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常見“病”其實不用治!拿到體檢報告時別提心吊膽了

癌症 體檢 脂肪肝 前列腺 生命時報 生命時報 2017-10-17

一個“病”字,足以讓人神經繃緊。當你拿到體檢報告,看到“增生”“結節”“囊腫”等字眼時,內心一定是非常崩潰的,有的人甚至會憂心忡忡、坐立不安。

其實比生病更可怕的,就是“你以為自己病了”。

這些常見“病”其實不用治!拿到體檢報告時別提心吊膽了

有些小毛病算不上疾病,有些甚至不用治療;但有些疾病,你卻不能輕視,最好及早看醫生。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權威專家,為你解讀幾種“高發病”。請卸下心理負擔,正確面對這張體檢報告單。

受訪專家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伍學焱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醫師 婁思權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 肖春雷

北京佑安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 高冀蓉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外科主任醫師 王健生

增生

大多不會癌變

這些常見“病”其實不用治!拿到體檢報告時別提心吊膽了

增生是醫學病理學的概念,可以理解為過度生長,是由於外界或自身原因刺激細胞或組織等過度生長而產生。

大多數增生是良性的,不會惡變;但有些可以轉為惡性,甚至引發癌症。增生是否會造成危害,主要看增生的部位、大小、性質。

增生在人體有多種表現形式,比如人們熟知的乳腺增生、骨質增生、前列腺增生等;還有一些疾病,如膽囊息肉、結腸息肉、子宮肌瘤等,也是增生的一種形式。

1

乳腺增生

理論上說,乳腺增生和乳腺癌只是“遠親”,絕大多數是良性的,女性發病率達到20%~40%。

但高齡未育、未哺乳、有乳腺癌家族史、乳房外側增生的人群,最好定期自檢乳腺,定期做B超或鉬靶等檢查,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並及早治療。

還要注意調節心情,防止內分泌紊亂。

2

骨質增生

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增生不可避免,大多數情況下,不用緊張。

臨床上,大部分骨質增生沒有症狀,不會引起任何不適。很多人是在例行體檢時才發現的,不疼不癢,根本不用治療。

但發現疾病後,要注意生活中保持正確姿勢,不超負荷工作,堅持規律、適量的體育鍛煉,延緩或減輕骨頭的退變進程。

3

前列腺增生

患者以老年男性居多,很多患者服藥後,就不再去醫院複查。這樣很容易因排尿困難等損傷膀胱的順應性,嚴重時會喪失排尿功能。

為了避免造成嚴重不良後果,建議患者定期複查,服藥後1~3個月進行第一次隨訪複診,之後每年隨訪複查一次。

不過單純藥物治療只能緩解症狀,部分患者還需要手術治療。

4

膽囊息肉、結腸息肉等

這種情況存在惡變的可能,尤其是多發息肉的患者。

建議去正規醫院積極診治,切除息肉,並做病理檢查,瞭解增生的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療策略,並定期複查。

結節

突然變化要警惕

這些常見“病”其實不用治!拿到體檢報告時別提心吊膽了

相比過去,目前各類“結節”檢出率明顯提高。在各類癌症高發的背景下,結節經常被大家看作“定時炸彈”,唯恐成為癌症的元凶。

其實,儘管結節發病率高,但不必過分恐慌和擔憂。

結節離癌症還很遠

本質上說,結節是一種體積比較小的腫物,稍微大一些的叫包塊,可發於身體任何部位,常見的有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肺結節、皮膚結節等。

多數結節是良性,目前甲狀腺結節90%以上是良性結節,即便是甲狀腺惡性腫瘤,也有95%以上屬於乳頭狀癌,它是一種惰性腫瘤,不愛轉移,也不愛進展。

兩種結節要重視

有些結節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一是皮膚結節。常見的有面部皮脂腺結節、小腿上的結節性紅斑、外陰部位的囊腫等,應該時常觀察其變化。

二是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出現結節。比如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直腸息肉轉變成癌的可能性較大,不要忽視定期體檢。

囊腫

九成不會癌變

這些常見“病”其實不用治!拿到體檢報告時別提心吊膽了

囊腫通常是一種良性病變,它可以長在人體表面,也可以長在內臟裡;一般都不會癌變,有的囊腫甚至終生不會被察覺,和主人一輩子“和平共處”,

1

肝囊腫

單純性肝囊腫、腎囊腫多無症狀,對周圍組織及肝腎功能影響不大,因此不需要治療,只要6個月到1年隨診一次即可。

如果囊腫直徑大於5釐米、對周圍組織有壓迫症狀,應該及時治療。

2

卵巢囊腫

治療時,需要綜合考慮年齡、症狀、大小、生育情況、全身健康狀況等因素。

3

附睪囊腫

屬於良性疾病,根據囊腫的位置或大小,有時會有局部不適,包括下墜或疼痛等。

附睪囊腫的發生和性功能沒有直接關係,不會影響性功能,不必過度擔心。平時應避免頻繁的觸摸擠壓,會引起或加重不適,導致併發症。

脂肪肝

放任不管很可能惡化

這些常見“病”其實不用治!拿到體檢報告時別提心吊膽了

脂肪肝已經成為臨床最常見的慢性肝病,“多吃少動”的現代人幾乎沒有人能完全和脂肪肝“撇清關係”。

脂肪肝初期隱蔽性高、症狀輕微,很多人不以為意,最後可能發展成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立刻停止喝酒

每天飲酒80克~160克的人,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率比不飲酒人群大5~25倍。為了肝臟健康,建議停止飲酒。

運動幫你“逆轉”

研究發現,通過運動等方式,一個肥胖者體重降低3%~5%,脂肪肝就會明顯減輕。

一般的脂肪肝患者,最好保證每天走一萬步;肥胖的脂肪肝患者,如無其他禁忌,每週需達到250分鐘的運動量。

科學飲食習慣

  • 建議多吃有助降血脂、促進肝內脂肪代謝的食物,如燕麥、玉米、海帶、瘦肉、魚類、蛋清等。


  • 少吃或不吃高糖、高油食品。


  • 每天喝2000毫升左右的水。

牙周炎

輕視可能波及全身

這些常見“病”其實不用治!拿到體檢報告時別提心吊膽了

牙周炎早期表現為牙齦出血、紅腫、疼痛,嚴重時牙周袋溢膿、咀嚼無力、牙齒鬆動甚至脫落,比齲齒危害大。

它一般進展緩慢,容易被忽視。但卻是局部組織感染性疾病,病變卻會影響全身。

牙周炎與糖尿病、心理精神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互相影響。

引起消化性潰瘍、胃癌、胰腺癌。

引起心臟、肺、腎、腦等的疾病等。

  • 徹底清除牙菌斑、牙結石是關鍵。建議每半年洗一次牙。

  • 除了一早一晚,每頓飯後最好刷一次,選擇漱口水清潔口腔。

本期編輯:徐振羽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李迪 高陽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近期熱門文章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