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在中國死亡率第二的腸癌,現在通過腸道菌就可預測其發生'

癌症 大腸桿菌 腫瘤 肺癌 生活冷知識 知幾未來研究院 2019-09-14
""新研究:在中國死亡率第二的腸癌,現在通過腸道菌就可預測其發生

研究名稱: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colorectal cancer: changes in the intestinal microenvironment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disease

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發表時間:2019年8月

IF:1.912

DOI:10.1099/jmm.0.001049

腸癌死亡率極高,與之相關的死亡位居全球第三。根據美國癌症學會發布的《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報告,結直腸癌是中國發病率第四高的癌症;死亡率僅次於肺癌,排在第二。

如果能夠了解癌症的危險因素有助於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於提高腸癌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生存和健康有極大幫助。

2019年9月11日,發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醫學微生物學雜誌)》上的一篇綜述對多項研究的結果進行了評估,確定了與腸癌發生及發展相關的微生物特徵;同時,該研究也指出,某些微生物群可以預防腸癌,甚至可以減緩癌症的進展。

"新研究:在中國死亡率第二的腸癌,現在通過腸道菌就可預測其發生

研究名稱: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colorectal cancer: changes in the intestinal microenvironment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disease

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發表時間:2019年8月

IF:1.912

DOI:10.1099/jmm.0.001049

腸癌死亡率極高,與之相關的死亡位居全球第三。根據美國癌症學會發布的《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報告,結直腸癌是中國發病率第四高的癌症;死亡率僅次於肺癌,排在第二。

如果能夠了解癌症的危險因素有助於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於提高腸癌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生存和健康有極大幫助。

2019年9月11日,發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醫學微生物學雜誌)》上的一篇綜述對多項研究的結果進行了評估,確定了與腸癌發生及發展相關的微生物特徵;同時,該研究也指出,某些微生物群可以預防腸癌,甚至可以減緩癌症的進展。

新研究:在中國死亡率第二的腸癌,現在通過腸道菌就可預測其發生

這項研究由Sandra dos Reis博士領導。“瞭解腸道微生物群與健康和疾病狀況之間的關係,將有助於開發新的診斷方法”,Sandra dos Reis博士希望他們的發現可以用於開發新的診斷工具,以幫助早期發現結腸癌,“利用腸道微生物群可以開發出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的新形式,因為這種微生物群的組成可以由許多因素改變,比如飲食、益生菌的使用、益生菌和抗菌素等”。

根據該綜述,與癌症發生機率相關的三種腸道微生物特徵分別為:

患有長期或慢性腸道炎症與癌症發生有關,梭桿菌屬可作為結直腸癌生物標誌物

這是因為腸道細菌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引發的炎症性疾病已被證實會引發癌症。

研究表明,腸道中梭桿菌屬(Fusobacterium)丰度較高的人患結腸腺瘤的機率是其他人的3.5倍。腺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如果不加以治療就有可能癌變。

而梭桿菌屬在健康人腸道中很少見,因此可以作為未來結直腸癌的生物標誌物。

產生毒素和致癌代謝物的細菌較多可促使癌症發生

產生毒素的細菌可以產生和釋放與結腸細胞結合的分子,進而改變細胞的行為和分裂方式。在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細胞以不受控制的方式分裂並癌變。

腸道中常見產毒素細菌有:脆弱擬桿菌(Bacteroides fragilis)、大腸桿菌(E. coli)、 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和產氣腸桿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

此外,某些細菌在分解某些食物、藥物或化合物時還會可能產生致癌代謝物,引發癌症的形成或促使腺瘤成為致癌物。研究中發現的可產生致癌物的細菌包括:脆弱擬桿菌、大腸桿菌、梭狀芽胞桿菌(Clostridium)。

益生菌和產丁酸細菌較多可降低腸癌發生

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

該研究也發現,當益生菌和產生丁酸的細菌數量越多時,在下腸部位(lower intestine)發生癌症的可能性也被大大降低了。

丁酸可能通過不同的機制抑制腫瘤的生長。因此,當丁酸生產菌在腸道菌群中大量存在時,對結直腸癌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Sandra dos Reis博士解釋道,丁酸的細菌甚至可以減緩腫瘤的生長。

此外,Sandra dos Reis博士也提到,“活的益生菌”才可能對健康產生積極作用。

"新研究:在中國死亡率第二的腸癌,現在通過腸道菌就可預測其發生

研究名稱: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colorectal cancer: changes in the intestinal microenvironment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disease

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發表時間:2019年8月

IF:1.912

DOI:10.1099/jmm.0.001049

腸癌死亡率極高,與之相關的死亡位居全球第三。根據美國癌症學會發布的《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報告,結直腸癌是中國發病率第四高的癌症;死亡率僅次於肺癌,排在第二。

如果能夠了解癌症的危險因素有助於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於提高腸癌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生存和健康有極大幫助。

2019年9月11日,發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醫學微生物學雜誌)》上的一篇綜述對多項研究的結果進行了評估,確定了與腸癌發生及發展相關的微生物特徵;同時,該研究也指出,某些微生物群可以預防腸癌,甚至可以減緩癌症的進展。

新研究:在中國死亡率第二的腸癌,現在通過腸道菌就可預測其發生

這項研究由Sandra dos Reis博士領導。“瞭解腸道微生物群與健康和疾病狀況之間的關係,將有助於開發新的診斷方法”,Sandra dos Reis博士希望他們的發現可以用於開發新的診斷工具,以幫助早期發現結腸癌,“利用腸道微生物群可以開發出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的新形式,因為這種微生物群的組成可以由許多因素改變,比如飲食、益生菌的使用、益生菌和抗菌素等”。

根據該綜述,與癌症發生機率相關的三種腸道微生物特徵分別為:

患有長期或慢性腸道炎症與癌症發生有關,梭桿菌屬可作為結直腸癌生物標誌物

這是因為腸道細菌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引發的炎症性疾病已被證實會引發癌症。

研究表明,腸道中梭桿菌屬(Fusobacterium)丰度較高的人患結腸腺瘤的機率是其他人的3.5倍。腺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如果不加以治療就有可能癌變。

而梭桿菌屬在健康人腸道中很少見,因此可以作為未來結直腸癌的生物標誌物。

產生毒素和致癌代謝物的細菌較多可促使癌症發生

產生毒素的細菌可以產生和釋放與結腸細胞結合的分子,進而改變細胞的行為和分裂方式。在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細胞以不受控制的方式分裂並癌變。

腸道中常見產毒素細菌有:脆弱擬桿菌(Bacteroides fragilis)、大腸桿菌(E. coli)、 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和產氣腸桿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

此外,某些細菌在分解某些食物、藥物或化合物時還會可能產生致癌代謝物,引發癌症的形成或促使腺瘤成為致癌物。研究中發現的可產生致癌物的細菌包括:脆弱擬桿菌、大腸桿菌、梭狀芽胞桿菌(Clostridium)。

益生菌和產丁酸細菌較多可降低腸癌發生

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

該研究也發現,當益生菌和產生丁酸的細菌數量越多時,在下腸部位(lower intestine)發生癌症的可能性也被大大降低了。

丁酸可能通過不同的機制抑制腫瘤的生長。因此,當丁酸生產菌在腸道菌群中大量存在時,對結直腸癌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Sandra dos Reis博士解釋道,丁酸的細菌甚至可以減緩腫瘤的生長。

此外,Sandra dos Reis博士也提到,“活的益生菌”才可能對健康產生積極作用。

新研究:在中國死亡率第二的腸癌,現在通過腸道菌就可預測其發生

接下來,該團隊將就微生物特定分子與特定疾病的關聯進行進一步研究,以期能發開出一種基於腸道微生物的診斷工具,準確預測疾病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