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黃路邊白雲鄉 山俊水美人長壽

沿黃路邊白雲鄉 山俊水美人長壽

萬家川古渡口

沿黃路邊白雲鄉 山俊水美人長壽

金蟬及第

沿黃路邊白雲鄉 山俊水美人長壽

棗林

沿黃路邊白雲鄉 山俊水美人長壽

摩崖石刻

甘泉洞

沿黃路邊白雲鄉 山俊水美人長壽

書架山

沿黃路邊白雲鄉 山俊水美人長壽

豐收的喜悅

沿黃路邊白雲鄉 山俊水美人長壽

104歲老人白引珠 (攝影:康舒)

白雲鄉的午後,陽光明媚,空氣清新。驅車駛來,路的一側是奇石峭壁,一側是滔滔黃河,入目望去,真是棗兒紅而綠葉扶,河水清而煙波凝。

白雲鄉原稱為肖木鎮,1958年更名為白雲鄉,地處黃河岸邊,距離縣城五十公里,山水環繞,白雲悠悠,出產豐富,居民長壽,是歷史上沿河五鎮之一,重要的軍事要地,也是有名的紅色革命老區。境內有烏龍山、萬家川古渡、後溝等重要景點。

在萬家川古渡口,巧遇從上海遠道而來的沿黃路自駕旅遊觀光愛好者,相談甚歡。後結伴同遊古渡口,站在黃河岸邊,遠眺滔滔黃河,聽著康熙第三次親征葛爾丹從此渡口南下的傳說,分享他們一路而來的美好感受,我們也有一種因自己家鄉在沿黃路觀光帶上的自豪感。

順路沿黃河而行,右手邊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就是烏龍山。遠觀,烏龍山猶如一條巨龍昂首望河,雄氣昂昂。傳說在以前,從內蒙而來的商船上趴著一條烏蛇,保得商船一路順風順水、平平安安,沿河到了現在的白雲鄉時,烏蛇便化作一縷青煙消散不見。商家為感恩烏蛇而建造了烏龍山,烏龍山便由此而來。

烏龍山腳下,恰是龍頭下首,有一戶舊宅院,村裡人稱“金蟾及第”。路邊一位老人吆喝說:“這家的風水太好了,可謂是財運亨通,你們趕緊進去沾沾財氣。”我們一行人興高采烈地進去,想到沾點財氣盡快發財,心裡不免樂上三分。

沿著小路,來到一片棗林中,隨手摘兩三顆棗,吃在嘴裡,甜在心裡。此時注意到,三四顆棗樹被四四方方的木柵欄圍著,人可以順著木板路繞棗樹走一圈。棗樹很多,為何只圍了三四顆?詢問得知,這三四顆棗樹最古老的已有七百年的歷史,其餘的也有三四百年,肯定集日月之精華,聚天地之靈氣。當地人說,沿著這些棗樹左轉三圈生兒子,右轉三圈生女兒,各轉三圈生對龍鳳胎。同事聽說後,立馬過去轉了三圈,惹得周圍人哈哈大笑。

繼續前行,淌過石頭為路的小河,來到後溝中段,“明月照前村,清泉石洞引。共飲甘泉水,常思鑿洞人。”四排鮮紅的大字映入眼簾。聞絃歌而知雅意,肯定有故事,問後得知,此洞為甘泉洞,洞長約60米,直徑達80公分,是1958年第二任老支書白登秀帶領七個黨員鑿了一年鑿通的,解決了山另一頭百姓的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時至今日依然在用。洞的對面,有一石頭砌的石柱,稱逼水柱,用以讓水流能從洞口流進去。摸著明顯有著歷史痕跡的石柱,讓人不得不佩服先輩的智慧與堅忍不拔的精神。

信步走到後溝深處,遠遠傳來田間勞作的老鄉熱情的招呼聲:“過來吃棗,還有蘿蔔呢。”拿一個蘿蔔到河邊洗乾淨吃一口,水嫩水嫩的。仰起頭、眯著眼,暖暖的陽光,和著清風,欣賞著摩崖石刻、書架山和天書崖的風光,感受著曲徑通幽的奧妙,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原路返回,突然想起路上聽到的104歲老人依然精神矍鑠,出於好奇,我們登門拜訪了老人。我們到時,老人正在院子裡撿棗,看到我們笑容滿面,和我們拉手問好。攀談後才知道,老人叫白引珠,是一位老紅軍遺孀,曾經為紅軍蒸年糕、辦年貨、縫補衣裳。老人還樂呵呵地告訴我們:“要想長壽,就吃王家墩羊肉。”看著老人慈祥的臉上綻放著喜悅,我們也感受到了濃濃的幸福。

行車離去,已近黃昏,不禁期然,下次再來,後溝水上項目已建成,採摘垂釣已完善,品一回羊肉鯉魚大紅棗,見一面百歲老人容顏笑。人生幸事,不過如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