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艾美獎最佳攝影,以電影規格製作,專題片《南京之殤》拍攝、剪輯祕籍分享

艾美獎 攝影 Alexa Internet 攝像機 蘋果公司 影視製作雜誌 2019-03-05
榮獲艾美獎最佳攝影,以電影規格製作,專題片《南京之殤》拍攝、剪輯祕籍分享

作者 | 杜煒

訂閱 | 010-86092062

榮獲艾美獎最佳攝影,以電影規格製作,專題片《南京之殤》拍攝、剪輯祕籍分享

《南京之殤》是由江蘇廣播電視總檯出品,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週年之際製作的一部紀錄片,由江蘇省廣播電視總檯與A+E美國電視網絡合作拍攝完成。該片首次採用西方人的視角,以情景再現的方式,展現出在那場浩劫中諸多留守在南京的費奇、魏特琳、馬吉等西方救助者的英勇故事。

本片在美國曆史頻道首播,是南京大屠殺題材的紀錄片首次在西方主流媒體播出。榮獲2018年美國“日間艾美獎”最佳攝影獎,並在此次金帆獎評選中,榮獲高清專題片二等獎。

本片以角色人物情節化的方式展現,因此在前期設備和後期製作流程上都是以電影的製作規格來進行的,為達到膠片的畫面質感,選用三套阿萊的艾麗莎(ALEXA)攝影機進行前期拍攝。如同製作一部電影的規格。

榮獲艾美獎最佳攝影,以電影規格製作,專題片《南京之殤》拍攝、剪輯祕籍分享榮獲艾美獎最佳攝影,以電影規格製作,專題片《南京之殤》拍攝、剪輯祕籍分享

圖1

選擇使用阿萊的艾麗莎(ALEXA)攝影機,不但因為它是一款35mm膠片風格的數字攝影機,其較高的感光度及色域範圍,完全能達到所需要的效果。而且考慮到ALEXA攝影機記錄的Pro-Res 4444文件可直接使用Apple Final Cut進行編輯,不需要轉碼,內置的顏色管理系統也可將顏色對照表應用於任何一種輸出,使項目前後期溝通更加順暢,方便之後的剪輯和調色工作。

以下從前期拍攝和後期剪輯方面介紹專題片《南京之殤》的製作流程,及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1

前期拍攝

攝像設備規格

(1)使用2套ALEXA XT,1 套ALEXA Mini ;2套ALEXA XT 主要用於固定鏡頭的擺拍,ALEXA Mini 用於一些手持運動鏡頭的拍攝;

(2)鏡頭使用ARRI UP 電影鏡頭組(16、24、32、50、85)定焦鏡頭及兩個變焦鏡頭(45-250、18-80);

(3)錄製格式為16:9 ProRes 4444 2K(20-48×1152),幀率為25p,色彩空間為L o g C。使用SxS PRO 卡錄製。

現場錄音及監看

現場錄音採用獨立的專業數字錄音機,同時給了攝像機輸入一軌聲音做參考,這個聲音的質量可能達不到專業聲音的技術要求,但它給現場監看及後期剪輯提供了方便。

因為採用Log C的拍攝模式,在普通顯示器上呈現出低對比度、 低飽和度的特徵。為給現場導演、攝像看到正常的色彩畫面,將監視器輸出設置為標準的Rec 709來顯示,即可在監視器上監看到之後在後期調色時使用3D查色表(3D LUT)轉換為Rec 709 的視頻畫面。

攝像機現場操作

ALEXA攝像機的感光度非常高,基礎感光度為800,可在160-3200之間調整。本片不需要太明亮的照明環境,在白天外景拍攝時大部分直接用日光拍攝,在照度較暗的夜戲中,使用阿萊的柔光燈。為保證後景有層次和縱深感,感光度調到800,UP 定焦鏡頭全開孔拍攝,在近景人物表演區內我們最大使用2.5K的高色溫,近景用的燈的功率很小,主要照亮環境及人物的輪廓,拍攝出的效果帶有自然柔和的陰影,暗部細節過渡自然,富有層次。

本片有不少多個角色在一起的群戲,為提高效率,大部分場景都為雙機拍攝,雖加快了拍攝速度,但也給攝像、燈光增加了困難。在一個場景中,和導演商量演員的走位和表演,然後確定“軸線”,兩個機位保證在“軸線”的同一邊。將A機作為主機位,廣角的固定鏡頭,B機更多用長一點的焦段,有時用軌道做移動機位。這就需要在現場做好兩個機位相互避讓,避免穿幫。

榮獲艾美獎最佳攝影,以電影規格製作,專題片《南京之殤》拍攝、剪輯祕籍分享

圖2

不同角度、景別的拍攝,都是為了給後期提供足夠豐富的素材進行剪輯。說到剪輯,很少有從一個比較鬆的全景馬上接近景,一般都會先切一些別的東西進去做為過渡。為了保證剪輯的順利,經典的制定焦段的規則就是B機的焦段應該是A機的兩倍。假設A機用的是25mm,那麼B機就應該用50mm或者更長。如果B機和A機的相差太小的話,剪輯的時候連起兩個鏡頭可能就會顯得很“跳”(jump cut)。

在拍攝時攝影師不僅需要注意畫面、推拉搖移、操控攝影機,更多的需要拍攝策略:一場戲怎麼拍,後期會怎麼剪,哪個鏡頭是必要的,哪些是可有可無的。

2

後期製作

後期製作規格

(1)全片在蘋果工作站上完成所有的剪輯、包裝及調色工作;

(2)剪輯軟件使用Final Cut Pro X,片頭包裝軟件After Effects 2017,後期調色軟件使用達芬奇12;

(3)全片從剪輯到調色都採用ProRes 4444 2K(2048×1152)格式文件,最終輸出為符合播出要求的高清格式(1920×1080)。

後期剪輯製作

在前期拍攝時,我們使用SxS卡記錄最高MOV Proress 4444 2K的文件(碼流大約是300Mbps左右),這種格式的文件保證了高畫質和記錄更多的畫面信息,同時可在蘋果工作站上直接導入,不用再做任何文件轉換或者使用代理碼流剪輯,直接在原素材上就可進行剪輯。

全片大部分是以角色人物的場景拍攝及人物訪談組成,中間用真實的老資料畫面進行穿插。我們在剪輯時,將穿插的真實資料畫面完全融入在故事情景中,而不會顯得資料畫面插入的生硬、突兀。如圖3 所示的鏡頭切換,先出現真實資料片黑白畫面,日本兵砸開房門,下一組則切換成情景再現的拍攝畫面,日本兵陸續闖入房內,構成兩組鏡頭的動作連貫。

榮獲艾美獎最佳攝影,以電影規格製作,專題片《南京之殤》拍攝、剪輯祕籍分享榮獲艾美獎最佳攝影,以電影規格製作,專題片《南京之殤》拍攝、剪輯祕籍分享

圖3 場景剪輯片段一

再如下一組剪輯中,如圖4所示,前一個鏡頭,扮演馬吉的演員正手拿攝影機進行拍攝,下一組畫面切換到約翰·馬吉真實拍攝的南京大屠殺期間的資料畫面。將真實的影像資料與拍攝的再現情景自然過渡,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性,並烘托了情景氛圍。

榮獲艾美獎最佳攝影,以電影規格製作,專題片《南京之殤》拍攝、剪輯祕籍分享榮獲艾美獎最佳攝影,以電影規格製作,專題片《南京之殤》拍攝、剪輯祕籍分享

圖4 場景剪輯片段二

在全片剪輯好後,將時間線導出XML(可擴展標記語言)文件,再用達芬奇軟件導入進來,即可打開和Final Cut Pro一樣的時間線,如有一些離線素材,手動鏈接即可。

END

榮獲艾美獎最佳攝影,以電影規格製作,專題片《南京之殤》拍攝、剪輯祕籍分享榮獲艾美獎最佳攝影,以電影規格製作,專題片《南京之殤》拍攝、剪輯祕籍分享

【推薦閱讀】

《阿麗塔》《星球大戰》同款“硬核”金屬LOGO及文字製作詳解

【主編視角】傳統電視與新媒體融合本質上是異質同構

三位英國大叔7年前吐槽“三蹦子”,7年後卻被中國高速驚呆了

【主編視角】傳統電視與新媒體融合本質上是異質同構

三分鐘學會六大銜接技巧,跟著杭州亞運城市形象宣傳片學剪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