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年前,雷蛇就開始要超越Cherry軸

在7年前,雷蛇就開始要超越Cherry軸

智能手機的SoC、單反相機的傳感器、電視機的屏幕面板等,並不能用來代表產品的實際表現。可無論是在市場營銷亦或是實際體驗中,卻絕對稱得上是至為關鍵的元素,甚至沒有之一。

在機械鍵盤的世界裡面,這個元素就是軸體。其中的王者毫無疑問是Cherry MX軸,憑藉著長遠的歷史、優秀的口碑以及強大的生產經驗等優勢,甚至有“軸體只分兩種,一種是Cherry而另一種是其他”的說法。

如此強勢使得各路廠商或供應鏈所推出的新軸體,不是出師未捷就是折戟沉沙。可也正是在如此逆風時,雷蛇憑藉著自身品牌知名度、質量標準以及對軸體的理解,硬生生的將自家軸體打出名堂,並在實際體驗以及銷量上證明自己。

新登場,早已經開始的嘗試

在7年前,雷蛇就開始要超越Cherry軸

在7年前,雷蛇就開始要超越Cherry軸

在繼綠軸與橙軸後,雷蛇總算是並不意外地端出第三款軸體——黃軸。為什麼要說並不意外?那是因為前兩款軸體均為段落式按鍵手感,雷蛇早就需要有線性手感的產品,以填補產品線和滿足市場需求。

並且線性手感天然具備的快速響應,是當下的大勢所趨,是越來越火爆的電競群體的強需求。所以Cherry MX銀軸、羅技Romer-G軸以及賽睿QS1軸等產品,都以這點為產品開發主題以及營銷重點,顯然這是整個行業與各個廠商都認可的方向。

在7年前,雷蛇就開始要超越Cherry軸

其實這個方向,雷蛇早已預感並開始嘗試。其在七年前推出的首款機械鍵盤裡,也就是Razer BlackWidow系列的開山鼻祖中,採用的Cherry MX軸並非是常規版本,而是經過“定製優化”的特別版。

比起常規版本的2.4mm觸發鍵程與60g觸發壓力,雷蛇縮短至2mm與50g,使得軸體觸發更為快速且輕巧。這樣的硬件級優勢,是能夠提升使用者的操作性能。(話說當年雷蛇是和Cherry有啥PY交易,能搞定這樣的定製.......)

在7年前,雷蛇就開始要超越Cherry軸

在7年前,雷蛇就開始要超越Cherry軸

在7年前,雷蛇就開始要超越Cherry軸

那以這個方向來針對性開發的黃軸有啥特性?其實就是一點,那就是更快的發出大招/平A。

其依然是標準的類Cherry MX軸結構設計,十字軸心保證鍵帽更換的通用性,更高的8000萬次壽命確保長時間的正常工作。當然這些都已是標配特性,其特別之處是將觸發鍵程進一步縮短至1.2mm,回彈鍵程同樣是1.2mm,總鍵程則縮短至3.5mm,觸發壓力依然保持為45g。

這些數據的變化,使得黃軸比起綠軸、橙軸,能夠在更短的距離實現更快的觸發和回彈。

神兵在手,還看招數

在7年前,雷蛇就開始要超越Cherry軸

在7年前,雷蛇就開始要超越Cherry軸

只不過想要體驗黃軸的魅力,雷蛇目前僅提供Razer BlackWidow V2這一款產品選擇。當然在歷經多年後,雷蛇才捨得將掛上“V2”這個版本號,Razer BlackWidow V2自然是有足夠的實力。這在此前的評測中已詳細介紹,這裡就不再累贅咯。

先說個題外話。與綠軸、橙軸不同,黃軸是沒有段落感的線性手感。有著更快的響應速度與更輕巧的觸發壓力的同時,少了的段落感能夠降低使用噪音,也就是變得更安靜。仔細聽聽上面的三個視頻,黃軸是敲擊過程中最為安靜的。

雖說黃軸的觸底聲音並不會變小,可受益於更快的觸發這一特性,要是你練就一手蜻蜓點水,實際敲擊時說得上悄然無息的。

在7年前,雷蛇就開始要超越Cherry軸

在7年前,雷蛇就開始要超越Cherry軸

雖說黃軸是雷蛇才剛剛端出來的新玩意,可其手感表現是令人相當熟悉的。線性手感這個詞很容易理解,就是直上直下的直腸子,怎麼進來就怎麼出去,這與大家熟悉的Cherry MX紅軸、黑軸是相同的。

這個相同程度,甚至因為觸發力度與觸底力度的完全相同,只有觸發距離的細微差距。要是就隨手一按,是分不清黃軸與Cherry MX紅軸的區別。這算是個好事,那就是無門檻直接上手。

那問題來了,黃軸有什麼意義?

在7年前,雷蛇就開始要超越Cherry軸

上文就提到,黃軸的觸發鍵程是1.2mm,這比起已進一步縮短的綠軸還要再短0.7mm,也幾乎是所有品牌軸體中最短的。有啥用?

在這樣的設定下,使用者從開始按壓按鍵到觸發時,需要下壓的距離更短,需要的時間也更短,也就意味著能夠更快的打出技能或平A來。有點像汽車的百公里加速,說明自己速度能有多快。

在7年前,雷蛇就開始要超越Cherry軸

在7年前,雷蛇就開始要超越Cherry軸

當然這個性能差距是細微的,可沒有一秒出神裝或穩上白金那麼強大,甚至不一定能感知。讓同事連續對比黃軸與Cherry MX紅軸來打守望先鋒,其最初給出的反饋是沒有感覺。經過提醒後,才感覺“好像是快了那麼一點點點”。

但在越來越快節奏的激烈遊戲中,在職業化的電競選手中,這是個硬生生存在的武力差距。對於爭分奪秒甚至是毫秒級的賽事變化裡,這點性能差距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你肯定不會說這根稻草能有多重,但就是多了這麼一根,局面才因此壓倒。

快的極限

在7年前,雷蛇就開始要超越Cherry軸

黃軸是必然出現的產物,這既是因為市場需求,更是因為雷蛇對於軸體的理解,是快、更快、再快。

早在七年前,早在其第一把機械鍵盤裡,雷蛇就嘗試做出嘗試,將Cherry MX青軸定製成更快的2mm觸發。 後續的綠軸進一步壓縮至1.9mm,此時的黃軸更是隻剩1.2mm的“極限”。這些努力,正是表現出其目標。

在7年前,雷蛇就開始要超越Cherry軸

這是大勢所趨,就像是顯示器們排著隊實現240Hz高刷新率,就像是鼠標已悄然達到的3000Hz回報率等,都在追求這個快。在當下越來越激烈的競技比賽裡,在越來越快的遊戲節奏裡,這類以”快“字當頭的產品,更是遇上好時機被重視以及受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