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爭雄,韓信為何不擁兵自立?韓信若自立,三國會不會提前發生

傷心楚漢之項羽篇:奈若何(55)

主筆:江湖閒樂生

漢三年(公元前204年)七月,劉邦徵走韓信的軍隊增援滎陽前線,而讓他在趙國重新徵兵去攻打齊國,三個月後,韓信做到了,他率軍襲破歷下(今山東濟南),進佔臨淄。齊王田廣收拾殘部敗退高密,緊急向楚國求救。項羽此時剛剛平定樑地,正準備“宜將剩勇追窮寇”,將彭越劉賈連根拔起,忽然聽說成皋陷落,又聞齊國被韓信所滅,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

楚漢爭雄,韓信為何不擁兵自立?韓信若自立,三國會不會提前發生

成皋陷落,項羽還可以搶回來,齊國卻是楚漢之外第一大國,其力量雄厚之極,且離西楚大本營彭城甚近,它的歸屬決定著整個戰爭的走向,項羽絕不能讓齊國落在漢軍手裡,否則就全完了。

還好,齊國的都城雖被韓信所佔,齊軍的主力卻損失不大,只是被漢軍打散了而已,只要項羽率一軍前往救援,聯合各地齊軍共擊韓信,戰事將大有轉機。

其實,韓信攻齊,固然是漢軍由守轉攻的第一大步,也未嘗不是項羽扭轉戰局的大好機會。

由於齊國在楚漢戰爭中一直保持半中立,如果項羽能借救齊之舉,將齊軍牢牢綁在自己的戰車上,將韓信一舉滅掉,就等於斬斷劉邦雙臂。到時齊楚聯軍再西進收復趙地,繼而南下合擊成皋,則漢軍必然完敗。

於是,項羽決定出兵救齊——這本是一招好棋,可惜卻被項羽走歪了。

關鍵問題在於,項羽輕敵了。

這一年來,韓信平魏滅趙降燕敗齊,其軍事能力已盡顯無疑。然而,既便如此,韓信還是沒能引起項羽的絕對重視,他並沒有親自出馬與其周旋,而是派了手下首席大將龍且去與韓信一較高下,自己則跑到成皋去打劉邦了。

我想,項羽大概心中有一種鴕鳥心理,他遲遲無法接受韓信這個“胯夫舊屬”已經成為一代名將的事實,所以他決定讓自己的頭號愛將龍且來擊敗韓信,以此證明自己從前不重用韓信的錯誤並不是一個錯誤,自己自始自終都是英明的。

楚漢爭雄,韓信為何不擁兵自立?韓信若自立,三國會不會提前發生

圖:韓信胯下之辱

面對錯誤,不去正視,不去挽回,反去逃避,反去自欺。

可笑,非常可笑。

項羽這個人,頂頂是要面子,頂頂是愛面子,愛到一種非常可笑的地步。

笨人愛做笨事,但這個世界上最笨的事,往往卻是聰明人做的,因為聰明人通常喜歡自作聰明,喜歡自以為是,而且頂頂愛面子,頂頂不愛認錯。

結果,不到一個月,鼎鼎大名的楚將龍且與他的二十萬雄兵,就被韓信輕鬆搞定了。

楚漢爭雄,韓信為何不擁兵自立?韓信若自立,三國會不會提前發生

項羽聽說後,假裝平靜的揮退使者,繼而跌坐於地,半晌無語。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西楚霸王,平生第一次感到了恐懼的滋味。

什麼?龍且,龍且竟然戰死了?二十萬,足足二十萬楚軍,竟然也全沒了?

在西楚軍中,有兩個戰無不勝的猛將兄。第一個當然是西楚霸王項羽,第二個就是楚大司馬龍且。

龍且此人,在歷史中的記載甚是簡單。但他的軍事能力,卻並不簡單,要知道就連章邯英布這兩位牛人,都曾先後敗在他手裡,可見此人絕非尋常人物,他其實是一個被後人嚴重忽視的一代名將。

在我看來,楚漢之際的名將可分為四個集團:

超一流名將:項羽、韓信。

一流名將:章邯、龍且、劉邦

二流名將:彭越、英布

三流名將:蒲將軍(柴武)、周勃、灌嬰、曹參。

四流名將:樊噲、鍾離昧、季布。

以上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楚漢爭雄,韓信為何不擁兵自立?韓信若自立,三國會不會提前發生

然而,之前在項羽的眼裡,韓信並不算是一個能與自己匹敵的超一流名將,他與英布一樣,充其量只是個二流名將而已。

正因為如此,項羽才放心大膽的把二十萬大軍交給一流名將龍且,讓他去齊國開闢第二戰場,希望龍且變成第二個韓信,韓信變成第二個英布。

然而一流名將龍且卻辜負了項羽的信任,竟被韓信這個“二流名將”壓倒性擊敗,最終戰死沙場,全軍覆沒。

其實,龍且是與韓信有差距,但也沒有差到我們想象中那麼大。他與齊國人聯手,就算無法徹底擊敗韓信,至少也能將韓信逼出齊國。他之所以慘敗,原因在於四個字:

輕敵貪功。

在龍且眼裡,韓信寄食於漂母,無資身之策;受辱於胯下,無兼人之勇;不足畏也。

於是他輕敵了。

在龍且眼裡,他之前大敗英布,收復九江地,功足以封王,但小氣的項羽竟沒有封他。

所以他想盡快擊敗韓信,以此大功再圖封王。

於是他貪功了。

輕敵兼貪功,焉能不敗?

這一敗可好,西楚總共三十萬多大軍一下子去掉二十萬。

這一敗可好,西楚北面屏障全數淪於漢軍之手,韓信近三十萬齊軍從東、北兩個方向直接威脅楚都彭城。嗚呼,西楚危矣。

項羽不得不重新審視韓信這個無恥胯夫了,就像他不得不重新審視劉邦這個蟑螂小強一樣。

他決定放低姿態,與韓信以對等的身份進行合作,來共同對付漢王劉邦,至少也要讓他保持中立。

韓信現在就像是撲克牌遊戲“大老二”中最後的那張“老二”,被楚得到了則楚勝,被漢得到了則漢勝。如保持中立,則可保證“天下三分”數十年,數十年之後,漢還是會滅楚,然後再滅韓信;就像數百年後的三國歸晉那樣。

楚漢爭雄,韓信為何不擁兵自立?韓信若自立,三國會不會提前發生

一時間,韓信的態度成為了天下的焦點,歷史如何發展,就在他一念之間。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二月,劉邦派張良攜印親至韓信軍中,封韓信為齊王,命令他率軍速速攻打楚國。

楚漢爭雄,韓信為何不擁兵自立?韓信若自立,三國會不會提前發生

與此同時,項羽派手下第一辯士武涉也來到韓信軍中,勸韓信反漢而與楚連和,三分天下王之。

楚漢雙方都在積極爭取他,何去何從,緊費思量。

韓信最終接受了漢王之封,而拒絕了項王反漢之議,按照他的解釋:他與劉邦友誼深厚,故不忍叛之。

這只是一方面而已,還有更深刻的原因,韓信沒有道出。

我早就說過了,在政治面前,友誼一文不值。項羽與劉邦之間的友誼未必比韓信來的淺,他們之間不是照樣打了個你死我活?韓信之所以不跟項羽合作,是因為項羽根本就不是一個可堪合作之人,西楚也根本不是可堪合作的對象。

艾克斯羅德在《合作的進化》一書中研究指出:友誼並非合作的必要條件,局勢才是。

楚漢爭雄,韓信為何不擁兵自立?韓信若自立,三國會不會提前發生

楚漢五年內戰,百姓已不堪其苦,天下再三分,中國人怕不要死光了。故項羽之提議,沒有操作的可能性,韓信無法接受,如此而已。

所以最終,韓信接受了漢王之封,但也沒有遵漢王之命立刻攻楚,他在觀望,觀望局勢的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