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買菜沒有發票就不能入賬?別把會計核算和稅務處理混為一談!

會計核算是針對會計主體已經發生或者已經完成的經濟活動進行事後核算,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嗯嗯記賬、算賬、報賬等等工作。而在實踐中,最讓會計人員感到棘手的就是日常活動中常見事項的涉稅處理。很多人都會把會計核算和稅務處理混為一談,其實這完完全全就是兩條線。

拿5000元以下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和稅務處理舉個栗子。稅務有規定:不超過5000元的固定資產,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那麼會計核算的時候,只把5000以上的盤入固定資產,這就是很典型的稅務思維來做賬,且這樣的處理不符合企業實際經營管理的要求。

誰說買菜沒有發票就不能入賬?別把會計核算和稅務處理混為一談!

關於會計核算和稅務處理混為一談的一個常見問題就是關於餐飲企業買菜。有不少餐飲企業都有這樣的困惑,每次去菜市場和個人農戶購買食材都拿不到發票,最多帶回來一個清單到財務部門報銷。可是,從財務的角度來說,企業的每一筆真實支出都要如實入賬,餐飲企業買菜沒有發票可以入賬嗎?

誰說買菜沒有發票就不能入賬?別把會計核算和稅務處理混為一談!

其實,從會計核算上來說,會計是可以根據購買清單或者其他相關憑證入賬的,只不錯在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的時候需要納稅調增。說沒有發票不入賬的會計,一定是個假會計,而且是典型的用稅務思維去做賬的會計。

這又回到了財務領域經常爭辯的一個問題上:形式大於實質還是實質重於形式。會計準則針對這個問題表明了立場:如果確實一項經濟事項沒有取得發票,不可能就不核算,那麼按照實質重於形式原則,還是要收集相關證據入賬。

誰說買菜沒有發票就不能入賬?別把會計核算和稅務處理混為一談!

那麼,餐飲企業要如何選擇買菜進貨渠道呢?

餐飲企業如果從農產品生產者手中直接進購,如果生產者是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的小規模納稅人,他們可以自行開具農產品銷售發票。因自產的農產品能夠享受優惠政策,所以他們開具的也都是免稅發票。如果農產品生產者是自然人,可以去稅務機關代開免稅的增值稅普通發票。

如果從非農業生產者手中進貨,一般納稅人企業可以開11%的專用發票,小規模納稅人可以開3%的增值稅普通發票,如果是自然人,也就只有去稅務局代開3%的增值稅發票了。

如果要取得發票,財大大隻能建議換一個地方採購,選擇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貿易企業去進貨。

相關推薦

推薦中...