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體育教師力壓黑人,獲長沙國際馬拉松賽男子組冠軍

文章整理自愛燃燒

北京時間11月18日,2017長沙國際馬拉松鳴槍開跑,經過激烈爭奪,最終來自中國的選手李鵬以2小時27分40秒的成績獲得冠軍,來自埃塞俄比亞的選手ZELALAEM DESALEGN TILAYE 以2小時29分41秒的成績獲得亞軍,來自中國的周其祥以2小時30分42秒的成績獲得季軍。

文章整理自愛燃燒

北京時間11月18日,2017長沙國際馬拉松鳴槍開跑,經過激烈爭奪,最終來自中國的選手李鵬以2小時27分40秒的成績獲得冠軍,來自埃塞俄比亞的選手ZELALAEM DESALEGN TILAYE 以2小時29分41秒的成績獲得亞軍,來自中國的周其祥以2小時30分42秒的成績獲得季軍。

33歲體育教師力壓黑人,獲長沙國際馬拉松賽男子組冠軍

而前段時間的上馬,李鵬作為第一個上海業餘選手跑進2小時25分。率先衝過這道關卡的人相當出人意料,讓圈內人、甚至連他自己都大跌眼鏡。

豎直頭髮、黑框眼鏡、肌肉結實,晒得黝黑的皮膚,更凸顯咧嘴笑時露出的一口森森白牙,這就是李鵬的招牌形象。

李鵬,1984年5月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和馬拉松名將周春秀是一個縣的同鄉。他承認自己小時候身體素質是要比同齡孩子好一些。

沒進過校田徑隊,也沒有專業運動員證書,李鵬考大學時,他報的是體育專業,但性質和現在大學招的高水平運動員有所不同:沒有專項,只是測試幾項訓練素質——鉛球(力量),立定跳遠(爆發力),100米(速度),1500米(耐力)。

“我們也不像校隊那樣,從初中就開始訓練。我們是3月份考,年前大家才一起練兩個月。高中教練也不怎麼管,我們是自己瞎練的。所以我一直是野路子出身的。”

這四項考試平均每項25分,達到60分就可以報體育專業,68分才能報本科。他考了72分,四個項目都比較平均——都是十七八分。

他們也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和其他高中生一模一樣。而現在大學單招的所謂“高水平運動隊”考卷由學校自己出題、改卷,靈活度很大;統考卷可能只需拿兩三百分,就可以上大學。

那一年河南省本科線是510+,體育專業只要430分,李鵬考了480多。他考上青海師範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學校離多巴國家高原訓練基地很近。

2007年本科畢業前,他考上華東理工大學研究生,專業是體育經濟管理,2010年一畢業就留校當老師,教公共體育課。

華理設有六個高水平運動項目:女子籃球、乒乓球、武術、射擊、田徑和網球,每年大概招三十多個人,一個項目五六個。

“田徑單招來的都是短跑的,加上我不是專業運動員出身,教他們能力還是有限的。”他說。

來上海的第二年,李鵬就報名參加2008年上海馬拉松。“第一年跑得很差,髂脛束傷掉了,跑一半走一半。成績忘了,好像不是3:40,就是4:30。”

2009年他以2:57:20跑進3小時,但還是跑不過馬拉松初哥周其祥。

今年李鵬已經跑過7場全馬:3月的無錫和橫店;4月的大連,外加奉賢海灣和上海兩個半馬;5月的銀川;6月的吉林;7月盛夏沒有比賽;8月底的哈爾濱;9月的北京;11月的上海。

文章整理自愛燃燒

北京時間11月18日,2017長沙國際馬拉松鳴槍開跑,經過激烈爭奪,最終來自中國的選手李鵬以2小時27分40秒的成績獲得冠軍,來自埃塞俄比亞的選手ZELALAEM DESALEGN TILAYE 以2小時29分41秒的成績獲得亞軍,來自中國的周其祥以2小時30分42秒的成績獲得季軍。

33歲體育教師力壓黑人,獲長沙國際馬拉松賽男子組冠軍

而前段時間的上馬,李鵬作為第一個上海業餘選手跑進2小時25分。率先衝過這道關卡的人相當出人意料,讓圈內人、甚至連他自己都大跌眼鏡。

豎直頭髮、黑框眼鏡、肌肉結實,晒得黝黑的皮膚,更凸顯咧嘴笑時露出的一口森森白牙,這就是李鵬的招牌形象。

李鵬,1984年5月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和馬拉松名將周春秀是一個縣的同鄉。他承認自己小時候身體素質是要比同齡孩子好一些。

沒進過校田徑隊,也沒有專業運動員證書,李鵬考大學時,他報的是體育專業,但性質和現在大學招的高水平運動員有所不同:沒有專項,只是測試幾項訓練素質——鉛球(力量),立定跳遠(爆發力),100米(速度),1500米(耐力)。

“我們也不像校隊那樣,從初中就開始訓練。我們是3月份考,年前大家才一起練兩個月。高中教練也不怎麼管,我們是自己瞎練的。所以我一直是野路子出身的。”

這四項考試平均每項25分,達到60分就可以報體育專業,68分才能報本科。他考了72分,四個項目都比較平均——都是十七八分。

他們也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和其他高中生一模一樣。而現在大學單招的所謂“高水平運動隊”考卷由學校自己出題、改卷,靈活度很大;統考卷可能只需拿兩三百分,就可以上大學。

那一年河南省本科線是510+,體育專業只要430分,李鵬考了480多。他考上青海師範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學校離多巴國家高原訓練基地很近。

2007年本科畢業前,他考上華東理工大學研究生,專業是體育經濟管理,2010年一畢業就留校當老師,教公共體育課。

華理設有六個高水平運動項目:女子籃球、乒乓球、武術、射擊、田徑和網球,每年大概招三十多個人,一個項目五六個。

“田徑單招來的都是短跑的,加上我不是專業運動員出身,教他們能力還是有限的。”他說。

來上海的第二年,李鵬就報名參加2008年上海馬拉松。“第一年跑得很差,髂脛束傷掉了,跑一半走一半。成績忘了,好像不是3:40,就是4:30。”

2009年他以2:57:20跑進3小時,但還是跑不過馬拉松初哥周其祥。

今年李鵬已經跑過7場全馬:3月的無錫和橫店;4月的大連,外加奉賢海灣和上海兩個半馬;5月的銀川;6月的吉林;7月盛夏沒有比賽;8月底的哈爾濱;9月的北京;11月的上海。

33歲體育教師力壓黑人,獲長沙國際馬拉松賽男子組冠軍

大連馬拉松他以2:34奪得國內第一。

談到今後的目標,李鵬說自己可能不會太追求成績,“就是去玩一玩,反正上馬已經跑出來成績,目標完成了。”

他也不會太追求PB,非要跑進2:20、達到奧運會報名標準之類,原因是第一自己已經過了跑馬拉松的黃金年齡,雖然也會努力去訓練,但對於能不能PB不會太在意。

李鵬最鍾愛的跑步場所,

是自己所在學校華東理工大學的體育場,從他家騎電瓶車過去,大概10分鐘就到了。

每週一、二,李鵬要到奉賢校區上課,訓練跑安排在其餘五天。如果事情不多,他通常會一天兩練,一週訓練十來m次。

上課的那兩天,他要麼休息,要麼只是晚上放鬆跑個10到16公里。原因是白天上體育課雖然不是特別累,但站了一天之後再去跑,肌肉多少會疲勞,狀態不好,沒有太大效果;而且晚上操場人很多。

9月開學後,他每天早上8點把兒子送到學校幼兒園,然後就在操場上開練。

文章整理自愛燃燒

北京時間11月18日,2017長沙國際馬拉松鳴槍開跑,經過激烈爭奪,最終來自中國的選手李鵬以2小時27分40秒的成績獲得冠軍,來自埃塞俄比亞的選手ZELALAEM DESALEGN TILAYE 以2小時29分41秒的成績獲得亞軍,來自中國的周其祥以2小時30分42秒的成績獲得季軍。

33歲體育教師力壓黑人,獲長沙國際馬拉松賽男子組冠軍

而前段時間的上馬,李鵬作為第一個上海業餘選手跑進2小時25分。率先衝過這道關卡的人相當出人意料,讓圈內人、甚至連他自己都大跌眼鏡。

豎直頭髮、黑框眼鏡、肌肉結實,晒得黝黑的皮膚,更凸顯咧嘴笑時露出的一口森森白牙,這就是李鵬的招牌形象。

李鵬,1984年5月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和馬拉松名將周春秀是一個縣的同鄉。他承認自己小時候身體素質是要比同齡孩子好一些。

沒進過校田徑隊,也沒有專業運動員證書,李鵬考大學時,他報的是體育專業,但性質和現在大學招的高水平運動員有所不同:沒有專項,只是測試幾項訓練素質——鉛球(力量),立定跳遠(爆發力),100米(速度),1500米(耐力)。

“我們也不像校隊那樣,從初中就開始訓練。我們是3月份考,年前大家才一起練兩個月。高中教練也不怎麼管,我們是自己瞎練的。所以我一直是野路子出身的。”

這四項考試平均每項25分,達到60分就可以報體育專業,68分才能報本科。他考了72分,四個項目都比較平均——都是十七八分。

他們也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和其他高中生一模一樣。而現在大學單招的所謂“高水平運動隊”考卷由學校自己出題、改卷,靈活度很大;統考卷可能只需拿兩三百分,就可以上大學。

那一年河南省本科線是510+,體育專業只要430分,李鵬考了480多。他考上青海師範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學校離多巴國家高原訓練基地很近。

2007年本科畢業前,他考上華東理工大學研究生,專業是體育經濟管理,2010年一畢業就留校當老師,教公共體育課。

華理設有六個高水平運動項目:女子籃球、乒乓球、武術、射擊、田徑和網球,每年大概招三十多個人,一個項目五六個。

“田徑單招來的都是短跑的,加上我不是專業運動員出身,教他們能力還是有限的。”他說。

來上海的第二年,李鵬就報名參加2008年上海馬拉松。“第一年跑得很差,髂脛束傷掉了,跑一半走一半。成績忘了,好像不是3:40,就是4:30。”

2009年他以2:57:20跑進3小時,但還是跑不過馬拉松初哥周其祥。

今年李鵬已經跑過7場全馬:3月的無錫和橫店;4月的大連,外加奉賢海灣和上海兩個半馬;5月的銀川;6月的吉林;7月盛夏沒有比賽;8月底的哈爾濱;9月的北京;11月的上海。

33歲體育教師力壓黑人,獲長沙國際馬拉松賽男子組冠軍

大連馬拉松他以2:34奪得國內第一。

談到今後的目標,李鵬說自己可能不會太追求成績,“就是去玩一玩,反正上馬已經跑出來成績,目標完成了。”

他也不會太追求PB,非要跑進2:20、達到奧運會報名標準之類,原因是第一自己已經過了跑馬拉松的黃金年齡,雖然也會努力去訓練,但對於能不能PB不會太在意。

李鵬最鍾愛的跑步場所,

是自己所在學校華東理工大學的體育場,從他家騎電瓶車過去,大概10分鐘就到了。

每週一、二,李鵬要到奉賢校區上課,訓練跑安排在其餘五天。如果事情不多,他通常會一天兩練,一週訓練十來m次。

上課的那兩天,他要麼休息,要麼只是晚上放鬆跑個10到16公里。原因是白天上體育課雖然不是特別累,但站了一天之後再去跑,肌肉多少會疲勞,狀態不好,沒有太大效果;而且晚上操場人很多。

9月開學後,他每天早上8點把兒子送到學校幼兒園,然後就在操場上開練。

33歲體育教師力壓黑人,獲長沙國際馬拉松賽男子組冠軍

下午他會在兩點多去,門衛師傅一見他過去就會開門。他跑到4點鐘,換洗後正好接兒子放學。

“我很喜歡跑操場。我每個月幾百公里跑量,除了出去參加那幾個比賽,剩下的全是在操場跑的。”

“6月份我有時跑得多,早上二十三四公里,下午二十七八,最多有三次一天兩練,跑51、52公里,刷一百二三十圈。”

以前他有時也認為跑操場太枯燥,但現在覺得自己一個人跑完全沒問題。只要狀態好——不是去了就不想跑那種,肯定都能完成訓練計劃。

在他看來,跑操場的優點是配速更容易控制,空氣品質和安全性也比馬路好很多。

他基本都在操場沒人的時段跑。學校沒有和他水平接近的跑者,只有散步遛彎的老頭老太,他會等這些人走了再進去跑。

如果跑20公里左右,他中間不補水;超過30公里,就會在24公里後休息1分鐘左右,喝水,再把剩下的距離跑完。

文章整理自愛燃燒

北京時間11月18日,2017長沙國際馬拉松鳴槍開跑,經過激烈爭奪,最終來自中國的選手李鵬以2小時27分40秒的成績獲得冠軍,來自埃塞俄比亞的選手ZELALAEM DESALEGN TILAYE 以2小時29分41秒的成績獲得亞軍,來自中國的周其祥以2小時30分42秒的成績獲得季軍。

33歲體育教師力壓黑人,獲長沙國際馬拉松賽男子組冠軍

而前段時間的上馬,李鵬作為第一個上海業餘選手跑進2小時25分。率先衝過這道關卡的人相當出人意料,讓圈內人、甚至連他自己都大跌眼鏡。

豎直頭髮、黑框眼鏡、肌肉結實,晒得黝黑的皮膚,更凸顯咧嘴笑時露出的一口森森白牙,這就是李鵬的招牌形象。

李鵬,1984年5月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和馬拉松名將周春秀是一個縣的同鄉。他承認自己小時候身體素質是要比同齡孩子好一些。

沒進過校田徑隊,也沒有專業運動員證書,李鵬考大學時,他報的是體育專業,但性質和現在大學招的高水平運動員有所不同:沒有專項,只是測試幾項訓練素質——鉛球(力量),立定跳遠(爆發力),100米(速度),1500米(耐力)。

“我們也不像校隊那樣,從初中就開始訓練。我們是3月份考,年前大家才一起練兩個月。高中教練也不怎麼管,我們是自己瞎練的。所以我一直是野路子出身的。”

這四項考試平均每項25分,達到60分就可以報體育專業,68分才能報本科。他考了72分,四個項目都比較平均——都是十七八分。

他們也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和其他高中生一模一樣。而現在大學單招的所謂“高水平運動隊”考卷由學校自己出題、改卷,靈活度很大;統考卷可能只需拿兩三百分,就可以上大學。

那一年河南省本科線是510+,體育專業只要430分,李鵬考了480多。他考上青海師範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學校離多巴國家高原訓練基地很近。

2007年本科畢業前,他考上華東理工大學研究生,專業是體育經濟管理,2010年一畢業就留校當老師,教公共體育課。

華理設有六個高水平運動項目:女子籃球、乒乓球、武術、射擊、田徑和網球,每年大概招三十多個人,一個項目五六個。

“田徑單招來的都是短跑的,加上我不是專業運動員出身,教他們能力還是有限的。”他說。

來上海的第二年,李鵬就報名參加2008年上海馬拉松。“第一年跑得很差,髂脛束傷掉了,跑一半走一半。成績忘了,好像不是3:40,就是4:30。”

2009年他以2:57:20跑進3小時,但還是跑不過馬拉松初哥周其祥。

今年李鵬已經跑過7場全馬:3月的無錫和橫店;4月的大連,外加奉賢海灣和上海兩個半馬;5月的銀川;6月的吉林;7月盛夏沒有比賽;8月底的哈爾濱;9月的北京;11月的上海。

33歲體育教師力壓黑人,獲長沙國際馬拉松賽男子組冠軍

大連馬拉松他以2:34奪得國內第一。

談到今後的目標,李鵬說自己可能不會太追求成績,“就是去玩一玩,反正上馬已經跑出來成績,目標完成了。”

他也不會太追求PB,非要跑進2:20、達到奧運會報名標準之類,原因是第一自己已經過了跑馬拉松的黃金年齡,雖然也會努力去訓練,但對於能不能PB不會太在意。

李鵬最鍾愛的跑步場所,

是自己所在學校華東理工大學的體育場,從他家騎電瓶車過去,大概10分鐘就到了。

每週一、二,李鵬要到奉賢校區上課,訓練跑安排在其餘五天。如果事情不多,他通常會一天兩練,一週訓練十來m次。

上課的那兩天,他要麼休息,要麼只是晚上放鬆跑個10到16公里。原因是白天上體育課雖然不是特別累,但站了一天之後再去跑,肌肉多少會疲勞,狀態不好,沒有太大效果;而且晚上操場人很多。

9月開學後,他每天早上8點把兒子送到學校幼兒園,然後就在操場上開練。

33歲體育教師力壓黑人,獲長沙國際馬拉松賽男子組冠軍

下午他會在兩點多去,門衛師傅一見他過去就會開門。他跑到4點鐘,換洗後正好接兒子放學。

“我很喜歡跑操場。我每個月幾百公里跑量,除了出去參加那幾個比賽,剩下的全是在操場跑的。”

“6月份我有時跑得多,早上二十三四公里,下午二十七八,最多有三次一天兩練,跑51、52公里,刷一百二三十圈。”

以前他有時也認為跑操場太枯燥,但現在覺得自己一個人跑完全沒問題。只要狀態好——不是去了就不想跑那種,肯定都能完成訓練計劃。

在他看來,跑操場的優點是配速更容易控制,空氣品質和安全性也比馬路好很多。

他基本都在操場沒人的時段跑。學校沒有和他水平接近的跑者,只有散步遛彎的老頭老太,他會等這些人走了再進去跑。

如果跑20公里左右,他中間不補水;超過30公里,就會在24公里後休息1分鐘左右,喝水,再把剩下的距離跑完。

33歲體育教師力壓黑人,獲長沙國際馬拉松賽男子組冠軍

他跑馬拉松時心率一直在160bpm左右,平時用4分以內配速訓練時,則是150bpm上下,配速4:15時約為140bpm。

他的晨脈是40bpm不到,日常活動在50bpm左右;哪怕跑間歇,心率也很難上到180bpm(Garmin 235光電心率表測的數據,“不知道準不準”)。

“他們很多人說,正常講心率沒上180,說明你強度不夠,但是我覺得自己已經累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