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蔡修宇教授|談談臨床醫生眼中的精準醫療

癌症 中山大學 藥品 能源 轉化醫學網 2017-08-02

點擊上方“轉化醫學網”訂閱我們!

乾貨 | 靠譜 | 實用

「專訪」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蔡修宇教授|談談臨床醫生眼中的精準醫療

精準醫療作為一個理想的醫療模式,一經提出就成為了全球醫療領域的熱門話題,有學者曾把精準醫療描述為個性化醫療潮流的一次勇敢實踐,腫瘤的精準治療更是給一度絕望的腫瘤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但人們對於精準醫療的認識卻各有各的思考,日前,轉化醫學網受邀參加了“2017年臨床腫瘤學新進展學術研討會——Best of ASCO®2017 China”上的臻和科技衛星會,會後有幸邀請到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蔡修宇教授接受我們的訪談。

「專訪」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蔡修宇教授|談談臨床醫生眼中的精準醫療

蔡教授的形象比喻

蔡教授作為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主任醫師,在腫瘤的治療上有著豐富的經驗,同時對於腫瘤的精準治療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在學術報告及訪談中談及的幾個類比,形象且引人思考。

1、治療腫瘤VS吃螃蟹

「專訪」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蔡修宇教授|談談臨床醫生眼中的精準醫療

治療腫瘤就像是吃螃蟹,直接掰開來吃,不僅吃不到肉,吃相還不是很好看。但是如果我們掌握了所具有的的工具,那麼問題就將迎刃而解。

2、精準醫療的發展VS汽車工業的發展

精準醫療的發展面臨著爭議和各種挑戰,蔡教授形象的將精準醫療的發展與汽車工業的發展作對比蔡教授表示:“發展汽車工業?我們要先修路,之後才有汽車行業的發展,而在NGS的時代,我們要先把起到輔助作用的規範建立起來,把診斷的標準建立起來;其次就像汽車要有紅綠燈,類比到精準醫療就是要明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只有建立起紅綠燈法則,這個行業才能得到健康地發展,否則企業跟風將導致大量資源的浪費;最後,汽車行業的發展與鋼鐵、玻璃、能源等行業是相互促進的,汽車行業的發展帶動了其他學科的發展,同樣,精準治療中我們需要的只有NGS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結合製藥、免疫治療等的發展。就像今天報告中數據所說的,有52%的病人檢測出致病突變,但只有1%的患者得到臨床的針對性治療,或者說轉化成病人的獲益,這個現實跟理想之間的差距還是蠻大的。而將檢測結果轉化成病人的獲益是一項系統且複雜的工程。”

3、基因檢測VS撒網捕魚

對於基因檢測的平臺,我們的可選擇性不是很多,那麼就對做基因檢測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十分關鍵的解讀的能力、信息提取的能力等。其次原始數據的收集同樣十分重要,樣本的提取、個雜質的處理等過程都需要考慮。蔡教授在接受訪談時表示“基因檢測,就像在河裡撒網,撈出來什麼東西都有可能。網太疏了會漏掉很多魚,而太密又會撈出一堆雜質,因此,網’的大小、檢測的深度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4、基因檢測VS考駕照

作為臨床醫生,蔡教授向我們表示臨床醫生思考問題的方式一般比較直接,會認為有些病人檢測了一堆免疫指標,最後病人告知我沒有錢去治,那麼其實一開始就沒有必要去測他。“但其實換個角度思考,做基因檢測其實和買車考駕照是一個道理,買不起車的人依然可以考駕照,說不定在未來買得起車,先檢測完了,掌握了信息,未來買車就有依據了。同時,應該根據能力來定,如果你就開個小轎車,沒必要考A照,考個C照就足夠了,就是小Panel的檢測足夠了。如果未來有能力接受免疫治療,那這個病人甚至可以做一個全外的檢測,把他該有的臨床信息全部都測出來。”蔡教授比喻道。

基因檢測:風口上的豬

基因檢測作為精準治療的重要“抓手”,在腫瘤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腫瘤的早期篩查、早期診斷、治療監測、預後等方面都在等待時機施展拳腳。談及腫瘤基因檢測目前的臨床應用情況,蔡教授表示現階段的應用多數集中在晚期腫瘤患者中,同時臻和科技創始人兼CEO杜波先生、臻和科技首席技術官王海波先生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蔡教授:首先是敏感性問題。晚期腫瘤患者通俗的理解就是腫瘤負荷單,腫瘤本身的物理及空間上的負荷越大,那麼它轉移的部位就相對越多,分泌到血液裡面的ctDNA濃度也就越高,因此檢測時的敏感性比較高。其次,基因檢測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協助醫生尋找潛在的藥物治療方案,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靶向治療的機會非常高,部分患者治療過程中可以多次進行基因檢測,根據基因變化情況更精準地選擇治療方案。

杜波在接受訪談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基因檢測應用前景的看好,他表示“在腫瘤領域,基因測序技術一定會帶來非常大的應用,惠及每一個癌症病人,甚至健康的人也可以用來早期篩查。假以時日,基因檢測一定會將它的作用發揮到最大,達到或是超越我們對這個技術的期許。” 他表示基因檢測應用於腫瘤領域要有最嚴格的標準和要求,在這個精準醫療的風口,是隻豬也能飛起來了,但是如果不能夠實實在在做一件事情,即便“飛上去”,早晚也會“摔下來”。因此行業不管如何改變,國家如何管理,都需要與認真負責的公司來合作,將事情做到盡善盡美。

杜波、杜海波同時強調,專業的事情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基因檢測公司不可能代替醫生去做診療方法的決定,我們要做的是提供給醫生做決定所需的一個準確的可信賴的診斷依據。

我們無法阻擋新時代的到來

基礎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的思維方式存在差異,那麼對於基因檢測這一前瞻性技術,醫生的接受度如何呢?對此,蔡教授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蔡教授:新技術研究就像是一個走得很快的人,衝在前面,而臨床應用則是走得很慢的一個人,拖著走在前面的新技術,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平穩發展。例如,CIK或者DC-CIK療法,對於臨床醫生魏則西事件發生後更可能會選擇放棄這一療法,那麼就不會有隨後的PD1/L1藥物,而基礎研究學者則更加激進,我們需要他們來引領整個行業的發展。當然,臨床醫生會基於安全性、敏感性等的考慮而表現出排斥。同時,每個人對自己固有的環境都有一種依賴感,醫生也是一樣,面對新的事物,開始都會有些排斥,之後到了解,再到接受,這是有個過程。雖然每個人接受新事物的態度跟能力不一樣,但是這個是事實,沒有人可以阻止這個時代的到來,也不能拒絕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便捷。未來臨床醫生和基礎研究學者之間需要更多的滲透,迎接更好的發展。

END

「專訪」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蔡修宇教授|談談臨床醫生眼中的精準醫療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參加“《轉》享 · 沙龍:基因檢測新技術 - 基因圖譜技術VS第三代測序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