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一生的困惑也許很容易解開,論基本粒子的無規則必然運動'

"

牛頓提出萬有引力,但是不明白為什麼遠距離的物體會相互作用,正常情況下是因為物質接觸產生力,不接觸憑空產生力無法理解。於是牛頓假設宇宙空間充斥著一種物質“以太”,這種物質看不見摸不著,但對物體產生作用,萬有引力也正是因為以太的運動形成的。牛頓真是了不起,但他並沒有解釋以太如何產生萬有引力。

後來,在解釋光的傳播想象時,“以太論”讓科學界走向了誤區,後來愛因斯坦否定了以太的存在,直接解釋現象,提出了相對論。於是以太被科學界所摒棄。現在回顧當時科學界關於以太的思路,是太在意以太了,所以什麼現象都要用以太解釋,解釋不出來就摒棄以太。其實相對論並不意味著以太的不存在,而相對論本身可以用以太的流動來解釋。(參考我以前的文章)

"

牛頓提出萬有引力,但是不明白為什麼遠距離的物體會相互作用,正常情況下是因為物質接觸產生力,不接觸憑空產生力無法理解。於是牛頓假設宇宙空間充斥著一種物質“以太”,這種物質看不見摸不著,但對物體產生作用,萬有引力也正是因為以太的運動形成的。牛頓真是了不起,但他並沒有解釋以太如何產生萬有引力。

後來,在解釋光的傳播想象時,“以太論”讓科學界走向了誤區,後來愛因斯坦否定了以太的存在,直接解釋現象,提出了相對論。於是以太被科學界所摒棄。現在回顧當時科學界關於以太的思路,是太在意以太了,所以什麼現象都要用以太解釋,解釋不出來就摒棄以太。其實相對論並不意味著以太的不存在,而相對論本身可以用以太的流動來解釋。(參考我以前的文章)

愛因斯坦一生的困惑也許很容易解開,論基本粒子的無規則必然運動

後來愛因斯坦也困惑了,他對微觀粒子運動也解釋不了了。微觀粒子運動形成了量子力學,量子力學裡,微觀粒子無規則運動,也就是隨機運動,而且會因為觀測而改變運動狀態。愛因斯坦堅決不相信隨機運動,他不相信上帝會擲塞子。他認為微觀粒子的運動一定被某種東西所決定,絕不會是隨機亂動。但眾多的實驗表明粒子確實是亂動。我也不相信粒子會隨機亂動,但我的理論裡是知道粒子運動是什麼決定的。在我的理論裡,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統一的,它們都是物質運動的表面,而不是實質。(參考我以前的文章)

為了解釋宇宙膨脹的一些問題,科學界引入了暗物質這一概念,這和“以太論”不謀而合。巧的是,在我的理論裡,宇宙空間裡均勻分佈著無限小,這和以太,暗物質相吻合。我的無限小的概念並不是借鑑以太,暗物質,也不是為了解釋物理現象而刻意假設出來的。我的無限小的概念是我幾年前推論宇宙本源時自然推理出來的,之後便很容易理解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很直觀的解釋了萬有引力現象。

下面我把我的推理過程再簡單梳理一遍。

有一天,我想象絕對靜止的狀態。一個蘋果絕對靜止不是它不同了,而且內部粒子也不動了。原子停止運動變成一個個原子,原子內部也在運動。電子停止運動會掉到原子核上,電子內部停止運動電子會分解。質子和中子由夸克組成,停止運動會分解為夸克。夸克既然是物質那必然在運動,停止運動也必然會分解為更小的物質。有物質就有運動是必然的,不存在不運動的粒子,也不存在內部不運動的粒子,所以粒子是更小的粒子運動形成的。不斷停止運動,不斷分解,會得到最小的粒子。最小的粒子停止運動沒有粒子,變成虛無。所以虛無中可以誕生無限小,無限小相互結合成更大的粒子,最後形成星球宇宙。

然後我對宇宙大爆炸理論進行了改良。宇宙起源於一點,這一點不斷釋放大量的無限小。無限小向外運動,過程中密度不斷降低,使得無限小存在的空間環境不斷變化。之後有些無限小不斷結合成更大的粒子,最後形成星辰萬物。但是依然有大部分無限小沒有結合,均勻的分佈在宇宙空間裡。結合的無限小和沒有結合的無限小構成了宇宙的大環境。

"

牛頓提出萬有引力,但是不明白為什麼遠距離的物體會相互作用,正常情況下是因為物質接觸產生力,不接觸憑空產生力無法理解。於是牛頓假設宇宙空間充斥著一種物質“以太”,這種物質看不見摸不著,但對物體產生作用,萬有引力也正是因為以太的運動形成的。牛頓真是了不起,但他並沒有解釋以太如何產生萬有引力。

後來,在解釋光的傳播想象時,“以太論”讓科學界走向了誤區,後來愛因斯坦否定了以太的存在,直接解釋現象,提出了相對論。於是以太被科學界所摒棄。現在回顧當時科學界關於以太的思路,是太在意以太了,所以什麼現象都要用以太解釋,解釋不出來就摒棄以太。其實相對論並不意味著以太的不存在,而相對論本身可以用以太的流動來解釋。(參考我以前的文章)

愛因斯坦一生的困惑也許很容易解開,論基本粒子的無規則必然運動

後來愛因斯坦也困惑了,他對微觀粒子運動也解釋不了了。微觀粒子運動形成了量子力學,量子力學裡,微觀粒子無規則運動,也就是隨機運動,而且會因為觀測而改變運動狀態。愛因斯坦堅決不相信隨機運動,他不相信上帝會擲塞子。他認為微觀粒子的運動一定被某種東西所決定,絕不會是隨機亂動。但眾多的實驗表明粒子確實是亂動。我也不相信粒子會隨機亂動,但我的理論裡是知道粒子運動是什麼決定的。在我的理論裡,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統一的,它們都是物質運動的表面,而不是實質。(參考我以前的文章)

為了解釋宇宙膨脹的一些問題,科學界引入了暗物質這一概念,這和“以太論”不謀而合。巧的是,在我的理論裡,宇宙空間裡均勻分佈著無限小,這和以太,暗物質相吻合。我的無限小的概念並不是借鑑以太,暗物質,也不是為了解釋物理現象而刻意假設出來的。我的無限小的概念是我幾年前推論宇宙本源時自然推理出來的,之後便很容易理解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很直觀的解釋了萬有引力現象。

下面我把我的推理過程再簡單梳理一遍。

有一天,我想象絕對靜止的狀態。一個蘋果絕對靜止不是它不同了,而且內部粒子也不動了。原子停止運動變成一個個原子,原子內部也在運動。電子停止運動會掉到原子核上,電子內部停止運動電子會分解。質子和中子由夸克組成,停止運動會分解為夸克。夸克既然是物質那必然在運動,停止運動也必然會分解為更小的物質。有物質就有運動是必然的,不存在不運動的粒子,也不存在內部不運動的粒子,所以粒子是更小的粒子運動形成的。不斷停止運動,不斷分解,會得到最小的粒子。最小的粒子停止運動沒有粒子,變成虛無。所以虛無中可以誕生無限小,無限小相互結合成更大的粒子,最後形成星球宇宙。

然後我對宇宙大爆炸理論進行了改良。宇宙起源於一點,這一點不斷釋放大量的無限小。無限小向外運動,過程中密度不斷降低,使得無限小存在的空間環境不斷變化。之後有些無限小不斷結合成更大的粒子,最後形成星辰萬物。但是依然有大部分無限小沒有結合,均勻的分佈在宇宙空間裡。結合的無限小和沒有結合的無限小構成了宇宙的大環境。

愛因斯坦一生的困惑也許很容易解開,論基本粒子的無規則必然運動

推理出宇宙空間存在無限小後,我很容易就明白了萬有引力是怎麼回事。萬有引力是無限小的流動撞擊形成的。我想象物質在不斷吸收無限小,導致周圍無限小向它流動,距離越近流動的速度越快。質量越大的物體包含的粒子越多,吸收的無限小就越多,所以周圍無限小的流速越快,引力越大。

物質吸收的無限小到哪裡去了呢?很長一段時間我覺得變成了虛無。直到前不久,我瞭解到了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得出了新的結論。微觀粒子來回跳動,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粒子在不斷吸收無限小,如果它再把吸收的無限小釋放出去,並且釋放的方向和粒子跳動方向相同,不就一切都可以解釋了嗎?想象一下,粒子朝一個方向跳動,並向這個方向釋放光速的無限小,於是跳動方向立刻改變,朝相反的方向跳動。跳動方向一變,無限小的釋放方向也立刻發生了變化,於是跳動方向再次改變。於是粒子就呈現出來回跳動的性質。

"

牛頓提出萬有引力,但是不明白為什麼遠距離的物體會相互作用,正常情況下是因為物質接觸產生力,不接觸憑空產生力無法理解。於是牛頓假設宇宙空間充斥著一種物質“以太”,這種物質看不見摸不著,但對物體產生作用,萬有引力也正是因為以太的運動形成的。牛頓真是了不起,但他並沒有解釋以太如何產生萬有引力。

後來,在解釋光的傳播想象時,“以太論”讓科學界走向了誤區,後來愛因斯坦否定了以太的存在,直接解釋現象,提出了相對論。於是以太被科學界所摒棄。現在回顧當時科學界關於以太的思路,是太在意以太了,所以什麼現象都要用以太解釋,解釋不出來就摒棄以太。其實相對論並不意味著以太的不存在,而相對論本身可以用以太的流動來解釋。(參考我以前的文章)

愛因斯坦一生的困惑也許很容易解開,論基本粒子的無規則必然運動

後來愛因斯坦也困惑了,他對微觀粒子運動也解釋不了了。微觀粒子運動形成了量子力學,量子力學裡,微觀粒子無規則運動,也就是隨機運動,而且會因為觀測而改變運動狀態。愛因斯坦堅決不相信隨機運動,他不相信上帝會擲塞子。他認為微觀粒子的運動一定被某種東西所決定,絕不會是隨機亂動。但眾多的實驗表明粒子確實是亂動。我也不相信粒子會隨機亂動,但我的理論裡是知道粒子運動是什麼決定的。在我的理論裡,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統一的,它們都是物質運動的表面,而不是實質。(參考我以前的文章)

為了解釋宇宙膨脹的一些問題,科學界引入了暗物質這一概念,這和“以太論”不謀而合。巧的是,在我的理論裡,宇宙空間裡均勻分佈著無限小,這和以太,暗物質相吻合。我的無限小的概念並不是借鑑以太,暗物質,也不是為了解釋物理現象而刻意假設出來的。我的無限小的概念是我幾年前推論宇宙本源時自然推理出來的,之後便很容易理解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很直觀的解釋了萬有引力現象。

下面我把我的推理過程再簡單梳理一遍。

有一天,我想象絕對靜止的狀態。一個蘋果絕對靜止不是它不同了,而且內部粒子也不動了。原子停止運動變成一個個原子,原子內部也在運動。電子停止運動會掉到原子核上,電子內部停止運動電子會分解。質子和中子由夸克組成,停止運動會分解為夸克。夸克既然是物質那必然在運動,停止運動也必然會分解為更小的物質。有物質就有運動是必然的,不存在不運動的粒子,也不存在內部不運動的粒子,所以粒子是更小的粒子運動形成的。不斷停止運動,不斷分解,會得到最小的粒子。最小的粒子停止運動沒有粒子,變成虛無。所以虛無中可以誕生無限小,無限小相互結合成更大的粒子,最後形成星球宇宙。

然後我對宇宙大爆炸理論進行了改良。宇宙起源於一點,這一點不斷釋放大量的無限小。無限小向外運動,過程中密度不斷降低,使得無限小存在的空間環境不斷變化。之後有些無限小不斷結合成更大的粒子,最後形成星辰萬物。但是依然有大部分無限小沒有結合,均勻的分佈在宇宙空間裡。結合的無限小和沒有結合的無限小構成了宇宙的大環境。

愛因斯坦一生的困惑也許很容易解開,論基本粒子的無規則必然運動

推理出宇宙空間存在無限小後,我很容易就明白了萬有引力是怎麼回事。萬有引力是無限小的流動撞擊形成的。我想象物質在不斷吸收無限小,導致周圍無限小向它流動,距離越近流動的速度越快。質量越大的物體包含的粒子越多,吸收的無限小就越多,所以周圍無限小的流速越快,引力越大。

物質吸收的無限小到哪裡去了呢?很長一段時間我覺得變成了虛無。直到前不久,我瞭解到了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得出了新的結論。微觀粒子來回跳動,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粒子在不斷吸收無限小,如果它再把吸收的無限小釋放出去,並且釋放的方向和粒子跳動方向相同,不就一切都可以解釋了嗎?想象一下,粒子朝一個方向跳動,並向這個方向釋放光速的無限小,於是跳動方向立刻改變,朝相反的方向跳動。跳動方向一變,無限小的釋放方向也立刻發生了變化,於是跳動方向再次改變。於是粒子就呈現出來回跳動的性質。

愛因斯坦一生的困惑也許很容易解開,論基本粒子的無規則必然運動

至此,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已經合二為一。它們只是對物質運動現象的一種解釋,而不是運動原因的解釋。微觀粒子的運動是受無限小的流動決定的,所呈現出來的一部分現象被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所解釋。下面我們用無限小的流動來同時解釋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你會發現如此簡單易懂,但最本質的道本就是最簡單的。

我們先回到宇宙的初始階段。那時宇宙的空間還很小,物質還以無限小的形式存在。慢慢的,有些無限小結合稱兩個無限小,新的粒子有個特性,就是可以吸收它所碰到的無限小,結合成更大的粒子。於是粒子越來越大,同時因為吸收無限小,導致周圍無限小向它流動,導致了空間無限小密度的不均勻,於是這個粒子也被無限小撞擊著流動。當這個粒子吸收了一定數量無限小後,結構已經完美,但依然在吸收著無限小,不過也在每時每刻把吸收的無限小朝運動方向釋放,於是呈現出了波動的性質。這樣的粒子我們成之為實子。實子不斷吸收無限小,形成引力,所以遠處的實子不斷靠近,結合成更大的粒子。更大的粒子也呈現出波動的性質,不過越來越不規則。最後在無限小的流動下,粒子相互結合,形成星球。

微觀粒子看似互不接觸,卻能相互作用,這是由無限小的流動決定的。無限小能穿透萬物,所以在空間中近似均勻存在。一個粒子的運動是由周圍無限小的流動狀態決定的,而無限小的流動狀態是由整個宇宙的大環境決定的。因為宇宙在不斷運動變化,所以無限小的流動也在不斷變化,所以粒子的運動也在不斷變化。下面我們來舉例分析。

"

牛頓提出萬有引力,但是不明白為什麼遠距離的物體會相互作用,正常情況下是因為物質接觸產生力,不接觸憑空產生力無法理解。於是牛頓假設宇宙空間充斥著一種物質“以太”,這種物質看不見摸不著,但對物體產生作用,萬有引力也正是因為以太的運動形成的。牛頓真是了不起,但他並沒有解釋以太如何產生萬有引力。

後來,在解釋光的傳播想象時,“以太論”讓科學界走向了誤區,後來愛因斯坦否定了以太的存在,直接解釋現象,提出了相對論。於是以太被科學界所摒棄。現在回顧當時科學界關於以太的思路,是太在意以太了,所以什麼現象都要用以太解釋,解釋不出來就摒棄以太。其實相對論並不意味著以太的不存在,而相對論本身可以用以太的流動來解釋。(參考我以前的文章)

愛因斯坦一生的困惑也許很容易解開,論基本粒子的無規則必然運動

後來愛因斯坦也困惑了,他對微觀粒子運動也解釋不了了。微觀粒子運動形成了量子力學,量子力學裡,微觀粒子無規則運動,也就是隨機運動,而且會因為觀測而改變運動狀態。愛因斯坦堅決不相信隨機運動,他不相信上帝會擲塞子。他認為微觀粒子的運動一定被某種東西所決定,絕不會是隨機亂動。但眾多的實驗表明粒子確實是亂動。我也不相信粒子會隨機亂動,但我的理論裡是知道粒子運動是什麼決定的。在我的理論裡,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統一的,它們都是物質運動的表面,而不是實質。(參考我以前的文章)

為了解釋宇宙膨脹的一些問題,科學界引入了暗物質這一概念,這和“以太論”不謀而合。巧的是,在我的理論裡,宇宙空間裡均勻分佈著無限小,這和以太,暗物質相吻合。我的無限小的概念並不是借鑑以太,暗物質,也不是為了解釋物理現象而刻意假設出來的。我的無限小的概念是我幾年前推論宇宙本源時自然推理出來的,之後便很容易理解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很直觀的解釋了萬有引力現象。

下面我把我的推理過程再簡單梳理一遍。

有一天,我想象絕對靜止的狀態。一個蘋果絕對靜止不是它不同了,而且內部粒子也不動了。原子停止運動變成一個個原子,原子內部也在運動。電子停止運動會掉到原子核上,電子內部停止運動電子會分解。質子和中子由夸克組成,停止運動會分解為夸克。夸克既然是物質那必然在運動,停止運動也必然會分解為更小的物質。有物質就有運動是必然的,不存在不運動的粒子,也不存在內部不運動的粒子,所以粒子是更小的粒子運動形成的。不斷停止運動,不斷分解,會得到最小的粒子。最小的粒子停止運動沒有粒子,變成虛無。所以虛無中可以誕生無限小,無限小相互結合成更大的粒子,最後形成星球宇宙。

然後我對宇宙大爆炸理論進行了改良。宇宙起源於一點,這一點不斷釋放大量的無限小。無限小向外運動,過程中密度不斷降低,使得無限小存在的空間環境不斷變化。之後有些無限小不斷結合成更大的粒子,最後形成星辰萬物。但是依然有大部分無限小沒有結合,均勻的分佈在宇宙空間裡。結合的無限小和沒有結合的無限小構成了宇宙的大環境。

愛因斯坦一生的困惑也許很容易解開,論基本粒子的無規則必然運動

推理出宇宙空間存在無限小後,我很容易就明白了萬有引力是怎麼回事。萬有引力是無限小的流動撞擊形成的。我想象物質在不斷吸收無限小,導致周圍無限小向它流動,距離越近流動的速度越快。質量越大的物體包含的粒子越多,吸收的無限小就越多,所以周圍無限小的流速越快,引力越大。

物質吸收的無限小到哪裡去了呢?很長一段時間我覺得變成了虛無。直到前不久,我瞭解到了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得出了新的結論。微觀粒子來回跳動,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粒子在不斷吸收無限小,如果它再把吸收的無限小釋放出去,並且釋放的方向和粒子跳動方向相同,不就一切都可以解釋了嗎?想象一下,粒子朝一個方向跳動,並向這個方向釋放光速的無限小,於是跳動方向立刻改變,朝相反的方向跳動。跳動方向一變,無限小的釋放方向也立刻發生了變化,於是跳動方向再次改變。於是粒子就呈現出來回跳動的性質。

愛因斯坦一生的困惑也許很容易解開,論基本粒子的無規則必然運動

至此,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已經合二為一。它們只是對物質運動現象的一種解釋,而不是運動原因的解釋。微觀粒子的運動是受無限小的流動決定的,所呈現出來的一部分現象被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所解釋。下面我們用無限小的流動來同時解釋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你會發現如此簡單易懂,但最本質的道本就是最簡單的。

我們先回到宇宙的初始階段。那時宇宙的空間還很小,物質還以無限小的形式存在。慢慢的,有些無限小結合稱兩個無限小,新的粒子有個特性,就是可以吸收它所碰到的無限小,結合成更大的粒子。於是粒子越來越大,同時因為吸收無限小,導致周圍無限小向它流動,導致了空間無限小密度的不均勻,於是這個粒子也被無限小撞擊著流動。當這個粒子吸收了一定數量無限小後,結構已經完美,但依然在吸收著無限小,不過也在每時每刻把吸收的無限小朝運動方向釋放,於是呈現出了波動的性質。這樣的粒子我們成之為實子。實子不斷吸收無限小,形成引力,所以遠處的實子不斷靠近,結合成更大的粒子。更大的粒子也呈現出波動的性質,不過越來越不規則。最後在無限小的流動下,粒子相互結合,形成星球。

微觀粒子看似互不接觸,卻能相互作用,這是由無限小的流動決定的。無限小能穿透萬物,所以在空間中近似均勻存在。一個粒子的運動是由周圍無限小的流動狀態決定的,而無限小的流動狀態是由整個宇宙的大環境決定的。因為宇宙在不斷運動變化,所以無限小的流動也在不斷變化,所以粒子的運動也在不斷變化。下面我們來舉例分析。

愛因斯坦一生的困惑也許很容易解開,論基本粒子的無規則必然運動

如圖,實驗室裡有桌子,桌子上有一密封的玻璃罩,裡面有我們要觀測的粒子,房間裡還有一個來回移動的小車。下面我們對該粒子周圍的無限小流動狀態做一下分析。我們先確定一下大環境,銀河系外的星系離實驗的粒子太遠,短期對粒子周圍無限小的流動影響微弱。銀河系內其他星球包括太陽系內各星球對實驗粒子影響都不大,我們忽略不計。粒子在地球上,所以地球周圍的無限小整體是向地心流動的,所以粒子運動雖然沒有規則,但是也有它喜歡的運動區域。然後實驗室的房間也會影響到粒子周圍無限小的流動,但因為房間相對靜止,所以流動的改變比較微弱,可以忽略不計。房間裡的桌子等其他物體也是一樣。房間的空氣不斷流動,對粒子有一定影響。我們看下移動的小車,它也在時刻吞噬無限小,影響粒子周圍無限小的移動。因為車子來回移動,所以對粒子的影響相對較大。這時進來一個觀察者,他走向觀測的粒子,導致粒子周圍無限小的流動不斷變化。然後他觀測了該粒子的運動狀態。之後再有一個人進來,也觀測了該粒子的運動狀態。因為他們觀測的時間不同,大環境有了微弱的改變。而且他們兩個人的質量和形態不同,觀測時所站的位置也不同,所以他們觀測到的結果有所不同。

世界上沒有兩處完全相同的環境,同一個空間點不同時間所處的宇宙環境也不一樣,所以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運動的粒子,同一個粒子不同的時間處於不同的宇宙環境中,周圍無限小的流動在時刻的變化著,所以同一個粒子時刻在無規則運動,但卻不是隨機運動。個體的狀態由個體本身和所處的環境決定,人也是一樣。一個人的一言一行由這個人和他所處的環境決定,看似說的做的有無限可能,但其實是唯一的必然。任何事物都一樣,這個理論可以稱之為個體環境論。個體的狀態由個體本身,以及個體所處的環境決定,個體的運動狀態是一個唯一必然的結果。

最後我們來解釋下量子的糾纏。兩個基本粒子相互纏繞運動,沒有規則。為什麼會纏繞運動呢?我們想象一下,兩個粒子因為引力的作用逐漸靠近,同時因為時刻朝運動方向釋放無限小而具有波動的性質。因為粒子朝運動方向釋放無限小,所以這兩個粒子註定不會撞在一起。快撞到後運動方向迅速改變,之後再改變。但這兩個粒子並不是像彈簧一樣來回移動,因為他們還受到周圍無限小的撞擊力,而無限小的流動又在不斷改變,所以他們就相互圍繞做無規則運動。粒子相互纏繞做無規則運動形成更大的粒子。

所以基本粒子的運動不是無規則的隨機運動,而且無規則的必然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