬氏!鄭和原本姓什麼?馬!一個宦官,和皇帝標榜的親媽同姓,似乎有些說不過去。而且,這個時候明成祖還打算繼續重用鄭和,這個馬姓同樣可能會引起外人的誤讀!於是明成祖一合計,你還是別姓馬了,改個姓吧。因而便有了賜“鄭”姓的那一幕。當然,這僅僅是個人的一些看法,未必就是事實真相。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以鄭和彼時的宦官身份,無論如何也是沒有資格配姓國姓“朱”的!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除此之外,鄭和的馬姓很可能也不是他的真姓氏。鄭和家族是元王朝的色目人,很可能來自中亞、甚至西亞地區,原本的姓氏估計類似於現在中東土豪們的那些姓氏。因為久居漢地漢化了,便取了馬姓。因此,姓氏對於鄭和而言,沒有什麼特殊意義,姓馬是個代號,姓鄭也一樣。但是,馬這個姓氏在鄭和家族還是流傳下來了的。鄭和去世後,他的侄子兼過繼嗣子馬恩來繼承了鄭和獲賞賜的錦衣衛世職,既然是過繼,馬恩來自然也就成了鄭恩來,但是馬家其他支屬卻沒有改姓,而且鄭和家族的宅邸也沒有改為鄭府,依然被稱為馬府,現在南京的馬府街就源於此。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陆弃
2019-06-04

縱觀整個明朝歷史,被賜名為國姓“朱”的120多人。其中比較有名是國姓爺鄭成功,那時鄭成功已經是明末的一方諸侯,地位並非當時鄭和身為當時朱棣的家奴可相比。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鄭和本姓馬,因為在靖難之役一個鄭村壩的地方建立功勳所以被賜姓“鄭”。當朱棣造反奪權登上皇位之後,因為感到朝廷事務繁忙,所以在外廷建立內閣,在內宮之中選取精明能幹的宦官讀書識字,學有所成之後安排他們外出監察天下。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當明成祖要重用宦官鄭和,而鄭和當時還姓馬,而朱棣的生母馬皇后也姓馬,朱棣是一個非常孝順之人,為了避生母馬皇后的姓諱,所以只好委屈鄭和改姓。

為什麼不賜姓“朱”呢?只有為明朝立下汗馬功勞的人才可以擁有,而鄭和在靖難之役中立下的功勞太小,不足以賜姓“朱”,而且他又是一個宦官視為不潔之人,120多人沒有一個是太監。鄭和被賜姓之後得到朱棣的信任,留下了鄭和七下下西洋的千古功業。

史之策
2019-05-25

鄭和原姓馬又名馬三保,後來被賜姓鄭名和,即三寶太監。最偉大的成就莫過於七下西洋了,帶領著明朝兩百多艘船下西洋直至東非部。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據史冊記載,鄭和原是雲南昆明人。雲南當時有很多元朝時的官吏,後元朝被滅,這些官吏自立為王,不受朱元璋管束。朱元璋可是個暴脾氣,哪裡能讓他們這般快活。

即刻派兵攻打,戰爭時期,鄭和被大將軍傅友德當作俘虜抓走。鄭和從小就聰明伶俐,保全了性命,只被閹割送進宮裡,被派作當時的四皇子燕王朱棣身邊做太監。

鄭和賜姓“鄭”,可為何不賜姓“朱”呢?

“朱”乃當時的國姓,姓朱的人不是皇親國戚,就是被賜姓且地位及其之高的大官。被賜國姓,那可是莫大的榮耀。

而鄭和是個太監、宦官,在朱棣等人眼中只是個下人而已。既不是皇親國戚,地位也遠不及一些大臣,所以當時朱棣自然不會賜其國姓了。地位低下,這是其一。

其二鄭和本是雲南昆明人,再加上早年雲南動盪不安,反明者甚多。鄭和的身世也是個迷,只能取證於一些墓誌銘之類的記載。

根據當時的民間傳聞則稱鄭和是色目人,而色目人則是許多種族的總稱,種族血緣不純,有可能是敵人的後代。

在當時一個人的血緣對一個人的地位起著極其重要的決定因素。也就是我們平時開玩笑所說的,奮鬥一輩子,不如投個好胎。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所以或許朱棣聽聞過這個流言,認為鄭和的身世不好,才不能賜其國姓了。以防被後人所恥笑,賜了個敵人的後代國姓。

其三宦官也就是朝廷中的內臣。朱元璋曾是對宦官進行過種種限制的,甚至曾說過“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這句話。

可在宦官問題上,打破限制的不是別人,正是朱元璋自己。朱元璋晚年自己已經重用宦官,導致宦官權力日益增大。

或許朱棣也是記起了朱元璋的話,為了遵循父訓,才不給鄭和賜國姓,用來防止鄭和權力過大,自己制約不住,得不償失。索性賜其旁姓,反正皇帝賜姓是他莫大的榮耀。

可誰又能想到,由於朱元璋廢除宰相制,獨攬權政,朱元璋有精力管理事物,但是朱棣不適應這種管理模式。

於是又創立東廠等機構,最終還是靠宦官維持朝廷事物平衡。既想攬權,又得找人做事,矛盾重重,令人啼笑皆非。

為何單單姓鄭,怎麼不姓張姓李呢?

原是鄭和在靖難之役中屢立奇功,尤其是在北京鄭村壩一戰,扭轉乾坤,打敗當時來圍剿朱棣的李景隆,大敗朱允炆南軍。朱棣稱帝后,自然是要論功行賞的。

唯有鄭和,朱棣難以下決定,或許原先是想賜之國姓,又想到上述幾點,所以不方便賜國姓。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最後朱棣把鄭和叫到身邊,先是給予表揚,後又說由於你立功地點在鄭村壩,就賜你“鄭”姓吧,“鄭者正也,堂堂正正”以後你就叫鄭和了。

鄭和表面也是欣喜,接連叩謝,同時又說在殿下身邊已是萬福了之類的話,心理的想法也是難以猜想。

筆者認為,鄭和是姓“鄭”或“朱”,在其貢獻的面前已經不重要了。在如今年代只要為人正直,姓名只是個代號罷了,管他姓甚名誰,有作為才是最關鍵的。

白话历史君
2019-05-25

賞賜,是歷來的帝王拉攏人心的必備手段。看看劉邦當年,跟我混的都封王給地,結果靠著人多勢眾,擊敗了項羽。而李淵當年也是在保證關隴集團利益的情況下,才得以在短時間內建立起唐朝,明成祖朱棣也不例外!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有功勞就能獲得封賞,宦官也有此等殊榮,這是在靖難之役立功的馬三保能夠得到賜姓的主要原因!

但是朱棣在對包括鄭和在內的有功之人進行封賞時,並沒有賜國姓的意願,因為國姓不是隨便都能賜的,那意味著你和皇族是一家人,非對國家有大功之人不可得啊。顯然鄭和還沒達到那個標準!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不過賜姓倒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一來,可以彰顯自己當主子對臣子的恩寵,讓鄭和可以更好地為自己服務,特別是鄭和是回人,賜漢姓那可是莫大的榮耀。二來,也想給外界製造某種想象空間,比如皇帝跟有功之臣之間的關係,對招攬人才是極為有利的。

也就是說,朱棣將鄭姓賜給了當時的馬三保,其實是很順手的一種聖意,在他的心裡面,這是很普通的一個決定,或者說是一種帝王手段。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這個鄭姓的來源,是當時跟李景隆的大軍在鄭村壩的戰事,當時的燕王朱棣不管是從哪方面來說,都是顯得相當孤立的,所以在戰事上,他身邊並沒有藩王相助,只能靠自己一個人去闖,比較幸運的是,朱棣當時身邊有一個宦官馬三保,這個馬三保跟他的關係,用現在一些年輕人的說法,那就是鐵哥們,尤其是這個太監對朱棣的情義,那更是沒話說。當朱棣在鄭村壩無法突破出去之際,馬三保獻了一計,後來證明那是聰明的一計。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朱棣坐上龍椅之時,回想起馬三保的功勞,如果當時沒有突破李景隆這道死關,根本沒有機會反叛成功,更不用說有今天的這番景象了。也正是有這麼一種封賞的念頭,所以就以鄭村壩的鄭字作為這個宦官的新姓,至於那個和字,本來就是他的父母給予的,所以鄭和之名,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啟用的。

應該說的一點,不管是哪個名字,本質是沒有變的。

笑三笑居士
2019-05-23

感謝邀請,首先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時鄭和就已經在他身邊了,那時候鄭和叫馬和小名三寶,應該是很小就被宮了,跟隨了朱棣,為什麼朱棣要賜姓“鄭”而不是像鄭成功一樣賜姓國姓朱,我覺得有以下原因,首先鄭和是太監,太監屬於皇帝私有財產可以說是家人也能說是家奴,太監這個特殊群體,是深得皇帝信任的,我看過一篇文章好像提過鄭和應該是在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中的某一場戰役立了功勳被朱棣重用看上的,至於為什麼被賜姓鄭可能是因為立功的地方和鄭字有關。

為什麼不被賜姓朱,因為功勞不足以和開疆拓土,光復河山相提並論了,國姓爺鄭成功就不一樣了,為什麼要叫國姓爺,首先在風雨飄搖,千瘡百孔的南明末期,國姓爺能開疆拓土已經是千古奇功一件了,隆武帝怎麼說為了拉攏他們鄭氏家族來抗清也算是為了自己吧。最後事實證明國姓爺沒有辱沒這個國姓,究其一生對大明也是忠心耿耿。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小刘解读
2019-05-22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保。因為是明成祖朱棣的侍從太監所以又稱他為三保太監。

馬三保是回族人,穆斯林教徒。後人叫他鄭和而不是馬和的原因是在靖難之役中,鄭家壩一戰朱棣以少勝多打敗朱允炆派遣的李景隆大軍。而三保太監表現英勇,深得明成祖朱棣喜歡。後來朱棣論功行賞,回憶起這段往事,龍顏大悅,隨手寫下一個大大的“鄭”字,賜給三保太監為姓。在封建社會由皇帝賜姓可是無上的榮耀,屬於國姓,所以從此以後三保太監就以鄭為姓。
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這時問題就來了,明朝天下的國姓是朱,為什麼不賜鄭和朱姓呢?小編分析有一下幾種可能:第一,三保太監是回人,賜漢姓顯貴。因為元朝的統治時期,漢族人等級最低,同時對漢族人的治理最為嚴苛。朱元璋的抗元紅巾軍當時的起義口號就是“驅逐韃虜”,所以在明朝時期,漢人對於外族人是有仇視心理的,賜漢姓就屬於最高榮譽了。

第二,三保太監只是個太監。朱棣也算是個雄才大略的帝王,肯定不會給一個太監賜為朱姓,顯得國姓太掉價了。況且,三保太監受封時的功勞也達不到這個標準。和開國之君朱元璋不同,朱元璋二十多個義子是當時的戰爭需要,後來在朱元璋做皇帝以後又恢復了他們的本姓。

至於後來的明武宗朱厚照一次性給一百二十個義子賜朱姓,人物、時期、性質都各不相同,不可同日而語。

平沙趣说历史
2019-05-23

簡單來說,朱棣還不想賜鄭和國姓。

鄭和,原名馬和,小命三寶,父馬哈只,雲南昆陽人。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馬和應該是在明朝軍隊擊敗元朝殘餘、佔領雲南時被明軍俘虜,此時的馬和還是個小孩,被明軍將領選中送往京師應天府(今南京),被處以宮刑成了宦官,被分配到燕王朱棣府上,並獲得朱棣的信任。

數十年後,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得帝位,馬和也成了內官監太監,賜姓鄭,這段記載出現在鄭和父親馬哈只的墓誌銘上。

昆陽《馬哈只墓誌銘》記載:“公字哈只,姓馬氏,世為雲南昆陽州人······子男二人,長文銘,次和;女四人。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賜姓鄭,為內官監太監。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也就是說,朱棣稱帝后,給馬和賜姓“鄭”,至於為什麼賜姓“鄭”,一般說法是靖難之役中馬和在一個叫鄭的地方立了大功,這個地方一說河北鄭州(不是現在的河南鄭州),一說在燕京鄭村壩,總之跟“鄭”有關,朱棣因此賜姓。

賜姓乃是無上榮耀,朱棣給鄭和賜姓,可能鄭和立的功勞非常大,以至於封侯賞賜不足以嘉獎吧。可另一方面,這個功勞又遠遠沒有達到賜國姓的程度。

在明朝還有一個更出名的賜姓故事,那就是鄭森被隆武帝賜姓“朱”,改名“成功”,此時的南明政權風雨飄搖,需要大力仰仗鄭森的父親鄭芝龍的海盜轉正軍,而隆武帝又還沒有子嗣,所以有此一舉,以拉攏鄭芝龍。鄭和本姓馬,叫馬三寶,因在靖難之役立功,被朱棣賜姓“鄭”為何朱棣不賜他姓“朱”?

這種情況朱棣是不可能遇到的,更何況鄭和的身份還是一個宦官,是皇帝的家奴,怎麼能夠賜國姓呢?豈不是有違禮制?

酒罢问君三语
2019-05-21

一看小編就讀書沒認真讀 馬三寶之所以賜姓鄭 第一是因為朱棣為了紀念鄭村壩一戰 第二是為了表彰馬三寶在鄭村壩一戰的突出表現

白露为霜65799235
2019-05-23

鄭和原名馬三保,不是三寶。

賜姓的鄭來源於立功地點的地名,鄭村壩。

為什麼不賜朱,感覺可能是因為他的太監身份,不合適賜國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