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有一種力量,讓美國隊倒在了半路上。

在四分之一決賽輸給法國隊後,波波維奇一定想到了如今算來已夠遙遠的2002年。那時候,他還習慣把連颳得精光,隱在彼時美國隊主帥喬治·卡爾的身後,偶爾會提醒幾句,就像如今他身邊的史蒂夫·科爾一樣。

那一次,以“夢”字頭出征的美國隊倒在了四分之一決賽。今年,人們倒是從一開始就沒想著,這支美國隊與“夢”有關。

"

總有一種力量,讓美國隊倒在了半路上。

在四分之一決賽輸給法國隊後,波波維奇一定想到了如今算來已夠遙遠的2002年。那時候,他還習慣把連颳得精光,隱在彼時美國隊主帥喬治·卡爾的身後,偶爾會提醒幾句,就像如今他身邊的史蒂夫·科爾一樣。

那一次,以“夢”字頭出征的美國隊倒在了四分之一決賽。今年,人們倒是從一開始就沒想著,這支美國隊與“夢”有關。

美國男籃輸完記住什麼教訓?沒內線不行,輕視“配角”更不行

所以,波波維奇和美國隊,是不是可以輸得無所謂,輸得無負擔?

甚至,正好可以讓美國籃協更重視一點點,讓NBA的大牌球星們更積極一點點。退出,退出,你們看到任意退出後的這副難堪了吧。

最終湊齊的這撥人,說實話真不是弱雞,肯巴·沃克是新鮮的全明星,米切爾、塔圖姆們遲早會進全明星,洛佩斯也進過全明星,哪怕你說這是歷屆NBA版美國男籃最弱的一支,他們也要比范甘迪之前統領的征戰美洲預選賽的美國隊強上若干倍吧。可是,那支球隊在預選賽裡見誰滅誰哦。

所以,你可以認為是實力問題,換到明年,杜蘭特、庫裡、哈登、濃眉哥們齊齊出戰,今年的問題一秒內就成為談笑的話題。但你也可以認為不是實力問題,因為法國隊再被波波維奇稱讚為“我所見過的歷史最強法國隊”,他們的球員個人平均實力也一定在美國隊之下。

而且,至少我個人更願意相信,哪怕法國隊不曾擊敗美國隊,澳大利亞隊也很有機會贏他們。再即便不是澳大利亞隊,與美國隊同樣失意的塞爾維亞隊也還會讓波波維奇很難受一番。這些球隊,足以提醒美國隊、甚至美國籃球,他們在世界大賽中往後會遇到越來越多的考驗。接下來,不妨隨便說上幾條--

"

總有一種力量,讓美國隊倒在了半路上。

在四分之一決賽輸給法國隊後,波波維奇一定想到了如今算來已夠遙遠的2002年。那時候,他還習慣把連颳得精光,隱在彼時美國隊主帥喬治·卡爾的身後,偶爾會提醒幾句,就像如今他身邊的史蒂夫·科爾一樣。

那一次,以“夢”字頭出征的美國隊倒在了四分之一決賽。今年,人們倒是從一開始就沒想著,這支美國隊與“夢”有關。

美國男籃輸完記住什麼教訓?沒內線不行,輕視“配角”更不行

所以,波波維奇和美國隊,是不是可以輸得無所謂,輸得無負擔?

甚至,正好可以讓美國籃協更重視一點點,讓NBA的大牌球星們更積極一點點。退出,退出,你們看到任意退出後的這副難堪了吧。

最終湊齊的這撥人,說實話真不是弱雞,肯巴·沃克是新鮮的全明星,米切爾、塔圖姆們遲早會進全明星,洛佩斯也進過全明星,哪怕你說這是歷屆NBA版美國男籃最弱的一支,他們也要比范甘迪之前統領的征戰美洲預選賽的美國隊強上若干倍吧。可是,那支球隊在預選賽裡見誰滅誰哦。

所以,你可以認為是實力問題,換到明年,杜蘭特、庫裡、哈登、濃眉哥們齊齊出戰,今年的問題一秒內就成為談笑的話題。但你也可以認為不是實力問題,因為法國隊再被波波維奇稱讚為“我所見過的歷史最強法國隊”,他們的球員個人平均實力也一定在美國隊之下。

而且,至少我個人更願意相信,哪怕法國隊不曾擊敗美國隊,澳大利亞隊也很有機會贏他們。再即便不是澳大利亞隊,與美國隊同樣失意的塞爾維亞隊也還會讓波波維奇很難受一番。這些球隊,足以提醒美國隊、甚至美國籃球,他們在世界大賽中往後會遇到越來越多的考驗。接下來,不妨隨便說上幾條--

美國男籃輸完記住什麼教訓?沒內線不行,輕視“配角”更不行

首先,集訓時間長短似乎並不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理由。你想,美國隊集訓時間的確不夠長,可諸如法國、澳大利亞、塞爾維亞、西班牙這些球隊呢,他們的最出色球員不也同樣在NBA苦熬著漫長的賽季、無法抽身去參加預選賽?

但是,歐洲、南美那些強隊,畢竟還是有一點比美國隊佔優的—他們都有自己長期相對固定的技戰術風格,球員因為從小在類似的籃球氛圍中接受薰陶,他們回到國家隊要適應的時間更短,而且“先體系、後個人”的理念也會讓他們的個人特點更顯價值。在這一點上,一切以個人能力為基礎的美國籃球,顯然吃了虧,尤其是在這支美國男籃並沒有納入任何超級球星的前提下。

第二,其實是前一點息息相關的。法國隊能贏美國隊,大家在誇耀戈貝爾的一夫當關之外,更加津津樂道的是福尼耶和德科洛的雙星閃耀,還有尼利基納的橫空出世。因為,後三位的表現都要比他們印象中至少強大了一個等級。

"

總有一種力量,讓美國隊倒在了半路上。

在四分之一決賽輸給法國隊後,波波維奇一定想到了如今算來已夠遙遠的2002年。那時候,他還習慣把連颳得精光,隱在彼時美國隊主帥喬治·卡爾的身後,偶爾會提醒幾句,就像如今他身邊的史蒂夫·科爾一樣。

那一次,以“夢”字頭出征的美國隊倒在了四分之一決賽。今年,人們倒是從一開始就沒想著,這支美國隊與“夢”有關。

美國男籃輸完記住什麼教訓?沒內線不行,輕視“配角”更不行

所以,波波維奇和美國隊,是不是可以輸得無所謂,輸得無負擔?

甚至,正好可以讓美國籃協更重視一點點,讓NBA的大牌球星們更積極一點點。退出,退出,你們看到任意退出後的這副難堪了吧。

最終湊齊的這撥人,說實話真不是弱雞,肯巴·沃克是新鮮的全明星,米切爾、塔圖姆們遲早會進全明星,洛佩斯也進過全明星,哪怕你說這是歷屆NBA版美國男籃最弱的一支,他們也要比范甘迪之前統領的征戰美洲預選賽的美國隊強上若干倍吧。可是,那支球隊在預選賽裡見誰滅誰哦。

所以,你可以認為是實力問題,換到明年,杜蘭特、庫裡、哈登、濃眉哥們齊齊出戰,今年的問題一秒內就成為談笑的話題。但你也可以認為不是實力問題,因為法國隊再被波波維奇稱讚為“我所見過的歷史最強法國隊”,他們的球員個人平均實力也一定在美國隊之下。

而且,至少我個人更願意相信,哪怕法國隊不曾擊敗美國隊,澳大利亞隊也很有機會贏他們。再即便不是澳大利亞隊,與美國隊同樣失意的塞爾維亞隊也還會讓波波維奇很難受一番。這些球隊,足以提醒美國隊、甚至美國籃球,他們在世界大賽中往後會遇到越來越多的考驗。接下來,不妨隨便說上幾條--

美國男籃輸完記住什麼教訓?沒內線不行,輕視“配角”更不行

首先,集訓時間長短似乎並不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理由。你想,美國隊集訓時間的確不夠長,可諸如法國、澳大利亞、塞爾維亞、西班牙這些球隊呢,他們的最出色球員不也同樣在NBA苦熬著漫長的賽季、無法抽身去參加預選賽?

但是,歐洲、南美那些強隊,畢竟還是有一點比美國隊佔優的—他們都有自己長期相對固定的技戰術風格,球員因為從小在類似的籃球氛圍中接受薰陶,他們回到國家隊要適應的時間更短,而且“先體系、後個人”的理念也會讓他們的個人特點更顯價值。在這一點上,一切以個人能力為基礎的美國籃球,顯然吃了虧,尤其是在這支美國男籃並沒有納入任何超級球星的前提下。

第二,其實是前一點息息相關的。法國隊能贏美國隊,大家在誇耀戈貝爾的一夫當關之外,更加津津樂道的是福尼耶和德科洛的雙星閃耀,還有尼利基納的橫空出世。因為,後三位的表現都要比他們印象中至少強大了一個等級。

美國男籃輸完記住什麼教訓?沒內線不行,輕視“配角”更不行

其實都是NBA的熟人。福尼耶在魔術是骨幹不算核心,尼利基納在尼克斯被培養不被看好,德科洛更是在馬刺、猛龍淺嘗輒止後回了歐洲。然而,這場遭遇戰裡,福尼耶上半場簡直好似科比,德科洛雖然失誤不少卻展現了大心臟,尼利基納更是用連續驚豔的三分讓他在NBA“不會投籃”的標籤極度尷尬。

事實上,他們如今面對美國隊所展現出的能力,有些的確放在NBA很難讓球隊有信心供他們發揮,因為NBA習慣了充實“極致優勢”,這些難以成為球隊當家人物、又是“外籍”身份的球員,便很難有全面展示自我的空間,長此以往,他們的角色和真實實力必然會出現錯位,在NBA也只能充當插科打諢的配角、甚至被淘汰。

可一旦,他們回到國家隊裡,淡定的是他們的教練和隊友,而美國隊只能是,一次接一次地錯愕。

"

總有一種力量,讓美國隊倒在了半路上。

在四分之一決賽輸給法國隊後,波波維奇一定想到了如今算來已夠遙遠的2002年。那時候,他還習慣把連颳得精光,隱在彼時美國隊主帥喬治·卡爾的身後,偶爾會提醒幾句,就像如今他身邊的史蒂夫·科爾一樣。

那一次,以“夢”字頭出征的美國隊倒在了四分之一決賽。今年,人們倒是從一開始就沒想著,這支美國隊與“夢”有關。

美國男籃輸完記住什麼教訓?沒內線不行,輕視“配角”更不行

所以,波波維奇和美國隊,是不是可以輸得無所謂,輸得無負擔?

甚至,正好可以讓美國籃協更重視一點點,讓NBA的大牌球星們更積極一點點。退出,退出,你們看到任意退出後的這副難堪了吧。

最終湊齊的這撥人,說實話真不是弱雞,肯巴·沃克是新鮮的全明星,米切爾、塔圖姆們遲早會進全明星,洛佩斯也進過全明星,哪怕你說這是歷屆NBA版美國男籃最弱的一支,他們也要比范甘迪之前統領的征戰美洲預選賽的美國隊強上若干倍吧。可是,那支球隊在預選賽裡見誰滅誰哦。

所以,你可以認為是實力問題,換到明年,杜蘭特、庫裡、哈登、濃眉哥們齊齊出戰,今年的問題一秒內就成為談笑的話題。但你也可以認為不是實力問題,因為法國隊再被波波維奇稱讚為“我所見過的歷史最強法國隊”,他們的球員個人平均實力也一定在美國隊之下。

而且,至少我個人更願意相信,哪怕法國隊不曾擊敗美國隊,澳大利亞隊也很有機會贏他們。再即便不是澳大利亞隊,與美國隊同樣失意的塞爾維亞隊也還會讓波波維奇很難受一番。這些球隊,足以提醒美國隊、甚至美國籃球,他們在世界大賽中往後會遇到越來越多的考驗。接下來,不妨隨便說上幾條--

美國男籃輸完記住什麼教訓?沒內線不行,輕視“配角”更不行

首先,集訓時間長短似乎並不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理由。你想,美國隊集訓時間的確不夠長,可諸如法國、澳大利亞、塞爾維亞、西班牙這些球隊呢,他們的最出色球員不也同樣在NBA苦熬著漫長的賽季、無法抽身去參加預選賽?

但是,歐洲、南美那些強隊,畢竟還是有一點比美國隊佔優的—他們都有自己長期相對固定的技戰術風格,球員因為從小在類似的籃球氛圍中接受薰陶,他們回到國家隊要適應的時間更短,而且“先體系、後個人”的理念也會讓他們的個人特點更顯價值。在這一點上,一切以個人能力為基礎的美國籃球,顯然吃了虧,尤其是在這支美國男籃並沒有納入任何超級球星的前提下。

第二,其實是前一點息息相關的。法國隊能贏美國隊,大家在誇耀戈貝爾的一夫當關之外,更加津津樂道的是福尼耶和德科洛的雙星閃耀,還有尼利基納的橫空出世。因為,後三位的表現都要比他們印象中至少強大了一個等級。

美國男籃輸完記住什麼教訓?沒內線不行,輕視“配角”更不行

其實都是NBA的熟人。福尼耶在魔術是骨幹不算核心,尼利基納在尼克斯被培養不被看好,德科洛更是在馬刺、猛龍淺嘗輒止後回了歐洲。然而,這場遭遇戰裡,福尼耶上半場簡直好似科比,德科洛雖然失誤不少卻展現了大心臟,尼利基納更是用連續驚豔的三分讓他在NBA“不會投籃”的標籤極度尷尬。

事實上,他們如今面對美國隊所展現出的能力,有些的確放在NBA很難讓球隊有信心供他們發揮,因為NBA習慣了充實“極致優勢”,這些難以成為球隊當家人物、又是“外籍”身份的球員,便很難有全面展示自我的空間,長此以往,他們的角色和真實實力必然會出現錯位,在NBA也只能充當插科打諢的配角、甚至被淘汰。

可一旦,他們回到國家隊裡,淡定的是他們的教練和隊友,而美國隊只能是,一次接一次地錯愕。

美國男籃輸完記住什麼教訓?沒內線不行,輕視“配角”更不行

第三,波波維奇應該意識到,明年再戰奧運,他必須選擇至少兩個足夠出色的大個子內線。因為,打國際比賽,真的不能沒有內線。

戈貝爾無疑讓美國隊吃足了苦頭,澳大利亞隊熱身賽能贏美國隊,也是因為在米爾斯神準之外、內線擺著貝恩斯和博格特,塞爾維亞之前被看好更是因為他們坐擁約基奇。難道,你會覺得這純屬巧合?

畢竟,FIBA的比賽,內線是會比NBA更擁擠的,身高、塊頭和對抗能力是更有意義的。美國隊的“五小”之前打那些對手無往不利,可是遇上法國隊,上半場就輸了差不多10個籃板,不被動才怪。

你可以說,之前老K教練用詹姆斯、安東尼打內線也管用,但你能找出NBA今後還有幾個能像那哥倆兒一樣用?哪怕找出來了,還得教著他們怎麼打FIBA的比賽。

當年老K走過一遍的路,波波維奇看來也難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