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知識大彙總「養魚須知」

養魚知識大彙總「養魚須知」

一、基本知識

1、魚苗:從魚卵中孵出來的小魚,體長7-8毫米,稱魚苗或水花。

2、夏花:魚苗經過20-25天的培育,長成3釐米左右稱為夏花。也有把這一階段分成1.5-2釐米的烏子和3釐米的夏花兩個培育階段。

3、一齡魚種:夏花分塘後至冬天或翌年春天,一般長到10釐米以上稱為一齡魚種。亦稱冬片、春片、仔口、新口。

4、二齡魚種:一齡魚種再培育一年稱二齡魚種,亦稱老口魚種。

5、水溫:指水體的溫度,一般用溫度計測量,測量位置為水錶以下50釐米。

(1)水溫是影響魚類攝食和生長的第一因子。一般來講,魚類在1-33℃水溫中都能生長,10-15℃為弱度生長期,15-24℃為一般生長期,20-32℃為適宜生長期,24-30℃為最適生長期;水溫超過32℃,魚類攝食明顯下降;水溫超過33℃,魚類停止生長;水溫超過36℃,魚類開始死亡。草魚在27-30℃攝食最旺,低於20℃,生長速度明顯下降;鯉魚在23-29℃攝食最旺,低於15℃生長受到抑制。

(2)水溫也是魚病發生的重要因素,水溫高低與疾病的發生和流行有密切的關係。一般病毒和細菌疾病發在水溫為25℃-30℃時傳染性最強,32℃以上和18℃以下時感染減弱。而有些疾病,如水黴病、小瓜蟲病、斜管蟲病和魚波豆蟲病通常在20℃以下發病,屬於低溫季節流行病。

6、透明度:透明度是用測定薩氏盤(黑白間隔的圓盤)的深度來間接表示光透入水的深淺程度。

(1)其大小取決於水的混濁度(指水中混有的浮游生物和懸浮物所造成的混濁程度)和色度(浮游生物、溶解有機物和無機鹽形成的顏色)。

(2)透明度的測定方法為:將黑白盤緩緩放入水中,當盤上黑白界線模糊時,水面到黑白盤的距離就是它的透明度,單位用“釐米”表示。

(3) 在魚類生長季節,透明度應保持在20-40釐米之間。

7、酸鹼度:又稱PH值,它是反映水體酸鹼性的指標,是與水產養殖密切相關的重要水化因子和生態因子。

(1)在常溫下,PH<7.0為酸性,PH>7.0為鹼性,PH=7.0為中性。

(2)對於水產養殖而言,PH=7.5-8.0的微鹼性條件下是大多數魚類獲得穩產、高產較為理想的酸鹼度。

(3)在沒有外來廢水汙染的情況下,PH值主要受光照、水溫、有機物的含量影響。

8、溶解氧:又稱溶氧,是指溶解於水中的氧氣,通常簡記為DO,單位為mg/L(毫克每升)。

(1)對於水產養殖而言,在一天24小時中,16小時必須大於5mg/L,其餘任何時候不得低於3mg/L。

(2)溶解氧多少往往是魚類生長的主要限制因子,據統計,直接或間接缺氧致死的魚類,約佔養殖魚類死亡總數的60%。

(3)改善池塘溶氧條件的措施有:

①根據季節、天氣合理投餌施肥,防止魚類浮頭。

②及時加註新水,以增加池水透明度和補償深度。

③合理使用增氧機,特別是應抓住每一個晴天,在中午將上層過飽和氧氣輸送至下層,以保持溶氧平衡。

④施用無機肥料,特別是施用磷肥,以改善池水氮磷比,促進浮游植物生長。

9、氨態氮:又稱氨氮,是魚類等水生動物主要代謝物及有機質氧化分解的產物。

(1)氨態氮包括離子氨和分子氨,離子氨不僅無毒,還是水生植物較易吸收的氮肥;分子氨的毒性較強,對於水產養殖而言,分子氨應低於0.2mg/L。

(2)分子氨和離子氨在水中可以相互轉化。它們的數量取決於養殖水體的PH值和水溫;PH值越小,水溫越低,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其毒性越低,PH<7.0時,氨態氮幾乎無毒;PH越大,水溫越高,分子氨的比例越大,其毒性也就大大增加;所以,如果氨氮已經超標,千萬不要使用生石灰調節水質,否則,易引起氨氮中毒。

(3)氨氮中毒特點:沒有季節,沒有晝夜,沒有天氣好壞之分;但多見於成魚池、高產池、密養池及能灌不能排的魚池。

(4)氨氮中毒症狀:呼吸急促,亂遊亂竄,時而浮起,時而下沉,時而跳躍掙扎,遊動遲緩,麻痺乏力;體暗,鰓烏,口腔發紫,粘液增多。最後活動力喪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氨氮中毒後,開啟增氧機,池魚四散迴避,不敢靠近。撒潑增氧劑,浮游魚群仍毫無反應。

(5) 控制氨氮超量的方法有:

①換水。

②合理施用磷肥。

③全池潑灑沸石粉。

④全池潑灑硼酸鈉(硼砂)。

⑤全池潑灑硫代硫酸鈉。

⑥全池潑灑生物製劑。

⑦晴天中午打開增氧機曝氣。

⑧應急時全池潑灑食鹽,干擾阻止氨氮繼續入侵魚體,然後立即加換新水。

10、亞硝酸鹽:有機物分解的中間產物,在溶氧充足時可進一步氧化為無毒的硝酸鹽,當溶氧不足情況下則生成亞硝酸鹽。

(1)亞硝酸鹽主要受水溫,PH值和溶解氧影響,水溫越高,PH值越大,溶解氧越高,則亞硝酸鹽的水平越低,反之亦然。

(2)對於水產養殖而言,亞硝酸鹽應低於0.1mg/L。

(3)亞硝酸鹽中毒一般為慢性反應,表現為攝食量下降,鰓絲及鰓蓋內表面血管呈暗紫紅色,呼吸困難,遊動緩慢,騷動不安,體力衰退,游泳無力,魚體柔軟,背部底面呈黃色,某些代謝器官功能衰竭,情況嚴重將導致死亡。長期處於高濃度亞硝酸鹽的水體中,草魚會發生出血病。

(4)控制亞硝酸鹽超量的方法同控制氨氮超量的方法。

11、攝食性魚類:指能直接吞食餌料的魚類,如:草魚、鯉魚、鯽魚、青魚等。

12、濾食性魚類:指不能直接吞食人工餌料,只能攝取水中的飼料粉末和浮游生物的魚類,主要指花鰱和白鰱。

13、飼料係數:指生產1千克魚所需要的飼料量。如飼料係數為2.0,代表吃2千克飼料長1千克魚。

14、投餌率:100千克魚吃多少飼料,用百分之幾表示。如:投餌率為3%表示100千克魚吃3千克飼料。

15、三防:指防浮頭泛池,防敵害侵擾,防洪澇逃魚。

16、四消:指池塘消毒,魚種消毒,水體消毒,食場、餌料、工具消毒。

17、八字精養法:1958年,我國池塘養魚工作者將複雜的養魚生態系統進行簡化和提煉,形成了“水、種、餌

、密、混、輪、防、管”八個要素,形成了概念模型,簡稱“八字精養法”。

(1)水:俗話說“魚兒離不開水”,水是魚類生存的基本條件,這裡主要指水質、水溫、水深、水的透明度、水源情況等。管好水是管好魚的基本條件。

(2)

種:包括優良的魚苗、魚種的繁殖培育,新品種引進馴化,苗種的提純優選以及投入品種的合理搭配。苗種必須來源於經國家批准的苗種場,並經檢疫合格。

(3)餌

:包括投餌的方法、餌料的種類、配合飼料的配方、餌料與水質的關係、餌料與魚病的關係等。餌料的使用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

(4)密:指合理密養,因地制宜地確定科學的放養密度,放養密度與魚的種類有較大的關係。以草魚為主養魚的池塘密度要比鯉、鯽為主養魚的密度稀一些。

(5)混:指合理的混養搭配。包括不同品種的混養,以及同一種魚大中小規格的混養。這樣既可達到充分利用水體和天然餌料的目的,又為輪捕輪放打下了基礎,還為第二年的生產準備了大規格魚種。

(6)輪:指捕大留小,捕大補小的操作制度,輪的目的是為了不斷調整合理的池塘載魚量,既充分利用了養殖水體,又能使商品均衡上市,提高經濟效益。

(7)防:指防治魚病,防治蟲、鳥、獸的危害,防逃,防偷盜,防止水源和水質的汙染,防止水質的惡化和缺氧、浮頭等,這是飼養管理中較為重要的措施,與水環境有密切的關係。

(8)管:是八字精養的關鍵,以上敘述的七個方面的技術和措施,最終都要落實到這個管字上。主要包括飼養管理,巡塘,看管攔魚設備等。要管好養殖的魚,不僅要求飼養人員有較好的技術知識,而且要有較強的責任心和吃苦耐勞精神。

18、肥、活、嫩、爽:這四個指標為水質的感官指標。“

(1)肥:是指水中的浮游生物含量多,池水呈黃褐色和綠色,飼料養魚與肥水養魚不同,水質要求不要太肥,透明度在25-40釐米為宜。

(2)活:是指水體在活動,水色早、晚有變化,早上淡,下午濃,俗稱”早青晚綠“。

(3)嫩:是指水體肥而不老,易消化的浮游生物種類多,水面有光澤,看起來比較舒展,不凝重。

(4)”爽“是指水質清爽,無渾濁感,水體不清爽是魚浮頭,泛池的主要原因。

19、四看:四看是指”看水溫、看水色、看天氣、看魚類吃食情況“。四看是投餌量的現場確定標準,投餌時應遵照執行。

(1)看水溫:水溫10℃以上即可開食,15℃以上可開始投嫩草、粉碎的貝類和少量配合飼料,水溫20℃以上,可逐漸加大投料量,在魚類發病水溫和季節時應限制投料。

(2) 看水色:池塘水色以”肥、活、嫩、爽“為好,可正常投餌。

(3)看天氣:天氣晴朗,池水溶氧條件好,應多投,而陰雨天溶氧條件差,則少投。

(4)看魚類吃食情況:投料時根據魚群爭食情況適當調整投料時間和投料量,並借正常情況下早上10點魚群爭食情況判斷水質的優劣。

20、五定:五定是指”定質、定量、定時、定位、定查“。做好這”五定“是池魚豐產的重要措施。

(1)

定質:是指投喂的飼料要新鮮、適口,營養平衡,不含病原體和有毒物質。在生產中,一定要選擇優質飼料,不可隨意變動飼料配方。

(2)定量:是根據魚體大小,在不同季節和不同時間適當均勻投喂飼料,不能忽多忽少,每天的投餌量要按具體情況,靈活掌握,一般以投餌30分鐘左右為宜。

(3)定時:指投餌要有一定的時間,應準時投餌。精飼料和配合飼料養殖應根據季節,水溫和天氣等情況適當調整。高密度養殖投餌應堅持”少量多餐“的原則。

(4)定位:是指投餌要有固定的位置,使魚類形成條件反射後方便管理。

(5)定查:指魚類吃食完畢後,一定要檢查殘餌情況,以便及時判斷魚的吃食情況,以確定魚類有無反常行為。

21、勻、好、足:在投餌時,應儘量滿足這三個基本條件。

(1)

勻:表示一年中連續不斷地投以足夠數量的餌料,在正常情況下,前後兩次投餌量應相差不大。

(2)好:表示餌料、肥料的質量好。

(3)足:表示施肥投餌量適當,在規定的時間內魚將飼料吃完,不使魚過飢或過飽。

(4)必須強調指出,在當前餌料成本較高的情況下,為了降低餌料成本,充分發揮餌料的生產潛力,應堅持做到一年中連續不斷的投喂足夠數量的餌料,特別是在魚類主要生長季節應堅持每天投餌,以保證魚類吃食均勻。漁諺有”一天不吃,三天不長“或”一天不投,三天白投“的說法,形象的說明時斷時續的投餌對魚類生長所帶來的影響。據統計,同樣的單位投餌量(即每放養1kg攝食該種餌料的魚類一年的投餌量),年投餌次數比正常少30%-50%(即每次投餌量多),青魚、草魚、魴魚、鯉魚、鯽魚的淨產量比正常池低50%,濾食性魚類的淨產量比正常池低30%。因此,投餌必須堅持勻字當頭,勻中求足,勻中求好的要求。

  二、綜合知識

1、水色:指水體所呈現的顏色。一般來說,肥水分為:淺綠色水、黃綠色水、黃褐色水、濃綠色水。

池塘常見水質類型見下表:

水質類型 瘦水 肥水 老水 優質水華水

水色 淺綠色 黃褐色 灰藍色 紅褐色水中具藍綠色或醬紅色水華

水色日變化 無 大 小 最大

透明度 2000px以上 25-1000px 20-625px 20-1000px

2、水華:指水體中某一種或幾種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形成優勢種群而產生的漂浮物,根據其形態和顏色可以判斷出水質肥、瘦、優、劣。如”鐵鏽水“代表瘦水,”藍藻水“代表水質過肥等。

常見水華的指標生物和水質優劣判斷見下表:

水色 日變化 水華形態 優勢種 出現季節 水質優劣

紅褐色 顯著 藍綠色雲彩狀水華 藍綠裸甲藻 5-11月,7-8月少 高產池典型水質

顯著 草綠色雲彩狀水華 膝口藻 5-11月,7-8月多

顯著 棕黃色雲彩狀水華 光甲藻 5-11月,7-8月少

顯著 醬紅色雲彩狀水華 隱藻 4-11月

紅褐色 有 翠綠色雲彩狀水華 實球藻 春、秋 肥水、一般

黃褐色 有 薑黃色水華 小環藻 春、秋 肥水、良好

黃褐色 不大 紅褐色絲狀水華 角甲藻 春 水質較瘦

濃綠色 有 表層黑綠色油膜,黏性發泡 衣藻 春 肥水、良好

濃綠色 有 碧綠色水華下風處具默綠色油膜 眼蟲藻 夏 肥水、一般

油綠色 有 下風處表層具紅褐色或菸灰色油膜,黏性 殼蟲藻 5-11月 肥水、一般

油綠色 不大 無水華、無油膜 綠球藻目 5-11月 老水

銅綠色 不大 表層銅綠色絮紗狀水華,顆粒小、無黏性 微囊藻,顫藻 夏、秋

”湖澱水“,差,魚類不消化

豆綠色 不大 表層銅綠色絮紗狀水華,顆粒大、無黏性 螺旋魚腥藻 夏、秋 肥水,良好,

魚類易消化

淺綠色 無 表層具鐵鏽色油膜,黏性 血紅眼蟲藻 夏、秋 ”鐵鏽水“,瘦水

灰白色 無 無 輪蟲類 春 ”白沙水“,良好

3、怎樣觀察塘水水色:

(1)在相鄰兩口池塘中部的塘埂上觀察,對比相鄰池塘的水色。

(2)水色淡,水發黃、發白、發混的一般都是瘦水,溶解氧偏低。

(3)

水色綠的一般都是肥水,判斷肥水是否老化主要是觀看水體是否發黑,觀察方法為:站在投餌機邊朝塘埂方向看水與塘埂下泥土的界線是否發黑,如果發黑或黃中帶黑就證明水體已經老化,需加換水;另外結合使用透明度儀測定,使塘水透明度保持在20-40釐米。

4、池水變壞徵兆:

(1)水色呈黑褐色帶混濁。

(2)水面出現油綠色的浮沫或粒狀。

(3)水面有浮膜,俗稱油皮。

(4)水面上常有氣泡上泛,水色逐漸轉變,池水發澀帶腥臭。

(5)魚的活動反常,有時在水面旋轉,久不下沉,有時浮頭起來後,遲遲不能沉入水中。

5、水體渾混的幾種常見類型及處理方法

(1)水中浮游生物少,懸浮物過多,水色呈泥黃色,處理方法為:少量換水後潑灑生石灰,五天後施肥和潑灑微生物製劑。

(2)水中浮游生物多,在水面上形成一層厚厚的膜,遮蔽太陽光而使水體發混,處理方法為:大量換水並施用微生物製劑。

(3)水中有機質多,塘底通透性差,水發黑發渾,處理方法為:大量換水後,施用底質改良劑,三天後再施用微生物製劑。

6、加註新水的作用:增加水深,降低水溫,增加池水透明度,降低有害物質濃度,增氧。

7、加換水需要注意的兩點:

(1)水質的變化是一個慢慢積累到忽然惡化的過程,所以對於水質本來就較好的池塘也應時常補水,以沖淡水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濃度。如果水質已經惡化後再補水,一方面浪費水,另一方面也極易因大量換水引起水質混瘦、魚體應激和魚病。

(2)水質惡化後,經過大量換水,水質會逐漸好轉;但在水質好轉期間,一定要限制投料量,不能投得過多;因為新水入池後,和池塘內原有的水要經過一個相互交換期(夏季1-2天,其餘季節2-5天),這個期間內的塘水本身是不穩定的,如果加大投餌量很容易使水質再次惡化;所以在交換期結束後應視水質情況再次補水。

8、藍藻過量繁殖有何危害:

(1)魚類不喜攝食藍藻,且難以消化,會影響魚類對其他餌料生物的利用。

(2)導致水體生物多樣性急劇降低,藍藻大量繁殖惡化了池水的通風及光照條件,抑制了魚池中的浮游生物有益種類的生長繁殖,阻礙水藻的光合作用,擠佔魚類易消化藻類的生存空間。

(3)藍藻大量繁殖以及死亡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從而導致養殖水體缺氧、浮頭,甚至泛塘。

(4)藍藻大量死亡時容易敗壞水質,可產生藻毒素、硫代氫等有毒物質,直接危害水生動物。

(5)死亡的藍藻釋放大量有機質,刺激化能異養細菌的生長,其中部分對魚類來說是致病菌,導致繼發感染細菌性疾病。

(6)藍藻大量繁殖時,散發腥臭味,影響水體正常功能。

(7) 發生藍藻水華時,水體的理化指標常常超出水生動物的忍受限度,從而引起死亡。

9、魚類採食過程中的幾種情況:

(1) 魚吃食時嘴部完全露出水面,遊動力弱,證明水體缺氧,應適當減料或不投。

(2)天氣、水溫等環境因素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若魚的吃食量突然下降,甚至停食,很可能是水質惡化或魚生病。

(3)水質混濁的魚塘,大部分魚不上浮吃食,而是在水中處於暗浮頭狀態,這種情況下大量投料會加重魚體的負擔、浪費飼料並引起水質惡化。

(4)魚類患腸炎或肝膽綜合症時,如池塘水質不好,溶氧偏低,早上可以不投料。因消化飼料需要氧氣,早上溶氧不足的情況下投料反而會加重腸道和肝膽負擔,引起病情惡化。

(5)魚生病後由於產生了應激反應,很少上浮到水面吃食,為方便觀察魚體恢復情況,應將投餌機的拋撒時間適當縮短,停頓時間適當延長,以促使魚類上浮吃食。

10、怎樣劃分魚群採食情況?

(1)優:魚群形成強烈的條件反射,飼養人員未到投餌機邊,魚群已在食場周圍處於覓食狀,魚群活動旺盛,搶食。

(2)良:飼養人員到投餌機邊發出聲響後,魚群在1-8秒內迅速集中至食場,魚群活動力強,大部分魚搶食。

(3)中:飼養人員至投餌機邊發出聲響後,魚群在8-15秒內集中至食場,魚群活動力較強,部分魚搶食。

(4)差:飼養人員到投餌機邊發出聲響後,魚反應較慢或無反應,魚群活動力弱,無搶食。

11、凹形投飼防病:即發病高峰季節儘量減少投喂量,及時加入新水或換水,以保持水溫相對穩定,在食場周圍或全池定期潑灑漂白粉消毒。

養魚知識大彙總「養魚須知」

12、魚類在吃食時發驚是怎麼回事?

在給魚類投喂飼料的時候,經常會發現魚正在吃食的時候,忽然一驚,魚群散開,然後再慢慢聚攏,繼續進食。造成這種現象的幾個原因為:

(1)魚類的細菌性爛鰓。

(2)在鰓中有指環蟲或三代蟲,車輪蟲寄生,或者有中華鰠寄生。

(3)在體表有錨頭鰠寄生。

(4) 患腸炎病。

13、食鹽消毒原則:食鹽消毒的時間要以魚浮頭為準,以達到殺菌、殺蟲和收斂傷口,防治水黴病的效果。

12、磷肥施用原則:

(1)使用磷肥應先溶於水,待溶解後,全池均勻潑灑。

(2)潑灑當天不能攪動池水(包括拉網、加水、中午開動增氧機等),以延長肥效。

(3)施用磷肥3-5天后應根據水質情況適當加註新水,防止水色過濃。

(4)施用磷肥4-5天內不能潑灑生石灰,草木灰等鹼性肥料,以避免降低肥效。

14、水質增氧方法:

(1)增氧機增氧。

(2)加註新水增氧。

(3)充空氣或充純氧增氧。

(4)化學增氧,施用過氧化鈣、過碳酸鈉、活性沸石等。

(5)土方法增氧,施用明礬水、黃泥漿、食鹽水、石灰水等。

15、巧用撒網防魚病

在日常管一理中,可以用撒網不定期觀察魚;瞭解魚病和治療效果。此法是目前最實用的防病方法,可以有效瞭解魚病發生髮展和治療效果,及時掌控魚病情況。

16、根據魚的體色初步判斷魚病

魚的體色變化往往預示著魚病,魚體發白而無其它異常一般都是缺乏微量元素或多維;魚體頭部發黑一般都伴有爛鰓病;魚體顏色花,有的地方白,有的地方黑,一般都市細菌性腐皮病或肝膽綜合徵的前兆。

養魚知識大彙總「養魚須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