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 MEDIA要利用國際優勢建立新的競爭壁壘,“簽約單個網紅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創公司2.0

YouTube 基金 投資 科技 三聲 三聲 2017-08-03

作為國內最早提出MCN概念的短視頻生產機構,VS MEDIA希望能在風口上成為最後的贏家

作者 | 劉丹如

2016年,VS MEDIA在國內提出MCN的概念時,公司創始人黃雅芬還被不少人提問“什麼是MCN”。時隔一年,短視頻迎來風口,數百家MCN平地崛起,MCN不再是個新鮮概念,但VS MEDIA卻認為當下的MCN模式需要轉型,以應對國內更為複雜的短視頻生態。

VS MEDIA要利用國際優勢建立新的競爭壁壘,“簽約單個網紅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創公司2.0

黃雅芬對於互聯網有著深刻的理解,她曾經是雅虎香港首位員工、TVB.com首席執行官。在她看來,國內目前短視頻內容的需求量非常大,但供應量卻不夠,依靠單個網紅生產的內容質量極其低下且變現困難,“我們要找到一個突破點,這個突破點在哪兒呢”?

VS MEDIA的答案是將MCN從1.0 升級為2.0。在1.0時代,MCN主要以簽約個人網紅為主,最終的內容產出要根據網紅個人的生產能力。而在2.0的時代,黃雅芬認為:“我們主要以內容為主,把不同的創作人集合在一起創作內容。”

2016年,VS MEDIA並沒有像其他機構一樣,簽約很多網紅,而是把重點放在尋找有能力創作內容的人才上。黃雅芬說:“我們要做的就是UGC-PGC-IP模式,一年前已經在做而現在我們有了很好的基礎。” 目前VS MEDIA擁有700多個創作人,每個月可以生產3千小時的內容,在亞洲區有超過1000個商業合作伙伴。

短視頻2.0時代是以內容為中心。

VS MEDIA 2013年6月就在香港成立,是全球首個以華人創作人為主的MCN。2016年6月獲得了華人文化控股集團戰略投資,正式進軍內地市場。作為最早引進MCN概念的公司之一,黃雅芬認為“短視頻的爆發時代,MCN角色只會越來越重要。”

VS MEDIA要利用國際優勢建立新的競爭壁壘,“簽約單個網紅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創公司2.0

黃雅芬總結過去一年VS MEDIA 在內地的發展時表示,獲得華人文化的投資後,他們就與李宇春合作拍第一支VR的MV,在中國發布的時候有超過一億的流量。2016年8月,VS MEDIA 又獲得了海外Discovery的基金。

在內地探索了一年後,黃雅芬認為2017年是短視頻的爆發年。“目前微博有20%的流量來自短視頻,而這個佔比還在不斷上升。”黃雅芬認為目前整個中國對短視頻的需求是很高,但內容供應量不夠。

根據VS MEDIA 對內地短視頻市場的觀察,他們認為目前除了內容供應量不夠之外,大多數短視頻內容都以搞笑內容為主,質量較低。在這種情況下,短視頻的變現就會受到影響。黃雅芬說:“在中國很多的廣告主認為目前大多數短視頻內容質量較低,不適宜品牌投放,所以很多廣告主還是觀望態度。”一方面是廣告主投放意願不強,另一方面平臺也缺乏完善的分成制度。在國外,YouTube的55%的廣告費直接分給創作人,而中國很多平臺並沒有完善的分成制度,這些都影響了短視頻的變現 ,從而導致短視頻內容生態陷入惡性循環。

從變現角度來看,目前個人網紅的商業價值很難持續,僅有少部分頭部網紅有變現能力,黃雅芬說:“每個人想要跟Papi醬合作,但Papi醬的一個原生廣告是300萬起。品牌想找頭部網紅,但頭部的網紅又太貴,其他的網紅他們又也不認識。VS MEDIA認為這種情況導致整個行業沒有獲得很好的發展。

“我們的突破點在哪兒?”黃雅芬認為關鍵不在於簽約多少的個人網紅,而在於能夠聚集有創作能力的人共同打造短視頻IP 。2016年,他們先後嘗試了短視頻劇《別再叫我網紅》和短視頻旅遊IP《閨密女行團》這樣以內容為核心的短視頻。2017年5月他們又和Discovery合作的短視頻IP“探吧”,均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黃雅芬看來,MCN2.0有幾大關鍵因素。第一是內容,第二是增值服務,MCN的最大價值在於讓創作者們變得更專業,拿到更多的資源;第三是一定要有流量,有流量才有盈利。而拋開前面三點之外,在內容上VS MEDIA由於在臺灣和香港都有公司,所以和很多外國的MCN也有合作,他們在海外有著獨特的內容資源和優勢,可以通過引進海外資源補充國內內容不足的問題。

相比去年以個人網紅為中心的MCN1.0,VS MEDIA目前完全轉變了與內容創作者的工作模式和簽約模式。在模式上,工作重點從個人轉向IP的打造。在整個IP下,可能有不同的創作人和網紅去合作,而不必押注在同一個網紅身上。不同於以往直接簽約的模式,現在VS MEDIA採取了三種模式與創作者進行合作。

“一個是合作關係,我們用我們的基金來給優秀的內容創作者拍他的腳本,之後版權是我們共同擁有。第二種是如果他有很好的創作能力,我們會把他變成我們獨家的創作合作伙伴,他所有的東西我們幫他處理的。第三種是為沒有持續創作能力的創作人提供工作室或者公司,讓個人創作者轉變為可持續發展的創作公司。”黃雅芬說。

與海外平臺和MCN合作

隨著短視頻被推上風口,無論是平臺之間的競爭,還是MCN之間的流量之爭都越來越激烈。黃雅芬說,去年VS MEDIA提出MCN的概念時,行業內對這個詞還很陌生,但今年已經上上百個MCN機構湧現出來,這對於VS MEDIA而言,同樣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VS MEDIA要利用國際優勢建立新的競爭壁壘,“簽約單個網紅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創公司2.0

相較於國內大多以泛娛樂內容為重心的MCN機構,VS MEDIA給自己的定位是中高端生活類內容。“重視生活品質”是VS MEDIA短視頻內容的一個重要特點,側重於旅遊、生活、運動與健康等垂直領域,目前做的最好的是旅遊。“我們和現在主流的MCN有很大的差異,我們的受眾主要是一線、二線城市,我們合作的品牌也是比較國際化的國際品牌,所以在內容方面我們在尋找接地氣和國際化的平衡點,內容品質要更高級一些”。

在VS MEDIA看來,他們除了擁有先發優勢,最重要的就是海外資源。目前他們在海外的合作平臺有YouTube、Instagram、Facebook、雅虎,除了平臺,VS MEDIA與海外很多MCN也建立了合作。黃雅芬說“海外的MCN有很多海外的創作人他們與中國進行合作,通過他們創作內容的經驗把中國人的內容創作能力提高。”

以今年5月VS MEDIA和美國探索頻道共同做的“探吧”為例,內容素材都是來自於Discovery,再通過和內地的創作人合作,重新打磨腳本,讓內容本地化,通過不同的平臺進行傳播。區別於此前國內引進國外短視頻素材只進行簡單加工不同,探吧進一步放大了海外短視頻素材的影響力。

除了將海外的資源引入內地,VS MEDIA另一個定位是把中國好的內容通過與海外創作人合作帶出海外。黃雅芬介紹說,“今年我們做的BEAUTIFUL CHINA(“迷人的中國”),就是通過海外的旅遊創作人合作將中國風土人情帶到海外。”

從商業價值來看,海外品牌要進到中國,而中國也有很多品牌渴望走到外面。黃雅芬認為通過VS MEDIA海外資源可以把中國好的東西帶出海外,與此同時,VS MEDIA本身也可以建立競爭壁壘。

在國外,圍繞單個平臺(YouTube)的MCN模式已經十分完整。MCN都有很清晰的商業模式,而在中國,由於行業發展仍舊處於初期,且平臺眾多,環境也更為複雜。黃雅芬認為目前國內MCN行業相對混亂,在她看來未來考驗各家機構能否生存的核心是變現能力。“如果沒有變現能力,一部分MCN會慢慢被淘汰,會有10家-20家很精準定位的MCN出來,這些機構將會和品牌很好的合作。我相信VS MEDIA會是其中一家,因為定位很清晰的MCN才能在行業生態裡把內容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