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能本土球員成進攻軟肋,僅內部挖潛難提高,強力前腰可實現質變

與華夏一戰的賽後發佈會上,馬加特在總結賽季表現時表示,提高進攻是球隊下賽季的一個方向,也將是球員休假歸來後的重點。的確,在魯能衝擊亞冠的最重要時刻,魯能在進攻端的糟糕表現,葬送了球隊的大好局面。

外援進球佔比達73.5%,缺少一名好前腰

從進球數來看,整個賽季下來魯能共打進49球,位居第六位,與魯能的賽季整體排名恰好吻合。但魯能的攻擊力表現出明顯的不穩定性,尤其是缺少一名好前腰的弱點,在聯賽後半段被無限放大,在魯能急於搶分的時候,球隊一度陷入進球荒,6場比賽僅僅打入3球,拱手將亞冠名額爭奪的主動權讓出。

魯能本土球員成進攻軟肋,僅內部挖潛難提高,強力前腰可實現質變

拆分這49個進球看,外援的進球數達到36個,分別是塔爾德利的15球,西塞的11球,佩萊的7球以及吉爾的3球,佔比達到73.5%,外援進球佔比達到7成以上,這樣的比例放眼整個中超也是極高的。

本賽季魯能隊內最為出彩的進攻型球員無疑是塔爾德利,他出場18次就打入15球,特別是最後一戰華夏獨造5球,上演帽子戲法的一戰幾乎封神。如果沒有傷病的困擾的話,塔爾德利甚至有可能成為金靴的有力爭奪者。

魯能本土球員成進攻軟肋,僅內部挖潛難提高,強力前腰可實現質變

西塞同樣出場18次打進11球,也展現了不錯的進球效率。相比之下,佩萊的效率稍低,出場24次打進7球,不過這與佩萊的戰術犧牲有很大關係。

值得稱讚的是吉爾,這位魯能後防線上鐵閘在進攻端也有出色發揮,整個賽季下來打入3球,全部為頭球,他所進球的3場比賽,魯能取得全勝。

本土球員進攻端疲軟,下賽季須提高戰鬥力

外援進球佔到7成以上,與之相對應的是,本土球員的進球比例自然會低。本賽季,魯能的本土球員總共貢獻了12個進球(還有一個為對手的烏龍),佔總進球比例的24.5%,無論是進球絕對數量還是所佔比例,都是進入中超以來的第二低。(僅高於2014賽季)

魯能本土球員成進攻軟肋,僅內部挖潛難提高,強力前腰可實現質變

這12個進球由6位不同球員打進(進球人數應該是中超以來第二低,2014賽季本土球員進球的只有4人),其中進球最多的本土球員也僅有3球,分別是吳興涵、張弛和金敬道。值得表揚的是張弛和金敬道,兩人都是在聯賽中首次開和。

從2014賽季開始,魯能連續四個賽季的隊內金靴都被外援奪走,隊內本土球員最多進球球員的進球數已經連續三個賽季不超過10個,其中本賽季的3球為24年職業聯賽以來的最低記錄。

魯能本土球員成進攻軟肋,僅內部挖潛難提高,強力前腰可實現質變

進攻弱化的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員配置。在王永珀、楊旭等球員離隊後,魯能本賽季一線隊的本土攻擊型球員只有劉彬彬、吳興涵、金敬道三名球員。所以,下半賽程的某些比賽,在最需要進球的時候或者場面不利時,馬加特並沒有換人,因為實在是無人可換。

解決方法可雙管齊下,本土球員或會爆發

要想在下賽季有所突破,除了要繼續保持在防守端的穩健外,增強攻擊力是魯能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也是馬加特及魯能上下的共識。

解決魯能攻擊乏力的方法有兩點,一是購買一名強力前腰球員,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豐富魯能的打法,事實證明,單一的邊路傳中打法一旦被對手摸透,威力將大大降低。不過目前魯能隊中已經有4名外援,如何取捨是個大問題。

魯能本土球員成進攻軟肋,僅內部挖潛難提高,強力前腰可實現質變

二是提升本土球員的攻擊能力,這一點可以通過內部挖潛來實現。本賽季,魯能外租出去的姚均晟、陳科睿、柏天賜等都屬於進攻型球員,尤其是租借梅州客家的姚均晟本賽季表現出色,打進5個進球的同時送出4次助攻,如果歸隊,很可能會給魯能帶來幫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