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2019WAIC丨羅傑瑞迪:為何說60年來AI研究只進步了1%?'

""直擊2019WAIC丨羅傑瑞迪:為何說60年來AI研究只進步了1%?

羅傑•瑞迪,計算機界諾貝爾獎“圖靈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長期以來,他對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趨勢獨到的見解。昨天的上海人工智能戰略諮詢專家會議上,他剛剛被增補為專家委成員。

其實,他算是上海的老朋友了,去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他在開幕式上作了主旨演講。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主論壇(科學前沿)上,他分享了“人工智能的新方向”。“新方向其實不是因為我們有什麼新的點子而出現的新方向,其實更多的像摩爾定律一樣,算力基本上每十年都會以相當於摩爾定律的法則來增長。”羅傑•瑞迪說,與他1963年剛畢業時相比,現在的算力相當於是多了十億。“當時剛從AI專業畢業,開始給人工智能的方向提供了一些資金支持,尤其是卡內基梅隆大學和斯坦福大學。此後,我們在算力方面有了巨大進步,這也帶來一種所謂範式的轉移。”

範式的轉變是基本概念和實驗實踐的根本變革。就如托馬斯·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提到,人工智能就在經歷著這樣的轉變,這並不是有新的想法,過去五十年的想法都沒變過,但是算力增長了10億倍,這就使得我們可以探索新工具、新技術,比如說深度學習,語言之間的翻譯以及語音翻譯,這會改變當今世界。

未來怎麼做AI?我們會自動地發現知識,用一些學習技術來做,而不是像現在人工的來創造知識。“20世紀AI的方法是取決於人類的工作、人類的編程,把知識進行編程,但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正確的知識,也不知道我們是怎麼聽到、怎麼看到的,然後試圖用人類的編程來捕捉這一個現象。”

21世紀,對於知識的自動發現會帶來非常不同的解決方法,雖然解決的是同樣的問題。羅傑•瑞迪說,1963年在斯坦福做的問題和現在研究的問題都相同,都是機器人、圖像理解、語言、語音等等,但現在的算力是當時的10億倍,所以可以做新的、當時難以想象的事情,並可以使用完全不同的一些方法。

在羅傑•瑞迪看來,21世紀首先要清楚理解到底什麼是人工智能?不同的人對於人工智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說人工智能會佔領世界,我們都會成為人工智能的奴隸。“我覺得這是胡說八道,這是不會發生的,我們已經研究AI60多年,還沒什麼進步,在人工智能方面可能只進步了1%,我覺得可能我們要花一千年甚至一萬年。”

羅傑•瑞迪解釋說,如果回顧一下歷史,五千年前人類當時發明了一些數字計算,發明十位數計數法花了三千年,又花了很長時間才發明了零,花了三千五百年才把之前只有少數人才可以做的東西變成一種技術,比如說乘法、除法。如果要完全理解人的智能,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羅傑•瑞迪說,當前我們正進入數據驅動的範式,自動發現新知識,正因如此,在過去10-15年,我們取得了之前認為一生都不可能的進步,包括語言翻譯、語音對話,IBM的沃森和世界級的象棋、圍棋、麻將計算機。 “AI2.0是中國所用的說法,認可了這一現象,並且認為我們要用新的知識,這是人們之前無法獲取的,即使能獲取也無法應對這樣的數據。”

在羅傑•瑞迪看來,AI領域的新範式和新方向會帶來一些可預測和一些意料之外的新突破。比如,隨時隨地以任何語言和任何人都可進行溝通,我們可以用認知放大器在一個小時內可以完成一天的工作。

欄目主編:劉錕 文字編輯:劉錕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蘇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