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恐懼,需要你用盡一生去面對丨改變之路

這個恐懼,需要你用盡一生去面對丨改變之路

-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

不幸福的人,有的,也是很相似的。

不幸福的人裡面,有一個群體,就是把自己的不幸福,都“外歸因”,歸咎到外界、他人的人。

找藉口,是這一類人最常乾的事。

這類人最少乾的事,就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在自己身上進行突破、在自己身上進行成長和完善,從而經過改變自己而獲得更好的生活。

如果你總是在“外歸因”地覺得自己的不幸都來自於他人,或者老天爺,你改變自己生活的概率就會越來越低。

需要放下你的很多“偏見”,覺察自己的不足才能創造你理想的生活;

如果你曾經喜歡抱怨而現在你會更多地開始思考自身的問題、學習、關注自己的欠缺和成長,那麼恭喜你,你離強大和幸福,正越來越近。

01

“如果我很有錢,

我也可以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你錯了

曾經寫過一篇李孝利的文章。

這個韓國女明星有著頗有“特別”的人生,她最引人矚目的事情就是,性感而且當紅的她,選擇了“下嫁”給一個無錢也無貌還沒有上進心的醜男,而她自己沉浸在自己的愛情選擇裡,快樂地愛著這個大家都覺得配不起她的老公,無懼所有人的質疑和反對,一心一意地過著自己的生活。

這個恐懼,需要你用盡一生去面對丨改變之路

有人說“她能這麼強大,無懼別人眼光,是因為她很有錢!”

有人說“如果我也很有錢,我也可以不在意別人的認同,過我自己的日子!”

真的嗎?有錢了,就可以立刻變得沒有煩惱而強大,你的人生就可以變得自由不需要迎合他人了?

在這樣想的人裡面,有的人或許只是把“我沒有錢”當做一個理直氣壯的理由,來為自己辯解。

“我的人生之所以沒法那麼理想、沒法找到合適的伴侶、沒法無懼他人眼光、沒法不被世俗控制,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沒有人家有錢。”

潛臺詞是,和錢有關,和我自己,沒有關係。

02

“有錢了就會好了”

這是你的第101種防禦方式

找藉口外歸因,迴避一切問題下和自己有關的問題,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防禦模式。

為了照顧我們的情緒,讓我們感覺良好,我們內心發展出的防禦方式有100種以上。

隔離、壓制、合理化、理智化、投射性認同,是我們經常用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應用,是在我們的“自動化”思維中完成,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刻意的覺察,我們會一直沿用這種潛意識中的防禦模式。

有時候,這種保護機制會帶來問題,阻礙我們的成長,阻礙我們面對,而讓我們不自知。

找藉口,就是一種合理化、理智化的防禦。

這個恐懼,需要你用盡一生去面對丨改變之路

李孝利並不是因為有錢,才有了這樣的人生,除了一些少數天生就運氣特別好的人,很多人的成功和他的性格、人格、思考問題的方式、關鍵時候的選擇密切相關。

而即便一個人擁有大眾意義的成功,他也未必能真的活得很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認同。

但李孝利則的確是已經擁有了強大內心的人,強大的內心不是錢財堆積出來的,真正的自信同樣也不是錢財堆積的,而一定是來源於內心的自我成長。

03

你以為的世道艱難

其實是不願面對真實的自己

“錢”,其實也就是一個煙霧彈,在這個煙霧彈下,有的人覺得:

“我之所以在意別人無法做我自己是因為我不夠有錢,那麼我有錢了,我自然可以像她一樣那麼無所謂活得自由”

這樣的思路很自然地就回避掉了,關於面對真實自我、發現自己的問題、讓自我成長的思考。

習慣性歸咎於他人和外界,總是不自覺地“合理化”自己所有的困境都源於不公平的外界因素、不夠好的他人、或者糟糕的過去,而不願意去面對真實的自己。

既然每次都會逃避真正的問題,就更談不上找到自己可以去改變的地方,從而完成人生的轉變。

這樣的人,一句話形容就是“我不想知道我有什麼問題!”

04

細思恐極

究竟是什麼讓你無法改變?

不想知道自己有什麼問題,有時並不是我們意識的指令,很多人會覺得,我並不是一個總是找藉口推卸責任的膽小鬼!

是的,不想知道自己有什麼問題,這是我們的潛意識從很久以前開始,不斷去防禦的結果。

潛意識不斷工作,重複舊的防禦模式,於是每次當我們可能就要發現自己的問題時,當我們走到自我真相的邊緣時,我們的大腦裡馬上就會得出一個合理化的結論、外歸因的理由:這一切都不是我的問題,而是……的問題。

然後,一下子我們被帶到了一個“舒適”的地方,這裡我們不需要面對自己的問題,當然,這裡也很難有成長。

這個恐懼,需要你用盡一生去面對丨改變之路

一個不自信的人,如果發現自己不自信,那麼她就可以對不自信產生覺察、慢慢努力變得自信;

一個價值感低、在意他人眼光很難活出自我的人,如果承認了自己的這一部分,那麼她就可以對價值感低的自我進行覺察,慢慢尋找力量、累積成長、一步步建立自己的核心價值。

只有看到問題,才能改變的可能。

05

同理

這也是一個人不斷遇到渣男的原因

所以不找藉口、不再合理化、不再外歸因,可能是我們邁向成長和成功的第一步。

面對自己的不足和真相的確很困難,但是完成了這個部分,往往你也就真的踏上了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的道路。

因為你至少已經克服了一種軟弱,那就是對自我有不足的恐懼。

有一些不幸福的人,他們的不幸福真的不是因為別人和際遇。

他們的長久的惡性循環的不幸福,是因為他們已經固化在一種“糟糕的思維模式”裡看這個世界。

找藉口的思維,一方面讓他們無法自我成長,另一方面則讓他們因此將自己固定在——“我是受傷者、受害者、倒黴者”的角色中,因為在這樣的角色認同裡,自己是沒有責任和問題的。

可是,這種糟糕的思維模式一旦形成,一個受害者就很難擺脫自己認定的受害者身份。那麼可能在下一段關係裡,她還是受害者。

這個恐懼,需要你用盡一生去面對丨改變之路

比如一個人,在第一次婚姻中失敗,但是她拒絕看到自己的問題,或者拒絕思考自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在關係中有什麼特點,這些特點是否會影響親密關係的建立,是否還能做出調整。

她覺得她是一個受害者,那麼,她的潛意識會很“醒目地”完成防禦,將婚姻失敗的責任都放在丈夫、公婆、經濟、甚至孩子、父母身上,她可能得出一個她覺得很合理的結論:“男人都很壞”或“婚姻就是榨取女性價值”或“我就是被當做生育機器”。

代價是,她也很難再以更好的狀態和心態創造另一段婚姻,更大的代價是,她成為了一個認定自己遭遇不幸的人,而放棄了在這次失敗中獲得成長的紅利。

而決定我們人生幸福的,往往是這些失敗帶來的成長紅利。

06

不歸罪於環境和他人

不為自己找藉口

阻礙成長的思維模式,有時很難認清,一部分人,會躲在這種思維模式的後面,不想面對真相,讓自己感覺好受一些。

基於恐懼和軟弱,我們自己建立的內心防禦,使我們可以減少更真實而深刻的思考、迴避可能帶來不適的改變、幫助我們將責任推給他人,給予我們短暫的平靜。

但代價往往是沉重的。

所以需要覺察。

我們要停止自己內心總是找藉口的那種運轉機制,而以一種更加有力量和主動性的思考方式取而代之。

這個恐懼,需要你用盡一生去面對丨改變之路

經常被大家評論為“活得特別自我”的女人,王菲。

她是很多人的偶像,但也同樣的,網上經常有人說:

“如果我是巨星,我也可以隨意選擇我的伴侶啊”

“如果我一場演唱會就能賺幾千萬,我也不在乎離婚啊!”

這樣說的人,和王菲的差別,真的只是錢嗎?

她在第一次婚姻中,完全投入,也遭遇了婚姻中的問題,當時是她被對方背叛,但從頭到尾,無論媒體怎麼罵竇唯,她都沒有附和過,沒有說過一句竇唯的不好的話語,而且離婚後,她對竇唯的家人也非常好。

對自己的情感和婚姻,她有她自己的原則和堅持。

她二十出頭去香港混娛樂圈,因為她不願意妥協於當時的唱片公司包裝歌手的那種風格和推廣方法,要堅持自己的風格和做音樂的想法,結果有幾年在香港的發展也非常糟糕,和大環境格格不入,動輒得咎,雜誌都寫各種文章嘲笑她,不斷寫她的笑話。

但是她還是有自己的原則和堅持。

可以說,從這兩件事的處理,就能看出王菲有一般人沒有的內心力量,可以做到很多人都難以做到的事情,有與眾不同的思路和選擇,這就是她的特別,也因此,她很難被其他明星取代。

不歸罪於環境和他人,不找藉口為自己辯護或者推脫,無論困境還是逆境,她不推卸不找藉口不急於辯白,默默做自己而已。

做不到這樣的人,真的只是因為,你還做不到。

欠缺就是欠缺,就是需要我們去改變的地方,就是一個可以去努力的方向。

07

現實不會自己改變

除非你改變

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王菲,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李孝利。

我們不需要和別人比。

但是,

誰是完美的呢?

誰會沒有錯誤呢?

誰會沒有繼續努力的空間呢?

我們都有成長的方向或者任務,接納此刻的自己,看到自己的真相,做出成長的努力,是最好的選擇。

明星或者成功人士、逆襲的例子,其實只是大家都看得見的真實故事罷了。

還有很多很多平凡的人,在自己的人生裡,一樣能做到,強大地面對自己的真相,不會總是外歸因地逃避,並且也願意為自己爭取,不推責他人。

覺得自己和別人的生活現狀差別很大,擁有的條件不對等,所以只能“委屈”在不大滿意的生活裡的人,其實是自己已經判定了自己的人生,就只能是比較灰暗的人生。

“我不是特別有錢,”

“我沒有什麼才華”

“我沒有有錢的爸媽”

“我長得太一般”

所以,我就只能擁有這樣的人生了……

這種邏輯,你相信了它,它才成立,並且成立後就會一直對你的生活發揮作用,是一種很消極的暗示。

它幫你逃避問題,反過來其實也把你和你不滿意的現狀牢牢捆在了一起,因為“合理”。

這種邏輯,就會把你限定在糟糕的思維裡,所以儘管你也很不爽,但又總是可以說服自己去接受讓你不爽的生活。因為你覺得改變外界和他人太難了。

是的,改變外界和他人太難了,但是,本來你可以改變自己。

如果找藉口、逃避、外歸因,這些都不會給你帶來任何積極的改變。

如果你一直保持“外歸因”邏輯,那麼就等於你認同了,在目前的現實下,你就只配過這樣的人生。

這樣會形成強烈的心理暗示:我的生活不好,是合理的。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現實不會自己改變,除非你改變。

如果想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好,想要幸福和強大,那麼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棄那種自我免責的思維模式,勇敢地面對自己。

-

- 壹心理創作者簡介 -

周小寬 / 心理諮詢師

一個溫柔而有力量的陪伴者

作者公眾號:周小寬(ID:xiaokuanjoy)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