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屋(民間故事)

在溝壑縱橫的黃樹嶺上,有一片綿延起伏的大石頭緊緊相連,在這片大石頭的腳跟處,有一匹石馬悠閒的橫臥在那裡,在它的旁邊還有一盤石磨,石磨旁還有條長石凳。相傳在很久以前,這裡居住著一個老人,這老人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在這裡居住的,大家都不清楚。因其離山腳下的村子較遠,村裡人很少與他交往,只是很奇怪,覺得這個老者很富足,並且一個人過著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悠然自得的,因此大家背地裡都習慣喊他老神仙。

說來這個老神仙很奇怪,大家很少看見他在地裡幹過活,可是他的莊稼卻長得特別好,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村裡人知道這個老神仙還有不少瓷器,可是誰也沒有到他的屋裡去過,也不知道他是從哪裡弄來的?村裡有辦婚喪嫁娶的,都喜歡到他那裡去借,其實就是去求,每當誰家需要借瓷器的時候,這家人家就會來到石屋旁,燒上一盤香,擺上點供品,對著石屋唸叨唸叨。

第二天上午,你所需要借的瓷器就會擺到石屋旁,你就可以把這些瓷器挑回家去使用。就這樣借了用,用了還,年復一年,給村裡的鄉親們解決了大問題。可是不知過了多少年,村裡慢慢的有了壞習慣,許多人開始不按時還瓷器了,甚至有人開始居為己有了。

這讓住在石屋裡的老神仙非常不高興,就這樣慢慢的老神仙就不再出借瓷器了。其實村裡的大部分人還是很講信譽的,真是幾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話說這村裡有一個年輕人,平時老實巴交的,家裡很窮,好歹討了一房媳婦,就要結婚了。他想來借點瓷器,因為他覺得自己從來沒有賴過帳,每次村裡有婚喪嫁娶之事,凡是經他手從這裡借走的瓷器,用後他都是及時歸還的。

這天下午,這個年輕人照例提著供品,擺到了石屋旁,並且點上了一盤香,就是乞求著石屋裡的這位老神仙再給他用一用,因為自己實在沒有錢買。

一會兒,石屋的門開了,老神仙從石屋裡走了出來。老神仙說:“不是說我不想借給你們,村裡的許多人太不講信譽了,這些年來我往外借的這幾十擔瓷器就是剩下這一點點,你就將就著挑回去用吧,不用再還了。這裡的民風不是太好,我想到外地去走一走。 ”接著老神仙又說道:“這些年我積攢下了不少金銀珠寶,還有許多擔沒用過的瓷器,我想委託一家大戶人家替我保管,關鍵時刻可幫著解一下鄉親們的危難,也好方便鄉親們借用。”略一思索,老神仙又說道:“你回去打聽打聽,在這方圓幾十裡,要是有哪個大戶人家,有十個兒子,就讓這戶人家領著他那十個兒子挑著籮筐,來把這些東西挑回去,來了的時候朝著我的石屋敲三下我就出來。”

話說這個村民回村裡一說,大家都認為是好事,可是村子裡誰家也沒有十個兒子,周圍幾個村子裡也沒有聽說誰家有十個兒子的,思來想去,大家覺得離這裡十多裡地有個村子裡有戶朱姓人家好像有許多個兒子,到底是十個還是八個,大家都說不清楚。第二天村裡就派這個村民到十里外的那個村裡去打聽。到這家人家一說,朱老漢一聽就愉快地答應了,並說:“我現在不多不少正好有十個兒子,並且都已長大成人,這種事就讓我家去替大家辦好了。”

打聽到實底以後,這個村民就回去了。第二天這個朱老漢就急不可待地領著他那十個兒子,每人挑著一擔籮筐上山來了。按照約定,朱老漢先在石屋上敲了三下,屋門就開了,一老者把他們都讓進屋裡。大家一看,呵,金銀珠寶、瓷器遍地都是。老神仙說:“既然你們人都來齊了,那就趕快往籮筐裡裝吧,能裝多少是多少。”

大家也不客氣,紛紛使足力氣往筐裡裝,老神仙和朱老漢一邊坐在石凳上抽菸,一邊笑眯眯的看著大家裝,眼看著大家都裝得差不多了,只見一直蹲在石屋角落裡忙活的一個小夥子直起腰來,對著朱老漢喊道:“乾爹,都裝滿了,咱們快走吧。”一句話沒說完,只聽轟隆一聲,石屋頓時就塌了下來。說來也怪,大家一點也沒受傷,可是石屋及金銀珠寶卻不見了蹤影,只有朱老漢仍坐在石凳上,他的十個兒子一個個都趴在了地上,不遠處他們的空筐子、長扁擔散落了一地。

原來這朱老漢只有九個兒子,是他聽說此事後,發財心切,隨機應變,答應了下來,並連夜認了個乾兒子,這才勉強湊齊了十個兒子。其實這位神仙老人在這裡住的時間太長了,只是想到外邊換個地方住一住罷了。他原本是想將這些金銀財寶送給這裡的鄉民的,只是認為這些鄉民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實在是不講信用,臨走前想最後再考驗一下他們的。

這方圓幾十裡到底有沒有有十個兒子的大戶人家,難道老神仙他還不清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