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黃元申扮演的霍元甲在很多70後、80後的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然而正在他事業達到頂峰的時候,卻選擇了出家。那麼,他為什麼選擇出家?出家後還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黃元申扮演的霍元甲在很多70後、80後的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然而正在他事業達到頂峰的時候,卻選擇了出家。那麼,他為什麼選擇出家?出家後還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黃元申)

1948年12月2日,黃元申出生於上海,如今已經69歲了。

他出生的次年,就跟著父母來到了香港,一家人生活在九龍調景嶺。很多人知道這個地方,當時正是全國解放初期,很多國民黨來到了香港,當局把他們安排在了調景嶺居住。因為人多,生活條件很刻苦,人們把那裡叫做貧民窟。

霍元甲也是一樣,小時候家境清貧,在艱苦的生活中他過早承擔著家庭重任,一手帶大五個弟妹,養成了獨立、顧家的性格。十二歲時,為了強身健體,開始拜師學習武藝,由於刻苦、機靈,練就了一身過硬武功。

少年時期的黃元申,為了幫補學費和書簿費,每到暑假便到處做暑期工,直至讀完預科,考取了加拿大大學的土木工程系及紐約大學的工程系,因家境不容許而未能實現出國留學的最大願望,便正式踏進社會工作。

黃元申扮演的霍元甲在很多70後、80後的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然而正在他事業達到頂峰的時候,卻選擇了出家。那麼,他為什麼選擇出家?出家後還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黃元申)

1948年12月2日,黃元申出生於上海,如今已經69歲了。

他出生的次年,就跟著父母來到了香港,一家人生活在九龍調景嶺。很多人知道這個地方,當時正是全國解放初期,很多國民黨來到了香港,當局把他們安排在了調景嶺居住。因為人多,生活條件很刻苦,人們把那裡叫做貧民窟。

霍元甲也是一樣,小時候家境清貧,在艱苦的生活中他過早承擔著家庭重任,一手帶大五個弟妹,養成了獨立、顧家的性格。十二歲時,為了強身健體,開始拜師學習武藝,由於刻苦、機靈,練就了一身過硬武功。

少年時期的黃元申,為了幫補學費和書簿費,每到暑假便到處做暑期工,直至讀完預科,考取了加拿大大學的土木工程系及紐約大學的工程系,因家境不容許而未能實現出國留學的最大願望,便正式踏進社會工作。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黃元申)

黃元申做過點心仔、地盤雜工、工廠、送外賣等等,他自言:“七十二行,我已做到七十三行”。他做過玉器學徒,對於玉器的鑑定、打磨,他也十分在行。學玉器時,師傅很喜歡他,送了一塊玉給他,據說有護身之效,這塊玉一直掛在黃元申身上。觀眾看到黃元申演戲或拍照時一直帶著的一塊綠玉,便是那位師傅的禮物。

黃元申從小就沒有想過要去當演員,那時,電影電視播出的功夫片還很少,而黃元申對武功卻執著追求,精益求精,練得爐火純青。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弟弟替他報名報考演員。為了改善家人生活,1971年黃元申考入邵氏無線電影電視藝員訓練班, 當時從六千多人中錄取了六十名,黃元申就是其中一個,從此他便開始了演員生涯。

黃元申踏進娛樂圈後,在調景嶺生活的那段日子正式結束了。

黃元申扮演的霍元甲在很多70後、80後的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然而正在他事業達到頂峰的時候,卻選擇了出家。那麼,他為什麼選擇出家?出家後還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黃元申)

1948年12月2日,黃元申出生於上海,如今已經69歲了。

他出生的次年,就跟著父母來到了香港,一家人生活在九龍調景嶺。很多人知道這個地方,當時正是全國解放初期,很多國民黨來到了香港,當局把他們安排在了調景嶺居住。因為人多,生活條件很刻苦,人們把那裡叫做貧民窟。

霍元甲也是一樣,小時候家境清貧,在艱苦的生活中他過早承擔著家庭重任,一手帶大五個弟妹,養成了獨立、顧家的性格。十二歲時,為了強身健體,開始拜師學習武藝,由於刻苦、機靈,練就了一身過硬武功。

少年時期的黃元申,為了幫補學費和書簿費,每到暑假便到處做暑期工,直至讀完預科,考取了加拿大大學的土木工程系及紐約大學的工程系,因家境不容許而未能實現出國留學的最大願望,便正式踏進社會工作。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黃元申)

黃元申做過點心仔、地盤雜工、工廠、送外賣等等,他自言:“七十二行,我已做到七十三行”。他做過玉器學徒,對於玉器的鑑定、打磨,他也十分在行。學玉器時,師傅很喜歡他,送了一塊玉給他,據說有護身之效,這塊玉一直掛在黃元申身上。觀眾看到黃元申演戲或拍照時一直帶著的一塊綠玉,便是那位師傅的禮物。

黃元申從小就沒有想過要去當演員,那時,電影電視播出的功夫片還很少,而黃元申對武功卻執著追求,精益求精,練得爐火純青。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弟弟替他報名報考演員。為了改善家人生活,1971年黃元申考入邵氏無線電影電視藝員訓練班, 當時從六千多人中錄取了六十名,黃元申就是其中一個,從此他便開始了演員生涯。

黃元申踏進娛樂圈後,在調景嶺生活的那段日子正式結束了。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霍元甲)

1972年在初次試鏡的功夫片《餓虎狂龍》中,黃元申發揮得淋漓盡致,獲得導演吳思遠的高度讚賞。由於他武藝高強,表演出色,從 此一炮打響,片約不斷,並被譽為“英氣其外,靈秀其內”的演技派打仔明星。

1981年,黃元申相繼主演動作劇集《大俠霍元甲》(飾演霍元甲)。1983年5月,《大俠霍元甲》作為第一部引進內地的香港電視連續劇,在中央電視臺-1黃金時間開始播出。此劇一經播出,風靡全國,震撼數以億計的內地同胞,引起巨大轟動, 引發收視熱潮,創造了萬人空巷的收視奇蹟,掀起一股誓不可擋的武打片風暴。

因為這部電視,黃元申成為中國功夫最佳最早的形象代言人,他的名聲響徹中國大江南北,名震海內外,在遼闊的中華土地上婦孺皆知。“黃元申”的名字、“霍元甲”的形象家喻戶曉,成為億萬觀眾矚目的“焦點”。其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傳唱神州大地,讓億萬國人熱血沸騰。

黃元申扮演的霍元甲在很多70後、80後的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然而正在他事業達到頂峰的時候,卻選擇了出家。那麼,他為什麼選擇出家?出家後還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黃元申)

1948年12月2日,黃元申出生於上海,如今已經69歲了。

他出生的次年,就跟著父母來到了香港,一家人生活在九龍調景嶺。很多人知道這個地方,當時正是全國解放初期,很多國民黨來到了香港,當局把他們安排在了調景嶺居住。因為人多,生活條件很刻苦,人們把那裡叫做貧民窟。

霍元甲也是一樣,小時候家境清貧,在艱苦的生活中他過早承擔著家庭重任,一手帶大五個弟妹,養成了獨立、顧家的性格。十二歲時,為了強身健體,開始拜師學習武藝,由於刻苦、機靈,練就了一身過硬武功。

少年時期的黃元申,為了幫補學費和書簿費,每到暑假便到處做暑期工,直至讀完預科,考取了加拿大大學的土木工程系及紐約大學的工程系,因家境不容許而未能實現出國留學的最大願望,便正式踏進社會工作。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黃元申)

黃元申做過點心仔、地盤雜工、工廠、送外賣等等,他自言:“七十二行,我已做到七十三行”。他做過玉器學徒,對於玉器的鑑定、打磨,他也十分在行。學玉器時,師傅很喜歡他,送了一塊玉給他,據說有護身之效,這塊玉一直掛在黃元申身上。觀眾看到黃元申演戲或拍照時一直帶著的一塊綠玉,便是那位師傅的禮物。

黃元申從小就沒有想過要去當演員,那時,電影電視播出的功夫片還很少,而黃元申對武功卻執著追求,精益求精,練得爐火純青。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弟弟替他報名報考演員。為了改善家人生活,1971年黃元申考入邵氏無線電影電視藝員訓練班, 當時從六千多人中錄取了六十名,黃元申就是其中一個,從此他便開始了演員生涯。

黃元申踏進娛樂圈後,在調景嶺生活的那段日子正式結束了。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霍元甲)

1972年在初次試鏡的功夫片《餓虎狂龍》中,黃元申發揮得淋漓盡致,獲得導演吳思遠的高度讚賞。由於他武藝高強,表演出色,從 此一炮打響,片約不斷,並被譽為“英氣其外,靈秀其內”的演技派打仔明星。

1981年,黃元申相繼主演動作劇集《大俠霍元甲》(飾演霍元甲)。1983年5月,《大俠霍元甲》作為第一部引進內地的香港電視連續劇,在中央電視臺-1黃金時間開始播出。此劇一經播出,風靡全國,震撼數以億計的內地同胞,引起巨大轟動, 引發收視熱潮,創造了萬人空巷的收視奇蹟,掀起一股誓不可擋的武打片風暴。

因為這部電視,黃元申成為中國功夫最佳最早的形象代言人,他的名聲響徹中國大江南北,名震海內外,在遼闊的中華土地上婦孺皆知。“黃元申”的名字、“霍元甲”的形象家喻戶曉,成為億萬觀眾矚目的“焦點”。其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傳唱神州大地,讓億萬國人熱血沸騰。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黃元申)

1989年,影視紅星黃元申推掉了近十部電影、電視及錄影帶合約,毅然隱退影視業,拋棄繁華參佛道。在妻及子女的協商同意下,來到香港大嶼山寶林寺皈依佛門,潛心修道,研學佛法,求索人生真諦。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也是因為一段情債。圈內人解釋,當時, 黃元申在拍動作愛情喜劇《剝錯大牙拆錯骨》時認識了趙雅芝,兩個人非常合拍,感情越來越好。黃元申書法好,文筆也很好,經常寫一些信給趙雅芝,這些信被趙雅芝當時的丈夫拿給了週刊老總,週刊登出那些信後,黃元申顏面無存,很長一段時間足不出戶,還有傳聞他曾經想自殺。

這時,一位居士送給黃元申一本佛經,黃元申非常認真地看了,他思考了一個多月,萌發了出家的念頭。不久,黃元申離開妻子和兩個孩子到香港大嶼山的寶林寺出家,成為衍申法師。

黃元申扮演的霍元甲在很多70後、80後的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然而正在他事業達到頂峰的時候,卻選擇了出家。那麼,他為什麼選擇出家?出家後還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黃元申)

1948年12月2日,黃元申出生於上海,如今已經69歲了。

他出生的次年,就跟著父母來到了香港,一家人生活在九龍調景嶺。很多人知道這個地方,當時正是全國解放初期,很多國民黨來到了香港,當局把他們安排在了調景嶺居住。因為人多,生活條件很刻苦,人們把那裡叫做貧民窟。

霍元甲也是一樣,小時候家境清貧,在艱苦的生活中他過早承擔著家庭重任,一手帶大五個弟妹,養成了獨立、顧家的性格。十二歲時,為了強身健體,開始拜師學習武藝,由於刻苦、機靈,練就了一身過硬武功。

少年時期的黃元申,為了幫補學費和書簿費,每到暑假便到處做暑期工,直至讀完預科,考取了加拿大大學的土木工程系及紐約大學的工程系,因家境不容許而未能實現出國留學的最大願望,便正式踏進社會工作。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黃元申)

黃元申做過點心仔、地盤雜工、工廠、送外賣等等,他自言:“七十二行,我已做到七十三行”。他做過玉器學徒,對於玉器的鑑定、打磨,他也十分在行。學玉器時,師傅很喜歡他,送了一塊玉給他,據說有護身之效,這塊玉一直掛在黃元申身上。觀眾看到黃元申演戲或拍照時一直帶著的一塊綠玉,便是那位師傅的禮物。

黃元申從小就沒有想過要去當演員,那時,電影電視播出的功夫片還很少,而黃元申對武功卻執著追求,精益求精,練得爐火純青。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弟弟替他報名報考演員。為了改善家人生活,1971年黃元申考入邵氏無線電影電視藝員訓練班, 當時從六千多人中錄取了六十名,黃元申就是其中一個,從此他便開始了演員生涯。

黃元申踏進娛樂圈後,在調景嶺生活的那段日子正式結束了。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霍元甲)

1972年在初次試鏡的功夫片《餓虎狂龍》中,黃元申發揮得淋漓盡致,獲得導演吳思遠的高度讚賞。由於他武藝高強,表演出色,從 此一炮打響,片約不斷,並被譽為“英氣其外,靈秀其內”的演技派打仔明星。

1981年,黃元申相繼主演動作劇集《大俠霍元甲》(飾演霍元甲)。1983年5月,《大俠霍元甲》作為第一部引進內地的香港電視連續劇,在中央電視臺-1黃金時間開始播出。此劇一經播出,風靡全國,震撼數以億計的內地同胞,引起巨大轟動, 引發收視熱潮,創造了萬人空巷的收視奇蹟,掀起一股誓不可擋的武打片風暴。

因為這部電視,黃元申成為中國功夫最佳最早的形象代言人,他的名聲響徹中國大江南北,名震海內外,在遼闊的中華土地上婦孺皆知。“黃元申”的名字、“霍元甲”的形象家喻戶曉,成為億萬觀眾矚目的“焦點”。其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傳唱神州大地,讓億萬國人熱血沸騰。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黃元申)

1989年,影視紅星黃元申推掉了近十部電影、電視及錄影帶合約,毅然隱退影視業,拋棄繁華參佛道。在妻及子女的協商同意下,來到香港大嶼山寶林寺皈依佛門,潛心修道,研學佛法,求索人生真諦。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也是因為一段情債。圈內人解釋,當時, 黃元申在拍動作愛情喜劇《剝錯大牙拆錯骨》時認識了趙雅芝,兩個人非常合拍,感情越來越好。黃元申書法好,文筆也很好,經常寫一些信給趙雅芝,這些信被趙雅芝當時的丈夫拿給了週刊老總,週刊登出那些信後,黃元申顏面無存,很長一段時間足不出戶,還有傳聞他曾經想自殺。

這時,一位居士送給黃元申一本佛經,黃元申非常認真地看了,他思考了一個多月,萌發了出家的念頭。不久,黃元申離開妻子和兩個孩子到香港大嶼山的寶林寺出家,成為衍申法師。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黃元申)

黃元申出家後,對人生有著自己的看法,他寫了一首詩:

生命託化三世通,

死神來去無影蹤;

事主不論貧與富,

大限忽來戲即終。

每句句首四字連起來讀就是“生死事大”。莫非他是在說“名利事小”嗎?把萬眾仰首的榮耀拋在身後,於深山常伴清燈古佛,這不正是他遁入空門的客觀心境麼?它道出了他坎坷半世苦苦追尋的人生真諦,意即要推崇生與死,超脫名與利。修身養性,明心見性,把握自我。 擺脫世俗的恩恩怨怨,去尋覓那方“淨土”。“絢麗至極,歸於平淡”,這是後人用來概括弘一大師李叔同的話,用在黃元申身上,一樣貼切。

黃元申扮演的霍元甲在很多70後、80後的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然而正在他事業達到頂峰的時候,卻選擇了出家。那麼,他為什麼選擇出家?出家後還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黃元申)

1948年12月2日,黃元申出生於上海,如今已經69歲了。

他出生的次年,就跟著父母來到了香港,一家人生活在九龍調景嶺。很多人知道這個地方,當時正是全國解放初期,很多國民黨來到了香港,當局把他們安排在了調景嶺居住。因為人多,生活條件很刻苦,人們把那裡叫做貧民窟。

霍元甲也是一樣,小時候家境清貧,在艱苦的生活中他過早承擔著家庭重任,一手帶大五個弟妹,養成了獨立、顧家的性格。十二歲時,為了強身健體,開始拜師學習武藝,由於刻苦、機靈,練就了一身過硬武功。

少年時期的黃元申,為了幫補學費和書簿費,每到暑假便到處做暑期工,直至讀完預科,考取了加拿大大學的土木工程系及紐約大學的工程系,因家境不容許而未能實現出國留學的最大願望,便正式踏進社會工作。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黃元申)

黃元申做過點心仔、地盤雜工、工廠、送外賣等等,他自言:“七十二行,我已做到七十三行”。他做過玉器學徒,對於玉器的鑑定、打磨,他也十分在行。學玉器時,師傅很喜歡他,送了一塊玉給他,據說有護身之效,這塊玉一直掛在黃元申身上。觀眾看到黃元申演戲或拍照時一直帶著的一塊綠玉,便是那位師傅的禮物。

黃元申從小就沒有想過要去當演員,那時,電影電視播出的功夫片還很少,而黃元申對武功卻執著追求,精益求精,練得爐火純青。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弟弟替他報名報考演員。為了改善家人生活,1971年黃元申考入邵氏無線電影電視藝員訓練班, 當時從六千多人中錄取了六十名,黃元申就是其中一個,從此他便開始了演員生涯。

黃元申踏進娛樂圈後,在調景嶺生活的那段日子正式結束了。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霍元甲)

1972年在初次試鏡的功夫片《餓虎狂龍》中,黃元申發揮得淋漓盡致,獲得導演吳思遠的高度讚賞。由於他武藝高強,表演出色,從 此一炮打響,片約不斷,並被譽為“英氣其外,靈秀其內”的演技派打仔明星。

1981年,黃元申相繼主演動作劇集《大俠霍元甲》(飾演霍元甲)。1983年5月,《大俠霍元甲》作為第一部引進內地的香港電視連續劇,在中央電視臺-1黃金時間開始播出。此劇一經播出,風靡全國,震撼數以億計的內地同胞,引起巨大轟動, 引發收視熱潮,創造了萬人空巷的收視奇蹟,掀起一股誓不可擋的武打片風暴。

因為這部電視,黃元申成為中國功夫最佳最早的形象代言人,他的名聲響徹中國大江南北,名震海內外,在遼闊的中華土地上婦孺皆知。“黃元申”的名字、“霍元甲”的形象家喻戶曉,成為億萬觀眾矚目的“焦點”。其主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傳唱神州大地,讓億萬國人熱血沸騰。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黃元申)

1989年,影視紅星黃元申推掉了近十部電影、電視及錄影帶合約,毅然隱退影視業,拋棄繁華參佛道。在妻及子女的協商同意下,來到香港大嶼山寶林寺皈依佛門,潛心修道,研學佛法,求索人生真諦。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也是因為一段情債。圈內人解釋,當時, 黃元申在拍動作愛情喜劇《剝錯大牙拆錯骨》時認識了趙雅芝,兩個人非常合拍,感情越來越好。黃元申書法好,文筆也很好,經常寫一些信給趙雅芝,這些信被趙雅芝當時的丈夫拿給了週刊老總,週刊登出那些信後,黃元申顏面無存,很長一段時間足不出戶,還有傳聞他曾經想自殺。

這時,一位居士送給黃元申一本佛經,黃元申非常認真地看了,他思考了一個多月,萌發了出家的念頭。不久,黃元申離開妻子和兩個孩子到香港大嶼山的寶林寺出家,成為衍申法師。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黃元申)

黃元申出家後,對人生有著自己的看法,他寫了一首詩:

生命託化三世通,

死神來去無影蹤;

事主不論貧與富,

大限忽來戲即終。

每句句首四字連起來讀就是“生死事大”。莫非他是在說“名利事小”嗎?把萬眾仰首的榮耀拋在身後,於深山常伴清燈古佛,這不正是他遁入空門的客觀心境麼?它道出了他坎坷半世苦苦追尋的人生真諦,意即要推崇生與死,超脫名與利。修身養性,明心見性,把握自我。 擺脫世俗的恩恩怨怨,去尋覓那方“淨土”。“絢麗至極,歸於平淡”,這是後人用來概括弘一大師李叔同的話,用在黃元申身上,一樣貼切。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出家後寫了一首詩,到底想說明什麼?

(黃元申)

現在,黃元申已由美國移居內地,和兒子黃吉樑過著安穩的生活。

(錡錡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