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軍銜打仗就會亂套?導致對越反擊戰傷亡增大?其實你錯了

Jeep指揮官 英雄連 迫擊炮 抗日戰爭 歷史 南疆烽煙正十年 2019-07-05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軍隊不能沒有軍銜,尤其是打仗不能沒有軍銜。要是不掛上這塊牌牌,軍官的職務就無法體現,就會導致部隊的指揮關係發生嚴重混亂,從而致使戰鬥失敗,招致重大傷亡。

這種廣為流傳,被很多人深信不疑的軍銜決定論的代表性觀點如下:

(1979年的中越戰爭中)中國軍隊的軍服沒有軍銜識別符號,指揮官都是從本單位挑選出來的,士兵籍此來辨認自己的指揮官。作戰中指揮官陣亡後,作戰單位也隨之解體,士兵不承認新來的陌生人是他們的長官,由此產生的混亂狀態也是中國軍隊遭受傷亡的原因之一。

沒有軍銜打仗就會亂套?導致對越反擊戰傷亡增大?其實你錯了

這是徹頭徹尾的謬論!軍銜決定的是等級不是職務,而決定指揮關係的是職務不是等級,職務也不一定非要通過軍銜才能體現或者證明。職務在指揮中起決定作用,軍銜作為一種符號起輔助或補充作用。軍銜有,可,無,亦可,和指揮沒有必然聯繫。把軍銜視作指揮的必要條件,認為沒有軍銜就不能保證指揮關係順暢的觀點是大錯特錯、極其荒謬的。

軍銜決定論的鼓吹者們和擁躉們,可以說是連解放軍戰史的起碼常識都不具備。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國工農紅軍有沒有軍銜?抗日戰爭時期的八路軍、新四軍、華南遊擊隊有沒有軍銜?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軍有沒有軍銜?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志願軍有沒有軍銜?怎麼就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越打越猛,越打越壯?

沒有軍銜打仗就會亂套?導致對越反擊戰傷亡增大?其實你錯了

解放軍戰史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軍銜沒有他們以為的那麼重要,和指揮不間斷沒有必然聯繫,沒有軍銜照樣可以指揮順暢,搞好建設,打好勝仗。所謂沒有軍銜就會導致指揮混亂,不過是他們自己腦補的產物而已。

那麼,沒有軍銜的解放軍是怎麼保證指揮不間斷、組織不渙散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就五個字:幹部代理人。

戰前,要確定師以下部隊各級主官幹部的代理人,從而避免在戰鬥中因為出現幹部傷亡而失去指揮。幹部代理人的人選,連以下的要在軍人大會上宣佈;營以上的要在黨委會上或者幹部中公佈,讓幹部戰士都做到心裡有數。戰鬥中,幹部犧牲或者負傷下火線後,立即由代理人接替指揮,並上報審批任職。比如:

沒有軍銜打仗就會亂套?導致對越反擊戰傷亡增大?其實你錯了

在著名的代乃阻擊戰中,39師奉命阻擊越軍王牌316A師東進。117團2連先是和116團6連在代乃東南諸高地並肩戰鬥,接著又繼續堅守五天,打退了越軍316A師148團12次衝擊,取得斃敵291人的戰果,陣地始終巋然不動,堅決控制了10號公路。戰後全連榮立集體一等功,被中央軍委授予“守如泰山英雄連”榮譽稱號。

我們來看看該連在戰鬥中是如何做到指揮順暢的:連長林賢睦犧牲後,代理副連長、1排長王順蛟立即接替指揮;王順蛟光榮犧牲後,2排長楊金洪馬上代理;楊金洪也負傷之後,由從後面趕上來的副連長李玉明接替指揮;李玉明不久也負了傷,接著由3排長靳濤代理職務,指揮全連繼續堅持戰鬥。在前後歷時5天的阻擊戰中,除了連排幹部之外,2連還先後有14名正副班長代理排長指揮,及時指定了15名戰士代理正副班長。

沒有軍銜打仗就會亂套?導致對越反擊戰傷亡增大?其實你錯了

再看看163師488團7連,這個連先是穿插至探壟,為保障主力圍殲同登之敵作出了突出貢獻;後來又奮戰諒山北市區,固守奇窮河鐵橋,連戰連捷,取得殲敵470餘名的重大戰果,被中央軍委授予“能攻善守英雄連”榮譽稱號。

由於在激烈的戰鬥中,幹部、骨幹傷亡較大,他們先後調整18名班長、7名副班長,提幹5名,提職3名,始終做到組織不亂,指揮不斷,戰鬥力不減。

像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多看一點解放軍的戰史,對這一做法自然不會感到陌生,非要把軍銜和指揮硬扯到一起,只能暴露自己對解放軍戰史的無知。幹部代理人是被歷史無數次證明的確保指揮穩定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即便是在1988年恢復軍銜制之後,制定幹部代理人方案依舊是部隊戰時幹部工作的重要環節,以確保戰中組織不渙散,指揮不間斷。

沒有軍銜打仗就會亂套?導致對越反擊戰傷亡增大?其實你錯了

或許有人要提出疑問,你說的是同一個分隊的情況,是熟人彼此之間的情況,要是來自不同建制單位的陌生人臨時聚集到一起,在沒有軍銜的情況下怎麼識別指揮員呢?這個問題同樣很簡單,如果是不同建制單位需要組織協同,便由各單位負責人碰頭成立臨時黨支部作為領導核心,同時自報職務,由職務最高者負責指揮,比如:

在121師的戰役穿插行動中,361團後勤二梯隊和部分戰鬥連隊人員於2月18日晚被阻於宗梅吊橋以西,當時一共有來自19個單位的298人,另外還有百餘名掉了隊的民工。這樣的情況陌生不陌生?相當陌生了吧?你看人家是怎麼做的?不是因為陌生就互不服氣,就各自為政,就自行其是,就自我瓦解,而是馬上碰頭成立臨時黨支部,推舉100迫擊炮連指導員徐家欽為書記。

在他的統一領導下組織防禦,各單位帶隊幹部分工負責,彼此密切協同,當天晚上連續打退越軍3次進攻,取得殲敵65人的戰果,爾後安全找到主力部隊。看到沒有?陌生是不是問題?是不是沒有軍銜就必然混亂?當然,有些人是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觀點的。他會說你這開會是浪費時間,有軍銜大家一目瞭然,就不用開會了。說這種話的人其實沒有一點軍事常識,明確任務、組織協同八個字的意思先了解一下?

沒有軍銜打仗就會亂套?導致對越反擊戰傷亡增大?其實你錯了

和人民軍隊積極主動的戰鬥作風比起來,和人民軍隊行之有效的幹部代理人做法比起來,和黨團組織的凝聚作用比起來,和黨團員的帶頭作用比起來,那塊牌牌算得了個什麼?(你肩膀上扛著兩塊牌牌,能夠一眼看出你的等級或者大致的職務,但你不敢站出來指揮,這塊牌牌有什麼用?)

按照軍銜決定論的觀點,軍銜是指揮的必要條件,解放軍哪裡還能打勝仗?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