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的北馬與10歲的F1新加坡站:體育,點亮城市之光的文化地標

體育產業生態圈www.ecosports.cn

37歲的北馬與10歲的F1新加坡站:體育,點亮城市之光的文化地標

體育,不僅是拉動城市旅遊消費的活性因子,更是點亮城市文化之光的最佳地標。

本週,圈哥分別親歷了F1新加坡站與北京馬拉松,用自己的所見所聞,譜寫了這樣一份賽事與城市的交響曲與啟示錄。

文/ 郭陽

在這個星球上,無數體育賽事每天都在各個城市裡發生著。這些比賽讓參與者揮汗如雨,讓觀看者激情吶喊,讓組織者奔波忙碌。而在比賽的背後,承載賽事的城市,又與賽事相互作用,發生了怎樣的化學反應呢?

過去的一週,圈哥前幾日在新加坡參加All That Matters文化產業峰會,作為唯一的國內受邀體育商業媒體,在峰會上傾聽了F1總裁Chase Carey有關新加坡站的種種看法,也在參會的4天裡穿行在城市之間,親眼看著一座F1賽道在城市中拔地而起,感受到了這個落戶10年的賽事對於城市究竟有著怎樣的切實影響。

37歲的北馬與10歲的F1新加坡站:體育,點亮城市之光的文化地標

體育產業生態圈作為國內獨家體育商業媒體合作伙伴,參加了此次All That Matters峰會

回到北京,又在風和日麗的秋日週末恰逢北京馬拉松,37歲的北京馬拉松,也在萬里無雲的藍天下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魅力。朋友圈的刷屏,微信運動裡數十位“5萬+”步數的朋友,都展示著這項賽事正在滲透進北京城生活的方方面面。

37歲的北馬與10歲的F1新加坡站:體育,點亮城市之光的文化地標

於是,我們不妨拿同在這個週末上演的賽事,F1新加坡站與北京馬拉松對比,這一個觀賞型賽事、一個參與型賽事,可以比較完整的探討一下賽事與城市之間奇妙的變奏曲。

市中心平地起賽道,F1新加坡站帶動旅遊業

雖說對新加坡面積小有所耳聞,但長久混跡“大帝都”,一下飛機還是被驚著了——從樟宜機場到市中心只要20分鐘?!連忙查了查面積與人口,新加坡791平方千米,人口590萬人,也就是說,從面積上看,1.641萬平方千米的北京相當於22個新加坡,不過北京超2000萬的人口,倒只是新加坡的4倍。

37歲的北馬與10歲的F1新加坡站:體育,點亮城市之光的文化地標

機場回城的路上,花草豐茂,空氣清新,的哥也興致勃勃的問:“你這次來是看F1的嗎?”得到我否定的答覆之後,的哥連連搖頭直呼“太可惜”,“今年剛好是新加坡站的第10年,比賽肯定熱鬧的很,還有Ariana Grande、OneRepublic、Calvin Harris等表演。”

的確,作為少有的夜賽+街道賽,新加坡站可以說是別具特色。你很難想象,新加坡市中心的彈丸之地,可以在一週左右的時間裡被生生搭建一個城市賽道出來。

37歲的北馬與10歲的F1新加坡站:體育,點亮城市之光的文化地標

左側是連夜施工中的賽道,右側是擁擠的水洩不通的道路,因此回程筆者往往都是選擇步行,或者騎摩拜等共享單車

後面連續幾天出行時,的哥仍然會主動談起即將到來的F1。而因為道路越封越多,從賓館到會場的打車時間也一天長過一天。到會議的第三天,圈哥遲到了整整半小時,但抵達會場之後會議還沒開始——大家都因封路被困在了路上。

因為交通不便,不少的哥的確表達了不滿,但他們中的一些人也表示理解:“不方便?這就得靠啥吃啥!新加坡什麼也沒有,就要辦比賽才行。比賽那幾天,賓館那麼貴,都還是能爆滿。”相較於封路,他們對於新加坡版滴滴“Grab”的抱怨,或許還要更多一些。

37歲的北馬與10歲的F1新加坡站:體育,點亮城市之光的文化地標

的確,主辦F1賽事對新加坡而言的確是政府行為。由於F1賽事收入中的門票、轉播和廣告費用都會被F1公司分走,來對車隊進行獎金分配,而主辦方還要交上千萬美元的承辦費用,並承擔主辦比賽的場地等成本。具體而言,新加坡站是夜賽,還有巨大的燈光費用。整體算下來,新加坡站總成本大約在1.05億美元,因此舉辦F1賽事本身很難盈利。

但如果考慮到賽事帶動的航空、旅遊、餐飲以及娛樂等巨大的消費,就從宏觀上為國家、為城市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收入。因此,新加坡政府也願意承擔辦賽成本中60%的部分,畢竟,比賽的三天裡,每天會為新加坡吸引來10萬左右的觀賽遊客,以及巨大的國際影響力。這讓新加坡不再是一個轉機中心,而成為了可以逗留、觀光、過夜的旅遊城市,也是國際體育的核心與焦點。

對於觀賞性賽事而言,雖然無論是辦賽成本,還是公共設施方面都會為城市帶來不小的壓力,但由於對旅遊業的高度拉動作用巨大,也得到了各國的高度重視。一句流傳的話語是——“擁有一項賽事就像擁有一臺印鈔機。”

37歲的北馬與10歲的F1新加坡站:體育,點亮城市之光的文化地標

10週年夜賽的紀念板,你都能認出誰來?

由於政府的巨大支持,F1自然很願意把賽事放到新加坡來,近年間,F1拋棄了不少傳統賽道,把重心逐漸向亞洲傾斜。而隨著新加坡承辦F1已經進入第10個年頭,這也意味著他們的第二個5年合約也行將到期。

在All That Matters峰會上,F1總裁Chase Carey表示,新加坡城市非常壯觀,音樂會等娛樂環節很贊,夜賽的設置充滿了想象力,因此在自由媒體收購F1之後的頭一年,雙方會很願意討論繼續合作的問題。而會後最新的消息是,雙方已經簽訂了4年的續約協議。

37歲的北馬與10歲的F1新加坡站:體育,點亮城市之光的文化地標

Chase Carey在All That Matters上接受採訪

此外Carey主席也表示,中國和美國是F1另外兩個關注的重心。未來F1會聚焦於亞洲、美國和歐洲,但韓國和印度的兩站比賽短期還是不會恢復。

從他的表態來看,F1與中國上海站的合作,應該會在未來持續下去。而想要獲得新加坡站這樣的旅遊效應與影響力,咱們的上海站、乃至其他國內的觀賞型體育賽事需要學習借鑑的,無疑還有很多、很多。

商業化的北馬,四九城裡的文化奔騰

天公作美,2017年的北京馬拉松又迎來一個空氣清新的好天氣,霧霾散去,藍天紅瓦,今日的京城無疑成為了北京馬拉松的最佳背景牆。

從2010年開始,被稱為“國馬”的北馬,把名稱從“北京國際馬拉松”改為“北京馬拉松”,卓顯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在身份方面,今年北馬成為了世界唯一的大洲馬拉松聯盟——亞洲馬拉松大滿貫(APM)的首站賽事,也是由中國田徑協會創建並主辦、北京環奧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獨家運營的“中國馬拉松大滿貫”的首站比賽。

近10萬人報名抽籤,中籤的3萬運動員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不用再強調“國際”二字,北馬的國際範兒卻更濃了。

37歲的北馬與10歲的F1新加坡站:體育,點亮城市之光的文化地標

摩洛哥選手博納瑟奪得男子組冠軍

相較於過去幾年,北馬在商業化方面無疑也日益成熟。

據統計, 2010年至2017年北京馬拉松的贊助商由6家持續增長至18家,除了冠名贊助商華夏幸福,還擁有頂級合作伙伴、官方贊助商與賽事支持商三個層級,涵蓋了飲料、醫療、保險等各個產業鏈環節。

商業化方面的成熟,幫助北馬成為了真正更為職業的馬拉松。但作為需要封路進行比賽的城市級馬拉松,北馬與這座城市的關聯,也是生態圈今天更為關注的重點。

37歲的北馬與10歲的F1新加坡站:體育,點亮城市之光的文化地標

從天安門廣場開始,穿越東城區、西城區、海淀區、朝陽區,最終到達奧林匹克公園景觀大道中心區的慶典廣場

北京馬拉松在週日早上7:30開跑,關門時間是6小時15分鐘,持續到中午左右。比賽各段專設了賽時關門時間,而道路的封閉會滾動進行,比賽當天,除了在媒體上發佈實時路況外,交警也在賽事路線周邊設立遠端疏導崗,引導社會車輛繞行臨時管制路段。因此,雖然不可避免的在上午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交通擁堵,但擁堵中的北京市民,多數向圈哥表示了對賽事封路理解。

37歲的北馬與10歲的F1新加坡站:體育,點亮城市之光的文化地標

而在賽事層面,參賽選手多數都表示了北馬的進步之處。相對於國內參差不齊的馬拉松辦賽水平,北京馬拉松還是展示出一個一個“國馬”應有的水準。

從北馬限量版地鐵卡,到起點處的567個廁位,到中間的豐富的補給,再到豪華的完賽包、完賽服,以及終點的冰塊和按摩服務,都得到了大家的稱讚。而比賽中各式各樣服裝的跑馬人員,也為北京馬拉松增加了不少亮色。

37歲的北馬與10歲的F1新加坡站:體育,點亮城市之光的文化地標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北馬就毫無缺陷。現在有實力國外參賽的愛好者不少,見過東京馬拉松、柏林馬拉松、倫敦馬拉松等頂級賽事之後,大家的標準與要求也在提升。

圈哥收集到的需要提高之處有——起點安排不合理,廁所、補給站分佈不均,紙杯過大且數量不夠,醫用噴霧嚴重不足,泡腳池不髮腳套,賽事成績查詢系統不穩定等等……這種種不足,讓北馬沒能得到跑友們的滿堂彩,也為大氣北馬的精細化運營,指明瞭新的方向。

37歲的北馬與10歲的F1新加坡站:體育,點亮城市之光的文化地標

杯子看來是真不夠……

而比賽過後,賽道上一片狼藉,隨處可見的水瓶與水杯,也讓人有一些不舒服。

馬拉松作為城市風光的一扇窗戶,目的之一是展示整個城市最美好的一面,作為參與型體育旅遊為城市增添色彩。而如果3萬跑友不將賽事產生的數萬個水瓶紙杯扔到垃圾箱,主辦方不進行合理的設置與規劃來第一時間處理的話,比賽過後的一地狼藉,反而為城市的觀光與宣傳起到了適得其反的效果。

37歲的北馬與10歲的F1新加坡站:體育,點亮城市之光的文化地標

整體看來,已經37歲的北京馬拉松迎合了體育產業發展與全民健身的趨勢,在國內每年數百場馬拉松賽事中脫穎而出,在商業化方面也越來越成功,逐漸成為了國內的馬拉松標杆賽事,也成為了全國數萬名跑者的一場全城大Party。

但目前看來,北京馬拉松在拉動城市觀光與旅遊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琢磨,深下苦工。而在賽事“內功”方面,北馬無疑還有值得學習和提高的地方。北京馬拉松與北京的變奏曲,還需要一些音符的調和才能更加和諧。

37歲的北馬與10歲的F1新加坡站:體育,點亮城市之光的文化地標

一邊是音樂會的歡呼與引擎的轟鳴,一邊是馬拉松加油站的歡呼與跑者們靚麗的風景線。在這個週末,無論是新加坡還是北京,體育都成為了城市裡的重要音符。體育能夠樹立城市的形象,吸引觀光與消費,而城市能夠賦予體育更加鮮活的生命力。體育與城市之間的天然聯繫,讓體育與城市合奏了一曲動人的變奏曲。

圈哥也希望,在未來,體育可以成為越來越多國內城市的標籤,讓人一提起城市就想到賽事,提到賽事就想到城市,讓體育作為地標,成為拉動城市旅遊消費的活性因子,成為點亮一座座城市的文化之光。

37歲的北馬與10歲的F1新加坡站:體育,點亮城市之光的文化地標

體育產業生態圈www.ecosports.cn原創稿件,歡迎轉發,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尋求轉載請添加圈哥微信(ID:tiyuchanyeco)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