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Shan移動辦公:讓ARM原生場景行走雲端

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導致全球大量的手機、智能終端和嵌入式的設備,產生了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如果回到雲端去處理,必然將會加大網絡負載,並且會有一定的處理延時,所以誕生了邊緣計算的概念,在數據源頭和雲中心之間,更為靠近數據源的位置,用邊緣節點去處理和分析數據。

邊緣計算解決了在邊緣資源中雲計算的應用問題,成為了雲計算在未來發展中的重要補充。邊緣計算與雲計算的彼此融合,帶來就是“雲邊協同”的趨勢。

另一方面,終端的智能化又催生了一些新的辦公模式,比如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這需要邊緣節點和雲,來有效平衡計算負荷。由於手機和智能終端絕大多數都是基於ARM處理器,所以端邊雲三者協同的ARM原生場景,進一步拓寬了ARM服務器的市場空間。

TaiShan移動辦公:讓ARM原生場景行走雲端

4月26日,華為在杭州舉行的智能計算大會上正式發佈TaiShan服務器五大解決方案,其中就包括了華為與業界領先的VMI移動辦公廠商聯合構建的ARM原生解決方案,我們或許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端邊雲協同,會催生ARM原生的新機會

雲邊協同的一個重要驅動力是AI,以前大部分的AI計算是在雲端完成的,但當越來越多的AI場景落地時,雲計算的瓶頸就暴露無遺,例如:帶寬佔用大,功耗高、網絡延時長,實時性差、高度中心化,穩定性差、個人數據傳到雲端不利於隱私保護等等。

那麼,邊緣計算技術的實現,意味著許多控制將通過邊緣節點來實現,而無需交由雲端,這無疑將大大提升處理效率,減輕雲端的負荷。換言之,雲邊協同在智能時代,可以做到:“大智能”在雲端,“小智能”在邊緣。

在雲邊協同的背景下,ARM生態也發生了很多變化。

首先,ARM在去年底首次公佈Neoverse處理器IP路線圖,針對全新基礎架構和各種應用場景,其中包括超大規模雲數據中心、存儲解決方案和5G網絡。其目的就是讓ARM的生態合作伙伴能夠將基礎設施從雲端向邊緣轉型。

其次,在雲端,大部分企業級用戶都早已習慣了x86+開源的模式,在成本、易用性與兼容性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平衡,這是ARM一直難以逾越的邊界,ARM需要通過端邊雲協同,和類似BYOD這樣的原生場景來打破這一邊界。

TaiShan移動辦公:讓ARM原生場景行走雲端

如華為智能計算 TaiShan&Atlas 領域總裁張熙偉所說,“處理器已經從單核走向了多核,ARM原生的多核架構,能夠幫助我們實現更多的算力,能夠更多的適應並行計算。ARM處理器能夠提供最佳的性能和功耗比,尤其適用於ARM原生的應用場景。”

原生場景讓ARM拓寬服務器端生存空間

事實上,安卓應用與ARM服務器屬於原生同構。安卓應用與ARM服務器天然兼容,這是ARM原生應用在場景上會出現新的機會。

一方面,在ARM在終端的優勢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土壤。ARM處理器的應用實踐始於低功耗、計算量小的移動場景,如智能手機、穿戴設備、傳感器、無線通訊設備等,ARM處理器具有天生的計算高效能優勢,讓ARM應用遍及終端場景。大量的應用如果通過邊緣節點,與ARM服務器之間產生化學反應,勢能將會非常驚人。

如張熙偉所說,“5G、AR/VR,包括高清視頻技術,實際上都是一些移動端的應用,我們相信ARM原生這個領域一定會迎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另一方面,在雲端ARM架構的成長速度也很快,比如AWS在去年年底展示了基於ARM架構處理器的AWS Graviton 處理器。華為也正式發佈ARM服務器計算芯片。生態的繁榮,讓ARM在服務器端也不缺少技術的支撐。

的確,如今市場上超過80%的移動應用是基於ARM指令集的安卓應用,由於安卓應用與ARM服務器天然兼容,無需移植即可直接運行,而且運行過程中無指令翻譯環節,性能無損失,相比傳統方案最高能夠提升3倍性能。

一直以來,ARM都很難將移動生態的優勢複製到服務器端,我認為端邊雲協同背景下,將ARM原生場景的打開,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讓ARM服務器拓寬生存空間。我們從華為TaiShan服務器對移動辦公場景的開發上能夠很明顯的看到這一點。

移動辦公將是ARM原生的典型場景

在4月26日,華為正式與業界領先的VMI移動辦公廠商聯合推出了基於ARM的BYOD解決方案。在ARM的原生場景化拓展上,又前進了一步。

TaiShan移動辦公:讓ARM原生場景行走雲端

BYOD的概念,其實早在移動互聯網興起的初期就出現了。這種自帶設備的辦公方式,一度被認為是移動辦公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在BYOD的情景中,很多員工都已經將他們的個人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腦用於工作,並利用他們在家中工作。

通常來講BYOD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傳統的MDM(Mobile Device Manager)方案,另一種則是創新的VMI(Virtual mobile infrastructure)方案。

MDM移動辦公方案,是直接在個人手機上安裝各種辦公APP,數據和應用都存儲在手機上。這種方式,會給企業帶來了安全性、用戶隱私保護,以及統一運維管理的難題。

而VMI移動辦公,是利用Android遠程桌面,基礎就是安卓雲手機,其辦公應用和數據都在數據中心,手機端只是操作輸入和顯示。這個方式與PC時代的桌面虛擬化有些類似,華為TaiShan安全移動辦公解決方案,就是一種VMI方案,對企業來說要比MDM方案更有優勢。

TaiShan移動辦公:讓ARM原生場景行走雲端

首先是強安全性。華為會在終端安裝一個輕量級的接入APP。系統以高效的遠程傳輸協議,將雲端的虛擬手機映射到終端。做到了數據不落地,終端只投影畫面,有效保證了移動辦公的安全性。這對於大型金融,央企,政府等對數據安全要求很高的行業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

其次是無縫的兼容和高性能。因為雲端硬件層是以TaiShan ARM服務器為核心,CPU架構與移動APP天然兼容,性能和兼容性是其他非ARM架構的CPU無法比擬的。

第三是易管理,由於雲端軟件層是以安卓雲手機為核心,配套安全接入、用戶管理、辦公APP部署等。可以實現雲端統一運維、防病毒和打補丁。

這些特點打破了MDM模式的種種侷限,給企業投入BYOD增加了信心。

ARM原生場景,對應客戶多樣性的計算需求

華為一直是ARM服務器生態中最重要的一員。早在2004年,華為就與ARM公司開展合作,啟動基於ARM架構相關芯片的開發。2016年華為推出鯤鵬916服務器處理器,2019年初又發佈了鯤鵬920。在華為的ARM路線圖中,我們也看到了2021年的鯤鵬930,和2023年鯤鵬950的研發計劃。

TaiShan移動辦公:讓ARM原生場景行走雲端

可以說華為對ARM的投入是業界最為堅定的。華為中國智能計算業務部總裁萬志說,“應用場景的多樣性帶來數據的多樣性,沒有一個單一的計算架構能夠滿足所有場景、所有數據類型的處理。多種計算架構並存是未來計算的發展之路。華為在計算芯片領域15年持續研發投入,構築了華為智能計算的核心價值。”

所以,從推出鯤鵬916時起,華為其實就一直在探索ARM在場景化上的突破,比如在大數據、分佈式存儲、ARM原生、高性能計算和數據庫應用領域等五大場景上,幫助客戶獲得最優性價比的計算力。

ARM原生場景,乃至移動辦公解決方案的打磨可以看作是華為對ARM架構的深入理解,與行業需求結合的一個標誌性的產物。它讓ARM原生場景更快走向落地,讓華為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多樣的計算能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