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誦的祕訣:背誦大量文本的訣竅,建議轉給孩子看看

Cosplay 安東尼·霍普金斯 教育 藝術家視界2 2018-11-26
背誦的祕訣:背誦大量文本的訣竅,建議轉給孩子看看

記憶力在學習過程中無時不刻都在起著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很多的時候,學習效果的差異基本上只不過是記憶力差異的終極體現而已——當然,很多人並不認同這種看法,總以為相對於創造力等等其它“重要”能力來看,記憶力是最不重要的東西(殊不知,沒有良好的記憶力,創造力其實根本無從談起)。

很多人輕視記憶力的訓練。更微妙的是,這些人其實並不知道自己在逃避。他們常常輕蔑地說,“我最討厭死記硬背了”……好像他們其實很擅長“死記硬背”,只不過是懶得那麼做似的——可事實上這些人更可能連“死記硬背”都不會。這就好像是東施的優越感,她對西施追求者眾的解釋是“瞧她那狐狸精樣!”,對自己的孤身一人的解釋是“我是多麼潔身自好的一個人啊?”仔細觀察一下身邊的人就會發現很多的時候“提倡創造力之重要”其實只不過是想“掩蓋記憶力之睏乏”——這跟“很多的時候,所謂善良的舉動其實只不過是懦弱的表現而已”是一個道理。

“死記硬背”其實只不過是那些記憶力欠佳,無法背誦長篇文字的人臆想出來的狀態,竟然以為“那些能夠背下來的人實際上根本不明白那些文字在說什麼,而只不過是死記硬背而已”。不排除真的有少數人榆木腦袋,竟然能背得出大量文字卻絲毫不能夠理解,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對絕大多數正常人來說,“死記硬背”事實上是幾乎做不到的事情。道理很簡單:我們的大腦是幾乎無法記住自己不能理解的信息的——更何況大量的無法理解之信息?

嘗試過背誦大量文本的人都知道,即便重複了很多遍,可一旦站在他人面前嘗試著背誦之時,很難不出錯——要麼漏掉其中的一句,要麼就搞錯了順序,甚至不小心“偷樑換柱”了也並不自知。然而,同一個人在與朋友聊天的時候卻可以滔滔不絕,一點都看不出“記憶力欠佳”的樣子。

怎麼會這樣呢?腦神經科學家們現在對此有相當清楚的解釋:當我們在說“自己的內容”之時所動用的大腦區域是一個,而我們所說“並非自己所想”之時所動用的大腦區域則是另一個。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大多數人撒謊的時候(所說並非自己真實所想)很難自然而然。

所以,即便我們牢記了那些文本,而後當我們將這些文本“誦讀”出來的時候,所動用的依然是那個我們並不曾大量使用的大腦區域(畢竟,我們平時“背”的時候並不多),於是,與此相關的一切動作都會顯得“生硬”、“不熟練”,並且更容易出錯。

可是,這世界有另外一群人,“背誦”對他們來說只不過是最基本的要求——演員。例如,安東尼霍普金斯(沉默的羔羊)一輩子演了幾百部戲,莎士比亞的劇也演過幾十年,幾乎無法估算他究竟能夠誦讀多少文本。好萊塢演員們基本功都非常紮實,很多著名演員都可以輕鬆地表演長達半小時以上的獨角戲(當然,大多數情況下很少有劇作家這麼變態),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事實上,他們除了要背誦大量文本之外,還有更多的要求,比如,起碼還要配以表情、動作……這麼複雜,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訣竅在於他們並不是在“背誦”,而是在“扮演”——正是因為他們在專心“扮演角色”,所以,在那一瞬間,他們所說的並不是“別人寫的臺詞”,而是他們認為“我在那個環境、那個瞬間必須說的話”。而在說那些臺詞的時候所做的動作、所做的表情,並非是額外的工作負擔,恰恰相反,所有的動作和表情都是使得那些臺詞“必然而又自然”的輔助線索。即,這些肢體動作在“為所背誦的大量文本提供足夠生動的線索”。換言之,背誦的難度並沒有因為同時還要表演而增加,恰恰相反,表演其實大大降低了背誦的難度。

所以,如果有需要背誦大量文本的時候,提高效率、增強效果的訣竅是嘗試“角色扮演”。如果背的是詩,就想象一下自己就是那位詩人,正身處當時他作詩的那個環境,想象他能看到什麼,想象他為什麼如此措辭,想象一切你能夠想象的關於他和他這首詩的一切……然後,想象著自己身處在那樣的環境裡的同時,把文本再重新理解一遍,而後再開始練習和重複。如果背的是一段法律條文,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就是一個辯護律師,想象一下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引用這段條文,為什麼引用,要注意什麼等等……

大多數人都是拿過來一段文本之後就開始通過反覆朗誦把文本“順”下來,這樣的話,所做的只不過相當於把這段文本“裝到那個我們並不常用的區域中去”;而,如若在大量重複之前,先加上一個“角色扮演”過程,加以想象,加以重新理解、重新拆分、重新組合,而後再開始重複和練習的過程,那麼效率會很高,效果會很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