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錄音被修復,長八秒,最後一句是:哦不!點擊收聽

愛迪生 博物館 世界歷史 物理 廁讀大歷史 2018-12-17
世界上最早的錄音被修復,長八秒,最後一句是:哦不!點擊收聽

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被譽為最偉大的加拿大人之一,作為一個發明家,他在聲音保存和傳輸領域貢獻頗多。在發明電話之前,貝爾一直奮鬥在錄音領域,在他看來,如果聲音能被保存在某種東西上,那麼也就有被傳輸的可能。

世界上最早的錄音被修復,長八秒,最後一句是:哦不!點擊收聽

他是對的,聲音確實能被保存下來。現在美國的博物館還保留著貝爾的錄音,一直以來這些磁盤一直被認為無法再次播放,但最近科學家利用新技術,成功地將世界上最早的錄音復原,使我們能夠一飽耳福,聽見130年前的人類聲音。(錄音在後文,可點擊播放。)

世界上最早的錄音被修復,長八秒,最後一句是:哦不!點擊收聽

亞歷山大·貝爾和堂弟奇切斯特·貝爾,曾經創建過一家實業公司,致力於研究和開發錄音技術。1881~1885年,他們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實驗室不停地實驗,尋找一種可以記錄聲音的介質,他們嘗試了金屬、玻璃、橡膠和蜂蠟,但效果都不甚理想。

世界上最早的錄音被修復,長八秒,最後一句是:哦不!點擊收聽

1885年4月15日,貝爾在一次實驗中,成功地把自己說話的聲音錄在一張紙音盤上,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張用聲音簽名的音頻盤。對於發明家來說,這絕對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刻。當時貝爾,托馬斯·愛迪生和其他發明家都在競相研發可播放錄音技術,現在看來,貝爾已經領先了。為了確保自己擁有的證據能夠支持任何有爭議的專利仲裁,貝爾錄下了多達400段錄音,這些聲音都被記錄在紙質的音頻盤上。

世界上最早的錄音被修復,長八秒,最後一句是:哦不!點擊收聽

自誕生以來,這些紙音盤一直被保存在史密森博物館(Smithsonian Museum)。數十年來,音頻技術日新月異,面對古老的紙音盤,聲音科學家們卻束手無策了。因為紙張太過脆弱,如果還用當年貝爾的留聲機播放,勢必會損壞珍貴的音頻盤。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激光技術為復原紙音盤帶來了新路徑。

世界上最早的錄音被修復,長八秒,最後一句是:哦不!點擊收聽

由加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聯合美國國會圖書館牽頭,多位數字轉換專家通力配合,終於在激光3D掃描技術的幫助下,成功復原了貝爾當年的錄音。此項技術不要求播放器與紙音盤物理接觸,只是將激光投射到紙音盤表面,掃描出凹凸曲率,再將曲率轉換成聲音即可。

在等待了130年後,世界終於可以再次聽到貝爾的原音了。在公佈出的錄音中,人們聽到貝爾以濃重的蘇格蘭腔口音數著一串數字,並在最後以:“聽聽我的聲音。──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結束。

世界上最早的錄音被修復,長八秒,最後一句是:哦不!點擊收聽

不過,在整理音頻時科學家們發現,“錄製世界上第一段聲音”的桂冠戴不到貝爾的頭上,這項殊榮可能屬於他的堂弟奇切斯特·貝爾。因為錄音設備的故障,音頻被反覆錄製了好幾次,最成功的那次是亞歷山大·貝爾說的,可在他之前,奇切斯特也成功錄下了一段聲音,他唱到:“瑪麗有一隻小羊羔,它的羊毛像雪一樣白,瑪麗去的每個地方。”最後,他用一句:“哦,不!”結束了錄音。

為了復原貝爾的聲音,美國國家博物館和圖書館提供了六十萬美元的捐款,但這似乎遠遠不夠,為了復原全部的聲音,科學家還需要更多的資金。正應了中國那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亞歷山大·貝爾無疑是一名優秀的發明家,他最大的貢獻是發明電話,不過很早之前就有人指出,從意大利移民到美國的安東尼奧·穆齊才是電話的真正發明者。廁讀君之前也寫過這段故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翻閱。這段小歷史讓美、加兩國打起了嘴仗。

世界上最早的錄音被修復,長八秒,最後一句是:哦不!點擊收聽

2002年6月15日,美國法院確認安東尼奧·穆齊為電話的發明人。但加拿大國會拒不承認,並於2002年6月21日針鋒相對地通過一項決議,重申貝爾是電話的發明者。但不管怎麼說,貝爾對聲學的貢獻始終彪炳史冊。

聽了世界上最早的錄音,你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分享。

請隨手點贊、轉發,支持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