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了三輪!央視為什麼如此看重這部劇?(附導演專訪)

CCTV 于成龍 CCTV-1 吳子牛 綜藝報 2017-03-28

歷史劇《于成龍》1月3日在CCTV-1首播,1月24日收官;1月29日,CCTV-8央視電視劇頻道對該劇進行二輪播出;3月1日,《于成龍》重返CCTV-1央視綜合頻道進行三輪播出。央視究竟為什麼如此看重《于成龍》?

先來看一些《于成龍》劇評

@《于成龍》

《人民日報》:《于成龍》拒絕戲說,不刻意追求和強化人物情節的傳奇性,但劇情緊湊,高潮迭起。全劇沒有天價片酬請來的當紅明星,沒有不符歷史的現代妝容,導演的功力,實力演員的演技加上先勝一籌的劇本,使之成為歷史劇的一股清流。

仲呈祥(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要拍出傳世之作,先要有傳世之心,電視劇《于成龍》就是把歷史搬上熒屏,當成一面鏡子,讓我們照見自己,看見別人。就精神境界、為生民立命自覺性上講,今天我們看這樣的片子非常有價值!《于成龍》最有價值的地方就在於直擊治國理政的要害,直擊為官為政的奧祕。習總書記說戲弄歷史不僅是對歷史的不尊重,最終必將被歷史所戲弄。寫歷史正劇要緊的還是這兩條,必須樹立高超的美學觀,必須樹立嚴謹的歷史觀。

趙彤(中國視協理論研究部主任):千百年來清官與德政,不僅是老百姓的矚望,也是執政者的追求。在文藝作品創作史上,清官故事常常是演繹給老百姓看的。總體來說,于成龍形象塑造得相當豐滿。作品寫出了于成龍北方人率直的性格特點,也寫出了于成龍的文化心理基礎,就是儒家的德政觀。在一定意義上看,吏治好壞乃是國運盛衰的一個重要基礎。所以,《于成龍》這部歷史人物傳記作品,在今天仍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網友“AAA青島海蔘”:每次看這電視劇總是停不下來,正氣是可以感染可以傳承的。今年看過最好看的國產電視劇當屬《于成龍》。

網友“風繼續吹之2006”:追劇《于成龍》大結局,一代清官廉吏,遇到一代明君,註定永垂青史,萬古流芳!難得的一部好劇。

網友“酒窩沒有酒”:追一部正劇居然追的天天淚奔,《于成龍》這劇還沒看夠,下一部這樣的良心鉅作不知道還得等多久。

網友“遠方等著你我”:以前提起兩江總督,只會想起曾國藩,從今以後又有一個人刻在腦海裡,那就是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

網友“心裡有蝴蝶在飛”:看一代廉吏于成龍,看得我熱淚盈眶。日者有方察吏,南及江表,採風謠於草野,見道路之謳思,清德在人,於今不泯。唯爾之廉,天下所知。

網友“飛兒V不完美”:看完《于成龍》大結局,淚流滿面,讓人感動。這電視劇比書更好看,看得懂,更真實。

播了三輪!央視為什麼如此看重這部劇?(附導演專訪)

由山西影視集團出品,吳子牛導演,成泰燊、巫剛、修慶等主演的歷史劇《于成龍》在CCTV-1央視綜合頻道首播以來,收視率、口碑雙豐收。CSM媒介研究52城數據顯示,1月24日CCTV-1央視綜合頻道收官時,收視率1.8%,網絡播放量超過6億。1月29日,《于成龍》在CCTV-8央視電視劇頻道進行二輪播出,3月1日重返CCTV-1央視綜合頻道進行3輪播出。作為一部沒有話題明星、沒有視覺特效、中低成本製作的歷史劇,《于成龍》熱度延續至今與其在歷史題材的創作上融合了現實主義手法密不可分,從情境、情節、情懷三個方面層層深入,為觀眾還原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一代廉吏于成龍。

情境真實再現

“一切景語皆情語”,不同的環境會為角色帶來不同的心境,《于成龍》的敘事線索恰好是依據六個不同的環境串聯起來的,該劇按主人公到任的六個不同地方層層遞進,展現了于成龍從七品知縣到兩江總督一直不忘“忠於百姓”的初心,拍攝地隨著于成龍的腳步不停變換,真實還原歷史的同時,也將觀眾帶入情境之中,感知歷史中於成龍的真實一面。

《于成龍》導演吳子牛介紹,《于成龍》由六個相對獨立的部分構成,這六部分對應著他官場生涯不同的六個階段,以地域劃分,分別為山西呂梁、廣西、湖北、福建、直隸和兩江,六個地方有著截然不同的歷史地貌:山西是溝壑遍佈的黃土高原;廣西是綠水青山的南方邊陲;湖北是山地丘陵;福建是海邊;直隸是北方平原;兩江是江南最富庶之地。“觀眾的視覺感受每隔幾集就會發生一次變化,而於成龍身邊的人物也在不停地‘經過’觀眾,讓觀眾始終保持著對情境的新奇感。”

電視劇作品可以是工匠打造的“藝術品”,也可能是工業產出的“商品”,不論是哪種,尊重觀眾都應該是第一位的。

在拍攝時,為了追求劇集情境的豐富性和還原度,拍攝團隊力求到故事發生地實地拍攝,“尤其是廣西羅城的戲份,製片方在瞭解情況後給予最大支持,除夕前夜馬不停蹄趕往廣西與當地溝通,終於將邊陲的風土人情真實呈現給觀眾。對於此類鏡頭,其他劇組通常會在無錫或橫店完成拍攝。兩地的山水、植被包括天空都是不同的,我們拍戲為的是尊重觀眾和藝術。” 吳子牛介紹。對此,山西影視集團董事長、《于成龍》出品人高曉江表示,保證優質內容是第一位的,所以在創作時給予創作團隊充分自由,並且盡力滿足創作團隊的創作需求。

當談及環境塑造時,吳子牛說:“比較遺憾的是,由於環境條件的一些限制,本來的兩個寨子我們只能找到一個,所以只好用電腦特技做出了另外一個寨子。”

情節虛實結合

“歷史與歷史劇不同,歷史是碎片化的,而歷史劇卻要做一些合理想象”編劇馬連倫告訴《綜藝報》。《于成龍》並非完全還原了歷史,其中有30%的虛構成份。“雖然是虛構,但也是經過考證的,以不違背歷史框架為前提進行虛構。”

馬連倫介紹,開篇“圈地”的故事,真實的歷史情況是順治元年下的圈地令,最遠圈地範圍是2000公里以外,雖然歷史沒有記載山西永寧縣遭遇圈地,但是山西距京城只有300多公里,基於這些考證和研究,在當時的歷史時期,設置圈地的故事是合理的。“雖然我們寫的不一定是歷史上發生的事,但是可以想象和虛構一個歷史上有可能發生的事”。

《于成龍》劇本的一稿,重點描寫于成龍挖煤、種地等生活方面的內容,雖然講述了于成龍的成長經歷,可是故事敘述平直,沒有太多衝突感,加入“圈地”這個大的背景事件,會在開篇吸引更多觀眾。

于成龍所在的“永寧書院”也是虛構的,馬連倫解釋虛構這部分的原因是想表達讀書人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影響深遠,通過‘永寧書院’的敘述可以側面描述于成龍清廉的根基,使人物能立住,觀眾能信服。”馬連倫認為,于成龍的人物性格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廉”“能”“賢”“忠”。

劇中對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是清康熙年間知縣高以永在內鄉任職期間所撰寫的,並非于成龍的對聯,“這幅對聯非常符合于成龍的形象,所以就加進了情節中。”

劇中值得一提的創作還有“馬上好漢案”,直隸“馬上好漢案”真實存在,但是歷史記載中的“馬上好漢”是真正的土匪,劇中修改成“假土匪”,並將其真實身份設置成於成龍的副手,這一用心的修改將“打匪”與“反腐”聯繫在一起,不僅讓故事出彩也符合當下的價值觀。馬連倫雖擅長寫歷史劇,但是有多年撰寫商業類型劇本的經驗,所以在寫作時會注意到觀眾的心理需求,善於在情節節奏上抓住觀眾的心理變化。

情懷連接當下

播了三輪!央視為什麼如此看重這部劇?(附導演專訪)

優質的歷史劇作品是經得住時間檢驗的,吳子牛將這部劇定位為“具有現實主義力量的歷史劇”,劇中所展現的情懷連接著當代觀眾的生活,引發了觀眾共鳴。

吳子牛表示,歷史劇要帶著歷史的精神與當代的觀眾親密互動,引發當下人們對生活的思考和期冀。當觀眾把生活、經驗、感情和一部歷史劇中的人物進行比較時,歷史和現代的共鳴自然就隨之而來了。

《于成龍》創作團隊設計了于成龍和他身邊幾位忠實夥伴這樣一組人設關係,吳子牛認為這既是能夠體現“于成龍精神”的集體群像,也彌補了當下社會較為缺乏的“兄弟友情”。《于成龍》熱播後,微博、豆瓣等社交平臺經常可以看到網友表達對“柳晉陽”“周瑞和”等人的欣賞、喜愛之情,“為什麼大家喜歡 ‘義氣’‘兄弟情’這種東西?因為目前缺少宣揚這方面價值觀的作品。”

《于成龍》播出後,吳子牛收集了很多網友留言,在留言中網友稱于成龍滿足了老百姓對清廉好官的形象期待。“該劇難拍之處在於,如果處理成一個‘格式化、臉譜化’的于成龍,老百姓會覺得這是在教訓人,而我們想刻畫的于成龍,要讓老百姓產生一種親切的美感,他具有的品格和道義要令人喜愛。雖然這個歷史人物與現在有著400年的時間距離,卻依然有作用於現實的溫度,對現世產生一定的正面影響,這就是現實主義的力量。”

播了三輪!央視為什麼如此看重這部劇?(附導演專訪)

對話《于成龍》導演吳子牛:拍戲前將自己“清零”再出發

《綜藝報》:你拍攝的多部歷史劇都獲得了良好口碑,比如《天下糧倉》《貞觀長歌》和最近熱播的《于成龍》,和你之前的作品相比,《于成龍》在拍攝手法、敘事表達上有哪些不同?

吳子牛:每進行一次創作,每拍一部戲,我都要求自己成為一張白紙。新的題材、新的故事、新的人物,所以過去的很多經驗是不能借鑑的,每次在拍攝籌備期都要從零開始。比如拍鄧小平時,我雖然很熟悉那段歷史,因為我就是從那段歷史中走過來的人,但是真正要拍這個故事,還是得進行更全面地瞭解,去選取更多人物,拍攝《于成龍》也是如此。

拍戲一定要找到正確處理它的方式,我覺得正確的開篇很重要,開篇涉及所有重要人物的出場,我拍攝過十多部電影和電視劇,每一部戲的人物出場都不一樣。

于成龍這個人物,在做官之前首先是個知識分子,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在傳統知識分子身上會體現得更為直接和強烈,所以在這部劇的開篇中,我展現了很多“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類的古語,這都是于成龍為官為人的文化和思想基礎。

《綜藝報》:你的作品似乎很多都是歷史題材?

吳子牛:不同的歷史,無論是唐代、明代、清代,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這些不同的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會讓創作者情不自禁沉浸其中。拍歷史劇也是學習歷史的過程,再偉大的導演也不是全才,所以對每部劇都要針對性地做功課,要把跟這部劇相關的歷史、人物、時代背景、故事進行細緻地梳理和學習。

2005年拍《貞觀長歌》時,幾乎整個拍戲期間我都在學習。對一個導演來講,拍歷史劇就是要讓思維回到這段歷史中,這樣才能講好這段歷史故事。從某種層面來講,導演創作的過程也是信服歷史的過程。

《綜藝報》:《于成龍》中虛構了幾位他的好友,為什麼會做這樣的設置和安排?

吳子牛:美國70年代有部電影叫《獵鹿人》,當時有一句風向標式的評論是這樣說的,“在殘酷、血腥的人性近乎毀滅的時刻,我們看到了非常偉大的男性友誼。”

官員有他高大上的一面,但他也是一個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兄弟哥們義氣。在於成龍的官場生涯中,如果沒有這些朋友,沒有這些“玩尿泥”一起長大的人支撐他、呵護他、關愛他、批評他,他不會這麼堅定地走下去,所以設置了兩三個既有才學又有個性的人物。雖然這些朋友沒有歷史可考,可卻符合情理。其實在國外電影中這些設置很常見,但在我們自己的影視作品中卻較少表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